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noc Sob's Blog (262)

黃建宏·電影影像的當代性 - 從高達的《電影史(事) 》到蔡明亮的《黑眼圈》

摘要:影像的當代性究竟為何?或說通過當代藝術對於影像的開發,是否呈現出了某種「當代性」?更進一步逼近我們的材料,便可以提問電影在面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時,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使得電影影像同造形藝術範疇之間產生一種經驗上的互動與滲透?

關於現代性的討論,背負著歷史、社會與文化的沉重包袱,似乎只能以著可以不斷積累脈絡性的資料,對於越來越為輕盈的當代藝術生產進行過度或無能的詮釋;儘管這樣的詮釋具有相當程度的真實性,但以其安全而沒有直接關係的生產條件,仍舊無法付諸同藝術行為或藝術事件之間形成「動態關係」的方案或「行動」,「文化建構」的真理性總是取消或遮蔽著藝術事件的一種「輕盈」,藝術家經由各種創作行為、博物館機制以及市場流通逐漸形成的某種「自由」(或之前提到的「輕盈」)往往被沉重的脈絡詮釋所框架,並因而遠離了新的藝術行為同系統與體制之間更為平滑的互動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 2015 at 12:04am — No Comments

陳瑞文·尋找存在者:海德格眼中的美學史

尋找存在者:海德格眼中的美學史

作者:陳瑞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大部分學者認為 Heidegger 論述「美學史」,主要是出自論尼采裡的一個基本提問:尼采美學還是一種美學嗎?(Heidegger 2004 :76)因而引發他追溯整個西歐的美學發展史。這是事實,不過當然問題沒這麼簡單,我認為海德格追溯和揭開西歐美學史的發展問題涉及到他建構藝術認識論的動機:尋找存在者(Seiendes/étant)。

也就是說,Heidegger 會以極為特殊的方式發展藝術作品觀念,在於期望有一個全新視野認識藝術的創立性質,而釐清存在者形態在他所謂的六個基本美學事實(six faits…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9, 2015 at 5:04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 德勒茲的影像-運動觀念之起點

在德勒茲眼中,「電影」(cinéma)乃現代性範式,理由在於電影體現的世界,本身便是自為的運動和時間悖論之虛擬世界。德勒茲的電影理論場域,實際也是他在繪畫、文學和戲劇之外,再一次按「物的理論」所進行的理論實踐。這個實踐,在整個他的藝術哲學將是非同小可的,因為尋求主體哲學之外,電影自身的機器和科學性,將提供完全有別於繪畫、文學和戲劇等,引導德勒茲朝向一個具前瞻的藝術動力世界。



這個「電影的藝術動力世界」,最核心處乃指出影像本身就是自為的主體性:一個不受人類知覺框限的影像主體。影像主體性──取決於非常特殊的流動性效果…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7, 201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藝術解放時代的美學理性(1)

作者:陳瑞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

美學理性作為當代性

美學理性 (rationalité esthétique),不同於藝術生理學的尼采傳統。這個對抗性傳統從叔本華到尼采(見圖),傾心於藝術美感的超脫性,針對的是Logos的哲學和科學知識系統的擴張思潮,它有其出現的原因和背景。但美學理性不再延續這個傳統。…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4,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關於德勒茲機器視野的幾則筆記

關於德勒茲機器視野的幾則筆記

作者:陳瑞文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專任教授

可以說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種兼具認識論對象和語言表現的「抽象機器」(machine abstraite):一種推動歷史文化轉向的創造者。無論是早期研究普斯特,中期和瓜達里合寫少數文學問題,或後期論述培根繪畫、電影,乃至重返歷史再探討巴洛克繪畫,都緊扣在「尋找抽象機器」核心議題上。因此「抽象機器」裡的「機器」(machine)一詞,無疑可視為德勒茲思想發展的指標。在此,本文想以幾個點討論徳勒茲機器觀念的來源及其中期發展情況,尤其是瓜達里思想所扮演的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3, 2015 at 7:36pm — No Comments

黃建宏·台灣的新影像時代 - 從新電影到後電影

摘要:

