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愛墾营銷:AI學習市場怎麽示愛?

上世纪末的閱讀市場,常見的廣告詞特色:

強調「知識改變命運」

書本=未來、智慧、成功的象徵…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September 12,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 下

從依賴AI到駕馭AI

AI能幫助我們,但也可能讓人懶惰。

小故事:AI幫忙的作文比賽



一位高中女生,用AI激發靈感,再用自己的語言完成文章,最後奪冠。她說:「AI幫我開了腦洞,但故事是我自己的。」



這就是駕馭AI的關鍵:把AI當作工具箱,而不是拐杖。…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1, 2025 at 2:00am — No Comments

爱垦網教育评注:AI威胁学童的读、写、算和思考能力吗?

将罗伯塔·戈林科夫(Roberta Michnick Golinkoff)和约翰·杜威(John Deway)的教育理念,现代的AI技术能够通过个性化和互动式学习平台有效促进孩子的读、写、算和思考能力。这种结合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及时反馈以及丰富的学习体验,推动儿童全面发展。

个性化学习路径:AI可以根据儿童的学习进度和认知能力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这种个性化设计符合杜威和戈林科夫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例如,基于AI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如Khan Academy或DreamBox…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11,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席勒、康德與AI:遊戲衝動與美學理性討論(續)

新近/前沿議題

除了以上已經明確有出版或在 arXiv 等平台的文獻外,這些是最近出現、值得關注的新議題或草稿/預印本:

Artificial Sublime(Regina Rini, The Artificial Sublime最近被提出,探討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能否引發一種類似康德「崇高」(sublime) 的美學價值。這涉及康德的「數學崇高」與「動力崇高」的議題,以及 AI 在複雜/不可計算/強烈情感引發上的潛能或局限。…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September 24,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AI時代的人文學 下

諸位知道,《歷史研究》《文學評論》都出台通告,說以後投稿時必須附加說明,你的論文在什麼地方得到AI的幫助。問題是所有的人都懂,做了這樣的說明,很可能編輯就不看了。前兩天,工信部和國家網信辦做了一個規定,以後所有AI的產品都必須加上水印,說明這是AI生產的。我說圖像、視頻、音樂都可以加水印,文章無法落實,大不了我重新複製一遍。下面怎麼辦?這都是值得我們認真討論的話題。

8月17號我在上海演講的時候,很多人問一個問題——普通人面對AI怎麼辦?我相信,對於天才來說,AI拿他沒辦法。但普通人,我說的是一般智商的人,在AI時代如何生存?這話題必須細說,不能籠而統之,比如,文科和理科的困惑就不一樣,各行各業的人,所面對的困境也不一樣,需要更多這方面細緻的剖析和論述。此後,我又做了三篇答問,這裡按下不表。最近的一件事,是中央文史研究館委託我組一個小組,討論「AI時代的閱讀、思考和表達」,我們正在做。…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November 10,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嫣然·愛墾研創]AI 時代的數字人文:從輔助技術到知識夥伴的轉折

在大型語言模型(A large language model)尚未被推向公共視野之前,「數字人文」曾是人文與科技跨界中的顯眼旗幟。它象徵一種企圖──不再把人文學研究侷限於書桌與索引,而是讓資料庫、統計、網絡分析等計算工具介入文本、歷史、地圖與文化現象的理解。它帶著某種樂觀:科技可以讓人文學更全面、更客觀,也更能與時代對話。…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November 19, 2025 at 3:15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AI時代的人文學 中

那個「光明的尾巴」是他們要我加的,我同意了。從25年前關注數碼時代的人文學開始(《數碼時代的人文研究》,《學術界》2000年第5期),我會不斷考慮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於人文學帶來的影響,包括正面的、負面的。今年2月份,我發表了《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中華讀書報》2025年2月12日),談AI時代的文學教育乃至整個人文學術的困境和出路,甚至落實到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教學方式、課堂設計、評價標準,等等。後面我說了一句話,今天稍微受過訓練的人,不用怎麼讀書,若需要寫作,一輸入要求,出來的文章就有八十分。學生們隨隨便便就能做到這一步,那是很可怕的事情。這篇文章發出來後,我們學校很重視,馬上轉發,不久又告訴我說,我們來開一個會,試著進行文理對話。文是我來做代表,理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原來的系主任,他專門做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兩個主要負責,後面有一些年輕人配合。…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November 6,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劉釗:數字人文拓展諸多新概念 下

