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聖瓊·佩斯詩選《雨》(2)

形跡可疑的奶娘,老眼昏花的僕婦,雨啊,通過你

不同尋常的人們保持他高貴的閥閱,對於那位在窺測我們失眠深度的某君,今宵該說些什麼呢?

在哪張新床上,從哪個焦灼的頭顱,我們該攫取那真確的閃念?

安迪斯山靜竦屋頂,我鼓噪歡呼,那是為了你呀,雨!

我在你的面前要辯護我的事業,在你的槍尖上有我在世上的一份!

泡沫冒出詩的嘴唇像白漚附著於珊瑚礁!…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February 22, 2020 at 7:01pm — No Comments

聖瓊·佩斯詩選《雨》(1)

雨的榕樹一把抓住城市,

在茫茫活水的乳汁中,一隻勿遽的蝗蟲起而迎赴珊瑚的婚禮,

象意,赤條條像個鬥士,在人民的花園裏梳理她少女的長髮。

吟唱吧,詩,對著雨水的呼喊,唱那主題的急切,

吟唱吧,詩,對著雨水的步伐,唱那主題的綽約,

未卜先知的少女行中的肆言無忌者,

孵化著金色的胚種,在稠粘、暗褐的夜裏,…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February 22, 2020 at 6:59pm — No Comments

東西哲學「意識流」探討 --禪宗、柏格森及胡塞爾的對話 (1)

你騎在河流之上

不再有爭鬥



突然之間,

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笑看人間恩怨情仇

錯、錯、錯、錯 對、對、對、對

順著力量之流



來、來、去、去

游、游、盪、盪…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22)(参考書目)

引用書目

中文書目

法蘭克〃薛慶(Frank Schatzing)。《群》。朱留華、顏徽玲譯。臺北縣:野人文化,2007。

吳明益。〈天真智慧,抑或理性禁忌?關於原住民族漢語文學中所呈現環境倫理觀的初步思考〉。《中外文學》37.4 (2008):111-47。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溼地 石化 島嶼想像》。吳晟、吳明益編。臺北市:有鹿文化,2010。2-6。

張典魁。〈陳立夫《唯生論》與柏格森哲學關係之探討〉。《中正歷史學刊》

12 (2009):157-94。

張歷君。〈從少數政治到諸眾語法:論德勒茲的《柏格森主義》〉。2011 年4 月 1 日 。〈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mworks/mw-…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21)

而當生命衝力的內在創造運動所能呈現的生態學意義也正在於加深所謂環境與個體間的連結。由於創造的分化運動總是虛在的實化過程,整體因而是開放的,而此開放性的重要性即在於確保了實化後產生的實在朝向自身即具備開放性的虛在整體開放,因而深化了對於萬物皆在環境中的體悟。討論至此,我們回頭來看做為孙宙記憶之體現的 Yrr,為何一開始企圖殺害人類,其解答也或可在生命創造運動的框架中顯明。根據寇布魯克(Claire Colebrook)的說法,晚近生機論者如柏格森、詹姆斯(William James)及萊爾(Raymond Ruyer)都曾指出,人們過度使用智性為求有效率地駕馭世界而發展出來的概括性觀點時,所導致的惡果之一即是否定生命(life-denying 1);Yrr 所想破壞的,或許正是這種智性掛帥而至於否定生命創造運動的人類惰性,及其所導致的人類利益掛帥的決策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13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20)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如前所述,各種綿延的共存必須在無人稱時間中方得以展露,韋孚/微粒在孙宙記憶的整體之流(fluxes)中穿梭於不同收縮程度的記憶帄陎之間時,所意識到的正是此單一時間及其所包含的所有的綿延韻律。韋孚/微粒的綿延因此進入了其未曾真正經驗過,但卻是其綿延成立之條件的純粹過去,「見證」了虛擬共存於其間的各個記憶帄陎,看見海床如何形成,盤古大陸如何裂開,最古老的生物如何誕生等; 同時也在此單一的無人稱時間中,意識到洋流的撕扯、蒸發後的鹽分、細菌將硫化氫氧化的過程等綿延之流(872-9)。記下了這一切的 Yrr 本身即是孙宙記憶的體現,所有前述的地球創造或更新運動則做為共存的記憶帄陎:



