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marginal sea that is part of the Pacific Ocean, encompassing an area from the Singapore and Malacca Straits to the Strait of Taiwan of around 3,500,000 square kilometres (1,400,000 sq mi). The area's importance largely results from one-third of the world's shipping transiting through its waters, and that it is believed to hold huge oil and gas reserves beneath its seabed.
It is located:
south of mainland China, including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he east;
east of Vietnam and Cambodia;
west of the Philippines;
east of the Malay peninsula and Sumatra, up to the Strait of Malacca in the west; and
north of the Bangka–Belitung Islands and Borneo
The minut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collectively an archipelago, number in the hundreds. The sea and its mostly uninhabited islands are subject to competing claims of sovereignty by several countries. These claims a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variety of names used for the islands and the sea.
關心南海·延續閱讀
百年華商
古達:南海北岬
沙巴海丝故事館
夢迴新加坡女皇镇
華商:百年蛻轉 HYR
跟《馬來紀年》走一帶一路·望加錫
我們這樣走過歷史
一帶一路·劄記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海絲大典
陳博士教你吃榴槤 02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 》文化劄記
愛墾鄉频道
香料群岛
南洋研究
沙巴歴史
馬華文學@亦筆的詩
馬華文學@舒靈的詩
陳明發詩選·FOR YOUR EYES ONLY
陳明發文選·說好的俳句
明朝馬君桐·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兒了?
“五一”節前夕,中新社記者一行到福建寧德,對“明朝建文帝出亡福建寧德”的蹤跡進行了為期3天的探尋,梳理出“建文帝出亡福建寧德”說的13組證據。2008年1月3日,在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鄉上金貝村發現了一座墓塔混搭的奇特古墓。這座僧不僧俗不俗、具有極高規格的古墓的發現,開始了“建文帝出亡寧德”的探秘熱潮。寧德建文帝研究小組5年來一直堅持探尋與建文帝有關的遺址,他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解開“明史第一謎案”。
無獨有偶,前不久,南京明城墻清涼門段發現一個涵洞,有猜測建文帝就是從這個涵洞逃出城外的,“五一”期間,南京還組織一群學生前往探秘以期還原那段歷史。
其實有關建文帝蹤跡的探尋又何止這些。600多年前,朱棣的軍隊攻入宮中,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同時明朝的史書中,對這段歷史的記載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後,有關他蹤跡的傳說就不斷出現,單單明末清初一本很著名的歷史書《罪惟錄》中就開列了23種說法。建文帝下落之謎一直是600多年來的一個歷史懸案。
隱藏在明城墻清涼門段的涵洞,看上去足夠一個人穿過。
湖南永州市新田縣梘頭鎮洞心村龍池寺,地面上的圓形石器側面刻有有關建文帝的碑文
福建寧德市上金貝古墓。
有專家認為此為建文帝陵墓
湖南永州市新田縣梘頭鄉境內的大觀堡城墻遺址。 建文帝朱允炆。
官方說法:建文帝焚宮自焚
據《太宗實錄》中記載,燕王朱棣進入南京城時,建文帝也想出來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嘆道:“我何面目相見耶!”不得已下令焚宮,頓時火光熊熊,建文帝攜皇後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
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並從火堆裏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之。燕王見到屍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朱棣不勝悲戚,撫屍痛哭,說他只是前來幫助皇帝學善,你又何必自尋死路呢?其繼位稱帝後,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事後,燕王朱棣遣官致祭,輟朝三日。《明史·成祖本紀》及《明史·方孝孺傳》均持此說。
(續上)《太宗實錄》的可靠性為人們所質疑,因為朱棣就曾經3次修改《太宗實錄》,目的就是為自己奪取皇位尋找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於永樂朝對建文帝出亡之事沒有留下記載,甚至建文帝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註都全遭毀滅。天順、正德朝之後,於建文帝出亡說的史料才開始多起來。
