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04)

貓 / 伊恩·麥克尤恩著

彼得早上醒來後,總是閉著眼睛,直到回答了兩個簡單的問題之後才睜開,這兩個問題總是按照同樣順序擺在他面前。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噢,對,彼得,年齡十歲半。然後,他的眼睛還沒睜開,第二個問題又來了:今天星期幾?那麽,就有這樣一項事實,像座大山一樣實實在在、不可移動的事實:星期二,還得去上學。然後,他會把毯子拉得蓋住頭,更深地鉆進他自己暖熱的地方,讓友好的黑暗吞沒他。他幾乎可以裝作自己不存在,但是知道他得強迫自己出來。全世界都認可這天是星期二,地球本身飛馳著經過冷冷的宇宙,一邊旋轉,一邊繞著太陽轉,把每個人都帶到了星期二,無論彼得、他的父母還是政府,都根本不可能改變這項事實。他得起床,否則會耽誤坐車而遲到,惹上麻煩。…

Continue

Added by Le Destin on November 6, 2016 at 3:43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青春常在

《青春》創刊至今已經出滿了一百期,當年積極創辦《青春》的方之同志也已逝世了九年,他墓前的小樹和他所籌謀的刊物一起成長,留在人間,留在人們的記憶裏。記得是1978年的秋天,我從北京開會回到南京,飛機晚點,到南京時已近午夜,我拎著旅行包無處投宿,只好去打擾方之同志,我知道他的生活習慣,十二點之前不會睡覺,徹夜長談也沒有關系。

那時,方之獨自住在新街口南京市文聯的樓上,一間鬥室,一床、一桌、一椅,我來了這後他只好盤起腿來坐到床上去。我談了一些文藝界的情況之後,他劈頭就提出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一代人已經被耽誤了,今後雖然能寫一些東西,但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現在要趕緊培養青年人,讓他們超過我們。”

我自顧還不暇吶,那裏會想到要培養青年人,只好老實承認:“沒有。”…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November 6, 2016 at 3:41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道山亭畔憶舊事

有機會參加了母校七十五周年的校慶,在道山亭畔走了幾個來回。這道山亭已經面目全非了,可我對母校的記憶還停留在三十五年之前。

那是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剛剛勝利,我從泰興來蘇州求學。蘇州的學校很多,蘇高中是首屈一指,全國有名的,報考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地板上都睡得滿滿的,平均要四、五十人中才能錄取一個。我在初中學習得並不太好,特別是數學差勁,常在四十分上下浮動。再加上初到蘇州這個天堂,早被虎丘、靈巖弄得神魂顛倒,根本談不上什麼臨死抱佛腳的覆習了,只是硬著頭皮到蘇高中去碰碰運氣。…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November 6, 2016 at 3:32pm — No Comments

談正衡·萵筍的風土人情

萵筍是土名,書上規範的稱呼是萵苣。

我去鄉下,最喜歡往菜園裏轉轉。春天裏,一畦畦萵筍列隊一樣齊嶄嶄的,比別的菜要高出許多。打眼望去,萵筍最為嫩綠,旁邊生長著大蒜和起苔的芫荽,但誰也比不上萵筍那般寬衣大裳高身架。萵筍絕對是菜園裏的模範生。

萵筍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葉用萵苣又稱生菜,在西餐店裏吃三明治漢堡或炸薯條什麼的,常吃到這種葉面曲卷打皺的蓬松綠葉菜,脆而微甜。我們通常所說的萵筍,都是食莖的,而且確實呈筍狀。削去皮的萵筍,清澈而誘人,像綠的翡翠,嫩且有玉質的透明感,有時感覺更像梳妝好的女人,清新可人待人品味。…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November 6, 2016 at 3:15pm — No Comments