一顆微粒不會問還要多久時間。微粒只是移動或停下。它順著造物的節奏,是萬物順從的僕人。這種執著的妄想是人類所獨有的,人類有種終將招致毀滅的企圖,想和自身的自然天性對抗,想和自身的自然天性對抗,想將生存的時光獨立框起來。Yrr…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1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9)

韋孚辯稱只有人類才有記憶時,得到的答覆是:「要看透這個世界,妳必須找到另一種方法看待時間       Yrr 尌是記憶」,並在Yrr 的帶領下以時間之流中的微粒之姿進行了一場地球如何自我創造的穿越時空之旅(871-2)。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超時空之旅牽涉到的並非是身體實際的移動,也不如韋孚所自認的是一種幻覺,或者可以說重點不在於究竟是不是人類觀點所定義的幻覺;韋孚所進行的是一場重新認知自身的綿延如何被安置在孙宙記憶整體中的歷程:「一千年,小微粒。超過了十代人,而妳繞了這世界一圈」(879)。首先,在此歷程中,我們看到不斷變化的微粒在時間中開展其多樣性,亦即其綿延的韻律,忽焉

「和無數同類一同沉入寧靜的深處,一滴冰冷的水,鹹鹹的,從熱帶北上進入不毛之地的極區」(872),忽焉「............................... 進入了洶湧的漩渦。妳踉蹌…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5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8)

薛慶在此處用來說明文化及世界的多樣性的例子中,值得注意的是伊努特人對雪的看法:「伊努特人沒有統稱雪的字,只有數百個字描述不同種類的雪」(869);數百種對雪的稱呼事實上尌意味著對雪的連續多樣性的注重,與此認知相呼應的是韋孚在下潛的旅程中所必須看見且陎對的「異世界」中種種的生成與

變化,或說種種的非人綿延。31

綜上所述,韋孚必須等小潛具下沉並陎對陌生的深海的過程,尌如同柏格森所說「我必須等糖溶化」的心理歷程,讓她於其間看見自身的綿延與其他性質相異的綿延。因此在她發現人類的知覺在此不管用,而做為感覺器官之延伸的裝備也只不過是禁錮其意識的「一座監獄」時, 她心中浮現的念頭是想「看到全部」,而所謂的全部尌是複數的綿延,或說綿延之群:…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4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7)

與倫德討論不符合生物學常識的蟲子究竟是否可能影響挖油工程時,他表示那些怪蟲「說不定真的是從寒武紀爬到我們這裡來」(93);而他向同事請教澳洲沿岸的水母事件究竟怎麼回事時,同事的回答也指向某種空間的錯亂:「接著,箱形水母。牠們在那麼遠的外海幹嘛?簡直尌像有人變魔術似的,把牠們變了過去」(195)。不符合過往經驗的時空錯亂,加上前述人類智慧可靠性的破局,《群》的首章標示出了第一個應被超越的人類經驗轉折點。書中的生態災難將經驗異化, 人類無法安全地從中留存符合自己利益的興趣的部分,人因而被推動著離開人類狀態,尋求向次人與超人,亦即與人有著性質差異的非人綿延,…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2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6)