其他記載:朱棣派鄭和海外尋找於是,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體。萬曆二年十月,13歲的神宗曾向張居正問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張居正回答:“國史不載此事,但先朝故者相傳,言建文皇帝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後雲遊四方,人無知者。”可見首輔張居正也傾向於建文帝出亡之說。值得注意的是,民間傳聞已經入天子耳中,而且這時談論建文帝出亡已經不再是禁忌話題。
在《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裏記載: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對建文帝自焚而死,也產生過懷疑,又聽說了很多傳言,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屍體是馬皇后的,建文帝削發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
《明史·胡傳》載:“惠帝之崩於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指成祖)疑之。(永樂)五年遣頒禦制諸書,並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邑,隱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即朱棣是讓戶科都給事中胡濙以頒布禦制諸書和訪尋張邋遢的名義,遍行郡、鄉、邑,搜尋建文帝的下落,前後長達16年之久。
這裏所說的張邋遢,就是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張三豐。他是個奇人,不修邊幅,飄忽不定,據說能一日行走千裏。成祖對胡濙偵緝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視,不允許胡濙為母“丁憂”的請求(官員父母逝世,應守孝三年,稱為丁憂)。
《明史》中說:“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就是說,朱棣得不到確切消息,故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當時中國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據說張士誠失敗後,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證建文帝避難泉州開元寺,並在開元寺揚帆出海,最終隱居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然而沒有更多的證據,僅僅是猜測而已。
成祖朱棣擔心建文帝糾集南洋的中國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號召南洋諸國興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鄭和數次下西洋,一為宣揚國威,一為尋找建文帝蹤跡。據《明史》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賫金幣。”在鄭和的船隊裏,還有一部分是錦衣衛,專門負責偵緝,探知建文帝蹤跡。
民間傳說:出家為僧雲遊四海
也許是因為朱元璋稱帝前曾做過雲遊僧人的緣故,明清史學家們一直猜測建文帝出家為僧,並且雲遊四方。甚至有人根據《推背圖》第二十八象圖卦讖頌中“家中有鳥,郊外有尼”和“真龍遊四海,方外是吾家”四句猜測建文帝喬裝成尼姑,從而躲避明成祖的追捕,最終雲遊四海。(《明朝馬君桐·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兒了?》 收藏自 2013年05月14日《深圳晚報》)(轉自愛墾網)
(續上)《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建文帝從南京逃出後,帶著楊應能、葉希賢、程濟兩比丘一道,隱名易服,雲遊天下。《明史紀事本末》說他為逃脫追捕,“西遊重慶,東到天臺,轉入祥符,僑居西粵,中間結庵於白龍,題詩於羅永,兩入荊楚之鄉,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數省,留有很多有關建文帝的遺址和傳說。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記載有建文帝曾在貴州白雲山修行時遺留的遺跡:“有巨杉二株,爽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閣兩重。有泉一坎,在後閣前檻下,是為‘跪勺泉’。下北通閣下石竅,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龍所供建文君者。……洞左構閣,祀建文帝遺像(閣名‘潛龍勝跡’,像昔在佛閣,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運所建,前瞰遙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門,其後即山之絕頂。”
一些書中還記載有建文帝的詩文,雖然無法判斷是否後人假托,但還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這首詩據說是建文帝避難貴州金竺(今貴州廣順)時所作: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沈。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中新網、鐵血網)
相關說法 超過百種
比起史料裏的傳說,現代人更喜歡用歷史痕跡進行考證。今年2月,南京明城墻清涼門段發現了一個涵洞,有猜測建文帝就是從這個涵洞逃出城外的。那麼建文帝出逃後去了哪裏?全國各地先後出現100多種關於建文帝蹤跡的說法,以下幾種是影響較大、證據較多的說法。
