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1

自先秦時代,諸子哲理與歷史著作中,就已經有植物寓言的出現,而且題材豐富且形象多變,為植物寓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唐宋時期,古文家寓言和擬人傳體植物寓言,則開創了植物寓言的不同風格。 到了元明清時期,植物寓言更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可說是各體兼備,且成績斐然。本章分三節,依次討論先秦,唐宋,元明清三大植物寓言的發展情形。

先秦兩漢時期

先秦兩漢的植物寓言,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的雛形階段。這個時期的植物寓言大多並非獨立存在的單篇寓言,而是以用作舉例的故事形態存在,以輔助陳說諸子哲理或政治主張; 此外,植物寓言的寓言性質不甚強烈,比如藉助虛擬故事與角色以寓說言外之意的用意並不明確,常常還是被當作文章之中一個比喻性質的橋段運用,還沒有自覺性、成熟性的寓言創作。

然而先秦兩漢植物寓言的形製天然,語言淳樸,寓哲理智慧於簡單樸素的故事中,猶如璞玉未經雕琢,而美質蘊於內;篇幅多半簡短,情節也較單純,沒有絢麗的文采與繁複的典故,常常以最原始簡單的形式,在敘述故事之後,留給讀者尋思和意會的空間。

先秦植物寓言,多穿插於諸子典籍當中出現,其中包括了儒、道、法、雜的各家著作,也有少數篇章蘊涵在歷史著作之中。 在這些論理著作中出現植物寓言的有《晏子春秋》、《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歷史著作中則以《戰國策》中的植物寓言最為突出。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應從《橘逾淮為枳》,《佛肸召》,《拔苗助長》三則故事說起,其情節生動轉折、形象逗趣逼真、可以說是眾所熟知的寓言名篇; 但其中的植物形象僅作為平面之寓意象徵,未有立體動態的植物角色,因此只能說是植物寓言發展中的雛型之作。 即使如此,這三篇植物寓言,還是能夠帶來深遠的影響,成為後世創作的典範。 其中的植物象徵,甚至成為人們瑯瑯上口,傳誦不絕的詞匯,《逾淮為枳》、《匏瓜徒懸》、《系而不食》、《拔苗助長》等,用語之精煉,意涵之警醒,都得力於植物意象之新穎與豐富。這 三篇傑作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當中的重要里程碑。

《橘逾淮為枳》——為《晏子春秋》 內容,記述春秋時代齊國名相晏嬰的言論思想與事跡, 雖然為先秦晏嬰所著,其實是為戰國時人蒐集有關晏嬰事跡編輯而成。 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語言個性化、富有傳說故事的文學色彩。23.5.2020 搜狐:华夏文明之先秦时代植物寓言)

延續閱讀:

美國生態作家「荒野」思想研究

美國人荒野觀

韻文化:美、標致

Portrait by Nicole Mason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