根據法蘭克的解釋,簡單來講,「萬宗歸一」指的是萬物與環境彼此纏繞連結的關係:「河流發生的事,也發生在人類、動物、海洋身上。一個人的遭遇,也是所有人的遭遇」(296)。必須注意的是,這種觀念對關心生態問題的人而言當然不陌生,生態女性主義、風險社會理論或廣義的自然書寫者都各自在其論述脈絡中討論過這種萬物間息息相關的狀態28;筆者感興趣的亦非法蘭克對於「萬宗歸一」的解釋,而是本書後半如何以德勒茲-柏格森的孙宙記憶重新想像這種萬物的連結狀態,然而法蘭克的說法仍舊值得一提的原因是,他明白指出了安納瓦克的困境其實尌是繼續套用受工業文明宰制的自然觀念可能帶來的困境。必須釐清的是,兩位印第安人之間的這場討論並不代表薛慶企圖全盤否認工業與科技掠奪環境與物種的事實,引文中他對人類如何傷害鯨頄的舉證歷歷,正表示這些傷痕是不容抹滅的;薛慶想藉這位印第安酋長之口所說的是,科技與自然的對立關係並不等同於萬宗歸一/…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猪寮洞房记



時代轉變,種豬“洞房”,還有迎親儀式,成了觀光農場的壹件盛事。未知有否“動物老虎秀”之嫌;是不是要年齡限制。(圖片說明:…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5)

《群》的故事編排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首章〈異常〉長逾四百頁,而其餘的四章加上序章及終章的總長度也不過五百頁,也就是說, 在癱瘓全球的海底崩移與大海嘯在故事中段「終於」發生之前,薛慶花費了近全書一半的篇幅,在描寫各地各種零星的災情。



如此頭重腳輕的安排不免啟人疑竇:薛慶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充分描繪各種五花八門的海洋殺人事件嗎?筆者認為比貣各種殺人事件本身,更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人物,對突然降臨的怪事或災難的反應與詮釋。首章中每一處災情的關係者幾乎都有類似的疑惑:「這怎麼可能呢?」或是「這到底是什麼動物」(20; 93)



做為秘魯環嘉可沿海地區最後一位駕蘆葦編製的傳統小舟,持傳統漁網卡卡遵循古法出海捕頄的漁夫,烏卡南被一群金鯖頄逼近海裡而溺死前,隨著心中的恐懼浮現的是這類疑問(「難道是金鯖頄毀壞了卡卡? 一群金鯖頄?這怎麼可能呢?」…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4)

一般書評咸認其引人注目之處除了其令人咋舌的厚度之外,薛慶在做足 功課後所展現出來的科學專業知識也令人讚嘆;而小說本身的可看性亦 是一大賣點,作者所嫻熟調度的懸疑緊湊的情節及描繪之種種令人匪夷 所思的海洋生物陎貌,甚至吸引了好萊塢重金買下電影改編版權。不可 否認的是,雖然幾乎佔內容一半比例的科普陳述讓本書別具特色,但《群》的情節發展某方陎看來確實可說套用了通俗災難文類的公式。由中文出 版商對本書的宣傳詞不難看出,其喚貣的是一種在動輒遭遇超大規模天 災的世代中,人們已過於熟悉的末日想像;而毀天滅地時刻的殘垣斷瓦 間,又似乎最適合上演人性詴煉的戲碼。22 更精確的來說,本書中關於海洋屠殺人類的情節及角色間對於秘魯沿海頄群的消失與過度捕撈的責 任歸屬問題、是否適合在深海中蓋自動化採油工廠、抽取甲浣水合物作 為新能源的構想是否可行、及賞鯨究竟有助於還是有害於鯨豚保育運動…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4:53pm — No Comments

林宛瑄·綿延之群:以德勒茲-柏格森生命哲學重思生態學之初探(13)

如前所述,綿延必然會分化,而兩位哲學家皆同意,綿延的分化主要是透過「一種內在的爆炸性力量」而產生,並且「只在多分支的系列中得到肯定、被展延並前進」(Bergsonism 94),綿延在這種分化的運動中出現的時候尌被稱為生命。而由於分化的運動必然預設一虛在整體,亦即前述的萬物皆參與其中的孙宙記憶本體,分化運動因此是虛在整體循不同的分化線(lines of differentiation)實化的過程,而每一條分化線也都必承載著這個虛在整體,由此我們可得知, 生命的變異必定是始自虛在整體經實化而成實在(the actual),而非從此實在到彼實在。此外我們尚須注意的是,實在與虛在整體(virtuality)之間並無相似性(resemblance):



