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裏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講。忽而想到學校是讀書的所在,就隨便談談讀書。是我個人的意見,姑且供諸君的參考,其實也算不得什麽演講。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於飯碗有妨。…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對傅柯而言,這個由內在性摺曲所構成的純粹空無空間,最早可上溯到塞萬堤斯的《唐吉訶德》,其作為文學的歷史門檻就如薩德作品般,「是現代文學作品的第一部,在此看到了符號與譬喻的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因為語言斷開了它與事物的古老親緣性,以進入這種孤獨的無上權力 (souveraineté),僅自此它,以其晦澀的存有,重現成為文學[…]」(1966 : 62)
再次的,如果《唐吉訶德》對傅柯而言是最強勢表達下的文學作品首部曲,僅因為書寫不是為了鑄造「世界的散文」,而是存有論地投身於「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中。《唐吉訶德》一方面立足於游俠小說,自始便已不是世界的再現,另一方面,其也遠非游俠小說的再現,而僅是其擬像,…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7pm — No Comments
書寫所具有的豐饒或多產性首先來自這種自我倍增或摺曲作用,因為每次的倍增或摺曲都是異質性的再度引入,每個褶層都意味由語言的「外自身」所再倍增的文學存有自身29;書寫成為一種怪異的鏡像繁衍,一方面是純粹的自我再現,但另一方面在此鏡像中卻總是已猱雜了由越界所產生的異質「外自身」。
然而,書寫的可能性則僅成立於此鏡像或摺曲的巴洛克式增生中;在此,書寫的主體或情節讓位給語言(外)自身的摺曲作用,其僅是無限增殖此摺曲的疊層性,只是語言自我摺曲所滋生的喃喃自語;每一部作品在一方面都是對先前同類作品的消抹(越界),都是其「外自身」,但同時在另一方面卻又是文學這個虛擬空間的「玄妙增厚」(épaississements fantastiques, Foucault, 1994b :…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0pm — No Comments
從書寫實踐中習練嶄新摺曲的所有可能 16,折返、轉向、回歸…為了劃出一道創新(也必然是虛構)的弧。這是何以在傅柯這門獨家的摺曲學中,語言透過文學所充份給予的界限經驗一再被怪異地凹折,意符 (signfiant) 在此不僅如拉岡所指出的開始滑動,不僅斷開了其與意指 (signifié) 的固定關係,而且自我折返如同鏡像,或如同只有不斷彎折甬道卻不指向任何目的的迷宮,而書寫在此,「不意指事物,而是話語」(Foucault, 1994b : 252)。
於是存在一種類似傅柯所謂「哲學倫理型」(êthos philosophiq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56pm — No Comments
對立於文學範型的複製與再現,當代文學作為為己重複,似乎僅能透過擬像來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在此,重複無疑地完全不同於複製,而且剛好相反,每一重複都是對文學可複製性的反叛。因為如果當代文學只在迫出文學存有本身才抵達其最強威力,那麼這個威力來自我們到目前為止所發展的雙重操作:首先,文學僅以文學自身為客體,成為純粹的為己重複;其次,文學的書寫語言命定地對文學越界(「每一真實詞彙都是越界」,Foucault, 1964 : 3)。
文學一方面是一種內在性(總是只能不斷以自身作為唯一客體,且因此構成弔詭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文學則離不開與域外的關係(每一組成詞彙都只能是文學的越界)。這就是傅柯透過文學布置所呈顯的怪異景觀。…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5pm — No Comments
文學是一個由內在性定義的空間,確切地說,文學僅存活於內在性中。面對「何謂文學?」這個問題,只有透過對此內在性的重新招喚才能答覆。但另一方面,每一個用來建構文學內在性的詞彙卻都是對文學的越界。每個詞彙都是為了指向文學的域外而被書寫於紙上, 文學僅含納對其越界、褻瀆與背叛的語言。
這便是當代文學最重要的第二重弔詭,文學重複文學,但絕非以同一的方式,因為必須被重複的(文學的永恒回歸?),是對文學的越界;換言之,文學不該以柏拉圖的觀念來設想,而僅有其擬像。這個弔詭導致二個結果:首先,如果文學僅以自身為客體,那麼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或對白其實都可以說僅是偽造的,是其擬仿,僅是為了「像」文學,擺擺文藝腔,作個好像「說故事的人」的騙子,但重點卻總是在於激起不斷廻返其自身的文學存有。這是何以傅柯會說,「在一部文學作品中,毫無任何相似於日常所說之物。毫無真的語言。」(1964 :…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2pm — No Comments
傅柯文學布置的去作品狀態必須被推演至底:如果文學僅在摺回自身中存在 10,確切地說,這絕不意味文學是那個摺曲後之物,不是任何承載、表現摺曲的物質,不是語言,即使其已因越界習練而徹底空無。以自身為客體的文學僅是摺曲動作本身,被摺曲之物則是其經過的痕跡。其正如笛卡兒的我思,僅僅是一種空洞存有:我作為正在思考的東西,重點並不在於任何思考的內容,而是由思考所造成的摺曲與廻返:我思考我而非其他外於我之物,所以我作為一種思考我的東西存在。