在台灣,雖然整體上在文化創作的資源與政策這兩個面向,似乎一直沒有明顯而徹底的改善,但卻仍見創作者前仆後繼地投入(廣義的)影像創作,甚至在某種程度的"誤解"上營造出一種活絡的創作現象。這使得我們面對到一個必要去檢視和思考的問題--影像的問題,一個在此刻得以同西歐或北美接軌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介入,我們已經不能也沒有必要"想像"著一種西方的延續,而應該面對台灣自身歷史與地域上的事件和問題,此篇論文便基於這樣的思考進行論述。…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3, 2015 at 7:15pm — No Comments

西方馬克思主義歷史敘事轉向及其政治意蘊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和激進思潮越發呈現出撲朔迷離特征,多元的和異質的話語增生似乎到了這種地步,我們再也無法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它們的共同交集。這給馬克思主義研究提出了諸多難題,在其中,如何判定它們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尤為重要。因為離開這個問題的答案,關於它們意義的判斷亦會陷入無盡的爭論之中。{1} 本文提出一種觀點,並試圖為回答那個問題提供重要的參照。如果按照盧卡奇(György…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6,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謝海盟側寫聶隱娘(1):刺客的成本

正反派兩位高手見了面,撂幾句漂亮場面話開打,再來就滿天飛來飛去無了時。這是傳統的武俠片,侯導對這些拍到爛也不高明的手法非常不耐煩,不論是我們編劇的當下,或是來日的拍攝過程,逢人便澄清他的這部片子,絕非大家所設想的那種武俠片(實際拍攝後,又發現文戲與打戲的比重不成比例,遂有了「武俠文藝片」之說,或與《一代宗師》般,同屬武俠版《花樣年華》),不會有人滿天飛不落地,而是有物理作用、有地心引力的實打,聶隱娘身手即便超凡,仍是免不了的要落回地上,會制約人們的一切外在因素,聶隱娘也無法免除於外。…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9,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愛亞·極短篇/忽然阿嬤

Lavy的阿嬤到學校給Lavy送飯盒午餐時,是李滋育陪他去的,每天中午都是。

前一回丘點人不舒服,來保健室接他回家,替他背書包的也是丘點的阿嬤。

這一次,連假在東區遇到王達儒的一家人,李滋育發現王達儒也有阿嬤。

咦,都沒阿公哩,但他們都有阿嬤。

李滋育沒有阿公,也沒有阿嬤。

「阿——嬤」李滋育念著。

祖母就祖母嘛,喊阿嬤,還分內嬤、外嬤,Lavy的阿嬤就是外嬤,還會說英文,她常和Lavy說英文,離去時也必說:Love you…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8, 2015 at 10:15pm — No Comments

聞天祥·影聞其詳/小小兵賣萌的老靈魂

一身「黃」的小小兵是近期最「紅」的銀幕角色。我還見過小朋友跟媽媽在要價兩千多塊的玩偶前面爭論這個長得像膠囊的玩意到底可不可愛!而他們也從《神偷奶爸》(Despicable Me)系列「扶正」為主角。

但問題來了,本來作為「提味」的,現在成了「主菜」,要怎麼撐起全盤?其實在《神偷奶爸2》的尾聲,就已經預示小小兵們躍上影壇自立門戶的訊息。由配角變身主角,《小小兵》(The Minions)也非首創,卻遇到同樣的問題,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讓它變成《神偷奶爸》前傳,講述他們的身世由來,最後停在和神偷結緣就成了。…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7, 2015 at 1:40pm — No Comments

鍾玲·極短篇/不一樣的德國旅館

馮琪教授的德國講學之旅有一個不算波折的小曲折。柏林那間大學跨文化中心的職員在電郵中說:「我們跟柏林市中心有家旅館很熟,妳住那兒很方便、舒適。」但在她由澳門出發前兩個月收到她的電郵說:「對不起啊,妳來的那幾天世界足球杯在柏林舉行,所有酒店都滿了,我還在努力找。」幾天以後有好消息:「打了一百通電話,訂到了,是阿斯干酒店,也在市中心,很方便的。」…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鍾玲·極短篇/樹精