陳丹燕·我們為什麼旅行:旅行是複雜的心理活動

我的旅行鄭重其事,所以總是只身奔赴,

如從黑巖崖上縱身躍入冰涼的大洋那樣決絕。

這是上海冬季的一個雨夜,又冷又濕,一團漆黑。

我們夫婦,與我少年時代的朋友夫婦相約在淮海路上的一家餐館吃飯,慶祝我們夫婦幾天前的生日。他們剛從加拿大回來,錯過了那次生日聚會。那天晚上到處都濕漉漉的,行道樹上秋天結下的懸鈴又濕又黑,好像無數懸掛的逗號和句號。他們帶來了禮物,裝禮物的紙袋在潮濕的空氣裏也變得軟塌塌的了。自從他們移民去了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島,我們就不能像從前那樣時時見面吃飯了。從前,似乎兩家大人孩子的生日,我們總在一起慶祝。…

Continue

Added by 有格 台 on November 6, 2016 at 12:24pm — No Comments

希尼 (SEAMUS HEANEY)詩選·歌

一棵花楸樹像撅著嘴的女孩。
在小路和大道之間,
一些赤楊遠遠地站在
濕漉漉的燈心草叢中。

土語像泥濘中綻開的花朵,
完美的音調不雕的蠟菊,
此刻,鳥在這一切的音樂中,
近乎地啼唱。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November 6, 2016 at 12:22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有趣與有味

記得梁啟超有一篇說“趣味”的文章,解釋了人生趣味的所在,他舉例說讀書是有趣味的,做官是沒趣味的,當時讀了很感佩。現在想想,覺得“趣”和“味”的境界不太一樣,有高下的差別,在生活中追求“有趣”,還遠不如尋取“有味”。

生活裏有許多“有趣”的事,卻並不“有味”。

譬如說一個善於講黃色笑話的朋友,使大家笑得前仰後翻,趣事連連,但稍一停歇,只覺得下流,毫無余味。

宴席上沒有人打“酒官司”,也很寂寞,但若纏住一家,百般激將,當時有趣,當然是惡趣,事後也毫無余味。醉後荒唐的事一大堆,有趣則未必,可真乏味。

負情者、偷情者的羅曼史,可能曲折有趣,高潮疊起,但一樣無味。…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November 6, 2016 at 12:22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生命的留痕

一座半圮的石橋,一幢臨河的危樓,一所破敗的古宅,一條鋪著石板的小街,一架伸入河中的石級……這些史無記載的陳跡,這些古老歲月漫不經心的灑落,如今都成了攝影家們的獵物,成了旅遊者的追逐之地。那些舊時代的老照片,也成了書店裏的賣點。人們在走向現代化的時候,為什麽又回過頭來重溫那逝去的歲月?

曾幾何時,我們向往過西方的大橋,汔車的洪流,摩天高樓,鄉間的別,和那如茵的草地;我們把石橋、危樓、古宅、石級視為貧窮與落後。如今,在國內的某些大城市和開發區,與西方的距離正在縮短,一樣的高樓林立,汽車奔流,一望無際;那些新建的公寓樓,小別墅,明亮寬敞,設備齊全,冷熱任意調節,真有點兒不知今夕是何夕?…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November 6, 2016 at 12:20pm — No Comments

楊薇·好書是一輩子的財富:不幸讓我們認知幸福

《悲慘世界》作者:(法)雨果,出版時間:一八六二年

當你在這日益繁華的生活中,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而心境煩躁不安時,當你因為人生短暫而大量揮霍錢財和健康時,不妨看看雨果的《悲慘世界》,再將我們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與冉阿讓苦難而又偉大的一生作個比較,你就會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幸福。

不幸是我們生命的財富,不幸是我們生命的力量。感謝生活中的不幸,因為不幸讓我們真正認識到什麽才是幸福。…

Continue

Added by 楊薇 on November 6, 2016 at 12:16pm — No Comments

在詩歌的土地上尋找“月亮”的痕跡

有關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的“月亮”故事

國際在線報道(駐哈薩克斯坦記者李晶晶)