「我思」(cogito) 沒有內容,只是一個由我到我的摺曲, 一個形上學的空白或空洞。我是什麼?是思考我的東西,思考我的東西就是我。我原來是思想運動的一個簡單折返。這個要確認「我」的思想軌跡畫出一道廻返的弧線,用德勒茲的概念來說,製造了一個由這道單薄軌跡所圈出的「域內」(dedans)。在文學或我思的例子中, 這兩者似乎都企圖質問類似問題:「什麼是我?」與「什麼是文學?」,…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37pm — No Comments
換言之,越界者薩德是這種雙重身份的代表:同時既是褻瀆者又是範式,同時既抹除過去又奠立未來。對傅柯而言,這便是由越界所定義的文學反式考古學,其存有論地跨越一切既成話語的同時,並不是停駐於(順式)考古學所考掘的語言事件及其現場,不是對構成過去經驗的考古學土壤從事單面向的分析,而是進一步反向摺回,成為一種,以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與瓜達希 (Félix Guattari) 的術語來說,「朝向未來人民的文學」,成為指出未來(而非過去)無定限可能的姿態。這種同時涵納二種非辯證式逆反運動的「既…既」,成為薩德所曾從事的,在抺除其之前的一切哲學、文學及語言之際,同時賦予語言由越界所迫顯的無定限的界限 (limite indéfinie)。…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36pm — No Comments
在〈何謂啟蒙?〉最後,傅柯對系譜學的著名界定如下:「從致使我們是我們所是之物的偶然性中提取不再是、不再作或不再思我們所是、所作或所思的可能性」(1994h : 574)。這種在「所是」與「所是中的不再所是」間的非辯證式轉換與改道,賦予了自我到自我,或思想到思想最繁複曲折的可能距離。吾人曾在〈分裂分析傅柯 III:內在性知識論與內在性倫理學〉一文中予以分析,並指出系譜學的這個特異性正深刻銘刻傅柯思想中的摺曲條件。換言之,摺曲作為一種怪異的雙重性,深植於「所是」與「不再所是」的交互鏡像中 4,最終使得傅柯的界限態度贖回一種特屬於哲學的堅實性 (consistance),免於在越界的暴力運動中成為一道純粹的死亡之線。…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29pm — No Comments
摘要: 傅柯的文學布置展示了二個對其哲學至為關鍵的概念:越界與摺曲。這二者是傅柯哲學中最獨特的思想運動,其分別對應了反式考古學與內在性系譜學的發展。本文主要延續先前已發表的研究成果,集中討論摺曲在傅柯的文學布置中所怪異構成的文學存有,並透過差異與重複這二個概念來說明其所引發的獨特存有模式。在此,文學一方面是語言最遠離自身的「外自身」(hors de soi),但同時卻又只是純粹的自我凹摺、去而復返。這個怪異的雙重性闢拓一種特屬於書寫的「虛擬空間」,而傅柯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正奠基於此。
壹、前言:摺曲系譜學
在本文中,摺曲與越界將被視為傅柯文學布置…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假如當年那可憐的洗衣婦有一挺機槍和一點兒炸藥的話,那她準能發大財。可惜她不明白其中的奧秘。在過去那些日子,一個洗衣婦洗一件襯衫只掙十二分之十分錢——也就是說,每洗一打衣服掙一毛錢。而今天最好的洗衣公司,也就是那些拒絕外人參觀其辦公場所,由一名全副武裝的衛兵把衣服押送回來的大公司,它們現在洗一件衣服的收費標準為一塊錢,特惠價為每洗一打衣服收十二元。
若是用以上標準計費,洗衣婦的收入可增加到原來的一百二十倍。而實際上,她的年收入只有五十元,她所代表的價值就這麽一丁點兒。要是當年人們知道她其實不止值這幾個錢的話,那她完全可能被某個老板招進洗衣公司,從她身上賺到的紅利完全可能像滿樹的越橘一般豐盛。…
Added by Tata Na on May 8, 2020 at 9:55pm — No Comments
——渴望回到有謙卑的洗衣婦的往日好時光
很久以前,大概三四十年以前吧,那時候世界上有一種謙卑的人,叫做洗衣婦。她的用處很簡單,那就是:每隔一兩天露一次面,用大大的籃子把髒衣服帶走,把它們洗得雪白後再送回來。
如今洗衣婦已經絕跡。她的位置已被聯合洗衣公司取代。她已經一去不回,但我希望她能回來。
…
ContinueAdded by Tata Na on May 8, 2020 at 9:49pm — No Comments
As the Laureate was unable to be present at the Nobel Banquet at Grand Hôtel, Stockholm, December 10, 1928, a letter from the Laureate was read by the French Minister, Mr. Armand Bernard
(Translation)
I wish I had been able to express my feelings in person. Permit me to do so through the French Minister, Mr. Armand Bernard, who has kindly consented to convey my message. I…
ContinueAdd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May 8, 2020 at 11:01am — No Comments
又如像魚一樣暢遊,像會飛的種子一樣先在大樹的葉柄上晃晃悠悠,然後飄落各處,這些本領,我們都失去了,但這都是我們所喜歡的,因為這都是我們有過的,只不過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罷了。
我們和整個世界都有血統關係,我們現在要以親人般的關注的力量來恢復這種關係,然後可以在過著另一種生活的人們身上,甚至在動物身上,甚至在植物身上,發現自己的特點。…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7, 2020 at 11:05pm — No Comments
