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師
  • Female
  • 王府井
  • China, mainland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慕課師's Friends

  • Syota ElNido
  • Macclesfield
  • Scarborough 黃岩
  • 風華正茂
  • Ingenium
  • idée créative
  • Paris En mémoire
  • Mystikós kípos
  • 開麥啦 馬來西亞
  • 創客有多熱
  • Sena Wang
  • Le Destin
  • 妲姬 格格
  • 家  在這裡
  • Margaret Hsing

Gifts Received

Gift

慕課師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慕課師's Page

Latest Activity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5

《說苑》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兩漢時期的植物寓言篇數中,內容題材上的創新較少,在寓言故事集中收錄的篇章,亦多先秦寓言的改編,在藝術手法上的加工改造,有的增加情節的細膩鋪陳,有的對寓意更明白交代,更多僅是文字的微幅更改。如《橘生江北為枳》、《擇人而樹》等篇,皆是承襲前代寓言的作品。由西漢學者、散文家劉向(前77—前6)所作《說苑》中的《橘生江北為枳》與《晏子春秋》之《橘逾淮為枳》故事原型雷同,僅文字敘述有些許差異,內容情節並無二致,故事的承襲性鮮明:晏子將使荊,荊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子,賢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縳一人,過王而行。」於是荊王與晏子立語,有縳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王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反顧之曰:「江南有橘,齊王使人取之而樹之於江北,生不為橘乃為枳,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齊人居齊不盜,來之荊而盜,得無土地使之然乎?」荊王曰:「吾欲傷子,而反自中也。」《說苑》收集的植物寓言篇數不少,又成功運用象徵手法,反映天人相應的思維,可說是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分以下兩點說明:(一)成功…See More
May 9, 2024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4

陽虎去齊走趙,簡主問曰:「吾聞子善樹人」虎曰:「臣居魯,樹三人,皆為令尹,及虎抵罪於魯,皆蒐索於虎也;臣居齊,薦三人,一人得近主,一人為縣令,一人為候吏,及臣及罪,近王者不見臣,縣令者迎臣執縛,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樹人」主俯而笑曰:「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隰斯彌洞察田成子心意,本欲伐樹以迎其意,卻在使人伐樹的當下豁然醒悟,先行逆料他人心意可能帶來的危機,遂止而不伐;後者陽虎為君舉才的結果,卻換得忘恩負義,被反咬一口的下場,從而感嘆不善樹人。這就好像大自然中種樹的道理一樣,種得橘柚香而甘,種得枳棘卻成而刺人,讓人聯想人事作為,培育人才也不可不慎。兩則寓言從人物的立場開展故事,敘說植物所蘊含的道理,再與人之作為相連結,在敘事當中藉著植物題材以衍生寓意。 《戰國策》寓言擬人植物《戰國策》國別體史書,一般認為由秦漢間人雜採各國史官或策士的史料,筆錄編纂而成,非一人一時之作。內容主要為當時策士謀臣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和有關言詞主張,反映戰國時代錯綜復雜的歷史,其文長於記事,且誇張渲染,大量運用寓言,比喻,風格生動活潑,鋪張揚厲。書中的植物…See More
May 4, 2024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3

(二)呈現顛覆傳統的獨特思維莊子的《匠石與櫟社》——櫟社樹之「散木」,「不材之木」形象,成為貫穿唐宋陸續寫出探討樹木材用寓言的核心價值。如北宋歐陽修《伐樹記》,晚清吳沃堯《投生》等篇,皆從莊子樹木的「無用」,「有用」的價值論辯為寓意出發點。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觀,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櫟社樹之所以保全性命,得養天年,全在是無用的散木,作成舟船易沉,作成棺槨則很快腐朽,作成器用也容易毀壞,作為門戶柱子都易於蟲蛀生蠹,不堪久用。從散木的生存道理連結人事,因而使人體悟無所可用乃為長壽之道,不材之木得保天性。這是從匠石敘述散木得享性命不被斫損的道理開展寓言,又從而響應人間世事,得到啟發教益。《五石瓠》,《大樗與狸鼪》,《匠石與櫟社》,《商丘大木》,《楸柏桑》,《山木與雁》等篇,植物樣…See More
Apr 29, 2024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2