江蘇吳縣說。《文匯報》的記者徐作生曾通過查閱文獻和親自到江蘇吳縣去考察,發現了建文帝出亡時遺留下的一些遺跡、遺物,並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建文帝當年離開紫禁宮後,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於江蘇吳縣普濟寺內,此後一心為僧,無復國之意。不多久姚廣孝歸隱禪寺,在姚廣孝的監護下,建文帝隱藏於穹窿山皇駕庵,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病殞於此,終年47歲,葬於庵後山坡上。
湖南永州說。2007年,湖南永州市新田縣文物考古人員在新田和寧遠交界處發現一座神秘古堡——大觀堡,疑為建文帝避難之地。位於新田縣西南的武當山(現稱南國武當山),有碑文曰:“明時有西粵僧名明賢者登是峰,愛其層巒聳翠,上出重霄,有寄跡掛錫之意焉”。有人懷疑這位叫明賢的老僧是去過西粵的建文帝。
福建寧德說。2008年,福建寧德市金涵鄉上金貝村發現了一座沒有墓碑,沒有建造年代,形式奇特的古墓,有專家提出此墓為建文帝陵墓。上金貝古墓的規制、格局、構件、構件紋飾均體現了明代皇陵的特點,該墓舍利塔墓刻落款為“禦賜金襕佛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但沒有鐫刻朝代和紀年。有當地專家提出,此落款正暗含了建文帝身份。另外在當地也發現了諸如鄭洽後代、雲錦袈裟等其他證據。
歷史回顧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年號“建文”。
1368年2月,朱元璋立朱標為太子,可惜朱標早逝。朱元璋又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太子。1398年朱元璋駕崩,幾天後,建文帝朱允炆在當時的京城南京即位,時年21歲。朱元璋生前曾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導致藩王勢力日益膨脹。他死後,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嚴重威脅藩王利益,坐鎮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京城南京,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建文帝的下落成為“明史第一謎案”。
傳說朱允炆早慧、孝順、正直,是一位崇尚儒家學說的仁君。關於朱允炆的個性和他在位時的國內發展情況現已無可信材料,建文帝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註全遭毀滅,而私家記述又概遭禁止。永樂時期的官方歷史掩蓋了建文的年號而人為地把明太祖朱元璋的統治時期延長了4年,即從洪武32年延長到洪武35年(1399年~1402年):這個時期曾經被歷史學家稱之為“革除”時期。
建文的年號遲至1595年10月才被萬曆皇帝恢復,那是作為編纂明王朝歷史的流產的計劃的一部分提出來的。242年以後的1644年7月,南明君主福王朱由崧才定建文帝的廟號為“惠宗”,謚號為“讓皇帝”。這後一個尊號之所以被選用是為了適應民間傳說,即建文帝並未死於宮中大火,而是為了解除內戰的普遍苦難而自願遜位給他的叔父的。(《明朝馬君桐·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哪兒了?》 轉自愛墾網,收藏自 2013年05月14日《深圳晚報》)(轉自愛墾網)
漢都亞是華人嗎?
在網上搜索馬來民族英雄漢都亞資料,近年有人提出他實為華人,而非馬來族。這些新發現曾經引起一些爭議,各家以證據來證明本身的考據是對的,因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根據黃元煥譯《杭.杜阿傳奇》(Hikayat HangTuah,杭.杜阿在我國通譯為漢都亞。學林書局出版)的描述,漢都亞的父母住在杜榮河,父親是杭瑪穆德,母親唐默爾杜瓦蒂。有一天,杭瑪穆德聽聞賓丹國有了國王,便與妻子說:「賓丹是個大京城,較易謀生,我們遷居到那裏吧。我們一家三口都去。」到了賓丹,杭杜阿認識了4個都以「杭」為家族姓氏的朋友,即杭茲巴特、杭加斯杜利、杭勒基爾和杭勒久。5個朋友親如兄弟,均是印尼人。他們知悉安渣盧庫山有位修道長老阿迪普特臘,於是便一起前往拜師學藝,長老傳授給他們各種知識,如將帥統兵之術、未卜先知之術及勇士武藝等等,由於他們武功好,勇敢善戰,被賓丹國王收為內臣,後來賓丹國王決定遷都,另覓地方建立新京城,國王選中了利棠島,建立的新京城命名為滿剌加國(今馬六甲)。
從上面敘述中,讓人了解了漢都亞5兄弟均是印尼的馬來族人。
近年來,經常跑東南亞的馬、新、印尼各地民間,關於漢都亞兄弟的故事,多多少少有些聽聞,一些人指出漢都亞5兄弟原是來自中國的華人。這裏就將這些零星資料整理出來,大家不妨當做茶余飯後的傳說故事來聽,畢竟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可靠性不高。
話說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皇太子早逝,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登基為建文帝,由於藩王們擁兵自重,各據一方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於是逐個削除藩王勢力,位於北京的皇叔燕王朱棣趁機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帝戰敗而逃。朱棣遷都北京登基為永樂大帝。下令搜尋建文帝,可是遍尋不獲,建文帝的下落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歷史之謎。關於建文帝下落的版本,約有4個:一、焚死說,即在朱棣攻打南京皇宮時被火焚死;二、出亡說,民間傳說建文帝沒被焚死,而是從地道逃跑了;三、為僧說,傳說建文帝逃出皇宮後出家為僧;四、出海說,傳說建文帝逃亡時泛舟出海去了南洋。
民間傳說建文帝出海逃到南洋,永樂帝為了消除心腹大患,便派出武功高強的錦衣衛,這些錦衣衛分布在南洋的印尼、婆羅洲、菲律賓、泰國、越南、馬來土邦等地。而來到馬六甲的約有5名,他們被訓練講當地土語,穿當地服裝,取當地土著名字,衣食住行完全當地化,以掩人耳目,使到建文帝等人以為他們是土著而失去戒備之心。
