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20 Blog Posts (745)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9)

加拉必(Kelabit)人。他們與砂拉越摩祿人毗鄰而居,主要分佈在Baram河和Rejang河流域,其最著名的村莊位於Bario(婆羅洲最高的內地,達3700英尺),仍有部分人住長屋,而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特殊和最有趣的住所”,即根據20世紀50、60年代的資料,它們不像其他長屋那樣分隔成許多適合單個家庭居住的房間,而是居住的一面也像走廊一樣是敞通的。加拉必人身材較高,他們亦有自己的語言。 

Kedayan人。據說有爪哇人血統,在砂拉越主要居住在第四、五省,傳說稱他們是由早期的文萊蘇丹帶入婆羅洲的,因此文萊現有他們許多同族人。他們現在都是穆斯林。…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7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8)

二、東馬的族群及其語言東馬的兩個州砂拉越和沙巴的族群及其語言情況都十分複雜,迄今為止似乎尚未得到徹底的研究,以至族群歸屬及其名稱難得統一。各族群的社會發展更是不平衡,有的已開始了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有的則還堅持叢林生活,保留遊居的生計方式,一些古老的習俗如住長屋、吃碩莪、用吹筒、穿耳洞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或剛剛放棄不久。 

伊班(lban)人。是砂拉越人口最多的族群,又名海達雅克人(Sea…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6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7)

這些族群被分為土著與非土著兩大類,後者是指移民族群。族群語言方面,亦被歸為4類,這就是土著語言、移民語言、殖民語言以及各種混合語。這些語言中,占優勢的是馬來群島的主流土著語馬來語,現為馬來西亞的國語。不過,各族群差不多都有自己的語言,有的還有方言。一般而言,由於若干族群通用某種語言乃是一個普遍現象,所以,語言往往不能隨意用來作為民族識別的標誌,但是,由於歷史上相對封閉的狀態,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土著中,族群分界與語言分界存在著程度不同的重合情況,所以,族群分佈與語言分佈也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同態性質。而在敘述上,也就方便將族群及其語言結合進行。(本節只涉及馬來人和華人之外的族群及其語言)另外,在馬來西亞也分佈著以下人群:歐亞人(Euraslans,分佈全國)、歐洲人(Europeans,分佈全國)、菲律賓人(Filipino,僅在沙巴分佈)、泰國人(Thai,僅在馬來亞分佈)、越南人(Vietnamese,僅在馬來亞分佈)等。…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5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6)

1963年9月16日,在聯合了新加坡(後又退出)、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沙巴)三地的基礎上,馬來亞聯合邦進一步擴大為馬來西亞聯合邦。砂拉越本來屬於文萊蘇丹國。19世紀上半葉,處於衰退中的蘇丹政權,發生內亂,英國冒險家James Brooke(詹姆斯·布魯克)遂於1841年以協助平定內亂為名,趁機攫取了砂拉越州長一職,後來又以納貢為條件,從蘇丹手中獲得了該州的全部主權,同時還不斷侵奪蘇丹的土地,以此開始了所謂布魯克家族(White Rajahs)的統治,直到1946年。至於北婆羅洲,19世紀時,原是文萊蘇丹國和蘇祿蘇丹國(位於今菲律賓南部)的爭奪對象,但兩王國均未真正統治過該地區。1865年,文萊蘇丹擅自把它賣給了一位美國流亡冒險家,但是,最終卻轉到了一家英國公司( the Dent Brothers)手中,該公司為獲得該地的永久主權,分別於1877年、1878年與文萊和蘇祿都簽訂了條約。1881年,該公司改組為新公司,名“英屬北婆羅洲渣打公司”(the British 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4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5)

(三)馬來屬邦(The Non-Federated Malay States)



馬來半島北部的幾個州,如玻璃市、吉打、吉蘭丹和丁加奴這時還在暹羅的“保護”之一。1909年,英國又和暹羅達成協議(曼谷協議:the Bangkok Treaty),獲得了該項“保護權”,並且根據協議還有權向這幾個州派駐顧問官,但卻遭到了玻璃市和吉打等州的拒絕。實際上,英國與暹羅早在1826年就曾達成過秘密協議,即伯尼協議( the Burney Treaty),承認他們各自在馬來半島南、北地區的勢力範圍。1909年協議不僅使英國在這一地區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半島北部,還在於今天馬來西亞與泰國的邊境得到了確立。1919年,英國把包括南部的柔佛(於1914年接受了英國顧問官)在內的5個蘇丹國在行政上進一步統一起來,這就是所謂的5個馬來屬邦。…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3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4)

滿刺加國於1511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以洋槍洋炮攻滅,蘇丹媽末被逐後,南下建立了柔佛一廖內( Johor-Riau)蘇丹國。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2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3)

第二節 簡史

 

馬來西亞為英聯邦國家,全稱“馬來西亞聯合邦”( Persekutuan Tanah Malaysia),1957年8月31日獨立,初名“馬來亞聯合邦”(Persekutuan Tanah Malayu)。1963年9月16日,聯合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组成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並獨立建國,馬來西亞之立國規模得以最終確定。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1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2)

