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琳娜's Blog (178)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9)

(十) 溜山國(The Maldive and Laccadive Islands) 



26. 山在海中,天生的三個石門,如城關之樣。其水各溜,故此叫做溜山。且這溜山有八大處:第一處叫做沙溜,第二叫做人不知溜,第三叫做處(誤:起)來溜 ,第四叫做麻裡滑溜,第五叫做加半年溜,第六叫做加加溜,第七叫做安都裡溜,第八叫做官鳴溜。八溜外還有一個半溜,約有三千餘里 ,還是西洋弱水三千(卷12,葉51上下)。




馬書:海中天生石門一座,如城闕樣。有八大處,溜各有其名,一曰沙溜(Mulaku Atoll之Mulaku島,2˚57』N, 73˚36』E) ,二曰人不知溜(在馬爾代夫群島北端的North…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November 14, 2018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8)

19. 番王住的房屋都是些樓閣重重,上面又不鋪板,只用椰子木劈成片條兒,稀稀的擺著,黃籐縛著,就像個羊棚一般,一層又一層,直到上面。大凡客來,連床就榻,盤膝而坐。飲食臥起俱在上面,就是廚灶廁屋也在上面(卷10,葉64下至65上)。



馬書:房屋如樓閣之制,上不鋪板,但高四尺許之際以椰子樹劈成片條,稀佈於上,用籐縛定,如羊棚樣,自有層次。連床就榻,盤膝而坐。飲臥廚灶皆在上也(頁23)。鞏書:居屋如樓,各有層次。每高四尺許,即以椰木劈片,籐扎縛如羊棚狀。連床就榻,盤膝而坐,廚灶亦在其上(頁16)。費書:房屋如樓閣,即不鋪設,但有不(木)條稀布,高低層次。連床就榻,箕倨而坐,飲食廚廁俱在其上也(前集,頁20)。觀察:從用字相同和細節此有彼無的角度去看,羅懋登用者當是馬書。用起來卻自作主張,把民房說成是番王之居,視「連床就榻,盤膝而坐」之習為「大凡客來」才有的現象。羅書胡鬧,不可充作史料,此一例也。…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November 11, 2018 at 6:32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7)

22. 竹雞二百隻(雙行夾註:略煮即爛,味美)、……臭果(雙行夾註:其長八九寸,開之甚臭,內有大酥白肉十四五片,甜美可食)(卷11,葉8上)。22. 竹雞二百隻(雙行夾註:略煮即爛,味美)、……臭果(雙行夾註:其長八九寸,開之甚臭,內有大酥白肉十四五片,甜美可食)(卷11,葉8上)。



馬書:有一等臭果,番名賭爾烏(durian, Durio zibethinus,榴槤)…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5:19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6)

16. 廣東潮洲(誤:州)府人,姓施名進卿,洪武年間遭遇海賊剽掠,全家移徙在這裏。……施進卿道:「只因小的有有一個同鄉人,姓陳名祖義,因私通外國,事發之後,逃在這裏來。年深日久,忘為頭目,豪橫不可言,耑一劫掠客商財物,……」(卷9,葉55上下)。(陳祖義事隨後的發展融入虛構的故事內引伸述出)。…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5:14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5)

從二村往南,船行半日,卻到蘇魯馬益港口。其港沙線,止用小船。行二十多里,才是蘇魯馬益,番名蘇兒把牙(Surabaja, 7° 12』S, 112°44』E) ,……。大約有千餘家。有一個頭目。其港口有一大洲,林木森茂,有長尾猢猻數萬。中有一老雄為主,劫一老番婦隨之。風俗:婦人求嗣者,備酒肉餅果等物,眾小猴隨而分食之,隨有雌雄二猴前來交感為驗。此婦歸家,便即有孕,否則沒有。且又能作禍,人多備食物祭之(卷7,葉49下)。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5:12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4)

9. 大凡男子二十餘歲,則將莖物周圍之皮用細刀兒挑開,嵌入錫珠數十顆,用藥封護。俟瘡口好日,方才出門。就如賴葡萄的形狀。富貴者金銀,貧賤者銅錫。行路有聲,……(卷7,葉46下)。



馬書:凡男子年二十餘歲,則將莖物週迴之皮如韭菜樣細刀挑開,嵌入錫珠十數顆皮內,用藥封護。待瘡口好,纔出行走,其狀纍纍如葡萄一般。……如國王或大頭目或富人,則以金為虛珠,內安砂子一粒嵌之,行走玎玎有聲,乃以為美。不嵌珠之男子,為下等人(頁20)。鞏書:凡男子年二十餘,隨貴賤以金銀為珠嵌飾陽物(頁13)。費書:該書兩系統均無相應文字。觀察:《西洋記》這段文字當出自馬書。






(三) 爪哇(Java) …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5:07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3)

4. 書寫等閒,沒有紙筆,用羊皮搥之使薄,用樹皮薰之使黑,摺成經摺兒4. 書寫等閒,沒有紙筆,用羊皮搥之使薄,用樹皮薰之使黑,摺成經摺兒,以白粉寫字為記(卷7,葉23上)。