另一個案例是2024年2月,谷歌旗下的DeepMind發佈了一個根據互聯網視頻訓練的基礎世界模型——Genie(精靈),可從合成圖像、照片、草圖生成多種動作可控的環境。2024年底推出的新一代世界模型Genie2,則可根據一張圖生成可供人類或AI智能體游玩的無限3D世界。這在考古發掘、歷史場景復原方面,有極為可觀的應用前景。

此外,AI在繪畫、音樂、詩歌、電影、舞蹈、雕塑等藝術領域也展現出強大能力。2018年,首件AI生成作品《埃德蒙·貝拉米肖像》就被佳士得以43.25萬美元拍出。

AI賦能古文字研究

再看筆者所熟悉的古文字研究領域,雖然我們是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人文學科,但近年來同樣可以看到明顯的AI賦能的進展。…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March 13,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爱垦網APP·史蒂格勒技术哲学 下

爱垦網之前在讨论意念科学时,曾提到机械人真的和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对传统教育将造成不小的的冲击。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它的机会又是什么?

对传统教育的机会

个性化教育的实现:AI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能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即时反馈、分析学习风格和需求。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兴趣和潜力,突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1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 5

最後,文學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AI可以模仿已有的文學形式與風格,但它無法創造出真正具有原創性的作品。文學教育應當鼓勵學生突破常規,大膽想像,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學世界。這種創造力與想像力,不僅是文學創作的核心,也是人類在AI時代保持獨特性的關鍵。

總之,AI時代的文學教育,既不能固守傳統,也不能盲目追隨技術。它應當在堅守人文精神的基礎上,積極擁抱技術,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跨學科視野與創造力。唯有如此,文學教育才能在AI時代繼續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提供滋養與啟迪。

Kimi答卷——…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14, 2025 at 11:41am — No Comments

歐陽友權:AI機器人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3

比如,在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作家主體日漸從網生交互的「人—人」主體走向「人—機」主體或智能「擬主體」;創作方式從「鍵盤碼字」走向程序操作的「指令生成」;網文作品從單純的文字書寫升級為「文—音—影」融合表意,讓網文行業邁向更廣闊的「大文創」和「泛娛樂」;網站平臺從管理作家和經營作品走向管理生成式AI機器,經營AIGC精品產能,或打造多模態IP體驗與消費平臺;在市場運營上,把原創內容、產業鏈延伸與傳播渠道、消費者能動選擇融為一體,升級AI賦能原創的多模態、多品類內容生產,形成以「消費側」「定制化」為導向的業態新規制……就這樣,人工智能開始一步步、全方位形塑出新的網絡文學生態。

 

AI創作的三個邊界…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3, 2023 at 10:15pm — No Comments

爱垦APP:史蒂格勒技术哲学 上

爱垦网发现,要充分准备好面对AI时代,我们可从法国哲学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得到灵感。

从爱垦網之前所收藏与发表过的学术论文来分析,面对AI机械人的挑战,可能的探索途径包括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施晨露 趙亦婷:為老人代寫回憶錄 中

雖然主動聯絡、希望留下回憶錄的老人往往不「普通」,但在明微看來,並非只有創造了一番事業的人才值得書寫,普通人的精神品質也值得在時代中留下印記。

不少年輕人主動在社交媒體上尋找寫手,希望為長輩留下一些回憶——一份回憶錄,成為「盡一點孝心」的方式。

生活在浙江溫州的湯小白成為自由撰稿人的8年間,已經寫作了近70本回憶錄,他感受到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老人的精神需求。「每次我去採訪老人,他們講著講著就哭了,情緒很容易波動。很多老人的故事其實很豐富,但很少有人陪他們聊天。他們心裡是有這樣的需求在的,但孩子不主動和他們溝通,這個想法就在心裡埋沒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主動和家裡的老人溝通,這個事才能成。」…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November 6,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1/2)