明朝時的海外華人以福建人為主,所以錦衣衛也以福建人為多。馬六甲5位錦衣衛改了當地土著名字,即Hang Tuah、Hang Jebat、Hang Kasturi、Hang Lekir、Hang Lekiu。若以福建話來譯音,他們的名字音近:漢大仔、漢則捌、漢巧斯都理、漢禮基、漢禮球。他們的名字裏,除了Kasturi為馬來語外,其餘音近福建話。Kasturi取自馬來語的麝貓,據說他本身喜歡麝貓,所以才取了這個名字。而他們的姓氏「漢」,有可能是取自福建話的韓或樊姓。
5位錦衣衛隱蔽身份,改頭換面,衣食住行完全當地化。他們武功高強,受蘇丹邀請當內臣,忠心耿耿為蘇丹效命疆場,無人可敵,成為絕代英雄。他們暗中奉命尋找建文帝,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尋不到就不必回去。結果當然尋不到建文帝,因而終老於馬六甲。
以上只不過是民間流傳的傳說,不可當真。大家泡了咖啡或茶,一面品飲,一面閱讀,讀完這個傳說故事,或許帶給你一個愉快的周日哦!(1.11.2015 《星洲日報》副刊文化空間專欄)
黃堯《故紙尋珍》神山響吟正氣歌 (1)
習近平·以文化人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很註重“以文化人”。他主政福州6年,做了不少“以文化人”的工作。請您講講他關心指導過哪些書籍的編寫?
林璧符:習書記十分重視政策研究室的工作,把政策研究室當作市委領導的參謀部、智囊團,要求多出精品,為領導決策咨詢提供服務。他常對我們講:“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摸實情、說實話、辦實事。」那時福州市轄五區八縣(市),交通很不發達,我們下鄉走山路是家常便飯。
習書記的工作作風十分紮實。1994年,他有一次帶我和市委辦一位同事去黎明村調研總結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典型。習書記對調查研究很在行,調研提綱全面、有條理,針對性強。他還善於與群眾交流互動,受訪者發言踴躍,我們就邊聽邊記。
據我所知,習書記在福州親自主持指導編輯出版的書至少有13本。首先要提的是兩本實用工具書。習書記常說“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針對老百姓辦事難,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的問題,習書記讓我們編了《福州辦事指南》和《福州市民辦事指南》,前者為企業、外商辦事服務,23萬字;後者為市民辦事服務,18萬字。習書記親自給這兩本書作了序。書裏面詳細介紹了辦各種事的方法、程序等,每一條文都是各相關單位依法依規嚴格審定後提供的,因此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業和市民。這樣就可以少跑很多冤枉路,同時便於群眾監督,糾正不正之風。
再就是編輯出版年度工作思路,從1991年起至1996年,每年一本,共6本,均由習書記擔任總編審並作序。開展年度工作思路調研是習書記科學決策的創新舉措。
在《福州92思路》序中,習書記寫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福州92思路》是最近市委開展”萬人答卷、千人調研、百人論證”活動的結晶。這是我市繼1991年工作思路調研活動之後的又一項大型調查研究活動,市級老領導和市委常委、副市長、市直各部門負責人深入到基層,召開座談會、論證會,參加人數達6000多人;近3萬名福州市民踴躍參加了《福州92思路》的問卷評選,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本書匯編了福州市1992年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1992年繼續為城鄉人民辦20件實事,市直20個部委辦1992年工作思路等29篇文章。我們匯編《福州92思路》公之於眾,目的就是讓廣大幹部群眾了解1992年工作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識,齊心協力地把我市的兩個文明建設推向一個新高度。同時,它是市委貫徹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現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實際步驟,也是各部門領導幹部製定責任狀的依據。”
在《福州96思路》序中,習書記寫道:前幾年在閩東工作期間,我感到貧困並不可怕,最讓人擔心的是"思路貧困"。這是因為,對於一個地區或部門領導來說,盡管各項工作千頭萬緒都需要抓、需要管,但其最根本的責任是出主意、用幹部。所謂"出主意"就是要善於拿出指導本地區、本部門建設和發展的科學工作思路。有了正確的工作思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麽,怎樣去理出科學的工作思路呢?最根本的是要搞好調查研究,這是領導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編輯出版《世界福州十邑鄉人創業史》的過程。福州十邑正式定名是在清朝,當時設立的福州府下轄十個縣。迄今,散居在海外的十邑鄉親有250餘萬人。該書為紀實性的大型史誌圖書,可以稱得上是招商引資、海外鄉親的聯絡圖,非常重要,但資料搜集和核實十分艱難。習書記親自擔任主編。該書從1993年初開始組成編輯部,多方收集資料,組織采寫編撰,完成初稿後廣泛征求海內外鄉親、專家學者和同鄉社團意見,反復核實、修訂文稿,先後召開10餘次編審會議,習書記親自聽匯報、指導,還多次作批示。屢經增刪,數審定稿,全書30餘萬字,圖文並茂,由香港經濟導報社出版發行,趕在1994年金秋,世界福州十邑第三屆同鄉大會之際,獻給海內外福州鄉親。習書記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盛世修史,惠澤千秋。本書作為一本紀實性著作,要把上下千百年、跨越海內外的福州十邑鄉親的輝煌業績匯編成冊,這無疑是一個艱巨而大膽的嘗試。本人有幸主持本書的編撰工作,深感責任之重大。
此外,習書記還指導編寫過《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論文選集》《福州奇觀》,主編《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福州改革開放十四年》等書籍。他親自籌劃和審定這些書籍,並為之一一作序,付出了很多心血。(習近平在福州(十九):「在習書記領導下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