馬書:其書寫無紙筆,用羊皮搥薄,或樹皮薰黑,摺成經摺,以白粉載字為記(頁4)。鞏書:書寫無紙筆,搥羊皮令薄,或摺樹皮,以白粉書之(頁3)。費書:該書兩系統均無相應文字。觀察:馬書、鞏書此段雖相似,然細察用辭,則《西洋記》顯據馬書。






5. 我國中無閏月,以十二月為一年。晝夜各分五十刻,用打更鼓者記之(卷7,葉23上至24下[中有兩個半葉為插圖])。…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5:06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2)

三.探討的範圍與目標三.探討的範圍與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4:59pm — No Comments

馬幼垣《三寶太監西洋記》與《西洋番國志》(1)

一.引言

萬曆時人羅懋登的章回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以下簡稱《西洋記》)是套用《西遊記》的模式來寫的百回神魔小說 。鄭和下西洋畢竟是不算久以前的盛事,既然以此入稗,在創作魔幻故事之餘,實事總不能全置於不顧。羅懋登雖對域外情形並無認識可言,但鄭和的隨員多名有行紀行世,利用此等行紀當是處理實事最方便之法。理論雖如此,羅懋登是否確曾利用這些行紀?倘真的用過,用了甚麼?如何使用?這些問題不僅有趣,還十分重要,因為這些問題倘沒有答案,就無法確知這部章回小說的史料價值。

在鄭和研究的領域裏篳路藍縷的向達(1900-1966)早在1929年已宣稱:「《西洋記》一書,大半根據《瀛涯勝覽》演述而成」…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6, 2018 at 4:59pm — No Comments

馬冀:雜劇《西遊記》思想內容的時代特色(四)

人性的發展和張揚,本身就具有二種可能:一種是陷於肉欲,人欲橫流,墮落為獸性;一種是加以約束,引向正途,發揮潛能。我以為雜劇屬於後者。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的參加取經,正是引向正途,發揮潛能的體現。這也是作者所要闡明的主題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July 6, 2018 at 11:49am — No Comments

馬冀:雜劇《西遊記》思想內容的時代特色(三)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July 6, 2018 at 11:49am — No Comments

馬冀:雜劇《西遊記》思想內容的時代特色(二)

第二十二出寫唐僧四眾,得成正果,即已經成佛,但卻仍然處處流露出對佛法的戲弄調侃。如搬經卷時,行者竟杜撰出一部:



《饅頭粉湯經》,佛經中何來《饅頭粉湯經》?真是對佛大大不敬。




表現之四是宗教思想被治國平天下的的政治理想取代,更多注重揭露政治黑暗和諷刺社會,反映著人性的發展和要求。結尾〔雙調•沽美酒〕、〔太平令〕二曲,可以視為全劇的點題之曲:






祝皇圖永固寧,拜如來願長生。保護得萬里江山常太平,普天下田疇倍增,民樂業息刀兵。…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8,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馬冀:雜劇《西遊記》思想內容的時代特色(一)

【內容提要】 過去學術界偶有論及雜劇《西遊記》時,多斥其內容龐雜、宗教色彩濃厚。但若認真分析作品,知人論世,該劇的思想成就就是很高的。具體表現在:淡化了前代取經作品的宗教色彩,以三教圓融增強了入世精神;在鮮明的娛樂色彩中,反映了新興市民的趣味和價值觀;具有反理學、崇人欲的時代特色,尤其是進步的婦女觀值得重視;歌頌了為追求理想而頑強奮鬥的堅韌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8, 2017 at 1:30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5)



人類的歷史已經有幾十萬年,甚至是上百萬年了。每一種歷史都蘊含有生命的精華,都凝聚著生命的意義。在歷史中,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可能是無與倫比的。從而,研究歷史就給了我們一個發現生命敏感性的最佳機遇。如果生命敏感性是生命的本質,那麽,我們就應該說這個本質恰恰也決定了歷史研究的本質。



從習慣上說,歷史學研究的向來都是一些死東西(死人和死物)。但這並不是歷史的過錯,而是歷史學的失誤。因為這完全是因為歷史學根本就沒有擺正好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構成了歷史學的一個決策性失誤。歷史學根本不知道歷史是什麽,歷史學恐怕也沒有打算真正弄清歷史本身到底是什麽。因為這對於歷史學實在是太難了。歷史學尚未做好這個準備,歷史學家也還不具備有這種能力。為了方便起見,歷史學家便出於想象地把歷史理解為一種過去了的死東西。…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4)



歷史不僅是生命,而且還是對生命的敏感性。而歷史學則是努力保持這種對生命的敏感性。喚醒人類的生存意識,喚醒人類的生命敏感性,並不是歷史學研究歷史的一種手段,而是歷史學研究歷史的目的,甚至是最終的目的。歷史並不是活人同死人或生者同死者開的一個無傷大雅的粗俗玩笑。歷史是快要死的人與剛剛死去的人之間在靈魂中展開的一場關於生命意義之問題的嚴肅討論和對話。所以,寫什麽並不重要,寫出什麽也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寫著。因為,在這裏,生命的敏感性已不是一種既定的結論和完成的事實,而是一種需要捕捉和把握的感覺和意象。它是一種未定之天。在不確定的廣袤天宇自由自在獨往獨來地流動和漂泊。…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4:00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3)