溫埠似非常旺男丁﹐學校裏小一小二班都只七八名女生﹐而小男孩則多達十六七名。
音樂學校亦如此﹐一班廿名學生﹐只得三兩個女生。
小女孩們並不覺得是榮幸﹐落了單﹐甚覺寂寞﹐男生又愛欺侮她們。
一日﹐聽見某太太對小男生說﹕保羅﹐安琪投訴你在操埸推打她﹐可有此事? …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不愛做家務的太太問友人:“天天入廚洗衣打掃,煩不煩?”友人良善,瞠目結舌。
歹毒的我立刻教她這樣答:“做人,天天起床刷牙梳頭洗澡,煩不煩?”
當然煩,怎麼不煩,在辦公室日理萬機,更加煩,過年過節,自然也夠煩,敷衍親戚朋友,也煩,最煩的是填稅表、辦移民、裝修家居。
身體不好,煩得心慌意亂,子女不思上進,煩得頭髮白,工作進度呆滯,煩得借酒消愁。
老中青三個階段,各有各煩,一日比一日煩,非得用盡時間精力來應付不可。 …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脾氣好壞,各人有別,大概都是生成的,與後天無關,當然磨煉磨煉,可使涵養好一點,但是總不及調皮的人佔便宜。
脾氣好,不一定是良心好。悶聲不響,萬事笑嘻嘻,不動聲色的人,可能滿肚皮密圈,使人難以應付;反之嘩嘩聲,暴跳如雷的人,也許頂爽直。
這有幫自己說話之嫌,但是為具脾氣累苦了這麼多年,也該申辯申辯。說到脾氣之壞,很少人壞過我,一言不合,面色鐵青,火馬上辣辣的大起來,繼而破口大罵,不理人死活,過後呢?常為三分鐘的痛快後悔好幾天。
發脾氣這樣東西,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值得與他吵的人,應該給他一個面子,息事寧人算數,這包括好朋友、父母兄弟,丈夫等等。 …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7,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真正的愛,須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犧牲),不然愛的願望就會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獻,才是實現愛的最有效的方式。
病人同醫生建立“治療同盟”,才能實現人格的健康成長。病人尋求心理治療,是為了實現某種改變。他們必須信任醫生,以求獲得足夠的力量和安全感。醫生為建立同病人的“治療同盟”,也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醫生需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醫生未必有足夠的耐心,去長時間聆聽病人的傾訴,但其職業性的奉獻精神,卻要求他們不論喜歡與否,必須對病人的傾訴洗耳恭聽。…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6,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出自個人意願,核心動機卻是滿足自我需求,不管為別人做什麼事,也許都是為贏得私利。譬如,有時候,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感激我們為你所做的一切。”此時,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缺少真正的愛。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是兩回事,我們卻常常混為一談。
我們真心去愛某個人,是因為我們需要去愛別人;我們生兒育女,是因我們自己想要孩子;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在於我們渴望成為充滿愛心的父母。真正的愛,能夠使人發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充,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
真正的愛,能使自我更為完善。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的追求則是自我完善。當然,自私與否,不是判定愛的標準,惟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愛。…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6, 2020 at 11:28pm — No Comments
Award Ceremony Speech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er Hallström, President of the Nobel Committe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on December 10, 1928*
In his L’Évolution créatrice (1907) [Creative Evolution], Henri Bergson has declared that the most lasting and most fruitful of all philosophical systems are those which originate in intuition. If one believes these words, it appears…
ContinueAdd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May 6, 2020 at 9:47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