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種植:檳島豆蔻是搖錢樹

很多人都忘了,馬來西亞槟岛有一种土产:豆蔻。


豆蔻是英国殖民地政府成功推广种植的香料农作物,品质是世界最顶尖的。


不过,因受到来自印尼的低价攻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到沉重打击,不少农民纷纷改种其他农作物特别是名种榴梿。


不过,在槟岛浮罗山背一带,还有一小批豆蔻种植人在耕种生产豆蔻,以优质应战,供销国内外市场。

                                                  (Photo Appreciation: Nutmeg on Orchard by T L Ng)

《南洋商报》专访一位“豆蔻达人”,揭开长年可收成的豆蔻种植种种秘招,为有意在这行业投资者,提供参考。


700棵豆蔻每天钱进袋


一般上,槟城的豆蔻一年内会有3次的丰收季节。


不过,对浮罗山背的双溪槟榔一名老园主杜锦和来说,只要他有空,他就随时可以从他的果园采收豆蔻,因为他种有700多棵豆蔻树。


就如他所说:豆蔻树只要照顾得好,每天都可以采收,每天都有钱进袋。


豆蔻适合种植在利水及空气流通的山坡地带,浮罗山背的高山园地,极具这种条件,而杜锦和位于双溪槟榔崎岖高山的园地,更是种植豆蔻树的最佳圣地。


不过,能够在短短7年之内,在9亩的满山园地种植700多棵豆蔻树,杜锦和确实有他的能耐。


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是“一夫当关”,独自一个人满山跑,浇水施肥采收完全不靠人帮忙,但这种亲力亲为的耐力,也是他发掘种好豆蔻树秘诀的条件。

                                                              (Photo Appreciation: Nutmeg by JoiceVarghese)


豆蔻树竟有“半公母”


不说你不知,豆蔻树除了有分公母,竟然还有“半公母”。


杜锦和指出,他的700多棵豆蔻树大部分都是母树,因母树生产豆蔻的数量是公树的数十倍之多,一些人不懂得分辨,所以单靠公树生产的豆蔻产量,并无法赚钱。


花籽尖头是母树


他授招,他是从花籽分辨公母,花籽若是尖头,既是母树,反之,若圆头就是公树。

他说,一般上,他的豆蔻树在种了约三年后,就会长出花籽,但在这之前,豆蔻树还未能分出公母,也就是所谓的“半公母”。


“这种时候,豆蔻树日后会变公还是变母,没有人可从肉眼分辨,直到它长出花籽。”

他指出,他种的豆蔻树约三年后就长出花籽,但也有人因疏于照顾,种了5、6年还看
不见花籽。


雨季是施肥最好时机


豆蔻树施肥也要得法,就是肥料应施在与树根有一段距离的泥土里。


最理想的施肥处,是视乎树枝生长距离树干的长度,就是说,肥料应该施在生长最外的叶子下方,与树根保持一段距离,而且,最重要的是,肥料不用放太多。


施肥的最好时机是选在雨季,因土地比较潮湿,树根比较容易吸收肥料的养分。


一树采收100公斤豆蔻


杜锦和单靠一棵长得茂盛的豆蔻树,可以一次过采收超过100公斤的豆蔻。


他说,在采收豆蔻,尤其是使用长竹竿,摘除时必须顺着树枝生长的方向,否则的话会损坏树枝,影响豆蔻日后的结果。

                                                              (Photo Appreciation: Nutmeg by Mygell Felix)


可丰收50年


他指出,未成熟的豆蔻较小颗,颜色青涩,一旦转为略有黄色,汁感饱满,就可以采收,而豆蔻若是熟透,红皮果籽就会爆开,但仍可食用。


豆蔻在种下3年后会结果,约5年后就开始大量生产,若照顾得好,会有50年的丰收。

每公斤1令吉40仙


目前,豆蔻每公斤的价格是1令吉30仙至40仙,去年9月期间,价格最高可卖到1令吉80仙,因当时非豆蔻采收季节,所以价格卖得好。


杜锦和说,在浮罗山背,种植豆蔻的人很多,但产量不多,所以采收豆蔻是有季节性的,他是因为种植700多棵豆蔻树,几乎每日都可以采收,所以他的豆蔻是没有季节性的。


他指出,他的豆蔻在采收之后,会载到山脚下或巴刹,会有豆蔻收购商向他购买,不愁没人要。


杜锦和掌握种植诀窍


65岁的杜锦和告诉《南洋商报》记者,在浮罗山背,有很多人种豆蔻树,但会种和会照顾是两回事,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分辨豆蔻树的雌雄。