《橘逾淮為枳》在晏子機智敏銳的言論中,引用橘、枳的比喻,化解楚王的刁難; 其比喻象徵意涵深入人心,可說是植物寓言發展初期的重要作品: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寓言中以枳橘為喻,若生長於淮南的是滋味香甜的橘,生長於淮北就成了臭苦不堪的枳,雖外觀相似,內涵實質則大不相同,以此作為比喻,來諷刺楚國水土環境不良而使民偷盜,無關乎齊國人的素質。 這一類的寓言以陳述人物言論的方式,引植物作比喻,以寄托寓意。…See More
Apr 22, 2024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1

自先秦時代,諸子哲理與歷史著作中,就已經有植物寓言的出現,而且題材豐富且形象多變,為植物寓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唐宋時期,古文家寓言和擬人傳體植物寓言,則開創了植物寓言的不同風格。 到了元明清時期,植物寓言更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可說是各體兼備,且成績斐然。本章分三節,依次討論先秦,唐宋,元明清三大植物寓言的發展情形。先秦兩漢時期先秦兩漢的植物寓言,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的雛形階段。這個時期的植物寓言大多並非獨立存在的單篇寓言,而是以用作舉例的故事形態存在,以輔助陳說諸子哲理或政治主張; 此外,植物寓言的寓言性質不甚強烈,比如藉助虛擬故事與角色以寓說言外之意的用意並不明確,常常還是被當作文章之中一個比喻性質的橋段運用,還沒有自覺性、成熟性的寓言創作。然而先秦兩漢植物寓言的形製天然,語言淳樸,寓哲理智慧於簡單樸素的故事中,猶如璞玉未經雕琢,而美質蘊於內;篇幅多半簡短,情節也較單純,沒有絢麗的文采與繁複的典故,常常以最原始簡單的形式,在敘述故事之後,留給讀者尋思和意會的空間。先秦植物寓言,多穿插於諸子典籍當中出現,其中包括了儒、道、法、雜的各家著作,也有少數篇章蘊涵在歷史著作之中。…See More
Apr 20, 2024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葡萄月令〉(下)

七月,葡萄“膨大”了。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里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里面。漢朝是不會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八月,葡萄“著色”。你別以為我這里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瑯。你就把《說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艷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地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幹。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夥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新下的果子,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里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葡萄裝上車,走了。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我們還…See More
May 11,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

一月,下大雪。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里。二月里颳春風。立春後,要颳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長出了茵陳蒿。碧綠。葡萄出窖。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稍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鬆鬆的濕土上。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綠了。三月,葡萄上架。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梁,用粗鐵絲緊後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See More
May 10,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波爾多液〉

噴了一夏天的波爾多液,我的所有的襯衫都變成淺藍色的了。硫酸銅、石灰,加一定比例的水,這就是波爾多液。波爾多液是很好看的,呈天藍色。過去有一種淺藍的陰丹士林布,就是那種顏色。這是一個果園的看家的農藥,一年不知道要噴多少次。不噴波爾多液,就不成其為果園。波爾多液防病,能保證水果的豐收。果農都知道,噴波爾多液雖然費錢,卻是劃得來的。這是個細致的活。把噴頭綁在竹竿上,把藥水壓上去,噴在梨樹葉子上、蘋果樹葉子上、葡萄葉子上。要噴得很均勻,不多,也不少。噴多了,藥水的水珠糊成一片,掛不住,流了;噴少了,不管用。樹葉的正面、反面都要噴到。這活不重,但是幹完了,眼睛、脖頸,都是酸的。我是個噴波爾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總結經驗。我說:一、我幹不了重活,這活我能勝任;二、我覺得這活有詩意。為什麼叫它“波爾多液”呢?——中國的老果農說這個外國名字已經說得很順口了。這有個故事。波爾多是法國的一個小城,出馬鈴薯。有一年,法國的馬鈴薯都得了晚疫病,——晚疫病很厲害,得了病的薯地像火燒過一樣,只有波爾多的馬鈴薯卻安然無恙。大夥捉摸,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波爾多城外有一個銅礦,有一條小河從礦里流出來,河床是石灰石的。這水…See More
May 7,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下水道和孩子〉

