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unga
  • Female
  • 新界
  • Hong Kong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Virunga's Friends

  • Kolkata Bachcha
  • Jemaluang 三板頭·
  • Crna Gor
  • Copil
  • Bayrut Alhabib
  • Suyuu
  • baku
  • Ashgabat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Qyzylorda
  • Almaty 蘋果
  • 未知 非可怕
  • 1 Dimensional Man

Gifts Received

Gift

Virunga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Virunga's Page

Latest Activity

Virung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皋月·情動力政治:身體、微知覺與政治實踐月~~ 情動(affect)已經成為當代政治理論中的關鍵概念。在《情動政治學》中,作者馬蘇米從史賓諾莎的定義出發,將情動理解為影響他人和被他人影響的能力。這個看似簡單的定義實際上開啟了一個複雜的理論視野:情動不是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一種關係性的存在。 微知覺(microperception)是理解情動的關鍵概念。它不是規模較小的知覺,而是一種質性不同的知覺模式。微知覺發生在意識介入之前,是身體對環境變化的直接反應。例如,當我們突然受到驚嚇時,…"
Thursday
Virung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評論 在建構了情動政治學的基本框架後,我們需要仔細探討這一理論的可能性與限制。首先,從哲學史的角度來看,馬蘇米的情動理論與史賓諾莎的實體論有著有趣的呼應。在史賓諾莎的觀點中,上帝並非一個超然於世界之外的實體,而是分散於萬物之間的實質,萬物的總和即是上帝。…"
Tuesday
Virunga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亦筆)的詩(3)

"愛墾APP:丹納《藝術哲學》“三要素”根據丹納(Hippolyte Taine)在《藝術的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後半篇章中對“三要素”的闡述,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把先前討論的「文明過度導致形象弱化」的批判與他對藝術作品評判標準相結合: 一、特徵的重要程度(le degré de l’importance du…"
Jul 17
Virung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愛墾APP:觸發 vs 情緒~~這張圖是由 Matty Piazzi 所設計的「Triggers vs Emotions」(觸發 vs 情緒)的 Venn Diagram,主題是:「過去與現在如何形塑我們的感受」。若從「情動理論(Affective Theory / Affective Turn)」的視角來詮釋,可展開以下多層次的理解。 一、概念定位對照(情動 vs…"
Jul 13
Virung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三、圖像區塊逐一詮釋(情動理論語彙)~~Triggers(橘色)= 潛藏的情動記憶場(affective archive)“Stuff from your past” → 情動理論中稱為 affective residue,如過去經驗留下的情動痕跡;“Tied to beliefs you hold deep down” → 「深層信念」本身即為文化與個人歷史形成的 affective…"
Jul 12
Virunga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Girl in the Bookshop by Raphaël Chenol

"愛墾APP:Sensation & Sentiment   在情動理論(affective…"
Jul 10
Virunga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邀你一道来說故事

"愛墾APP:Village Stompers 演奏的《華盛頓廣場》~~(Washington Square)是一首具有獨特歷史與美學意義的器樂曲,這首作品於1963年推出後迅速成為當時美國排行榜上的熱門曲目,並且對當時的音樂與文化環境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以下是它的幾個特殊歷史與美學意義面向: Dixieland Revival 與 Folk-Pop 融合的代表作:Village Stompers 的風格被稱為 folk-dixie,也就是融合了早期爵士(特別是 New Orleans 的…"
Jul 3
Virung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白系列

"愛墾APP: 性愛高潮作為個體情動轉向與群體政治臨界爆發的「對應模型」,已在若干文學與影視作品中,以隱喻、結構或敘事節奏的方式被深刻處理。這些作品常借助性愛與情動高潮的描寫來引導觀眾/讀者感受到某種集體覺醒、壓抑能量的臨界釋放,或主體性的裂解與重構。 以下是幾個具代表性的例子: 【電影】 1.《感官世界》(In the Realm of the Senses,…"
Jun 22
Virung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白系列

"【文學】 《肉體之道》(La voie des corps,Catherine Malabou) 形式:哲學/敘事混合文本。 核心觀點:Malabou 探討神經可塑性與情動閾值如何讓肉體發生突變。她使用性愛高潮作為「形式變化之路徑」的比喻,將肉體視為情動-政治的變形場域。 呼應點:性愛是身體與政治交錯點;她將「高潮」比作社會主體經歷情動重編碼的那一瞬。 《激情之深夜》(La Nuit des temps,René…"
Jun 20
Virung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白系列

"愛墾APP:「強度」(intensity)~~以下是關於「強度」(intensity)在 Affective Turn(情動轉折)研究中三位關鍵學者——Jean Halley、Lauren Berlant 和 Sara Ahmed——的精確定義與論述,中英文並附出處與章節。 Jean Halley(見於 The Affective Turn: Theorizing the Social, Clough & Halley, Duke…"
Jun 19
Virunga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邀你一道来說故事

"愛墾APP:海灣戰爭「不曾發生」~~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作為一個法國文化理論家,鮑德里亞的主要關注點是後現代轉向仿真或「超真實」。對鮑德里亞來說,後現代文化的擬像主要的症候就是喪失了真實。我們不再有能力去區別真實的世界和它的影像。 例如,今天的廣告銷售給我們的是影像而不是事物;我們購買的是香奈兒(Chanel)、卡爾文·克雷恩(Calvin…"
Jun 18
Virunga posted a blog post

