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雪鄉鎮(雪州黃金海岸)

馬來西亞瓜拉雪蘭莪州舊首府瓜拉雪蘭莪皇家山上的古樹根部,讓我們知道何謂老樹盤根的厲害。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能那麼壯觀嗎?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06

Albums: 愛墾欄目
Location: 瓜拉雪兰莪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December 8, 2021 at 3:09pm


巫華樂《南洋華僑史話》

(續上) 第二十一章歷史的新頁

中國人移居南洋,經歷了近千年的歷史。作為來自文明古國的和平移民,他們給南洋帶去了先進的技藝、勤儉的美德,他們用辛勤的勞動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作為居住在外國的中國公民,他們對祖國懷有耿耿赤子情,與祖國榮辱與共,有著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在長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南洋華僑雖然也有過種種變遷,有不少人已經完全融合於所在國的社會,但就整體來說,他們仍然是僑民,仍然是生活在一個華僑社會中。在南洋,華僑學校遍佈,華僑社團林立,中文招牌、中文書刊處處可見,中國普通話、方言處處可聞,華僑中完整保留著中國傳統的節慶習俗。華僑以中國為祖國,關心祖國的動態和安危。他們把居住國稱為“他鄉”,在這里僅僅是“作客”旅居,最終依然是落葉歸根,返回“唐山”(中國)。

然而,這一切已成了歷史的陳跡。

變化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的。隨著戰後殖民主義體系的瓦解,一批新興國家崛起了。東南亞的歷史新頁已經掀開。南洋華僑社會也發生了本質的、深刻的、多方面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最重要的是國籍的變化。

20世紀初以後,南洋華僑就一直為雙重國籍問題所困擾。在一些華僑的居住國,統治那里的殖民主義者,是依據出生地原則確定國籍,把出生於當地的華僑當成本國的屬民。而1909年清朝政府頒佈的國籍法實行的是血統主義原則,它明確規定凡是中華種族的人,不論是否出生於中國,都屬中國國籍。這樣,許多華僑就擁有了雙重國籍。這意味著某個人同時是兩國的公民,享有兩國法律規定的權利,並同時對兩國承擔義務。這是一個十分不正常的歷史現象。在東南亞各國紛紛獨立後,這個問題不解決,會釀成爭端,使華僑處於兩難的境地,也不利於中國和有關國家友好關係的發展。中國政府明確宣布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則,並在1955年根據這一原則和印度尼西亞政府簽訂協定,在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平等協商解決了雙重國籍問題。以後,中國政府又多次重申了這個原則,願意看到自己住在國外的公民按自願原則加入居住國的國籍、完全效忠於他們所在的國家。一旦這樣,自然就意味著他們不再具有中國公民的資格。而東南亞各國的華僑,從長期的經歷中也深刻體會到,離開了各居住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就失去了依托,當然也就談不上自身的存在與發展。另一方面,東南亞各國政府在如何對待華僑的問題上,經過曲折反復,最終也逐漸認識到,生活在自己國家里的中國移民,是一個積極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經濟實力是完全可以納入本國經濟的發展軌道,成為本國民族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們對華僑的加入所在國國籍,采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這樣,許多華僑紛紛依據各所在國的法律,放棄了中國國籍,成了所在國的公民。事實上經過幾十年的變化,今天生活在東南亞各國的中國移民,保留中國國籍的已經很少,約有95%以上的人都加入了所在國的國籍,成為華人(族)。華僑的“落葉歸根”觀念已演變為華人的“落地生根”觀念;昔日被認為是“他鄉”的居住國成了故鄉,而“唐山”故鄉卻成了他鄉。“海水到處,便有華僑”成了歷史陳跡,它讓位於“海水到處,就有華人”的新格局,一個嶄新的華人社會正在興起。

與國籍變化相聯系的是華僑經濟演變為華人經濟,成了當地民族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湧現了一批經濟實力要比陳嘉庚、胡文虎、黃仲涵、黃奕住等華僑資本家強大得多的華人企業家,他們在東南亞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一代華人的知識結構和素質也大大不同於他們的祖輩,他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出現了一批高級的文教科技人才。由於成為當地公民,他們的政治法律地位也發生了變化。華人正沖破種種阻力、歧視,爭取本身的合法權利,積極參政,享受公民權利,承擔公民義務。

這是一個符合歷史潮流的變化。

華人不同於華僑,二者任何時候都不能混同。但是,華人和中國人民之間固有的種族、親情、文化聯系依然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仍會在這些異國的炎黃子孫身上得到弘揚。他們的歷史源頭在中國,但植根於南洋沃土新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我們的歷史不是在祖先初到新加坡時才開始的,它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文明創始時就開始。這段歷史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因此我們繼承了這個系統和文化。”這些文化價值觀幫助新加坡獲得成功,因此要珍視它。李光耀的話反映了東南亞華人面臨的現實,即在譜寫歷史新篇時,不忘歷史的源頭,不拋棄傳統中的精華。“華僑時代”雖已過去,但歷史是不能割斷的。今日終究是昨日符合邏輯的發展結果。足跡遍及東南亞各地的華人一定會像他們的華僑先輩一樣,在創造中奮進,為各自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延續閱讀《沉思·海上絲綢之路》)