在他一千九百九十九歲的一個夏日,他已經焦慮了幾天幾夜了,擔心到全身的汁液運行極其緩慢。他預知就在這一個夏日會遭雷劈,也許天火會把他焚到只剩下焦黑的樹樁。你會問說,一棵樹怎麼可能有神智?怎麼會預知自己的未來?中國古書有記載,在戰國時期寫成的一本歷史書《國語˙魯語下》一節說:「木石之怪曰夔、魍魎。」指的就是樹精、石精。我想就像女人胚胎中的胎兒在某一刻忽然有了靈魂,古樹也就那樣有了靈魂。

這棵紅檜是在八百歲的時候有了靈魂,滿八百歲那一天,他聽見了,看見了,知曉了。最先聽到的是各種鳥的叫聲,有白耳畫眉、頭烏線鳥、山頭紅;看見一隻雄白耳畫眉向雌的獻歌,看見山頭紅夫妻對找蟲吃的地點爭持不下,從那一天開始,他專心去了解自己枝上、葉間的生物,也去了解自己周圍的眾樹和眾生。在他周圍有近百棵紅檜,其中十多棵都在八百歲以上,也都有了靈魂,每天日出時分,他們在晨霧中互相打招呼。…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23, 2015 at 11:58am — No Comments

黃潤仙·極短篇/不速之客

你總是不請自來。

就像那個春光明媚的午後,我閒適坐在公園,看繁花嫩葉,聽風拂枝頭。忽見一老人從斜坡緩緩步上,姿態與身形,像極猝逝多年的父親。我望著那步近又漸遠的身影,依戀不捨。回頭看見你坐在身旁,一如過往的沉默。

你來了,四周變得靜悄悄,風也無聲。灑下來的太陽白花花,鳥不再叫。寂然天地間,你是我親密忠心的朋友,陪伴我感受思念的哀傷。那是一種溫柔的痛楚,牽引我貼近上帝,以靜默代替言語向祂訴說那無法言說的思緒。對逝者的思念,如一張緊貼皮膚的網;隨著無聲的傾訴,成形,擴張,又消散,最終剩下的,原來是對生之感激。良久,我再度聽見風揚起,鳥聲啁啾。和煦陽光下,你早已離去。…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8, 2015 at 6:12pm — No Comments

四方山閒話/聽日本文化達人李長聲說閒話

本書集結二○一○年《聯合文學》雜誌日本文化達人李長聲同名專欄+零時差日本文學及文化趨勢觀察!

「四方山」日文漢詞意思是世間,四方山閒話則是天南海北侃大山地說閒話。世間人事景物何其多,人人會指東畫西扯淡說閒話。但若要抖包袱似的一則接一則,源源不絕丟出燦若繁星的故事新語,讓讀者一本追過一本地讀,實在需要能說擅寫的本事。小如一根火柴的掌故源流,大至縱橫捭闔的坂本龍馬,不過是旅日文化達人李長聲隨手拈來的談資。

說人閒話需要功力。例如坂本龍馬原來不是福山雅治扮演的那樣帥氣偉大;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原來沒說過「脫亞入歐」;村上春樹原來不讀三島由紀夫。…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6, 2015 at 8:49am — No Comments

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1:1932-1972年美國敘事史

這不是一本書,這是一個時代。

自1974年問世以來,《光榮與夢想》一直為無數人念念不忘。這部偉大的作品巧妙地濃縮了美國從1932-1972年的40年豐富歷史。著名通俗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以數任美國總統的執政與競選為明線,從讓胡佛顏面盡失的胡佛村、胡佛車等、羅斯福史無前例的四次當選,一路說盡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直至讓尼克松下台的水門事件,同時不動聲色地細致描畫美國1932-1972年的40年社會發展歷程,內容涵蓋補償金大軍風潮、經濟大蕭條、人權運動、麥卡錫主義、種族隔離制度、兩次世界大戰、原子彈研發、空間競賽到冷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5, 2015 at 11:54am — No Comments

鏡頭之後:電影攝影的張力、敘事與創意

推軌鏡頭 (DOLLY SHOT)

