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往事已經如煙,在那些窮街陋巷之中,有許多值得珍視的熠熠發光的瑰寶。
最著名的會館是康有為住過的南海會館。會館原本分四路四進院。康有為住在北跨院中間的一個小院子里,由於屋子像船形,故稱汗漫舫。院內有7棵樹,所以又叫七樹堂。館內有一條廊子,兩側有玲瓏山石,廊壁上嵌著蘇東坡海棠詩的石刻。康有為就在這里起草了《上皇帝書》,開辦了“粵學會”,創辦了《中外紀聞》,發起了維新變法。譚嗣同的故居瀏陽會館位於菜市口大街西側的北半截胡同。當年譚嗣同住在後院北套間,書屋取名“莽蒼蒼齋”,也是他和維新志士開會與被捕之處。現在北半截胡同馬路拓寬,這里已被拆除了。粉房琉璃街,是個有許多小會館的胡同。其中的115號,原是新會會館。史料記載中梁啟超曾在這里北房內結婚,這幾間房子梁啟超稱之為“飲冰室”,他的作品也就稱之為《飲冰室文集》,可以看出主人對這幾間房屋和這一段生活的珍視。現在,這條胡同的東側已經開始拆除了。…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2,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近年來,北京無數胡同和四合院的消失,一再引起國內外的關注。也許富人不理解窮人的心理和想法。外電稱這種“義無反顧”的壯舉為“文化自殺”。法國《世界報》曾用過一個醒目的標題,“讓上千個曼哈頓在北京開花吧”。意思是讓中國到處復制曼哈頓的高樓吧。英國《衛報》的評論更加形象:“這是另一場文化大革命,它揮舞的不是紅寶書,而是拆遷令”。
除了皇宮王府廟宇,其實一個城市的文化,同樣深存在不起眼的胡同和院落中。元大都城中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火巷是指直通的胡同。…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12, 2018 at 5:58pm — No Comments
不會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科學態度、生活狀態和知識水準決定一個人的視野,其最能體現的便是城市規劃。
2005年初,北京新建成了一座展覽館,即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南側的北京規劃展覽館。這座展館由一整座商廈改建而成,非常現代和氣派,玻璃幕墻閃閃發光。美國總統小布什和夫人勞拉訪華時,專門安排總統夫人去參觀北京規劃展覽館。
報紙和外電,都以顯著位置報道了這次走訪:“美國第一夫人勞拉,走在北京的古老與現代之間。”
美國第一夫人參觀了北京區縣規劃、城市模型、奧運場館規劃等展廳。雖然記者用了“興致勃勃”等詞匯,但她更感興趣的,顯然是北京城市的變遷和古跡。如木結構的北京故宮全景模型,高10米、寬9米的《北京舊城》巨幅青銅浮雕等。…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December 3,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前往深圳的考察團和成千上萬的遊人,不可忽略的景點就是徽縮景觀“中國之窗”和“世界之窗”。
建於1989年的“世界之窗”,聚集了世界各國的著名建築和環境。當時,人們出國還不那麼容易,“世界之窗”使國人感到不用出國就可以“走遍天下”,領略西方建築的風采,一時遊人摩肩接踵。中國的建築師,規劃師的信心又發生了動搖,競相追求時尚。“世界之窗”也成為來勢迅猛的國內建築仿歐之風的肇始。
當代,在中國的城市里,概念不清、斷章取義、形式混亂、粗制濫造的“羅馬花園”、“歐陸風情”、“巴黎別墅”、“日爾曼家居”不斷出爐。…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25, 2018 at 12:18pm — No Comments
還是回到高程上來。
水利部黃河規劃委員會呈送毛澤東等領導的《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本身就是一個高壩方案。中國是一個崇尚“高”的民族。從提高認識、提高覺悟,到居高臨下等等。高總比低好,特別是“高度”被泛政治化的時候。單一的線性的思維,使人容易忽略低層的權利與科學基礎的真實。
三門峽大壩是按照360米的高壩設計建築的大庫容——潼關、蒲州、朝邑、陜州這些古城將沈沒到水庫底。水來了、水來了,黃河水將進入關中平原,大片平原將淪為澤國。
在許多科技人文知識或缺的專家,都以“又紅又專”的身份出現的時候,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先生孤獨地走在黃河岸邊,他感慨:…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1, 2018 at 5:56pm — No Comments
在三門峽水庫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就是“潼關高程”——這真的是糾纏不清的學術關鍵?