註釋:華社新加坡1991年2月18日電。

巫華樂《南洋華僑史話》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27, 2021 at 11:25pm


濱雪海域:每個人都有一份體驗

關於濱雪海域鄉鎮的體驗叙事,一位文友透露,1970年代中,她在適耕莊教書兩年,小雨後的傍晚時分,常在遼闊的稻田上空看到180度半圓的雙彩虹。原來我們不覺得出奇的景觀在他人眼中卻是難得的景緻,真個身在美景不知惜眼福。(近年來該地迅速發展,應該不易見到了。)

真的很希望下一回在濱雪能看見她所說的雙彩虹。雙彩虹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從柔佛老家捧著母親骨灰甕到士毛月靜安林安放時,那個傍晚雨後遠遠的天際就有雙彩虹......

1990年代杪到適耕莊,夜裏看見稻田遠處濒海處一輪大圓月幾乎接觸到海水。一般銀幕的月亮佈景都沒它大和亮。

說濱海體驗,带上一筆。沙巴邦國最北鄉古達,也是馬來西亞最北鄉,有位海南籍貫的酒店業者 孫家謙甲必丹,今年收到海南島鄉親來訊:紀念春節家中團圓飯,要添菜,添一道 南洋美食,需要孫家謙給他找佐料,同時用視頻微信他們怎樣炸這道美食,再問清楚,原來是炸香蕉。這群鄉親之前到過古達省親,吃了沙巴的炸香蕉後念念不忘。可是,一直也很困擾:海南島也有香蕉啊,用面粉油炸後,怎麼就是軟趴趴,一點也不像沙巴的香脆好吃。後來搞懂了,是佐料不一樣、用油不一樣的關系。炸香蕉在馬來西亞其實擁有”美食文化遺產“的地位,只是我們都覺得太尋常了。有時候走下一條街,有三間店就有三檔炸小吃。太普通了。可是,對遊客來說,真難忘啊。

這些地方創生纪事,一路都讓人想像,絲路文青怎樣走在一起,来到有一定人氣的創業根據地,有一定流量的互聯網平臺,接軌微信、臉書等有效社群媒體,後面是“一帶一路”的熱血會賢達與企業,還有富有經驗的各年齡層社會企業推手,都到場了,準備好了文青所需要的資源,在眼下最受寵愛的一帶一路夥伴的,文萊與菲律賓鄰居供貨區:沙巴—砂拉越國邦就等待大家的參與。

趁冠毒讓很多計劃都煞车而需要重新思考,這些年的概念路徑碎片,可以收拾組織一下,以便再出發:

絲綢之路文化基金專頁

愛墾納達故事城臉書

文化旅遊臉書

懷舊情懐臉書

跨界·絲路:文創青年關懷濱雪一帶一路

濱雪鄉鎮畫家陳幹逸

雪州瓜雪而欖鬍鬚港海鮮

臺灣木業文創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June 10, 2021 at 4:53pm


陳明發《濱雪鄉鎮》


陪中國友人遊走了“濱雪鄉鎮”,在巴生、巴生港口(自貿區)與瓜雪走了一趟,落腳瓜雪巴西不南邦漁村 的民宿住了一宿。


最難忘的,是在雪蘭莪河與馬六甲海峽交界的水面,近距離觀賞海鷹。


我上一回到來這景點是在今年八月,短短三個月,這裡除了更多的海鷹外,還多了許多海鷗,讓中國友人興奮翻了。


加上夜裡晚餐後到甘榜關丹看螢火蟲。


他們覺得瓜雪的原生態旅游資源,是什麼也沒法子替代的。我想起八月間到來時,是和中國北京與遼寧撫順友人一道來的,他們那種忘我的開心真是無價。


那個景點也是觀賞落日、晚霞的好去處。連海天一色連接處的亮光,都讓他們感到新奇而歡喜。


那一刻,大自然與人的無縫融合,快樂真是很簡單。馬來西亞的原生態,是我們最後、最珍貴的旅遊夥伴。


註1:白天的時候,在鄰近八丁燕帶的雪蘭莪州水果谷,經理親自帶領我們和中國友人參觀。開車到寵物區時,巧遇附近雪蘭莪州大學的一群女學生到來做鄉野調查。大家一面喝新鮮摘下的椰水,一面和年輕人合照。其中一位馬來姑娘還向中國友人炫了幾句標準的普通話。果園經理透露,這地方其實適合做露營地。



註2:鄉音 鄉鄰 鄉德 鄉土 鄉景 鄉情,值得關注的特色


註3 https://goo.gl/wzmfEc


註4 https://goo.gl/p3iKGP


註5 https://goo.gl/GdxuKP

(7.11.2017 臉書)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24, 2021 at 11:15pm

(馬来西亞拓荒先賢 陸佑先生)

愛墾特别策劃:

華商:百年蛻轉 Hundred Years of Regeneration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2, 2021 at 10:37am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marginal sea that is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encompassing an area from the Singapore and Malacca Straits to the Strait of Taiwan of around 3,500,000 square kilometres (1,400,000 sq mi). The area's importance largely results from one-third of the world's shipping transiting through its waters, and that it is believed to hold huge oil and gas reserves beneath its seabed.