修下水道了。最初,孩子們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看見一輛一輛的大汽車開過來,卸下一車一車的石子,雞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還有沙,溫柔的,乾凈的沙。堆起來,堆起來,堆成一座一座山,把原來的一個空場子變得完全不認得了。(他們曾經在這里踢毽子,放風箏,在草窩里找那麼尖頭的綠蚱蜢——飛起來露出桃紅色的翅膜,格格格地響,北京人叫做“卦大扁”……)原來挺立在場子中間的一棵小棗樹只露出了一個頭,像是掉到地底下去了。最後,來了一個一個巨大的,大得簡直可以當做房子住的水泥筒子。這些水泥筒子有多重啊,它是那麼滾圓的,可是放在地下一動都不動。孩子最初只是怯生生地,遠遠地看著。他們只好走一條新的,彎彎曲曲的小路進出了,不能從場子里的任何方向橫穿過去了。沒有幾天,他們就習慣了。他們覺得這樣很好。他們有時要故意到沙堆的邊上去踩一腳,在滾落下來的石子上站一站。後來,從有一天起,他們就跑到這些山上去玩起來。這倒不只是因為在這些山旁邊只有一個老是披著一件黃布面子的羊皮大衣的人在那里看著,並且總是很溫和地微笑著看著他們,問他姓什麼,住在哪一個門里,而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石子和沙都熟悉了。他們知道這是可以上去玩的,這一點不會…See More
May 2,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塗白〉

個孩子問我:幹嘛把樹塗白了?我從前也非常反對把樹塗白了,以為很難看。後來我到果園幹了兩年活,知道這是為了保護樹木過冬。把牛油、石灰在一個大鐵鍋里熬得稠稠的,這就是塗白劑。我們拿了棕刷,擔了一桶一桶的塗白劑,給果樹塗白。要塗得很仔細,特別是樹皮有傷損的地方、坑坑窪窪的地方,要塗到,而且要塗得厚厚的,免得來年存留雨水,窩藏蟲蟻。塗白都是在冬日的晴天。男的、女的,穿了各種顏色的棉衣,在脫盡了樹葉的果林里勞動著。大家的心情都很開朗,很高興。塗白是果園一年最後的農活了。塗完白,我們就很少到果園里來了。這以後,雪就落下來了。果園一冬天埋在雪里。從此,我就不反對塗白了。See More
Apr 26,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粉蝶〉

我曾經做夢一樣在一片盛開的茼蒿花上看見成千上萬的粉蝶——在我童年的時候。那麼多的粉蝶,在深綠的蒿葉和金黃的花瓣上亂紛紛地飛著,看得我想叫,想把這些粉蝶放在嘴里嚼,我醉了。後來我知道這是一場災難。我知道粉蝶是菜青蟲變的。菜青蟲吃我們的圓白菜。那麼多的菜青蟲!而且它們的胃口那麼好,食量那麼大。它們貪婪地、迫不及待地、不停地吃,吃得菜地里沙沙地響。一上午的功夫,一地的圓白菜就叫它們咬得全是窟窿。我們用DDT噴它們,使勁地噴它們。DDT的激流猛烈地射在菜青蟲身上,它們滾了幾滾,僵直了,撲的一聲掉在了地上,我們的心里痛快極了。我們是很殘忍的,充滿了殺機。但是粉蝶還是挺好看的。在散步的時候,草叢里飛著兩個粉蝶,我現在還時常要停下來看它們半天。我也不反對國畫家用它們來點綴畫面。See More
Apr 19,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國子監〉(下)

國子監監生的身份不十分為人所看重。從明景泰帝開生員納粟納馬入監之例以後,國子監的門檻就低了。爾後捐監之風大開,監生就更不值錢了。國子監是個清高的學府,國子監祭酒是個清貴的官員——京官中,四品而掌印的,只有這麼一個。作祭酒的,生活實在頗為清閑,每月只逢六逢一上班,去了之後,當差的在門口喝一聲短道,沏上一碗蓋碗茶,他到彜倫堂上坐了一陣,給學生出出題目,看看卷子;初一、十五帶著學生上大成殿磕頭,此外簡直沒有什麼事情。清朝時他們還有兩樁特殊任務:一是每年十月初一,率領屬官到午門去領來年的黃曆;一是遇到日蝕、月蝕,穿了素雅到禮部和太常寺去“救護”,但領黃曆一年只一次,日蝕、月蝕,更是難得碰到的事。戴璐《藤陰雜記》說此官“清簡恬靜”,這幾個字是下得很恰當的。但是,一般做官的似乎都對這個差事不大發生興趣。朝廷似乎也知道這種心理,所以,除了特殊例外,祭酒不上三年就會遷調。這是為什麼?因為這個差事沒有油水。查清朝的舊例,祭酒每月的俸銀是一百零五兩,一年一千二百六十兩;外加辦公費每月三兩,一年三十六兩,加在一起,實在不算多。國子監一沒人打官司告狀,二沒有鹽稅河工可以承攬,沒有什麼外快。但是畢竟能夠養住上上…See More
Apr 11,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國子監〉(中)

