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一開始,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作品中出現大量的對於自然的動人描繪,並且這種描繪成為它們的重要標志和特色,這是不奇怪的。從中國哲學開始,就不存在像柏拉圖哲學那樣的對自然抱不信任的眼光。在我們的祖先眼中,自然始終是友好、可信和令人親近的,更是藝術家們從中汲取的靈感的源泉。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先天地便從他們那里繼承了這筆優厚的財富。
開風氣之先的當然要數《詩經》,尤其是由民謠組成的《國風》。其中許多詩歌中所出現的自然景象,奠定了如何看待自然、從什麼角度讓自然納入藝術視野的原型。後來的人們在此基礎上,又取得源源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最終匯成一股浩浩蕩蕩的潮流。總的來說,古代藝術作品中所出現的自然景觀與人之間是沒有隔閡、沒有疏離的,人們的眼光並不是要穿透自然,從中提取某種看不見的精神,或把它們弄成是遙遠和不可企及的東西;而是和身邊的自然親切地融為一體,彼此信任和產生對話交流。最常見的是,人們將自然當作難得能夠理解自己的一?quot;知己",是自己的另外一個延伸的存在,非常放心地把自己完全是內在的甚至隱秘的感情交給自然去保管。於是在作品中所出現的自然景色,便是人們自身情感的直接寄托和寫照?quot;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情往似贈,興來如答"。(畫家宗炳語)人們在生活中所求所思的,無不在自然中得到相應的回聲。
1、相和合的景象
和"即"和諧"、"和美","合"即"結合"、"聚合"。出於對自然的信任,中國古人也十分相信自己對於自然的感覺,相信自己從視覺上、聽覺上得來的自然印象,不會對此產生懷疑。在中國古人眼中,大自然中對稱的事物,那些相伴相隨的動物,或者永遠出現在同一視線中相伴相隨的事物,經常被用來表現人和人之間的並行、和美,體現人們對於和諧、快樂和寧靜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
"雎鳩"是一種魚鷹的名字,傳說它們情意專一,此處被用來表達思念新娘的男人對即將到來的婚姻的向往,希望自己和未來的妻子能像雎鳩一樣用情如一,形影相隨。"俅"被解釋為"佳佳" 的借字,"佳佳"也指出入相隨的"雙鳥"。
"鶉之奔奔,鵲之。
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鵲之,鶉之奔奔。
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詩經·鶉之奔奔》)
"鶉鵲"也是一種鳥兒,它們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也被用來表達一種在兄弟和君臣之間的一種深切的理解和回應。不難想象得出象聲詞"奔奔"所傳達的是一種多麼單純和急切的感情。同樣還有""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古詩十九首之五)"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復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 自名為鴛鴦。"(《孔雀東南飛》),其中"比翼雙飛的"鴻鵠"、"鴛鴦"、"松柏"後來都成為理想的伴侶及堅貞的象征,到現在還為人們認同和反復使用。當人們的眼光駐足在這樣一些事物上面,是在表達對於自然界事物的一種艷羨,也願意以它們為榜樣。
同樣,自然在身邊在視覺上無限延展開去的圖象,她的延綿不已、連續不斷的景色,於其中相同的事物總是一並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也在人們的眼前提供了一種十分諧配、諧趣的畫面,類似的事物互相關照、互相牽動、互為成趣。曹?quot;《觀滄海》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僅寥寥幾句,便書寫了這麼一副雄壯、壯闊的景象,關鍵是抓住了幾個主要的大意象--"秋風"、"洪波"、"日月"、"星漢",並揭示出它們之間的動態聯系:
"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粲爛,若出其里。"
再比如謝靈運的"林壑斂瞑色,雲霞收夕霏。芰荷疊映薇,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其中的"斂"、"收""因依"都表達了一種相復合、相聚斂的關系。等到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進一步成熟,即所謂對偶、對仗的修辭法更為嚴格,在性質上接近的事物連帶和成片地出現,以造成一片和諧相稱的景象,便不僅是更加可能,而且是完全必須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這里的"清晨"與"初日"、"古寺"與"高林"、"幽徑"與"禪房"、"山光"與"潭影"、"鳥性"與"人心"等都是一組一組連帶著出現,而每組的事物都是同質的,它們相扶相持、相生相發,造成一片緊密相依的景象。最後一組出現的事物之間有差異,但它們正好是互為闡發、互為襯托的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這樣一些並列、並置的東西為我們熟悉的程度,幾乎可以說走進了我們的潛意識:寒江獨釣、秋江暝泊、柳溪歸牧、雪江賣魚、雲關雪棧、春江帆滿、風雨歸舟等。如果是在一片和諧、寧靜的背景之上,有人們在其中生活或勞動,則更為活潑、生動和靈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瞑》)
其中空山雨後的涼爽,松林間明月的清輝,在石頭上響動的清泉,浣紗歸來的女孩子的嘻笑,小魚船在荷花叢中輕曳地穿過,如此協調地組成一幅動人的生活場景,恬靜、秀麗、優美。在許多中國藝術家的筆下,被稱之為"大自然"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化"了的,擁有人性的尺度和內涵,善解人意,是人們和平溫馨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蠻橫、生硬、與人格格不入的那一種。杜甫筆下的自然是如此的"知冷遇熱":"感時花見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從"相和合"中生發出的另外一個相關主題是"求和合"。求和合"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人和人之間的某種不愉快的斷裂已經發生,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阻隔,於是他們的眼光開始偏移,偏向視線可接觸之處的自然:她的寧靜可以使人忘卻煩惱;她的沈默正好是一個忠實的聽眾;她在時空上的無限延伸,對於一個因失掉了聯系而無所歸宿的人來說,正好是一個安身之處,一個承納他的痛苦的場所。因此?quot;求和合"也就意味著"求共鳴"、"求理解",意在恢復和部分地建立起失掉的聯系。在險惡的封建社會人際關系中,一個人失意、與他人失和的狀況時有發生。在戰亂的年代,流落他鄉而借助與眼前的情境與遠方在時間、空間上的聯系,寄托漫長的思鄉之情,更是屢見不鮮。大自然於是成了人們名副其實的情感的家園,是悲苦的情感得到釋放和吐納的天地,是處境陷落、身心疲憊、目光焦慮的人們隨時可以得到的慰籍和支持。這一方面可以追溯由屈原、宋玉開辟的慷慨悲歌,幽憤深廣的傳統,而陶淵明卻無疑代表著另外一種恬靜、安寧的聲音。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