(2021年)7月18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題邊會"海上絲綢之路遺產的保護與研究"在福州舉行。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同探討海絲遺產的保護,以及海絲跨國聯合申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海上絲綢之路是人類不同文化互動和共存的見證與延續。近年來,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遺產的保護、研究、展示闡釋、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各海絲沿線國家的國際協商與合作,共同做好海絲遺產的保護,開展主題研究,探討跨國聯合申遺策略,共同把全人類的寶貴歷史文化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回顧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對話之路:絲綢之路整體研究」項目和以此為契機推動的絲綢之路申遺系列工作。他鼓勵各國繼續在絲綢之路的框架下開展交流與合作。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主席特蕾莎·帕特裏西奧表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需要制定一個時空框架,需要加強對話、尊重、理解,設置總體戰略,界定各個遺產點對突出普遍價值的貢獻和彼此之間的聯系,研究遺產點之間在變遷過程中的關係等。她說,此次會議邁出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未來還應進一步加強海絲框架研究。
邊會現場還舉辦了海上絲綢之路遺產的保護與研究圖片展,展示海絲聯盟城市的遺產保護成果。
此次邊會由國家文物局主辦,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承辦,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協辦。(新華網福州7月20日電 [劉豐])
Extended 44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When, Local Time From Jul 16, 2021, 11:30 AM To Jul 31, 2021, 3:30 PM
Contact: Frederique Aubert
Event Type:Cat II – Intergovernmental meeting, other t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s
Where: Fuzhou, China/Online, Fuzhou, China
Room(s): Room I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s 44th session will be chaired from Fuzhou (China) and take place online from 16 to 31 July, combining current work and issues left outstanding since last year, when the annual meeting was postponed due to COVID-19. The extended session will be chaired by Tian Xuejun, China’s Vice Minister for Education and Director of China‘s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
Forty-two nominations to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will be examined during the session, including 24 submitted for 2020 and 18 submitted for 2021. Among them are 35 cultural, 6 natural and 1 mixed (both cultural and natural) sites.
The webcast of the session can be viewed at the link below in English, French, Chinese, Spanish, Arabic, or without interpretation.
http://whc.unesco.org/en/sessions/44com/
On 16 July, UNESCO Director-General Audrey Azoulay will take part in the opening of the session. during which the Committee will notably examine the state of conservation of 255 sites already inscrib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53 of which also figure on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Starting on 24 July,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will start inscribing nominated sites on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beginning with nominations that could not be reviewed last year.