辟雍之後,正面一間大廳,是彜倫堂,是校長——祭酒和教務長——司業辦公的地方。此外有“四廳六堂”,敬一亭,東廂西廂。四廳是教職員辦公室。六堂本來應該是教室,但清朝另於國子監斜對門蓋了一些房子作為學生住宿進修之所,叫做“南學”(北方戲文動輒說“一到南學去攻書”,指的即是這個地方),六堂作為考場時似更多些。學生的月考、季考在此舉行,每科的鄉會試也要先在這里考一天,然後才能到貢院下場。六堂之中原來排列著一套世界上最重的書,這書一頁有三四尺寬,七八尺長,一尺許厚,重不知幾千斤。這是一套石刻的十三經,是一個老書生蔣衡一手寫出來的。據老董說,這是他默出來的!他把這套書獻給皇帝,皇帝接受了,刻在國子監中,作為重要的裝點。這皇帝,就是高宗純皇帝乾隆陛下。國子監碑刻甚多,數量最多的,便是蔣衡所寫的經。著名的,舊稱有趙松雪臨寫的“黃庭”、“樂毅”,“蘭亭定武本”;顏魯公“爭座位”,這幾塊碑不曉得現在還在不在,我這回未暇查考。不過我覺得最有意思、最值得一看的是明太祖訓示太學生的一通敕諭: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後來他善終了,…See More
Apr 9,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國子監〉(上)

為了寫國子監,我到國子監去逛了一趟,不得要領。從首都圖書館抱了幾十本書回來,看了幾天,看得眼花氣悶,而所得不多。後來,我去找了一個“老”朋友聊了兩個晚上,倒像是明白了不少事情。我這朋友世代在國子監當差,“侍候”過翁同和、陸潤庠、王垿等祭酒,給新科狀元打過“狀元及第”的旗,國子監生人,今年七十三歲,姓董。國子監,就是從前的大學。這個地方原先是什麼樣子,沒法知道了(也許是一片荒郊)。立為國子監,是在元代遷都大都以後,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8年),距今約已七百年。元代的遺跡,已經難於查考。給這段時間作證的,有兩棵老樹:一棵槐樹,一棵柏樹。一在彜倫堂前,一在大成殿階下。據說,這都是元朝的第一任國立大學校長——國子監祭酒許衡手植的。柏樹至今仍頗頑健,老幹橫枝,婆娑弄碧,看樣子還能再活個幾百年。那棵槐樹,約有北方常用二號洗衣綠盆粗細,稀稀疏疏地披著幾根細瘦的枝條,幹枯僵直,全無一點生氣,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很難斷定它是否還活著。傳說它老早就已經死過一次,死了幾十年,有一年不知道怎麼又活了。這是乾隆年間的事,這年正趕上是慈寧太后的六十“萬壽”,嗬,這是大喜事!於是皇上、大臣賦詩作記,還給老槐樹畫了…See More
Apr 5,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翠湖心影〉(下)

借書人開好借書單,——管理員把借書單叫做“飛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紙片都叫做“飛子”、買米的發票、包裹單、汽車票,都叫“飛子”,——這位管理員看一看,放在木盤里,一拽旁邊的鈴鐺,“當啷啷”,木盤就從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個滑車。不一會,上面拽一下鈴鐺,木盤又系了下來,你要的書來了。這種古老而有趣的借書手續我以後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小圖書館藏書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們想看的書大都能夠借到。過了兩三個小時,這位乾瘦而沈默的有點像陳老蓮畫出來的古典的圖書管理員站起來,把壁上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十二點:下班!我們對他這種以意為之的計時方法完全沒有意見。因為我們沒有一定要看完的書,到這里來只是享受一點安靜。我們的看書,是沒有目的的,從《南詔國誌》到福爾摩斯,逮什麼看什麼。翠湖圖書館現在還有麼?這位圖書管理員大概早已作古了。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常常想起他來,並和我所認識的幾個孤獨、貧窮而有點怪僻的小知識分子的印象摻和在一起,越來越鮮明。總有一天,這個人物的形象會出現在我的小說里的。翠湖的好處是建築物少。我最怕風景區擠滿了亭臺樓閣。除了翠湖圖書館,有一簇洋房,是法國人開的翠湖飯…See More
Apr 3, 2023
慕課師 posted a blog post

