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源·鐘超·魯元珍:“文化+”:創造發展新基因

北京經濟發展依靠“科技”與“文化”雙輪驅動,如果説中關村是北京科技的一張名片,那麼定福莊或將成為北京文化發展的一張名片。怎樣找準城市文化經濟政策的落地點和突破點?文化與科技、金融怎樣更好地融合發展?由光明日報文化産業研究中心與北京定福莊文化産業促進會共同舉辦的定福莊國際文化産業峰會聚焦于“文化+”時代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與新路徑。

“文化+城市”,打造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板”

北京定福莊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由文化部與北京市首次共同規劃建設。歷經5年多的發展,區內已聚集了國家廣告産業園、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國家音樂文化産業基地、國家動畫産業基地等50余個國家級文化産業基地。截至目前,定福莊及輻射區域內已聚集文化傳媒類企業1.6萬餘家。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文化産業成為保障與實現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經濟引擎。

過去十年裏,北京打造了科技中關村這一世界級的創意經濟。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認為,未來十年北京將再次創造以定福莊為核心的文化産業集聚區這一驅動北京發展的經濟文化新支撐,實現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的新城市定位。

厲無畏指出,中國經濟的崛起奇跡讓世界空前渴望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同時,中國的崛起也必須實現中華文化的全球性傳播和影響。經濟和文化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新世紀全球産業經濟的重點,世界各國成功的經驗都是在科技、文化、商業等領域進行跨界融合的典範。科技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文化元素和科技含量有機融合才能夠發揮巨大作用,形成新的産業,創造新的價值。

從業人員達到161萬多人;文化産業機構17萬家;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2400多億元;文化産業在GDP中佔比達到13.1%,僅次於金融産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已初具規模,但這仍然不夠,未來10年將在過去的基礎上打造文化創意産業2.0版。”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表示。

倫敦西岸、巴黎左岸、東京立川、紐約蘇荷,這些國際知名的文化傳媒産業聚集區不僅成為全球文化産業創新的搖籃,也因其文化標桿的定位驅動了所在國際都市的創新之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楊曉東認為“新型城鎮化雖然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但是從傳統的城鎮化轉變成新型城鎮化無疑需要綠色低碳的産業驅動,文化産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在楊曉東看來,依託于北京的文化資源優勢,定福莊具備打造文化産業驅動新型城鎮化樣板得天獨厚的條件。

文化産業聚集區如何才能為城市發展錦上添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文兵指出,城市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區往往具備多元化、輕資産、共生性等幾個突出特點,不同領域的混搭與交流將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多重養分,支撐其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文化産業發展不能是孤島狀態,要與城市發展充分融合,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發展為文化産業提供源泉,同時文化産業也要服務於城市中的各個行業,實現多個行業與領域的融通,形成城區、社區、園區三區合一的新格局”。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總監王洪波也表示,文化因其開放和交流而更加精彩,在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過程中,與文化産業的混搭和交流將為城市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文化+科技”,打通傳統文化産業發展模式“梗阻”

去年年底,華語電影市場異彩紛呈,徐克執導的大型3D動作賀歲片《智取威虎山》充分展示了文化與科技結合的良好效果,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徐克指出,“國內導演在影片拍攝上要向好萊塢學習科技創新,增強在技術與科技創新上的自覺性,而電影科技的發展要始終圍繞人對電影的需求”。

中國的電影産業如何在“文化+科技”的模式中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著名導演徐克認為,科技是促進電影産業發展的重要條件,然而文化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科技這麼發達,但好劇本沒有多少,其實科技進步了,文化還需要很多人去努力,科技可以訓練,文化需要很長的過程來建立我們的一個傳統,它包括了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關注和我們的情感等等”。

“過去有不少片子存在形式大於內容的問題,片面追求炫技和特效,反而忽略了電影本身思想內容的傳達。”澳門文化産業促進會會長蔡安安認為,科技要為文化內容服務,而不是為科技而科技。

在大數據、雲計算時代,“文化+科技”模式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大中華艾菲獎專家委員會主席蘇雄認為,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為文化創意産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需要更好的平臺來孵化。科技平臺可以成就更多的文化創意,在“文化+”的時代,科技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傳統的媒體是單向傳播的過程,消費者是被動式的接受信息,而今天已經進入大眾媒體、大眾傳播的時代,通過信息技術能夠精準化定位,科技平臺可以成就更多的文化創意。”蘇雄指出。