潼關高程是一個水利學上的名詞,即黃河流量為每秒1000立方米時,相對應的水位高度。現在,三門峽水庫修建後,潼關高程擡高,這是個不爭的現實。潼關高程這幾十年來大抵從323米上升到了328米。變化幅度也就是四五米。
三門峽管理局方面認為,高程的變化主要是上遊來水量的減少,與水庫蓄水無關。陜西方面認為,“應停止三門峽水庫蓄水發電,消除渭河下遊水災隱患。”
當爭論不清的時候,嚴肅的科學探討,常常需要回到原點。…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30,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縱目眺望,天地一片寥廓。
宋代在此設河中府河東郡護國軍節度。金末,元軍進攻中原,大軍壓境下,金主完顏遷都蒲州死守。蒙古騎兵攻占了山西的平陽、絳州和陜西渭南後,多次攻打蒲州,展開慘烈的反復爭奪。1231年,元太宗親自率軍來攻,金守將因兵力不足,退守城內子城,而元人則建起200尺高的松樓,並挖地道百條,全力進攻。無限輝煌的鸛雀樓就在此時毀於戰火。明代,蒲州城重建,但規模小得多,周圍約8里。但城內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有7廟、2府、2署、2治、2樓”,有文廟、玄武廟等等著名的建築。
古代,位於河東要津蒲州的文化和商業一樣昌盛繁榮,千年不絕。撿一兩殘碑斷片就可資證明。…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9, 2018 at 1:53pm — No Comments
三門峽水庫的敗筆遠還不止於此。
讓我們溯黃河而上,走得更遠一些,去尋找和潼關、陜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這幾乎是無人不曉的王之煥的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歷史上的鸛雀樓建在蒲州城邊。一首詩,成就了一個著名詩人。一首詩,定格了一座名樓——這就是蒲州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坐標。
在上中學時,便知道橫貫山西的“同蒲鐵路”。同是大同,晉北的煤都,蒲就是黃河邊上的蒲州。但後來,出版的地圖上再也找不到蒲州了。…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9, 2018 at 1:53pm — No Comments
人們已習慣於沈默。
眼瞳已習慣高樓與大壩的“雄姿”。
我想告訴你黃河峽谷中曾有另一種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
從西奔來的黃河,至三門峽突然收窄,兩岸石壁夾峙,河中石島屹立,島上有大禹躍馬的清晰蹄印。兩石島把大河水流劈成三支,形成人門、神門和鬼門三個峽谷,相傳這是大禹治水時用神斧劈出的。黃水奔騰咆哮,沖出峽谷。…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3, 2018 at 1:50pm — No Comments
修建三門峽水庫被拆毀的縣城有五座,其中多數是因虛高的水位線,是被現世的建設熱情、大幹快上的河“乾淹”的。
人們都知道陜西。
陜西省名的由來是什麼?
古代“陜”通狹、通峽。黃河在中條山和邙山、華山間形成的大峽谷中蜿蜒流過,這里自古以來為中國東部與西部的要隘通道。陜西即地處黃河峽谷以西。…
Added by Virunga on October 13, 2018 at 1:49pm — No Comments
1955年,建築界對“梁思成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唯美主義的復古建築思想”開展了批判。(《中國建築史·後記》)
吳晗是一位“與時俱進”的領導兼歷史學家。
10年後,我們還會看到,另一位不懂歷史但懂得觀察政治風雲的“文學評論家”姚文元,瞄準吳晗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箭中的。吳晗副市長還是被急駛的“時代列車”拋了下來,而且這一摔,就再也沒有起來。
東西長安街上的兩座牌樓似乎是幸運的,1954年被拆除後,周恩來指示遷建於陶然亭公園。“文革”中有人報告江青,聽說是周恩來指示重建,便下令以“破四舊”名義又一次徹底拆毀,這次可是片石無存。…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長安街拓寬工程中,連同雙塔一同需要拆除的,還有東西長安街上的牌樓,以及前門大街和正陽門橋牌樓等等古建築。
牌樓即牌坊,始源於中國古代城市的里坊制度。據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考證,“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形成者也。”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牌樓成了建在大街轉角、交叉口、丁字街口的標誌,也增添了城市街道的美感。其中有些規模宏制的牌樓,實際上是中國古代的“凱旋門”。——現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均建有牌樓,成了華人聚居地的標誌性建築。…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2006年早春,乍暖還寒。這次倒是外國人直接評選中國的“十大建築”了。
美國的《商業周刊》評出了“中國十大建築奇跡”。奇跡,首先在於奇,千奇百怪,已不是建築形式的初衷。這個“奇跡”,把法國人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巨蛋)、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荷蘭建築師庫哈斯設計的新中央電視臺新大樓(褲子)、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12位亞洲建築師設計建造的長城下的公社、上海金融中心大廈、北京當代MOMA等,統統入選。對此,有的人相當興奮,有的人不以為然。
21世紀的北京乃至中國,正在成為某些外國設計師標新立異,甚至是“標新立怪”的試驗場,是喜還是憂?…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6:01pm — No Comments
中國戲劇文化有哪些組成,其千年不絕流動著的是什麼?