歷史學的功能之一在於把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綜合在一起,從而塑造出一種“新經驗”。新經驗既是人類的,又是個人的。但必須指出的是,新經驗之所以“新”,並不是一般歷史的產物,甚至也不是一般歷史學的產物,而恰恰是第三種歷史即歷史新聞學努力的結果。歷史新聞學要求人們用新經驗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而新經驗的本質就在於它是一種包含有心靈體驗的史學視野。所以,如何用心靈去感知歷史便成為第三種歷史塑造人類經驗總體的關鍵要素。…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3:00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2)



經驗可分為人類經驗和個人經驗兩個方面。那麽,究竟是用人類經驗來解釋個人歷史,還是用個人經驗去解釋人類歷史?這二者顯然有著較大區別。當然在某些時候,這二者卻又驚人地相互一致。其中的奧秘在於,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奇特的現象,並進一步尋找到靈活地掌握和運用這種高度復雜的理智體操和思想舞蹈之正確技巧的微妙平衡點。一切偉大的歷史學家從來不是單獨使用其中的一種方法,而是交替使用或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這樣,歷史在歷史學家的筆下將變得豐滿起來、立體起來、活起來,歷史將充滿著勃勃生機、情趣盎然,歷史將變得厚實和沈甸甸的。歷史不僅有重量,而且還有熱量。歷史就象從煉鋼爐中剛剛流出的鐵水,泛著透明的紅光,挾帶著灼人的熱氣,生成為一種富有沖擊力的沸騰的實體,使人不得不正視和尊重歷史的深沈。偉大的歷史學家就象一個奇妙的魔術師,任何一件普通的枯燥乏味的歷史事實在他手中也會變得具有靈性和生命。…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雷戈:经验、心灵与生命(1)

摘要:歷史學不是對經驗的總結,而是對經驗的綜合。一方面,歷史學試圖把碎化的個體經驗綜合為總體化的人類經驗;另一方面,歷史學又必須努力把抽象的人類經驗落實為具體的個體經驗。歷史學的功能之一在於把人類經驗和個體經驗綜合在一起,從而塑造出一種“新經驗”。心靈感應歷史的方式始終制約著我們對歷史的一般認識。



歷史學不是對經驗的總結,而是對經驗的綜合。因為經驗本身總是分散的、支離的、破碎的。把破碎的經驗綜合為一個整體,以便使生活獲得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樣,無窮無盡的瑣碎的日常細節便都具有了非凡的意義。基於這個觀點,歷史學無疑應該對人生經驗持有一種永恒不衰的激情、敏感和親和力。在歷史學手中,經驗成為一種堅實的結構、完整的形式。…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7, 2017 at 1:00pm — No Comments

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下)

最明顯的是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22所收“西遊戲”,百回本《西遊記》的前九十回都有相應的京劇劇目。有的是一劇搬演小說一回的內容,如《水簾洞》又名《花果山》、《美猴王》,演鬧龍宮事,見小說第三回;《五行山》演悟空拜玄奘為師事,見小說第十四回;《鷹愁澗》演收伏白龍馬事,見小說第十五回;《流沙河》又名《收悟凈》,演收伏沙僧事,見小說第二十二回;《女兒國》又名《女真國》,演西梁女國事,見小說第五十四回;《琵琶洞》演蠍子精事,見小說第五十五回等等。有的是小說中的一回由幾劇搬演,如小說第十二回便有《唐王遊地府》、《李翠蓮》、《劉全進瓜》等三種劇目。…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中)

第六折“村姑演說”似也從吳劇而來,吳劇第一套曲文開頭交代:“雜隨意扮眾男女鄉民;醜扮王留兒……旦扮胖姑兒,穿衫背心系汗巾;同從上場門上。”這說明“胖姑兒”是眾多鄉民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但可惜有關她的唱詞未能保留下來。楊劇此折通過“胖姑兒”的獨特視角寫唐僧與眾送行官員的形象,風趣幽默。尤其是寫唐僧的一段更令人忍俊不住:“則見那官人們簇擁著一個大擂槌,那擂槌上大生有眼共眉,我則道瓠子頭葫蘆蒂。這個人也忒煞蹺蹊,恰便似不敢道的東西,枉被那旁人笑恥。”再如寫眾文官:“一個個手執著白木植,身穿著紫褡背,白石頭黃銅片去腰間系,一雙腳似踹在黑甕里。”這種表現形式與著名的元代散曲《高祖還鄉》異曲同工,但卻與小說的描寫相去甚遠。“木叉售馬”、“華光署保”兩出也不見於小說,但保留了較古傳說的痕跡。…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5,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