It is located: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including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he east;

east of Vietnam and Cambodia;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east of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Sumatra, up to the Strait of Malacca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the Bangka–Belitung Islands and Borneo


The minut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collectively an archipelago, number in the hundreds. The sea and its mostly uninhabited islands are subject to competing claims of sovereignty by several countries. These claims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variety of names used for the islands and the sea.


關心南海·延續閱讀

跟《馬來紀年》走一帶一路·望加錫

海丝故事館

新加坡大世界

在年歲中走遠的牽豬哥

我們這樣走過歷史

一帶一路·劄記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海絲大典

陳博士教你吃榴槤 02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 》文化劄記

愛墾鄉频道

香料群岛

南洋研究

沙巴歴史

馬華文學@亦筆的詩


馬華文學@舒靈的詩

陳明發詩選·FOR YOUR EYES ONLY

陳明發文選·說好的俳句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1, 2021 at 12:47pm


陳明發《海絲大典》


風起雲湧海絲路,

智慧護航誰清楚?

政經文教各領域,

衷心推薦二十五。


陳明發院士·失憶的族群,從何談繼往開來、走出新路?


(Photo By 沙巴文化攝影家、沙巴海絲會理事、可樂達人劉富威)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8, 2021 at 9:42pm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8, 2021 at 10:09pm

中國人大代表直播賣红棗

原題:全國人大代表尤良英:我們用直播銷完了聯合社所有產品

中國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晚上8點,全國人大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13團11連職工尤良英準時開始直播:“朋友們,這是我們種的紅棗,肉厚核小、味道甜、口感好,關鍵是整個種植過程綠色無公害,價格也實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單了!”

                                       尤良英正在做直播。光明日報報記者王瑟攝影


“只要在家裏,我一般都在晚上開直播。今年春節前,我們聯合社賣光了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特別是在去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網友支持我們的網上直播帶貨,塔里木大學專門在校園裏為我們安排了直銷專櫃,讓豐收的葡萄順利售出,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去年4月2日,尤良英任理事長的阿拉爾市萬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式揭牌,原本各自為政的數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走上了聯合經營、抱團發展之路。截至目前,聯合社吸納的果農已有560多戶1200多人,統一管理的林果面積超過1.1萬畝。


新變化不僅在於規模的擴大,聯合社有更長遠的打算。2018年,尤良英將自己經營的部分紅棗園按照標準園進行大膽改造,把原來的株距擴大兩倍多,並施以更加科學的管理,年底經過比對發現,不但投入成本降低,而且紅棗品質明顯提高。這種有別於傳統的種植模式,她稱之為“綠色種植模式”。

去年全國兩會前的517日,原計劃她要從阿克蘇前往烏魯木齊市後再去北京,但因為下午3點半有一場直播,她不得不改簽機票,推遲兩個小時才出發。“那場直播,我們直播間最高人氣達到64萬,感謝全國這麼多網友的支持。鄉村振興,八方助農,讓我們一起為脫貧攻堅,獻自己的份力量。”尤良英興奮地說。


她的頭條賬號裏有不少視頻作品:在棗林裏直播紅棗管理技術,在田間直播栽種紅苕,在葡萄架下直播葡萄生長情況……鏡頭中,“尤大姐”置身地地道道的田園風光,講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熱情又親切。直播帶貨、視頻推薦,種種電商新玩法,尤良英都掌握得很熟練。為此,她得了個新綽號——“阿克蘇薇婭”。


直播帶貨忙得不可開交,深入基層學習傳達全國兩會精神更讓她奔波在路上。去年全國兩會剛一結束,她就來到基層線,為各族幹部群眾宣講兩會精神。她常說:“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擔當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這是我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後最觸動和感動的一句話。”

說起自己的宣講和直播帶貨,尤良英總會講到這樣一個細節:一次直播中,有網友問尤良英能保證棗樹種植過程都是綠色的嗎?尤良英堅定地回答:“必須堅持綠色種植的道路,我們每一顆‘尤棗’都讓消費者放心。成立萬農合作社聯合社的初心,就是通過更多人的加入,抱團取暖,共同致富,起抵禦市場風險,把我們這幾年蹚出來的經驗,比如提質增效的科學種植方法,將數量變質量、將產品變商品、將商品變禮品等新辦法,分享給大家。”


尤良英說:“我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在打贏,核心在精準,最關鍵的是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轉變貧困戶思想,依靠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戶有了‘造血’能力,再為他們提供好的平臺,持續穩定脫貧就不是問題。”

說起今年的全國兩會,尤良英說她準備了多份建議,特別是關於支持新疆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建議,就是希望能為新疆的特色林果業發展帶來新的發展希望。《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27日 03版)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2021-02-27

Comment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7, 2021 at 10:59am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