馬來半島沒有大片平原,只是在山地和海岸之間,有一些面積不等的海岸平原,坡度平緩,與陡峭的山脈有明顯的分界線,亦有人將之稱做低地。半島東部和西部的海岸平原有很大不同;西部的海岸平原較為開闊,平均寬度為20英里,最寬處如霹靂河與波南河下遊一帶約達40英里。沖積層多為黏土,沿岸從前分佈著大片紅樹林沼澤地。東部的則相對狹隘,未能綴連成片,沿岸多為沙灘。這與半島東部整個海岸完全暴露在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有關,不像半島西部有蘇門答臘島將其與印度洋隔開而得以保護。 

馬來半島降雨充沛,河道密布,河流基本以主幹山脈為分水嶺,分別注入南中國海和馬六甲海峽。較大的河流有Sungei Pahang(彭亨河),源於彭亨西北部主幹山脈以西,長475公里,注入南中國海;Sungei Perak(霹靂河),源於霹靂北部與泰國交界處的高山,長400公里,注入馬六甲海峽;Sungei…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21pm — No Comments

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5)

五、對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的一些觀察

1913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委託中國駐外各領事,兼管華僑教育事務,同時,並公佈領事管理華僑學務規程。55在學制方面,「華僑」學校採與原鄉中國同一制,國民政府於1931年的僑民中小學規程,有僑校設立「應依照本國現行學制」的規定。後於1954年頒行僑民學校規程,亦明白規定「僑民學校之設立,應參照本國現行學制」。課程方面,僑民學校規程第二十三條規定:「應由僑務委員會商同教育部按照各地實際情形,分別訂定,在為訂定前,參照本國現行各種學校課程標準辦理」。如此雖非明定與國內課程同一,但事實上許多海外各僑校的課程,除受當地限制外,多仍參照國內現行的課程標準實施,故此僑校的制度與內容,到1950年代,一直受著原鄉中國的深切影響,因而也常常因此引起當地政府與民族對我們的疑懼。56…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4)

四、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的改革與發展

當馬來西亞取消小學會考及格為升入中學的先決條件後,原來以收容會考落第生的各華文獨立中學,便面臨學生人數逐年減少的危機,在沙巴地區,成功化危機為轉機的華文獨立中學,首推位於亞庇的沙巴祟正中學, 1974年11月決定改革,聘請客籍鄭佑安為校長,發動全體理事董事和熱心人士分組向客運家長招收初一和中四學生,結果招到初一新生250人,中四60多人。沙巴崇正中學逐於1975年1月隆重舉行開學典禮,委派董事長楊紫峰、監學曹德安、校長鄭佑安,策劃組委員楊建中等與亞庇建國中學共組訪問團參訪西馬各華文獨中和全國董教總。決定修訂課程,採用三種語文並重並授辦學方針,除重視統考外,也鼓勵學生參加政府會考和國外各種考試。2010年報考初一新生達1000人,只遴選400人,31…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9:58pm — No Comments

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3)

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殖民政府開始給予符合補助條例之學校津貼,馬來亞獨立後,直到1961年為止,執政當局依例給予華文中學全部經費(全津)或部份津貼。19「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實施後,廢除部分津貼制度,接受全部津貼的華文中學便須改制,以官方語文為教學媒介,不接受政府改制者,便得不到政府任何津貼,成為獨立中學。20雖然在馬來亞聯合邦「一九六一年教育法令」實施時,沙巴尚未與其共組馬來西亞成為其1州,21 但因北婆羅洲殖民地政府可能受到當時馬來亞教育政策的影響,也採取類似政策,使該地區的華文教育發展,同樣面臨華文教育可能被消滅的困境,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政府依《達立報告書》中第89條C項規定之建議,小學畢業生必須通過中學入學考試(Malayan Secondary Schools Entrance Examination)才能入學,而中學入學考試僅錄取成績最優的30%之學生,其他之學生不管成績多好,都無法進入中學,22…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9:48pm — No Comments

孫振玉《馬來西亞·馬來人·華人》 (1)

第一章 背景:馬來西亞簡況

 

第一節 地理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February 5,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2)

1955年英屬婆羅洲請英國教育家伍德海(E. W. Woodthead)調查當地教育情形,根據伍氏之報告,北婆羅洲立法會議宣佈新的教育政策,在《一九五五年第十一號白皮書》,認為北婆羅洲必須實行免費初等教育,而政府應直接負起設立與管理學校之責任,任何學校如拒絕由政府負責接辦,則政府不給予補助,僑社對拒絕改制則不給補助金一事請求北婆羅洲政府取消該項政策,因華人社會認為:補助學費是政府的一項義務,而北婆羅洲政府對學費之補助措施才實行一年,不應倉促更改。在華人社會的反對下,北婆羅洲教育部表示並無摧殘華文教育之意,11 但次年北婆羅洲政府又頒布「一九五六年北婆羅洲修正教育法令」,依此法令,英北婆羅洲殖民地政府對各級學校之註冊與教員註冊加強對當地華文教育的發展加以控制,計劃將華文學校改為英文學校。12…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9:28pm — No Comments