汪曾祺〈翠湖心影〉(上)

有一個姑娘,牙長得好。有人問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愛吃什麼?”“辣子雞。”過了兩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門牙。有人問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愛吃什麼?”“麻婆豆腐。”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聽到的一個笑話。當時覺得很無聊(是在一個座談會上聽一個本地才子說的)。現在想起來覺得很親切。因為它讓我想起翠湖。昆明和翠湖分不開,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濟南大明湖、揚州瘦西湖。然而這些湖和城的關係都還不是那樣密切。似乎把這些湖挪開,城市也還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幾乎就挨著市中心。城中有湖,這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說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這是一個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說到翠湖,這個比喻還是躲不開。只能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它非常貼切。翠湖是一片湖,同時也是一條路。城中有湖,並不妨礙交通。湖之中,有一條很整齊的貫通南北的大路。從文林街、先生坡、府甬道,到華山南路、正義路,這是一條直達的捷徑。——否則就要走翠湖東路或翠湖西路,那就繞遠多了。昆明人特意來遊翠湖…See More
Apr 2, 2023

慕課師's Blog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5

Posted on April 18, 2024 at 3:00am 0 Comments

《說苑》兩漢植物寓言的代表——

兩漢時期的植物寓言篇數中,內容題材上的創新較少,在寓言故事集中收錄的篇章,亦多先秦寓言的改編,在藝術手法上的加工改造,有的增加情節的細膩鋪陳,有的對寓意更明白交代,更多僅是文字的微幅更改。如《橘生江北為枳》、《擇人而樹》等篇,皆是承襲前代寓言的作品。

由西漢學者、散文家劉向(前77—前6)所作《說苑》中的《橘生江北為枳》與《晏子春秋》之《橘逾淮為枳》故事原型雷同,僅文字敘述有些許差異,內容情節並無二致,故事的承襲性鮮明:…

Continue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4

Posted on April 10, 2024 at 1:00am 0 Comments

陽虎去齊走趙,簡主問曰:「吾聞子善樹人」虎曰:「臣居魯,樹三人,皆為令尹,及虎抵罪於魯,皆蒐索於虎也;臣居齊,薦三人,一人得近主,一人為縣令,一人為候吏,及臣及罪,近王者不見臣,縣令者迎臣執縛,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樹人」主俯而笑曰:「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隰斯彌洞察田成子心意,本欲伐樹以迎其意,卻在使人伐樹的當下豁然醒悟,先行逆料他人心意可能帶來的危機,遂止而不伐;後者陽虎為君舉才的結果,卻換得忘恩負義,被反咬一口的下場,從而感嘆不善樹人。這就好像大自然中種樹的道理一樣,種得橘柚香而甘,種得枳棘卻成而刺人,讓人聯想人事作為,培育人才也不可不慎。兩則寓言從人物的立場開展故事,敘說植物所蘊含的道理,再與人之作為相連結,在敘事當中藉著植物題材以衍生寓意。…

Continue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3

Posted on April 7, 2024 at 12:30am 0 Comments

(二)呈現顛覆傳統的獨特思維

莊子的《匠石與櫟社》——櫟社樹之「散木」,「不材之木」形象,成為貫穿唐宋陸續寫出探討樹木材用寓言的核心價值。如北宋歐陽修《伐樹記》,晚清吳沃堯《投生》等篇,皆從莊子樹木的「無用」,「有用」的價值論辯為寓意出發點。

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觀,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Continue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2

Posted on March 27, 2024 at 11:30am 0 Comments

《橘逾淮為枳》在晏子機智敏銳的言論中,引用橘、枳的比喻,化解楚王的刁難; 其比喻象徵意涵深入人心,可說是植物寓言發展初期的重要作品: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