他说,他很久以前就开始种豆蔻树,但一开始不会照顾,所以很多树都枯死。

直到后期他成功掌握照顾豆蔻树的诀窍后,他从7年前开始大量种植,终于“种”出一片天。


土壤忌过硬 水分须充足


杜锦和说,在还是树苗时,必须确保水分充足,虽然没有指定的土壤,但也应使用较为柔软的泥土,切忌过硬。


他说,待树苗长大成树,移至土地栽种时,确保铺在树干上的泥土不可太过密实,还可拔些杂草,放在树干再铺上泥土,使树干及树根部位保持湿润,不会太干燥。

若要豆蔻树茁壮成长,就必须勤于浇水,遇上非雨季,每隔3天就必须浇水一次,以免豆蔻树枯死,到时就欲哭无泪。

杜锦和说,他目前是使用水管衔接山水,让每棵豆蔻树定时都有山水浇淋,但仍有部分的豆蔻树因生长地方过于险峻,他没有办法,只能抬着水桶,亲自爬到该处浇水。

他说,他每隔3天就会浇水一次,尤其是还未长大的树苗,从树苗长大成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更必须照顾得好,一旦枯死就无法救得回。


“我最喜欢雨季,一旦下雨,我就不必自己去浇水了,最好是雨季保持得久,我就省了很多工夫。”


豆蔻简介: 豆蔻可饮可吃可制药


豆蔻(Nutmeg)的原产地在东印群岛,如今主要产地为印尼、巴西、南印度、马来西亚(槟城为主要产地)和斯里兰卡等。豆蔻树属于热带常绿性乔木,可成长高达15公尺,主要采收季节为每年4月至6月和11月至12月。


豆蔻常被用来提升食物的香味及口感,可使菠菜、花椰菜、胡萝卜、南瓜、甘蓝菜和马铃薯的味道更加芳香浓郁。豆蔻也可搅汁成豆蔻汁,再加上一颗酸酶,可变成令人难以抗拒的饮料,或可掺加其他果汁炮制鸡尾酒。


不论是做成坚果、豆蔻粉、切薄片或厚片,豆蔻最初都必须要经过浸泡、低温烘干和调味的工夫,有些会添加糖分来增加风味,也比较符合多数人的口味,对大马人来说,豆蔻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除了食用,豆蔻也可以被用来炼制药油,外敷涂擦,或蒸馏成香水及医药工业界所采用的精油。


豆蔻具有振奋情绪的功能,在欧洲和亚洲深受众人喜爱。在适当使用下,被炼制药物的豆蔻具有各种疗效。2012-03-28(南洋商報《每日一專:農業》独家报道:刘黄来)

Views: 37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ERI on May 27, 2015 at 4:31pm

鄭詩玲:醫藥水果小豆蔻·腸胃療效佳

馬來西亞是個得天獨厚的好國家,除了四季如夏,重要的是這片土地上擁有來自不同種族的文化色彩的植物與食物,包括對腸胃護理有療效的小豆蔻。

如果你本身喜歡印度美食,如印度奶茶或印度咖喱,那你會發現大多的印度料理中都是辛辣又帶香甜,而這些熟悉的食物裏最常用的傳統香料就是小荳蔻(cardamom)。



針對胃部健康問題

小豆蔻與一般的肉豆蔻(nutmeg)其實不一樣,兩者外形差據很大,肉豆蔻的氣味比較溫和,小豆蔻比較辛香。功效方面,肉豆蔻一般幫助開胃、關節疼痛與安眠等,而小豆蔻在使用方面,較廣為人知是針對胃部健康問題。

小豆蔻是古老的印度草藥之一,由於氣味香辣並帶甜,因此成為很多料理的主要香料,而小豆蔻中的氣味主要來自種子中的“揮發油”,揮發油裏的成分包括案油精、樟腦與檸檬烯等。

因此,一般使用小豆蔻都須把其種子壓碎,再放在沸騰的水煮幾分鐘,才能真正得到療效。而小豆蔻最重要的療效主要是針對腸胃,能疏解胃脹氣所帶來的不適,解除胃痙攣和任何胃不適的問題。

