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我們為什麼旅行:旅行是複雜的心理活動

我的旅行鄭重其事,所以總是只身奔赴,
如從黑巖崖上縱身躍入冰涼的大洋那樣決絕。

這是上海冬季的一個雨夜,又冷又濕,一團漆黑。

我們夫婦,與我少年時代的朋友夫婦相約在淮海路上的一家餐館吃飯,慶祝我們夫婦幾天前的生日。他們剛從加拿大回來,錯過了那次生日聚會。那天晚上到處都濕漉漉的,行道樹上秋天結下的懸鈴又濕又黑,好像無數懸掛的逗號和句號。他們帶來了禮物,裝禮物的紙袋在潮濕的空氣裏也變得軟塌塌的了。自從他們移民去了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島,我們就不能像從前那樣時時見面吃飯了。從前,似乎兩家大人孩子的生日,我們總在一起慶祝。

我們十六歲的時候認識了,因為我們的父親當時一起去青島創立一家遠洋運輸公司。此後,我們的友誼一直延續著,我們的孩子是發小。再後來,我們各自的孩子到了十六歲,在我們認識的年齡,她們先後與我們吃過一頓告別晚餐後,便離開我們,去遠方求學。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已長大,我們的父親也先後離開了人世。

再後來,他們也離開上海,遠赴加拿大。

彼此想念的時候,我總這樣問,你們什麽時候回來呀?

他們卻總這樣說,你們什麽時候來維多利亞島看看我們呀?

因為有了他們,我才從聽說中認識那個島,有許多加拿大楓樹,霧常常很大,很安靜的島,就在北美的西海岸線上。

黴幹菜燒新鮮黃花魚,塌棵菜炒冬筍片,雞汁百葉結,四喜烤麩,都是江南菜,老口味。如今孩子們遠在天涯,父親們業已往生,我們圍桌團團坐下,慶生。

漸漸的,他們說起維多利亞島初冬時,溪流裏會擠滿洄遊的大馬哈魚。

每年十一月開始,已長得有一米多長的大馬哈魚,會成群結隊從大洋遊回維多利亞島的淡水溪,它們的出生地。

“每日都看見那些成雙捉對的大魚擠擠挨挨地回來了。最多時,溪流裏擠滿了魚,踩著它們的身體過河,鞋都不濕。”妻子說。

“溪流到秋天水流湍急,即使是大魚,稍有松懈,就被水沖回到海裏,所以它們都拼命向前。一千多公裏遊回來,身上的脂肪就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我的朋友說。

總算回到溪流裏,母魚沈到河底,拼命擺動身體和尾巴,在卵石中刨出一個小巢穴,臥到裏面產卵。等產完卵,公魚跟上去給卵受精。而母魚再奮力向前,去刨另一個小坑。

“到它們完成繁衍,身體都已經敗壞,尾巴大多數已殘缺不全,身上傷痕累累,鱗也都掉得差不多了。”

翻江倒海的生育繁衍完成,它們的身體很快衰亡,死在自己出生的溪流裏。龐大的屍體一旦失去向前的力氣,就被水流沖回大海。但有時,屍體太多,將溪流都堵住了。

老鷹、禿鷲和狗熊,從四面八方趕來吃它們。屍體被吃得支離破碎,漸漸腐爛了。工人們就開著卡車來,把那些屍體清運出去。

此時,已冬盡春來,它們產下的魚卵變成了小魚,小魚們在清爽的溪流中成長,等待離開溪流,去往大洋的那一天。

它們從未有機會看到自己孩子的出生,甚至看不到初春時分,野鴨子如何扒拉開它們埋好的巢穴,偷吃那些橘紅色的受精卵,它們的孩子。

小魚也從來見不到它們的父母。等它們出生後,遊離一個個小巢穴,遊出溪流,去大洋。等長大會再回來。大馬哈魚,一代代,就這樣生生死死。

夥計端來四大碗慶生的陽春面,還是我們小時候的口味,有豬油和香蔥氣味的裊裊熱氣,白色的。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兩家總在一起為她們過生日,陪她們吹滅蛋糕上的蠟燭,看她們雙手合十許願,和她們一起吃生日的長面條,取的是長命百歲的意思。

“其實挺慘的。”我的朋友說。

“它們真稱得上是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妻子說,她拍了我一下,“你真該來看看那些魚。”

從清湯裏挑起柔軟的細面,念起那些遙遠的大馬哈魚——千裏萬裏無垠的大洋裏,它們是怎麽找到歸途的啊。

“真想看看它們。”我說,那總是薄霧彌漫的楓樹林,那寒冷清澈的溪流,因為大馬哈魚變得神秘起來,如一個宿命之地。我們的父親用身體為我們扒拉出來的小巢穴在哪裏,我們為我們的孩子扒拉出來的小巢穴又在哪裏呢,漫漫大地,我們也會有一條如大馬哈魚那樣必要遊去的溪流吧,它在哪裏呢?

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島,我要去那裏看一看。

這間店的陽春面做得地道,因為這間餐館的主人自小也是個愛吃陽春面的孩子。他爸爸熱愛陽春面的習慣遺傳給了他。他父親死得早,他開飯館二十多年,菜式越做越傳統,陽春面的味道也一直沒變過,他父親卻沒來得及吃他店裏的陽春面。

我們計劃下一個秋天,要去看看全力以赴、慷慨赴死的大馬哈魚,看看那條擁擠著傷痕累累、鱗片斑駁的魚脊的溪流。

“那些魚回到溪流裏的時候,已經消耗光了身上的脂肪,很瘦了,身上到處都是傷,鮮血淋淋。由於魚皮是銀色的,所以鮮血好像平面設計做出來的一樣有美感。來我們家附近這條溪流的魚都是銀色的皮膚,去大陸的亞當斯河的,是紅色皮膚的。”妻子說。

真想去看看那樣的魚。

所以。

所以旅行並不簡單。也許可以追溯到這個人早年的生活,內心的願望,生活中無解的難題,以及生活中重大的獲得與失去,或者他深藏於心浩瀚幽暗的潛意識。旅行看上去與度假沒有兩樣,其實它要的不是休息,旅行是由一個人內心的某些無形的感情,推動他走向陌生大地的過程,就好像我想去看看大馬哈魚,這是由人生中最覆雜的內在部分決定的。

那個雨夜,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自己好像在被雨水打濕的幽黯街道上見到那些銀色的大魚。它們拼死向前的樣子,也許就是我們父親年輕的時代,也許也是我們自己的年輕時代。十一月的維多利亞島就像自己心裏那個不可觸摸的世界。那條湍急的綠色溪流,怎麽想怎麽像我們一代代人都要經歷的人生。有時候,去一個地方旅行,就是走回自己的內心世界。二十二年的旅行經驗讓我熟悉了這種陌生之地的召喚。

這陌生之地好像與你毫不相幹似的,拿著地圖你也不免會走錯路,睡在陌生的床上總是怎麽也睡不踏實,但總有一刻讓你突然發現,自己面前這陌生而隔膜的地方,透露出不可思議的熟悉,就像夢境重現。你以為在探索一個新地方,其實卻是在探索你心中那些尚未明了的角落。

所以,旅行是覆雜的心理活動。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