One of the more intriguing storylines of this year’s NAB Show was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biggest impact that automated intelligence will have on the television industry is that AI will allow production to change its focus from a program-centric process to a story-centric process where content is automatically produced,targeted and distributed to the viewer. In short,using AI will allow broadcasters to identify and tailor video content to individual tastes,and moreso,allow content producers to…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6,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Media 4.0: Using AI to Meet Viewers’ Preferences By Tom Butts(2/2)

TEN YEARS BEHIND

This use of AI has helped the music industry and IP-based video services like YouTube and Netflix to leapfrog 10 years ahead of broadcast, according to Shen, who believes that current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 are bogged down by the human-driven assembly-like process that can be changed to an automated process by using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with the unlocked power of metadata. To overcome these hurdles, TVU introduced its MediaMind cloud…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9,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歐陽友權:AI機器人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1

大家都很好奇,下一位金像獎最佳編劇會是AI機器人?且看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教授的分析——



ChatGPT的技術鋒芒對文學創作敞開,網絡文學圈的AI話題便開始升溫。如果技術進步讓人工智能創作從可能走向必然,它能否以創作實績贏得歷史尊重,不僅值得期待,也有待觀察和思考。

技術新銳的文學賦能

人工智能為網絡文學創作開辟的願景十分撩人,不管是此前的「小冰」「九歌」「薇薇」等寫詩APP,還是當下聲威日隆的…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21, 2023 at 8:00am — No Comments

爱垦網·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史蒂格勒技术哲学 中

对于面对机械人智慧的冲击,愛墾網过去所发表與讨论过的複合策略(如意念科学、心灵素质学、第五项修炼等),若当真在经过讨论后接受了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什么?机会又是什么?

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知识传授方式的革命:…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14,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陳平原: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 4

若問今後的文學教育,最要緊的是什麼,我以為首先是感動自己、愉悅自己、充實自己。所謂思接千古,馳想天外,與古今中外無數先賢感同身受,這裡需要技術,更需要學養、心情與趣味。若僅限於本科階段的文學課程,在我看來,趣味雅正比常識豐富要緊,個性表達比規范寫作難能,而養成「親自讀書」的好習慣,在未來的人/機競爭中,保持自我感動、獨立思考與創新思維,更是重中之重。而這牽涉整個辦學方針的調整,比如公共與個體的差異、學校與社會的互動、視野與能力的交叉、課堂與教材的協調、學生與教師的對話等,我相信這些都無法一蹴而就。

念及此,此前百年中文系以科學、系統、規范的「文學史」為中心的文學教育,確實需要調整與修正。至於怎麼調整,如何修正,一時間,我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在這場深刻的教育革命中,資深學者不佔優勢,能跟上年輕一輩腳步,共同探索如何與AI共舞,已經很不錯了。因此,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深刻反省那個因科技迅猛發展而變得「捉襟見肘」的舊的文學教育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出謀劃策,積極參與「重建人文學尊嚴」的偉大事業。

(2025年2月2日於京西圓明園花園)

附記…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6, 2025 at 6:3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短篇·我殺人,但我懂詩

「我是一位殺手,但我懂得詩。」

在每個命案現場,他都會留下不同的兩行詩。

到目前為止,發現到的有——

想帶你去看沙漠,又想欣賞你唇邊的最後潤濕。

想帶你去看海豚,又想聆聽潮聲的安息。

想帶你去聽林樹狂嘯,又想細讀枝葉折斷的無奈。

想成為你途中暫歇的雨,又想成為人們腸胃的顫抖。…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y 4, 2025 at 12:49pm — No Comments

陳平原:AI時代,文學如何教育 3

最最關鍵的是,如何直面AI的突飛猛進對人文學科的致命沖擊。這牽涉到文學教育的宗旨、目標及方法,而後才是具體的課程設置、教材編寫以及課堂重塑。這一點,所有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各專業,都得有足夠的心理凖備,盡早規劃與調適。我當然明白,科技並非萬能,人文自有價值。問題在於,如今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文學,必須審時度勢,回應沖擊,站穩腳跟,然後才談得上反制與發展。

比如,作為大學中文系主課的「文學史」,是建立在現代的「文學」…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5,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