消滯開胃促進消化

很多人都被胃脹氣問題困擾,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但病發時同樣令人坐立難安。胃脹氣的原因很多,較嚴重而必須就醫的有:腸胃炎、結石與腸道阻塞等。

一般胃脹氣的原因大多來自飲食不當,如乳糖不耐癥、便秘、消化不良與食物過敏等,其次和生活習慣有關,比如吃得太快,吃飯時拌太多湯或水,也會影響消化,而情緒壓力也有關系。

除多觀察找出原因外,當胃部在脹氣時,可將幾粒小豆蔻放在嘴裏咀嚼,不但可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同時也可使脹風問題得到舒緩,因此有胃風問題的人不妨飯後也品嘗一杯小豆蔻茶。

小豆蔻本身能開胃,所以印度同胞一般都在生病沒有胃口時咀嚼幾粒小豆蔻。當消滯開胃了,病就會好起來。

促進血液循環

另外有關小豆蔻的研究報告指出,小豆蔻也能協助消除鼻塞,處理呼吸道問題和消除口臭。比較有趣的研究報告是小豆蔻也能降血壓,這或許是它本身有利尿的特性。因此常吃小豆蔻能協助維持血壓正常。

小豆蔻本身屬溫性,吃起來味道有點像吃姜,因此多吃也能促進血液循環與溫經活絡,很適合經常手腳冰冷的人服用。

Cardamom小豆蔻

拉丁學名:Eletteria cardamomum Maton

科屬:姜科(Zingiberaceae)

傳統用途:驅胃脹風,舒緩感冒,抗菌

如何使用

●胃不舒服或漲氣的時候可直接咀嚼於口中。

●以個人接受的辣味程度,將適量的小豆蔻泡成茶,一天一至兩杯。

注意事項

●膽結石的人要小心或適量使用。

●在選購小豆蔻時要以帶綠和略有點重感為主。如果是有黑點或太輕,可能屬於不新鮮的小豆蔻。

文:鄭詩玲(自然療法師,畢業於澳洲自然及傳統醫學學院,自然醫學學士)

Comment by CERI on July 8, 2012 at 9:44pm

(吉隆坡2012年7月7日星洲日報訊)大馬菜農和果農普遍上面對三大困境,即勞工嚴重短缺、失去生產津貼及耕地不足;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農業領域,進而影響國內百業。


大馬菜農總會主席陳蘇潮指出,根據農業部的報告,我國菜農年產80萬公噸蔬菜,市值約12億令吉,其中僅40%的菜農獲得每年大約2千萬令吉的生產獎掖,而其餘60%的菜農則因為在非法土地上耕種而無法受惠。

“在非法土地上耕種,對菜農和果農沒有任何保障,他們不知道何時會被迫遷,因此,農民無法安心引進新技術,投資在耕地上。”

大片農耕地任荒廢


陳蘇潮在“大馬農民的心聲”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國擁有大片適合發展糧食生產的農耕地,遺憾的是,政府並沒有加以開墾,任其荒廢。


大馬果農總會署理主席鍾旺添也補充說,農民面對的問題是刻不容緩的,他促請政府,尤其是農業部及內政部儘速解決上述問題。


沒設下解決問題期限


“果農總會曾與相關部門會面研究,各種水果種植所需的外勞人數,無奈果農在申請外勞時,卻無法獲得所申請的外勞人數,且耗時冗長。”


陳蘇潮希望政府能聆聽農民的心聲;“我們沒有設下要政府解決問題的期限,如果我們有甚麼激烈動作,可能對農民本身造成損失,消費者也會受到傷害。


“如果政府繼續無動於衷,我們將會收集大家的意見,以決定下一步行動。”


與會的華總會長丹斯里方天興也促請政府在“一個馬來西亞”理念下,同等看待並協助各個領域的農民,不能因為從事不同領域的農民來自不同種族或膚色不同而持有雙重標準。


較後時,大約3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菜農和果農以拉布條的平和方式表達心聲,促請政府正視他們的問題。


農民向政府提出3大訴求


1.快速解決外勞短缺問題,簡化申請外勞手續;

2.恢復蔬菜及水果的生產獎掖;

3.將非法耕地合法化,發放更多農耕地。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