推軌是將攝影機放在裝有輪子的平台上,使攝影機能夠平順地移動,雖然和變焦拍攝有雷同之處(皆能沿著Z 軸持續改變構圖,拍出動態畫面),但兩者間有根本上的差異。在變焦拍攝的時候,攝影機的位置維持不變,只改變鏡頭焦距,所以觀眾會覺得是整個畫面在朝著自己前後移動。而推軌是實際上改變攝影機的位置,焦距維持不變,所以構圖的視角會不斷改變,觀眾彷彿跟著畫面前進或退後。推軌和其他移動攝影機的拍攝一樣,都能用於揭曉、隱藏劇情,或是評論某個動作或情境。最常使用的推軌攝影稱為「推鏡」(dolly in),當某個人有了重大發現或必須下重要決定時,把鏡頭漸漸推向演員的臉。以推軌鏡頭取代剪接(剪入更近的畫面),可以讓緊張、懸疑、戲劇性隨著真正的時間漸漸展開,而動態構圖也能在視覺上強調這一刻,讓這一刻從其他畫面中跳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1, 2015 at 9:22pm — No Comments

古斯塔夫.莫卡杜: 鏡頭之後:電影攝影的張力、敘事與創意

「不靠對話就能說故事,這是電影最純粹的形式」結合視覺張力與敘事意義,從潛意識層次打動我們,這便是電影攝影的魔力。

然而,如此凝鍊、動人的影像,又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馬丁史柯西斯、希區考克、史派克李、溫德斯、大衛林區、阿莫多瓦、安東尼奧尼、朴贊郁、王家衛、蔡明亮……這些導演都是影像語言的大師。他們用構圖傳遞演員情緒、場景氛圍,甚至創造視覺象徵與暗示,讓影片在敘事脈絡外,還具備多層意涵。…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25, 2015 at 8:58pm — No Comments

溫源·鐘超·魯元珍:“文化+”:創造發展新基因

北京經濟發展依靠“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如果説中關村是北京科技的一張名片,那麼定福莊或將成為北京文化發展的一張名片。怎樣找準城市文化經濟政策的落地點和突破點?文化與科技、金融怎樣更好地融合發展?由光明日報文化産業研究中心與北京定福莊文化産業促進會共同舉辦的定福莊國際文化産業峰會聚焦于“文化+”時代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與新路徑。



“文化+城市”,打造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板”



北京定福莊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由文化部與北京市首次共同規劃建設。歷經5年多的發展,區內已聚集了國家廣告産業園、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國家音樂文化産業基地、國家動畫産業基地等50余個國家級文化産業基地。截至目前,定福莊及輻射區域內已聚集文化傳媒類企業1.6萬餘家。…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23, 2015 at 3:29pm — No Comments

任飛帆·別把微電影拍成廣告片

5年前,一部片長僅42分鐘的故事片《老男孩》在網際網路上引起轟動,也讓“微電影”這一名詞為人所熟知。微電影綜合了傳統電影和短視頻的特性,具有“微時”放映、“微週期製作”和“微規模投資”的特性。它成本和技術門檻不高,可以大量吸引創作人才,且題材跟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貼近,微觀的角度恰恰是大電影所忽視、未經開發的,微電影的前途因此被看好。



但幾年過去了,微電影再也沒能掀起大的波瀾。這期間,當然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微電影作品,優酷網、土豆網和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甚至開設了專門的放映頻道,也有一些“大牌”導演投入到微電影的製作當中。可惜由於缺少成熟獨立的盈利模式,微電影難以保持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很快被商業廣告裹挾,有的作品為了賺得眼球,主動滑向低俗、庸俗和惡俗。…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18,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魯元珍 陳恒·破解小微文化企業“成長的煩惱”

日前,文化部印發《2015年扶持成長型小微文化企業工作方案》,從完善公共服務平臺、鼓勵金融創新、提升經營管理能力等多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小微文化企業對於文化産業發展的意義逐漸凸顯,打造文化“護航艦隊”同樣成為促進文化産業市場繁榮的重要方面。同時,小微文化企業成長過程也面臨著許多壓力和問題。如何破解小微文化企業“成長的煩惱”?《方案》將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思路?



1 要文化航母,也要護航艦隊



數據:4月27日,國家統計局首次發佈了小微文化企業有關統計數據。2013年末,全國共有小微文化企業77.3萬個,佔全部文化企業的98.5%,小微文化企業共有從業人員979.9萬人,佔全部文化企業的63.3%。小微文化企業已成為我國文化産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16,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