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白話版《摩羅詩力說》18

當舉行葬禮時,王子把開炮打死他妻子的那個人綁來,一起投入烈火中燒死了。李塔沃爾自己也殉葬了。這詩的意義,在於通過這婦人來說明只要為了祖國的緣故,即使違背了丈夫的命令,拒絕了援軍,蒙蔽士兵,而使國家陷入險境,並且引起一場戰爭,都不是什麽過錯。只要有這樣崇高的目標,那一切事情都可以去做了。另一部敘事詩式《華倫洛德》(Wallonrod)。這是取材於古代歷史,描寫一位英雄在戰敗之後,企圖為國復仇,因此詐降敵軍,後來逐步地當了敵軍的領袖,於是一下子就消滅了敵人。這大概采用意大利作家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的見解,加在拜倫式的英雄身上,所以初看也只不過是浪漫派談情說愛的作品。檢察官不了解它的用意,就準予付印出版,於是密茨凱維支的名氣便大起來了。

過了不久,密茨凱維支得到機會,到了德國,訪問了德國文學家歌德。此外,他還寫了長詩《塔杜施先生》(Pan Tadeusz),描寫索甫利卡與考希楚氏柯兩個家族的故事。詩中依着自然景色的描繪,描寫這兩個人去獵熊,有一個名叫華伊斯基的人,吹起號角來,開頭低低地吹著,慢慢的發出洪亮的聲響,從榆樹飄過榆樹,從檞樹,逐漸就像千萬種號角聲,匯合在一起。這正如密茨凱維支所寫的詩那樣,把祖國的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聲音,一起都在這號角聲中傳達出來了。詩中所有的聲響,清徹而洪亮,萬感交集,直到波蘭每個角落上的蒼穹,都彌漫了歌聲;甚至直到今天,還能影響波蘭人民的心靈,它的力量真是無窮啊!這是人們回憶起詩中所描寫的,雖然華伊斯基的號角老早就停止了,而人們仿佛還聽到號聲正在吹奏著呢。密茨凱維支,就是聲在那歌聲的回蕩之中,永垂不朽了。

密茨凱維支非常崇拜拿破侖,認為早就拜倫的人實際上是拿破侖。而拜倫的生活和他的光輝,在俄國啟發了普希金,所以拿破侖也間接地造就了普希金。拿破侖的使命,就是在於解放人民,以致影響了整個世界,因此,他的一生,也就是最崇高的詩篇。至於拜倫,密茨凱維持也非常崇拜,曾說拜倫的作品,是在出於拿破侖。英國同時代的作家,雖然受到拜倫天才的影響,但終於沒有一個人可以同他相比,因為自從詩人逝世後,英國文學又回到以前的狀態了。而在俄國,密茨凱維支與普希金最為親近。他們兩個人都是斯拉夫文學的領袖人物,也屬於拜倫的流派。不過,由於年齡慢慢大了,他們都逐漸地傾向於本國的文化傳統。所不同的是,普希金年輕時曾企圖反對沙皇的勢力,一舉不成,便羽毛摧折,消沈失意了。以後甚至感激皇上的恩德,願意做個臣僕,拋棄了他年輕時代的信仰了。而密茨凱維支則始終保持著他的信仰,一直到死。當他們兩人相見時,普希金寫了《青銅騎士》一詩,而密茨凱維支則寫了《彼得大帝的塑像》一詩,作為紀念。因為一八二九年時,兩人曾經在彼得大帝的塑像下面躲雨,密茨凱維支因而寫了一首詩,敘述他們兩人的談話,並且假托普希金的口吻,在詩的最後寫道:「馬的腿已經騰在空中了,而彼得大帝不把它拉回,他還牽著馬嘴里的銜鐵,快要摔下來,粉身碎骨了。但是經過一百年,那匹馬到今天還未倒下來。它就好像山泉噴出水來,遇到寒冷,結成冰柱,掛在懸崖的邊上一樣。但是,當自由思想像朝陽一般升起來,和暖的風從西方吹過來,嚴寒冰凍的地方,就會因此蘇醒過來。那麽,噴泉將會怎樣呢?暴政將會怎樣呢?」其實,這就是密茨凱維支自己的話,不過假托普希金來表達罷了。波蘭滅亡以後,他們兩人就沒有再相見了,普希金寫了首詩懷念他。普希金受傷死後,密茨凱維支也深為悼念。他們兩個人雖然很熟悉,而且都同出於拜倫,但是兩個人各有特色:如在普希金後期創作中,他自己常常說,他少年時代熱愛自由的夢想,已經離開他了。又說,他的前面已看不到什麽目標了。但是密茨凱維支卻始終堅持著理想的目標,毫無疑惑,決不動搖。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