曹淑瑤·客家與教育:沙巴地區華文中學的創立與發展(1)

本文作者曹淑瑤: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文章發表日期:2015年11月12日

研究報告初稿 請勿引用



一、前言

沙巴(舊稱北婆羅洲)原為汶萊蘇丹領土之一部份,1846割讓給一批英、美商人,1881年11月英屬北婆羅洲公司成立後,成為公司屬地,為開發該地,曾招募大批華工,尤其客家族群前往墾殖,也有許多福建(閩南)人由新馬地區移居此地。客家族群在馬來西亞沙巴州是華族移民中的主要族群,亞庇、山打根、斗湖、保佛、古達、丹南、吧巴等各大小城鎮,甚至鄉村都有客家移民,…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9:25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8)

如康有為所言,  凡百七十余埠, 遍於五洲, 會眾以數十萬計, 豈吾所及料哉! [ 48] 1905年, 孫中山等興中會成員聯合流亡日本的光復會及華興會要角, 在東京成立同盟會, 其分部組織相繼在東亞各埠建立。數年間, 迅速取代保皇會, 成為最有影響力的華人社團。至1911年, 凡東南亞華人所到之處, 幾莫不有同盟會員之足跡。



民國期間, 華人的中華民族主義熱情更為高漲, 華人社團數量隨之劇增。雖然華人社團的宗旨
更多元, 組織形態也逐漸現代化, 但地緣、宗親和神緣紐帶, 仍然是維系社團凝聚力的主要因素。



¹. 關於 19世紀末到 2世紀…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7)

189年初, 海峽殖民政府擬訂《危險社團鎮壓法令》, 取締所有秘密會社, 銷毀其文件、會旗、名冊和神主牌。若成立社團, 須合法注冊。同時, 殖民政府成立華民參議局( The Ch inese Adiv isoryBoard) , 將大多會黨首領羅致入局, 由華民護衛司任主席, 海峽殖民地的主要會黨均被宣布為非法。[ 47] 秘密會社就此衰落, 合法社團取而代之。華社各種地緣、血緣、業緣社團紛紛成立, 以閩籍社團最多。

以地緣、血緣或神緣為紐帶的華人社團,…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53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6)

19世紀中期, 英屬馬來亞地區之華人會黨, 林林總總數十個。最大者為義興會和海山會。其他各會, 大體或依附、或分離、或居間連橫於兩大會黨間。會黨之分野, 仍是以地域為主要標志。19世紀6- 7年代, 新加坡義興會即衍生出廣府幫的義興會、福建幫的義興會、潮州幫的義興會、客家幫的義興會和海南幫的義興會等5個分支。[ 31 ] 1867年, 僅檳城義興會員約25 - 26 人, 占檳城總人口的2% 。其中, 14 - 15 名會員在威省。海山會員約5 - 6 人。尚有各自依附於華人會黨的土著會黨紅旗黨和白旗黨約4 人。[ 32]…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50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5)

晉江縣僑務辦公室編:《晉江縣旅外社團組織》, 1987年, 晉江印刷, 內部流通本。本人在 28年考察馬尼拉郎君社, 似無證明成立之確切年份, 但大體可認定在嘉慶末年。



三、秘密會社: 早期華人社團的主要形式





19世紀中後期東南亞秘密華社的興盛, 與秘密華社介入華工販運和東南亞華工數量急劇增長
有密切關係。各華社的領導層, 多不同程度與秘密華社有瓜葛, 一些華社要角, 本身就是會黨魁首。…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44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4)

早期會館亦多首設於宮廟。即使在19世紀末會館成為華社主要組織後, 宮廟仍為各幫派凝聚本籍會眾之宗教和習俗活動中心。尤其是華人所重視之喪葬, 仍為宮廟的重要職責。在海峽殖民地, 各幫均有宮廟理義冢事宜, 如新加坡福建幫之恒山亭, 廣府幫之碧山亭[ 19] [ 2] , 客家幫之綠野亭[ 21 ] ,州幫之泰山亭。自青雲亭始建至清末, 英屬馬來亞之宮廟如雨後春筍, 林林總總不下數百個。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 殖民政府強力推行天主教,…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8:37pm — No Comments

莊國土·論早期東亞華人社團形成的主要紐帶(3)

只有客家人情況稍有不同。海外客家人多數來自粵東嘉應州和

毗鄰的福建長汀府, 少部分來自粵北、惠州、花縣等地。海外客家人也按祖籍地紐帶結社, 但因來源

地不同, 彼此的內鬥遠較其他方言群激烈。如19世紀後期馬來亞長達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拿律戰爭、雪蘭莪戰爭等, 即是不同籍貫的客家秘密會社之間, 為控制錫礦開采權而發生的大規模武力衝突。[ 11]

以方言為紐帶的各幫, 通常由數以百計的各類社團組成。早期社團以同鄉會為主, 次之則是宗親會和神緣會。宗親會和神緣會的成員通常也來自同方言的地域, 只是在同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強調血緣和神緣紐帶。隨著華人數量的增加和華埠社會的擴大,…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5, 2020 at 7:1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