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西遊戲”與《西遊記》的傳播(下)

最明顯的是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22所收“西遊戲”,百回本《西遊記》的前九十回都有相應的京劇劇目。有的是一劇搬演小說一回的內容,如《水簾洞》又名《花果山》、《美猴王》,演鬧龍宮事,見小說第三回;《五行山》演悟空拜玄奘為師事,見小說第十四回;《鷹愁澗》演收伏白龍馬事,見小說第十五回;《流沙河》又名《收悟凈》,演收伏沙僧事,見小說第二十二回;《女兒國》又名《女真國》,演西梁女國事,見小說第五十四回;《琵琶洞》演蠍子精事,見小說第五十五回等等。有的是小說中的一回由幾劇搬演,如小說第十二回便有《唐王遊地府》、《李翠蓮》、《劉全進瓜》等三種劇目。

因為百回本《西遊記》常常由相關幾回構成某一故事單元,因而許多京劇劇目往往包括了小說幾回的內容。如《拜昆侖》演孫悟空拜須菩提為師事,見小說第一、二回;《鬧天宮》又名《安天會》,演悟空大鬧天宮事,見小說第四至第六回;《高老莊》演悟空降伏八戒事,見小說第十八、十九回;《五莊觀》又名《萬壽山》,演偷吃人參果事,見小說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回;《黃袍怪》又名《寶象國》、《美猴王》,演寶象國事,見小說第二十七至第三十一回;《平頂山》又名《蓮花洞》,演金角、銀角大王事,見小說第三十二至第三十五回;《火云洞》又名《紅孩兒》,演紅孩兒事,見小說第四十至第四十二回;《車遲國》演車遲國鬥法事,見小說第四十四至第四十六回;《通天河》演降伏通天河魚妖事,見小說第四十七至第四十九回;《金兜洞》演青牛怪事,見小說第五十至第五十二回;《雙心鬥》又名《真假美猴王》,演六耳獼猴事,見小說第五十六至第五十八回;《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云洞》,演過火焰山事,見小說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一回;《盤絲洞》演蜘蛛精事,見小說第七十二、七十三回;《無底洞》又名《陷空山》,演無底洞白鼠精事,見小說第八十至第八十三回;《九獅洞》又名《竹節山》,演九頭獅事,見小說第八十八至第九十回。上述劇目所演內容與小說完全一致。

《獅駝嶺》一劇與小說情節略有出入,此劇又名《獅駝國》,演唐僧師徒四人路經獅駝嶺,遇青獅、白象、大鵬阻擋去路。悟空破陰陽瓶、力降獅、象,但中了大鵬之計,四人被擒。悟空伺機逃出,請如來佛降伏了三妖。這些情節系據小說第七十四、七十七回改編,雖與原作有某些不同,但畢竟能在小說中找到依據。還有個別劇目不見於小說,如前面曾提到的《紅梅山》,又名《金錢豹》,演金錢豹占據紅梅山,欲強娶鄉紳鄧洪之女。唐僧等尋宿至此,悟空、八戒分別幻化為丫鬟和鄧女擬捉金錢豹。金錢豹設飛叉陣困住悟空,最後悟空請天兵降伏之。再如《盜魂鈴》又名《二本金錢豹》、《八戒降妖》,演八戒被女妖誘入洞中,洞中有“魂鈴”,搖動時即能攝人魂魄。八戒盜之,眾妖追擊,悟空接應八戒,力敗群妖。再如《金刀陣》演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後,因大鵬擺金刀陣,南極仙翁無計破之,悟空盜刀,遂大破金刀陣。但總起來說,在小說《西遊記》廣泛傳播之後,“西遊戲”便基本上搬演小說的故事內容了。



上文所論述的所有“西遊戲”,只有《西遊記雜劇》比較完整地演述了取經故事的全過程。但從其整體結構來看,與小說《西遊記》的結構布局有著本質的不同,而這種總體布局又決定著全書的寓意主旨。《西遊記雜劇》六本的排列順序是:唐僧出身,官員送行,降伏孫行者、沙和尚、豬八戒,路經女兒國、火焰山,最後參佛取經、返回東土。這一結構安排表明此劇的中心是“取經”過程,外無他意。百回本小說《西遊記》的結構安排則是:孫悟空鬧三界,取經緣由,悟空、八戒、沙僧先後加入取經行列,取經路上種種磨難,徑回東土、五聖成真。一是唐僧出身置於卷首,一是悟空故事放在最前。這一變化說明故事的主人公已經由唐僧變成了孫悟空。主人公的變化又使小說的寓意和主旨隨之改變,即已經不把重點放在“取經”之上,而有他意寓焉。這一寓意,明人稱之為“微言以中道理”○23,至於暗藏何種“道理”,則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考之於這種特定的結構安排,明人謝肇淛所說“求放心之喻”○24,或許更接近著者的本意吧。

除《西遊記雜劇》之外的其它“西遊戲”,基本都只演述“取經故事”的某一方面。《西遊記》刊行之後的大量“西遊戲”,包括所有的京劇和地方劇目,雖然合在一起,似乎也能表現出取經故事的全過程。但由於它們受到單劇演出的限制,因而對於接受者來說,很難將這些孤立的劇目合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理解和接受。於是便造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西遊戲”對小說《西遊記》的廣泛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接受者都是通過“西遊戲”才得知了小說中的許多人物與情節;另一方面,由於“西遊戲”單劇演出的現實,又使接受者只能對《西遊記》產生片面的理解。例如看了《美猴王》,便以為小說是肯定造反與自由;看了《火焰山》,便以為小說是贊頌智慧與計謀;看了《車遲國》,便以為小說是鼓勵降妖伏魔;看了《女兒國》,又以為小說是宣傳清規戒律等等。至於小說本身所包含的“密諦”,便被這些“西遊戲”一一化解了。

上世紀80年代播出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基本上忠實於小說原作,保持了小說的完整性,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但僅從其主題歌歌詞便不難看出編創者對這部小說的認識和理解,這一見解在某種程度上又引導著觀眾的接受傾向。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時只能分集播出,接受者觀看時也只能斷斷續續的觀賞。因此能否使接受者真正理解小說中所含有的“密諦”,仍然存在疑問。當然,即使讀原著本身,也並非所有的接受者都能讀出其中的奧秘,但與觀賞“西遊戲”相比,畢竟能給接受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如何使“西遊戲”傳達出小說本身的哲理,是一個應當認真思考的課題。


注:


①[明]徐渭《南詞敘錄

宋元舊篇》,《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②③[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中華書局1980年版。

④[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卷三“偏安佚豫”,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⑤關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成書時間,大多數學者認為應在南宋,但仍有不同見解。

⑥[元]鐘嗣成《錄鬼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⑦趙景深輯《元人雜劇鉤沈》,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⑧本文所引《西遊記》,均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第二版。

⑨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⑩[明]無名氏《錄鬼簿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1○18[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12[元]無名氏《龍濟山野猿聽經》,見[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13《孤本元明雜劇》(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版。

○14[明]《楊東來先生批評〈西遊記〉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文學古籍刊行社1953年版。

○15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1-252頁。

○16○19○21劉蔭柏《西遊記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分別見於第248-253頁,第423-424頁,第422-423頁。

○17[明]無名氏《二郎神鎖齊天大聖》,見[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20鄭振鐸《西諦書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

○22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23[明]陳元之《西遊記》序,見朱一玄《明清小說資料選編》,齊魯書社1990年版,第492頁。

○24[明]謝肇淛《五雜組》卷十五事部三,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頁。(愛思想網站2016-03-04)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