(https://events.unesco.org)
朱允炆到底去哪裏—關於明惠宗朱允炆的下落,六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這無疑是大明歷史上的第一大最引人注目的懸案。朱棣攻破南京之時,沒有人能確定朱允炆是否被大火燒死。後世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學者們都願意說他當時逃離南京。大明官方自然只能說建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靖難中,要不然朱棣怎麽能名正言順的稱帝?
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朱棣宣布朱允炆死於火中
據永樂年間的史料記載,朱允炆繼位後,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之言,開始削藩。朱棣在被逼無奈之下,發起了“靖難之役”,短短三年時間,朱棣便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求和被拒後,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喜迎朱棣入城。
朱允炆自知大勢已去,只得已下令焚宮,大火熊熊之際,朱允炆攜皇后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大都隨之跳火而死。朱棣入宮後,搜索宮中三日搜查朱允炆,宮內侍人均說建文帝已自焚,並找到一具慘不忍睹的燒焦的屍體,朱棣只得以天子禮葬朱允炆。
朱棣只能對外宣稱建文帝死於火中,屍骨已確認。這條布告連朱棣自己都不相信,更何況是天下悠悠之口。明朝並不具備DNA檢測技術,跳火之人很多,隨便找幾具屍體,說就是朱允炆及其長子朱文奎的屍首。朱棣也就來個順水推舟,不然會影響登基。至於尋找朱允炆真身,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2、民間流傳朱允炆削髮為僧
清代呂安世和近代蔡東藩等人認為朱棣破城後,朱允炆本想一死了之,但少監王鉞告訴朱允炆說:你祖父(朱元璋)臨死時,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之時交給你,我一直秘藏在奉先殿。大家急忙打開一看,裏邊有度牒三張、僧衣三件、剃頭刀一把、白金十錠、遺書一封。
遺書寫明:“朱允炆從鬼門出,其餘人從水關禦溝走,傍晚神樂觀西房集合。”建文帝等三人剃頭換衣後,只帶了九人來到鬼門。鬼門是太平門內的一扇小矮門,僅可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等人出了鬼門後,就看見水道上有艘小船,船上僧人自稱名叫王升,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
建文帝甚為疑惑,僧人解釋道:“我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太祖皇帝,叫我在此等候並接你入觀為僧。”在《明史》裏記載: 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也曾懷疑建文帝削髮為僧外逃了。於是他就將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但並沒有得到什麽結果。
3、野史流傳朱允炆逃到東南亞
民間野史中傳說朱允炆逃到了東南亞,宮中失火後,建文帝從密道帶領數人逃離南京之後,便往泉州方面逃跑,之後便與商隊秘密前往東南亞。永樂年間的鄭和下西洋的任務之一便是尋找建文帝。
另據《胡濙傳》記載,都給事中胡濙遍行它鄉16年,搜尋建文帝下落。直到朱棣死前的一個晚上,胡濙告訴朱棣,建文帝離開宮後,既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東南避難,而是被溥洽所救,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他已無復國之意。據傳永樂二十一年,建文帝死於江蘇吳縣穹窿山,終年46歲。
當時燕軍將南京皇宮團團圍住,建文帝完全可以用插翅難逃來形容了。根據考察,南京故宮中並沒有傳說中的鬼門和水路。建文帝應該清楚朱棣的狠辣,假如被朱棣抓住,絕不會有好下場。至於朱棣為何要尋找建文帝,就是他不想背負殺建文而奪位的臭名,故意尋找建文帝,掩人耳目,最終製造了歷史謎案。因此,建文帝朱允炆應該是自焚身亡的。
對於現代考證出的建文帝的葬身地及所謂的後人家譜,都沒有堅實的證據做支撐,只能是屬於猜測和推斷。(2020-10-12 11:15:32 來源: 凱凱生活日記)
(愛墾註)溥洽(1346年-1426年),杭州人,明朝名僧。建文帝的主錄僧。 靖難之役後,有傳聞指溥洽知道建文帝逃亡之事,甚至指他收留了建文帝。明成祖於是找個藉口囚禁溥洽,把他關在監獄十五年。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臨死前請求成祖釋放溥洽,曰:“僧溥洽系久,願赦之。”最後成祖答應他,溥洽才獲釋。傅洽獲釋時,白髮已經長達數寸,他拜於姚廣孝牀下,説:“吾餘生,師所賜也。”