提起月亮,思鄉、友情、愛情等各種情愫必定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鋪散開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詩句也勢必脫口而出,溫柔皎潔的月光帶給人們希望與憧憬。中國人擁有深厚的“月亮”情節,無數文人為其“折腰稱頌”,那麼,在臨近的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這些同樣產生了偉大詩人的國度,他們眼中的“月亮”是否有所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November 5, 2016 at 5:03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會跳繩的熊

一頭會跳舞的熊掙脫鎖鏈,重新回到了森林裏。

它習慣地用後腳立起來,為同類表演它的拿手好戲。

“瞧瞧,”它大聲道,“這就是藝術,這就是人世上學來的技藝!跟著跳吧,要是你們能夠並且歡喜!”

“滾,”一頭老熊咆哮起來,“這樣的藝術只顯示你的卑鄙和奴性,哪怕它多麼難學,哪怕它如此稀奇。”

一位顯赫的廷臣,一個善於諂媚弄權然而缺才少德的人,他竊取了君主的寵信,阿諛逢迎,平步青雲。這樣一個廷臣,一個大人物,是該讚揚呢,還是批評?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4:03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麻雀和田鼠

麻雀對田鼠說:“瞧,那兒站著一只鷹!趕緊瞧瞧吧,它已經振動翅膀。準備進行勇敢的飛行,翺翔太空,與太陽和閃電親近!咱倆打個賭:我盡管樣子不像雄鷹,卻和它一樣善於飛行。”

“飛吧,牛皮匠!”田鼠大聲道。

說話問雄鷹已振翅高飛,麻雀也大膽跟進。它倆剛飛到樹梢已越出田鼠的視野。

愚蠢的近視眼於是得出結論:啊,它倆的飛行本領同樣高明。倔強的F君想唱得如彌爾頓豪邁。他成功與否全看裁判選的是什麼人。





萊辛寓言·鷹和貓頭鷹…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4:03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飢餓的狐貍

“我真叫生不逢時啊!”一只小狐貍對一只老狐貍抱怨說。“我的計謀幾乎總是不成功。”

“你是會成功的,毫無疑問。”老狐貍道。“不過告訴我,你啥時候制訂你的計謀來著?”

“啥時候?都是我肚子餓了的時候唄。”

“你肚子餓了的時候?”老狐貍接著說。“對啦,問題就在這裏!饑餓和周密考慮從來走不到一起。你將來制訂計謀要趁肚子飽飽的時候,這樣它們的結果會好些。”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4:02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鷹和狐貍

“不要為你那飛行的本領洋洋得意!”狐貍對鷹說,“要知道你飛得那麼高,不過是為了能找到更遠處的死屍罷了。”

我也認識一些人,他們使自己博學多思,世界揚名,但他們並不是出於對真理的熱愛,而是貪圖一個收入豐厚的教授職位。



萊辛寓言·牧羊人與夜鶯

繆斯的寵兒,你在為帕爾納斯山上那夥討厭鬼的大聲喧囂氣惱麼?——噢,聽我告訴你夜鶯曾經不得不聽的話吧。

“快唱啊,親愛的夜鶯!”在一個迷人的春夜裏,牧羊人向默不作聲的歌手喊道。…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老狼的故事

(一)

一只惡狼上了年紀,打定主意,要與牧人友好相處。他便動身到離他的洞穴最近的牧羊人那裏去。

他說道:“牧人,你把我說成是嗜殺成性的強盜,事實上,我並非如此。的確,我饑餓的時候看上了你的羊,因為饑餓使我難受。請不要讓我挨餓吧,只要讓我吃飽,你就一定會對我滿意。若是我吃飽了,那我真是最溫順,最馴服的動物。”

“若是你吃飽了?這倒是可能的。”牧人答道,“但是,你到底什麽時候飽呢?你的貪婪永遠不會飽。滾吧!”