作為一種文化,中國戲劇、或者說戲曲有著完整概念和豐富的內涵。其萌芽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歌舞與宗教祭祀活動。表演歌舞的場地從來就是戲劇文化的組成部分。《詩經·陳風·宛丘》中有“坎擊其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有專家考證,“宛丘”即“碗丘”,中間低四周高的碗狀小山,當時人們已利用地形修建了歌舞表演的場地,演員手執羽毛在露天舞臺上進行長年不間斷的演出。——中國古代劇場與古希臘的劇場很相似。
考古發現,中國古代劇場也有多種形式,如高臺式的祭壇,從良渚文化、瑤山到內蒙古赤峰都有發現。…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6:00pm — No Comments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建於清代的京師圖書館。20世紀初,在變法圖強和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有識之士力奏清政府興辦圖書館和學堂,以承揚民族文化,吸收先進科學。1909年(清宣統元年)9月9日宣統皇帝禦批興建京師圖書館,四品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首任監督,館舍設在北京廣化寺。辛亥革命後,京師圖書館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6年京師圖書館按規定正式接受國內出版物呈繳本,標誌著她開始履行國家圖書館的部分職能。1928年更名為國立北平圖書館,館舍遷至中南海居仁堂。1929年8月與北平北海圖書館合並,仍名國立北平圖書館。1931年文津街館舍落成(現為國家圖書館分館),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圖書館。
這幢被列為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的文津閣北京建築,出自德國建築師之手。其實外國建築師也並非只能搞西式建築,他們的作品也可以“很中國”,圖書館內部的設施非常先進,完全達到了當時世界的一流水平。…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59pm — No Comments
幾十年過去了,事實表明了“黃委會”當年圈出的許多“淹沒區”始終無水,是不能舍棄的良田。於是,部分移民開始回流,近年來為了發展經濟,又有了不少新的舉措。
重建古代名樓,盛行各地。湖北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等等,規模宏大,都是鋼筋混凝土架構。歷代兵燹之患,古建築多毀於戰火,現代建築倒不怕火災。
蒲津渡是黃河古渡,維系著秦晉交通要道。渡口位於古蒲州城西門外。這里水勢較緩,地方除了船渡,還曾建有黃河上最古老的浮橋。…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59pm — No Comments
出潼關北城門便是風陵渡,黃河浩浩蕩蕩。
兩只破船斜斜地擱在空曠的河灘上。
再往西走不多遠,是黃河急轉彎處,滾滾黃水,在這里兼納渭河與洛河,形成了黃河上獨有的三河交匯的奇景,令人嘆為觀止。這位副書記稱這里是萬里黃河遊覽的最佳地點是有道理的。不到潼關,確實感受不到黃河的雄偉與壯麗。
落日如輪,腳下是火焰一般躍動的草灘。…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33pm — No Comments
姚雪垠自述寫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城》時,曾經過周密的考證。他的小說開篇就是“潼關大戰”。他說,“小而險要的潼關城”,“沒有北門,只有東門、西門、南門和上南門”。我去潼關前,又翻了翻這部書。如果沒有北門,從風陵渡上岸後如何進城?到實地一看,出入太大——這不能不使我他“周密考證”真實性產生懷疑。
古潼關其實有九大關樓。形狀和朝向奇特的甕城、城門、箭樓,成了潼關古城的一大特色。
東門朝東北,東門外的大路從黃河邊和高崖下通過。西門向南,南門向東南,都是依據地勢獨特別設計的。潼關是有北門的,只是潼關的北門向西北,在北水關附近。我出了北門,便是看到了黃河最古老的渡口風陵渡。那里有一間小店,我和小店老板聊了一會。生意很清淡,渡口空曠無人。…
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31pm — No Comments
圍繞古潼關的爭奪,大大小小發生過數百次戰爭,像安祿山與哥舒翰之戰、黃巢起義軍攻占潼關等。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也在潼關風陵渡隔黃河與日本侵略軍相持。
危墻聳青山,塞垣限大河,菇蒲零亂秋聲咽,人間興亡有幾度。
潼關內外,文物古跡遍地。…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00pm — No Comments
在很長一段時間時里,三門峽大壩是現代水利乃至新中國的標誌性工程。
這個工程的得失成敗不僅引起了長達幾十年的爭議,事關著千萬人的命運——至今,它仍然是個敏感而沈重的話題。有的說它保證了黃河中下遊平原的歲歲平安,有的說它造成了渭河與關中平原的災難。這是一個時代復雜而多解的命題。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June 19, 2018 at 5:0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