姚廣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賜名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庵號獨庵(獨菴),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通稱姚道衍。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中國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禪宗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難之役的謀臣之一,亦為此役的第一功臣。朱棣即位後,姚廣孝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法號福吉祥。
明惠帝朱允炆流落印尼之迷
1398年即洪武二十一年,皇太公朱元璋駕崩,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即建文皇帝,是年閏五月十六日明惠帝登基。可是朱元璋之四子朱棣心有不甘,於1402年發動“靖難之變”推翻朱允炆。
“靖難之變”後,明惠帝不知所終,傳說紛紛,歸納起來不外幾種說法:
一說當日宮中起火,惠帝已自焚而死;
一說惠帝率一批人馬,乘船逃亡海外;
一說惠帝已落髮出家,當了和尚;
一說惠帝隱姓埋名,終老餘生。
時至今日,關於明惠帝的下落,仍是史學界的一大謎。
印尼報刊的一些研究文章指出,明惠帝下落的歷史之謎,最近在印尼發現若干蛛絲馬跡。據報道,在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有一個遺世獨立的偏僻小村落,那裏世代居住著一群華人,多年來依然保持著古老濃厚的華人習俗,在印尼這個3000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這裏華人比例比當地居民為多,是少有的。
他們只懂華語,不曉印尼話,多以捕魚為生。每年農歷五月十六日這天,這裏舉行罕見的隆重祭拜“皇爺”儀式,其中以焚燒龍船節目最為隆重。
除了村中男女老少全出動外,也吸引了鄰近小島村民來觀看這一年一度的盛典。 這裏的華人大多數是姓“洪”。
最近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幾個城市,如美坦(棉蘭)、帕矸巴魯(兆干)、碩頂等地接二連三有村民攜帶明朝文物出售,有手環玉鐲,外側雕雙龍戲珠圖案,栩栩如生,內側“明朝朱元璋,長命富貴”字樣。
另有人形半身石像,雕一名長鬚老翁策杖,背負包裹,疑是朱元璋的形象,背面也寫著“長命富貴,明朝朱元璋”八字,雕工精細。據一些行家的分析,有的東西可能是惠帝隨身帶出,有的則是隨從們在當地取材做成。
岜眼亞比人每年祭拜的日子,與明惠帝1398年閏五月十六日的登基大典日期不謀而合,在中國或海外華人有許許多多民間的祭典,這種於五月十六日祭拜“皇爺”日大概是絕無僅有的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惠帝的年號均為洪武,在岜眼亞比這個地方,卻居住著大多數的洪姓人家。
岜眼亞比的造船業十分發達,他們製造的木船具有中國古船風俗,這大概源於先人模仿他們乘坐的船只造成的。岜眼亞比的印尼名十分特別:Bagan Siapiapi,意思是岸邊之火。
據推測這名字的來源是明朝明惠帝的船隊人馬到達偏僻的鄉村登陸後,每天晚上在岸邊燒起柴火照明,把夜空映得通紅,驚動了遠近的土著村民奔走相告而得名。報文作者大膽推測:明惠帝是在岜眼亞比落腳隱居和終老。島上居民世代祭拜的“皇爺”,實際上就是明惠帝的化身。
那些洪姓人家,就是明惠帝和隨從的後裔子民。(葦子新浪網部落格2007-12-20)
(愛墾编者註)峇眼亞比,亦稱巴眼亞比(印尼語:Bagansiapiapi),簡稱峇眼或巴眼, 是印度尼西亞廖內省洛江希列縣(Kabupaten Rokan Hilir)的縣城,位於該國西部蘇門答臘島中部東海岸(馬六甲海峽沿岸),距離廖內省首府北干巴魯約350公里。峇眼亞比是一個小漁鎮,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印尼最大產魚區,世界三大漁場之一。每年6月舉行的盛大燒王船慶典(Ritual Bakar Tongkang)。
郁達夫·去卜干峇魯留贈陳金紹
十年久作賈胡遊,殘夜蠻荒叠夢秋。
若問樽前惆悵事,故鄉猿鶴動人愁。
阿修羅箋註:
1:是詩一九四二年四月作。當年三月九日,荷蘭駐印尼殖民總督宣布向日軍投降。接著,日軍進佔蘇門答臘,搜索抗日分子。郁達夫化名趙廉,改裝為華僑商人,經彭鶴嶺,卜干峇魯而深入蘇島內地隱蔽。此詩寫於離開彭鶴嶺之時。
2:卜干峇魯,地名。
3:陳金紹,當地華僑。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