翁冰瑩:法國“記憶詩學”的發生、演繹與轉向 下

誰在記憶21世紀初,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與莫迪亞諾讓“新寓言派”小說家獲得了世界性的關注。新寓言派的文學創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70年代,處在一個“清算、變革與大膽突破”的后現代語境之后,新寓言派作家更期望達成一種“變革中的內斂”,實現“創新與回歸的結合”,由此也成就了“記憶詩學”的一大轉向。勒克萊齊奧極為關注非主流文明的邊緣人物與少數族裔,不管是《尋金者》《變革》還是《非洲人》《飢餓間奏曲》,記憶成為故事敘事的推動力、生成力和創造力,勒克萊齊奧將之作為尋找自我、重塑歷史、回歸家園的敘事手段,從而實現了以身份認同為主導的歷史認識,具有一種可稱之為“生發式”的史詩化記憶的特質。莫迪亞諾創作的《星形廣場》《夜巡》《環城大道》將二戰時期法蘭西民族、猶太人的集體記憶與自我找不到存在根源的個體記憶交織在一起,以一種可稱之為“既視”(déjà…See More
Jun 17
Virung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白系列

"(續上)Ahmed 虽较少直接谈“intensity”,但在其 “affective economies” 概念中,「强度」是情感生成与凝聚的机制要素。笔记指出:----“the more affective intensity builds” with circulation of hate‑glue, the more love builds for the “we” that is the…"
Jun 14
Virunga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亦筆)的詩(3)

"愛墾APP:《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法文原版,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 第一章〈無意識機器〉 Nous sommes tous des œdipiens, nous avons tous passé par là. 這裡是德勒茲與加塔利對精神分析的批判起點,指出傳統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如何將所有慾望都框定進俄狄浦斯結構中。…"
Jun 13
Virunga commented on 就是冷門's photo
Thumbnail

人體彩繪白系列

"抽象表現主義流派初期,紐曼、羅斯科,戈特利布(Adolf Gottlieb)於1943年的集體宣言中聲稱:「我們認為,僅僅只有『主題材料』是合法的,它是悲劇和永恆,這是為什麼我們表示與原始和古代藝術的精神聯系。」例如,羅斯科和戈特利布用原始和古代意象解釋自己的繪畫,波洛克用印第安原始文化和沙畫作法等來解釋自己的作品。…"
Jun 10
Virunga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陳明發(亦筆)的詩(3)

"米歇爾·德·塞托:生活的策略與戰術~~ 策略:我將策略稱作力量關係的計算(或操作),從意願與能力的主體(企業、軍隊、都市、科研機構)可以分離的那一刻起,這個計算就成為了可能。策略假設一個地點,該地點可以作為專屬地點被限制,並且可以成為對與目標或威脅的外在性(顧客或對手、敵人、城市周圍的鄉村、研究的目標和對象等)之間的關係進行管理的基礎。(引自第三章…"
Jun 6

Virunga's Blog

翁冰瑩:法國“記憶詩學”的發生、演繹與轉向 下

Posted on May 22, 2025 at 2:00pm 0 Comments

誰在記憶

21世紀初,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勒克萊齊奧與莫迪亞諾讓“新寓言派”小說家獲得了世界性的關注。新寓言派的文學創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70年代,處在一個“清算、變革與大膽突破”的后現代語境之后,新寓言派作家更期望達成一種“變革中的內斂”,實現“創新與回歸的結合”,由此也成就了“記憶詩學”的一大轉向。…

Continue

翁冰瑩:法國“記憶詩學”的發生、演繹與轉向 上

Posted on March 30, 2025 at 7:00am 0 Comments

歷史在加速,記憶在消逝。借助保羅·里克爾的現象學詮釋,整個20世紀記憶研究的內涵或許可以解讀為“記憶什麼”“如何記憶”與“誰在記憶”的基本框架,而整個20世紀以來的法國文學創作也可以以“記憶轉向”為目標構建起一道“記憶詩學”的風景線。回顧法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歷程,一批“記憶詩學”的創作者成為影響中國、發現中國、書寫中國、對話中國的前沿人物。那麼,這樣一批人物是如何構筑起20世紀法國文學“記憶詩學”的譜系,對此我們需要進行整理與探究。

記憶什麼…

Continue

李長之·大自然的禮贊

Posted on March 28, 2025 at 1:00am 0 Comments

世界不是荒涼的。我們感覺沒有人的時候,另外卻另有別的令我們響往的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卻一定有在。仿佛一個堂皇偉大,神秘而崇高的劇場吧,觀眾是愚妄的,這不要緊,因為他們可以散去,戲曲是鄙俗的,這不要緊,因為可以改,腳色平凡,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來代替,所有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於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勞,我們都為一點補償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種慰藉了,因為劇場總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劇場靠得住,劇場卻比較悠久些。

這劇場就是大自然。一切變,大自然不變,這劇場永遠是堂皇,偉大,神秘,崇高的。觀眾,戲曲,腳色,都渺小吧,這劇場卻越發莊嚴。戲散了,這劇場也依然巍峨地矗立著。

所以,只要沒忘掉這劇場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氣和下去的,並且也不會寂寞。…

Continue

默默詩選:第一種散步

Posted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0 Comments

一個人散步真愉快

路過毒蛇脫殼的花園

路過思想的戰場

路過懷念雨聲的梧桐

路過哈哈鏡收藏家的別墅

心像太陽能下的石頭

躺著站著樣樣都行

真愉快一個人散步

每一條路都像少年…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