(二)

狼遭到拒絕後又走到第二個牧人那裏去。…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3:59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鴕鳥

“現在我要飛了!”龐大的鴕鳥叫道。全體鳥族都聚集在他的周圍,鄭重地等待著。“現在我要飛了!”他又叫道。展開那巨大的翅膀,恰似一只張滿了帆的船。——一下子又趴倒在地上,未敢離開原地一步。

你門可以看到那種毫無詩情之人的饒有詩意的面孔,他們在那自命不凡的頌歌的頭幾行就忘乎所以地揚言,他要淩駕於九天之上。卻始終墮於塵埃之中!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3:51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弓的主人

從前有個人,他有一張非常名貴的弓,這張弓是用烏木制成的,能射得很遠,百發百中,他簡直視若寶貝。有一天,他仔細打量著這張弓,自言自語道:“哎,你有點太粗笨了,半點裝飾也沒有,真可惜!——對了,把它加工一下。”他突然想起,“我去請一位最高明的藝人將弓雕刻裝飾一下。”於是,他立即去找人。雕刻大師在這張名貴的弓上精心雕刻了整個打獵的場面,在一張弓上,還有什麽比雕刻打獵圖更合適呢!

這個人高興極了。“我親愛的弓,只有你才配這種裝飾啊!”說著,他張開弓一拉——弓折斷了。

萊辛寓言·鼠

一只富於哲學頭腦的老鼠讚美仁慈的大自然,說大自然把鼠類創造成了一種能夠長存世間的優秀動物。…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3:41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提萊西阿斯

提萊西阿斯拄著杖在野外行走。他信步走進了一座聖林。在林中的一個三岔路口,他看見兩條蛇在交尾,便舉起手杖來打那熱戀的一對兒。——這下可出奇跡啦!他的手杖剛一碰著蛇,提萊西阿斯自己已變成一個女人。

九個月後,女的提萊西阿斯又穿過那座聖林,在同一個三岔路口,她這次看見兩條蛇正在格鬥,提萊西阿斯再次舉起手杖,朝那對勢不兩立的仇敵打去,瞧——真是奇跡!手杖剛一把格鬥的蛇分開,女的提萊西阿斯馬上還原成了男人。





萊辛寓言·密涅瓦…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3:36pm — No Comments

萊辛寓言·提萊西阿斯

提萊西阿斯拄著杖在野外行走。他信步走進了一座聖林。在林中的一個三岔路口,他看見兩條蛇在交尾,便舉起手杖來打那熱戀的一對兒。——這下可出奇跡啦!他的手杖剛一碰著蛇,提萊西阿斯自己已變成一個女人。

九個月後,女的提萊西阿斯又穿過那座聖林,在同一個三岔路口,她這次看見兩條蛇正在格鬥,提萊西阿斯再次舉起手杖,朝那對勢不兩立的仇敵打去,瞧——真是奇跡!手杖剛一把格鬥的蛇分開,女的提萊西阿斯馬上還原成了男人。

Added by LiDi Za on November 5, 2016 at 3:36pm — No Comments

【愛爾蘭】柯姆.托賓談小說創作

現年五十四歲的柯姆.托賓(Colm Toibin,科爾姆.托賓)是當今文壇非常重要的一位愛爾蘭作家。他的創作涵蓋小說、非虛構類作品、文學評論以及劇作。此外,他也編纂文集、撰寫書評,是一位知名的文學評論家,曾在史丹佛、普林斯頓、紐約等多所大學教授英語文學與創意寫作。自199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南方》(The South)以來,他一共創作了六部長篇和一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大師》(The Master)榮獲2001年IMPAC都柏林文學獎,《大師》和《黑水燈塔船》(The Blackwater Lightship)兩度入圍布克獎最後決選名單,新作《布魯克林》(Brooklyn)則入圍今年布克獎的初選名單。

能談談是什麼激發您寫《大師》這樣一本關於亨利.詹姆斯的小說?…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5, 2016 at 2: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