為了被實化,虛在......必須要積極地創造實化....…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2, 2020 at 4:51pm — No Comments

陳蒙·論赫拉克利特、柏格森、德勒茲 : 直覺、運動和意象在藝術創造中的關聯

《從哲學與美學的角度展開來談這個悖論》—— 直覺、運動和意象在藝術創造中的密切性關聯 (原載:搜狐)



我們知道赫拉克利特提出“流變”概念; 柏格森提出“綿延”概念; 德勒茲提出“塊莖”和“生成”概念。這三位哲學家的思想在今天依然產生跨文化、跨語境、跨時代的影響和共鳴。

我寫這三位大哲學家不僅意味著虛心向他們學習和致敬,而且還意味著我想更新或延伸他們的哲學概念,把它們引向美學和藝術上來。…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2, 2020 at 2:30pm — No Comments

阿城·鼻子

如果你有鼻子,你肯定有鼻子,如果你正在上班,恰好老板不在,恰好你手上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比如老板兩分鐘以後就要的什麼文件,或者上司下午的講演稿。 

好極了,如果你還有第叁個恰好,也就是一個鏡子在手邊,隨便什麼鏡子都行,隨便多大都行,祗要你能用那個鏡子看到你自己的鼻子,那麼你不妨——

 

專心地,研究性質地注視你自己的鼻子,祗是鼻子,不要附帶地留覽你自己的眼睛或者嘴巴,這兩種與愛情有關的公開部位,你平時注視得太多了,這一次祗要你注視你自己的鼻子。 

注視五秒鍾,七秒鍾,十秒鍾,二十秒,怎麼樣?想不到罷?有點可怕,是不是? …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February 22, 2020 at 12:48am — No Comments

馬永波《本地現實:必要的虛構》(6)

6



因此請允許我虛構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把它放在二十世紀一家虧損的工廠

十三樓一間臨江的辦公室,一個中年人

沈悶的愛情。不是在公園,也不是

在欲望的舞池裏旋轉、放屁,在鱈魚身上

踐踏大海,或者天堂在一個詞中越升越高

這需要耗費我半小時的集體時間和個人激情…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1, 2020 at 10:17pm — No Comments

馬永波《本地現實:必要的虛構》(5)

5

崇高的虛構原則統攝一切。更多的時候

你感覺不到現實,只在某些時刻它才顯露

像露出木板的銹釘子那樣固執,比如

分房子、漲工資、評職稱、孩子入學

金錢和權力虛構了現實,你只好去虛構詩

你可以這樣下去,至少落得為藝術獻身

可孩子是無辜的。在個人自由與責任之間…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1, 2020 at 10:15pm — No Comments

馬永波《本地現實:必要的虛構》(4)

4

上帝坐在電腦前旋轉,熟練地將事物

轉換成符號。每一實體都由對應法則

投影在另一空間。黑暗的機器內部

一顆疲憊的螺絲鬆動,一粒沙子顫抖

磨損著心臟。生活不允許的

便在電子遊戲中實現,這一點

電腦與詩歌作用相同。我愛這一行啊我愛啊…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February 21, 2020 at 10:13pm — No Comments

席慕蓉 ·種種可愛

作為一個小市民有種種令人生氣的事——但幸虧還有種種可愛,讓人忍不住的高興。

中華路有一家賣蜜豆冰的——蜜豆冰原來是屬於臺中的東西,但不知什麽時候臺北也都有了——門前有一幅對聯,對聯的字寫得普普通通,內容更談不上工整,卻是情婉意貼,令人勸容,上句是“我們是來自純樸的小鄉村”下句是“要做大臺北無名的耕耘者”。

店名就叫“無名蜜豆冰”。

臺北的可愛就在各行各業間平起平坐的大氣象。



永康街有一家賣面的,門面比攤子大,比店小,常在門口換廣告詞,冬天是“100℃的牛肉面”。…

Continue

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February 21, 2020 at 9:28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