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既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又給部分行業帶來了陣陣寒意,傳統媒體就一直處在“狼來了”的恐懼之中。光明網總裁楊谷分析了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媒體的轉型之路,他指出網際網路公司已經把傳統傳媒業逼到了墻角,這在廣告業務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光明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領域的“長尾效應”,把曾經忽視的中小廣告主充分利用起來,建立一個在線廣告系統,讓廣大中小廣告主以網上溝通的方式呈現廣告內容。楊谷認為傳統媒體一定要把網際網路重要的發展規律利用起來,利用科技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在與網際網路公司的競爭中保持不敗。

網際網路打通了傳播媒介的“梗阻”,傳統媒體的競爭則聚焦到內容。旅遊衛視CEO韓國輝認為:“當前電視臺最核心的不是平臺而是內容。以前是平臺經濟和線性傳播的時代,現在則是內容為王,廣電平臺要善於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整合優勢資源,踏準時代節拍,實現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共贏。”

唱吧公司CEO陳華則認為,用戶的偏好蘊藏商機,把握這個方向有助於企業在文化和科技兩個領域找到最好的融合機會。“例如,唱吧的定位是做手機上的KTV,鼓勵用戶在手機上唱歌分享。其實這是天生的網際網路思維,當時做唱吧的想法非常簡單,智慧手機非常普及,我們就開發一個手機平臺供人美化聲音,這個平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價值。現在唱吧上已經有一些歌手去參加《中國好聲音》,有些歌手跟唱片公司簽約,有些歌手甚至還去拍電影,我們也開始嘗試和電視媒體開展更緊密的合作,讓用戶群體得到更好地發展,一起為草根音樂者創造一個成名、成星的道路。”陳華説。

“文化+金融”,培育文化産品增值的“土壤”

從掛牌時的6.81元,到最高90多元,連續23個漲停,中文在線上市後的表現折射出文化産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號召力。30萬名寫手、全媒體出版、三成內部持股,中文在線打造的高端不重合産品,充分展示了文化産業的活力和資本的挑剔。

“未來的發展,第一是全媒體出版,其核心是版權,第二是IP開發,打造産品的過程需要很多産業鏈上下游合作,更需要和資本鏈合作。”在中文在線數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謝廣才看來,文化行業的發展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文化元素和實踐結合,借助金融的力量會有更大的發展。

而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文化産業發展要實施一體兩翼,“一體就是以內容為本體,內容始終是文化産業最核心的價值和資源。但是僅有內容不可能給文化産業帶來市場意義上的繁榮和資本上的收益,所以還需要兩翼,一是資本之翼,一是科技之翼,只有與這兩個內容結合起來,文化産業才能真正地騰飛”。

文化産業如何與金融資本對接?文化産業存在輕資産、業績波動較大、融資經驗不足等弱點,商業銀行對其提供金融服務面臨著較高門檻。民生銀行的做法是成立專門的機構和團隊為文化産業提供服務,實現了流程的一體化。在對文化産業運作規律、風險特徵和盈利模式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實現對文化企業運作經驗、團隊管理能力等無形資産的價值評估。“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創新文化産業融資模式,也要充分評估風險,只有風險可控才能實現雙贏,才能實現金融和文化對接的持續性。”民生銀行文化産業金融事業部總裁萬曉芳指出。

“一個電影或電視劇項目運作三到五年,當這個項目成功之後所有的一切資源歸零,下一個項目要從零開始,這是國內文化企業經常遇到的狀況。而百老彙一部經典音樂劇可以演10年、30年甚至50年。”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閻建鋼認為,資本不應維繫在文化産業的孤立項目上,而應支持文化産業盈利模式的創新和消費市場的延展。除了和資本結合,文化産品增值還有賴於革命性的創新理念。中國青年天使會秘書長楊守彬也表示,文化娛樂産業和資本結合,投資單個産品風險極高,要通過批量的産業化投資分散風險。

新元文智諮詢公司董事長劉德良建議,要建立金融市場的信息數據庫,為文化産業方便融資提供平臺;依託網際網路平臺讓知識版權通過流動産生持續收入;探討無形資産證券化,建立文化和金融對接的市場機制。

網際網路給文化産業帶來新的力量。在楊守彬看來,股權眾籌和産品眾籌是發展文化娛樂産業的重要方法。“通過眾籌和眾享的方式,讓很多人支持一個公司、一個産品、一個夢想,把文化創意産業的創業門檻降得更低,更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2015年04月09日 來源:光明日報)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