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0)

帕爾·拉格克維斯特詩選《一封來信》

一封關於春小麥,

關於紅醋栗樹叢、櫻桃樹的來信,

一封我的老母親的來信,

那是以顫抖的手寫下的粗糙的信啊!

字字句句都是三葉草地,

熟透的黑麥和開花的田野,

都是她長年管理著的

遠遠近近的一切事物。…

Continue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January 15, 2021 at 2:0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49)

第二部 5



賽默消失了。一天早上,他沒有來上班;有幾個沒頭腦的人談到了他的曠工。第二天就沒有人提到他了。第三天,溫斯頓到紀錄司的前廳去看布告板,上面有一張布告開列著像棋委員會委員的名單。賽默過去是委員。這張名單看上去幾乎同以前一模一樣,上面並沒有誰的名字給劃掉,但是名單上少了一個人。這就夠了。賽默已不再存在;他從來也沒有存在過。 …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14, 2021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智慧之燈》遇險

很喜歡看遇險故事的。

例如:

爬冰峰失手,掉到一個沒有人看得見的地方,在冰天雪地中如何手指腳趾生凍瘡麻掉,仍然可以走幾十里路,如何冷來冷去冷不死。



飛機失事,人掉在叢林中,跌得頭破血流,斷了一條腿仍可以披荊斬棘,一邊捉蛇蟲鼠蟻吃一邊自己療傷。

船翻轉了,抱著塊浮木在大海中飄流,人被太陽曬得皮開肉裂,既沒有水喝又沒有食物,居然可以不死。



《讀者文摘》最多這類真人真事,我常常看得津津有味,詫異於人的這麼難死。…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anuary 14,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王青:中西說書方式對小說敘事的不同影響(9)

另外,在敘事中如何及何時設置懸念,乃是多日表演中的一個重要技巧。中國的白話小說有一種程式化的懸念設置手法,那就是在回目的結尾處,實際上是在當日演出的結尾處設置懸念,其目的是吸引聽眾第二日繼續前來觀看演出。但是絕不僅僅只有一種程式。比如說,在表演開始的時候設置懸念,行話稱之為迎頭扣子,以求一下子抓住觀眾,使觀眾不得不饒有興趣地聽下去。



還有所謂系列扣子,往往在高潮處設置,連續設置而不露底,大的懸念配合小的懸念,一個接著一個,目的是讓聽眾始終保持緊張的情緒,盡量延宕結局,使之迫不及待,又不得不聽。



而就形式來分,扣子又有所謂實扣、虛扣,大扣、小扣、碎扣、連環扣等,適合在不同的場合使用。而就內容來說,又可分為危局式扣子、選擇式扣子、預告式扣子等多種形式(16)。這種不同於印度西方小說的結構方式與策略,顯然是由固定場所、多日演出的表演方式所決定的。…

Continue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14, 2021 at 8:34pm — No Comments

石真譯·泰戈爾《愛者之貽》(22)

44

 

你死去了,從世間萬物中消失了,你的死對我身外的一切說來是你終止了生命;但是,你卻在我的悲傷中得到完全的再生。我感到我的生命更臻完美,因為,在我的生命中,男性的剛強與不朽的女性的溫柔永遠合二為一了。

 

45

 …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anuary 14, 2021 at 8:00p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致父母的信》の 第五封信 (中)

把老家的房子賣掉之後,我便寄居在親戚家。在東京,住公寓期間,你們的一切遺物都已蕩然無存,只留下父親的照片和字幅。母親您大概是因為相貌不揚,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相反的,父親您好像很喜歡照像,在老家的倉庫裏留下了滿滿一小箱子照片。這些照片如今都失散了,手頭只剩下一張。在中學宿舍裏,我把這些照片擺放在書桌上,這樣做是出於無聊的感傷,這與年齡是相稱的。可是同學問我“那照片是誰”時,我只是能紅著臉,怎麽也說不出“那是我的父親”。乍一看去是個美男子,不知怎的,我也就釋然了。最近,仔細一看,只能認為那是一副病人的面孔。我緊皺眉頭,把它塞進了舊信堆裏。你們的樣子,我也記不清了。我手頭沒有一件東西可以幫助我回憶你們的容貌。假如說你們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深深印下了什麽,那就是對病痛和早死的恐懼。

 …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January 14, 2021 at 5:30pm — No Comments

曾仁青《擔波羅利的男孩》(16)

第一天,在等待著晚餐的來臨前,我即動手做打掃工作,為的是,要做一個又乖又勤的孩子,以換取主人家的歡心。

 

就在這個時候,主人家的美蘭大姐,也開始亮起“氣燈”(大光燈),頓時把整個大廳都照耀得通亮,不像我們家那樣,只是一盞油燈而已,也許我們在晚間, 習慣了朦朧的燈光,反而大光燈的亮度,卻對我們形成了一道“刺眼”的燈光,在開始時,眼睛極為不舒服,必須要有一段時日才能夠適應。

時間已經是晚上六時,正是晚餐時刻,端在桌面上的菜色,有香噴噴的雞肉,油膩膩的豬肉,有清香的青菜,還有熱滾滾的肉湯,這些菜色,對我們三兄妹來說,這還是第一次;由於我們乃寄居在人家的家,我們只能在一旁的角落張望,不敢走近,深怕主人家說我們沒有教養。…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14, 2021 at 4:30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第九章 詩歌 (3)

菩阿斯說:“每一個埃斯基摩人,都有他自作的曲調和歌辭。其內容取材於能夠想像得出的每一件事情:如夏季的美麗,詩人在各種不同環境里的思想和情懷,例如在偵伺海豹的時候,或與別人生氣的時候;他們或者講述某一種重要的事情,如長期旅行之類。

諷刺歌是他們所喜歡的……歌謠的形式則有嚴格的規定。將全詩分成長短不同的詩句,而且長短相間地排列起來。”17

這一類的歌謠菩阿斯記錄了一大批,但是一首也沒有翻譯出來。在另一方面,林克卻翻譯了幾首各有特殊性的詩。18我們就從他的翻譯里選出三個例子來。根據這些詩,我們可以看出埃斯基摩人的詩,有許多地方竟淩駕於澳洲人和菩托庫多人的抒情詩之上。…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14, 2021 at 1:00am — No Comments

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曆》小草地返綠

一清早雲幕低垂,下著溫暖的細雨。 

小草地上冒出了新綠,綠被的春天來到了。

 

廚房里在說:“現在綿羊可以吃飽肚子了。” 

只有嘩山北坡的明地里才留下兩三處白雪。鼴鼠的活動已十分明顯。

 …

Continue

Added by INGENIUM on January 13, 2021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48)

她突然扭過身去到床下地板上拾起一隻鞋子,像男孩子似的舉起胳膊向屋子角落扔去,動作同他看到她在那天早上兩分鐘仇恨時間向果爾德施坦因扔字典完全一樣。 

“那是什麽?”他吃驚地問。 

“一隻老鼠。我瞧見它從板壁下面鑽出鼻子來。那邊有個洞。我把它嚇跑了。”

 

“老鼠!”溫斯頓喃喃自語。“在這間屋子里!” …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13, 2021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智慧之燈》美麗的片名

從前的片名都是很戲劇化的,很動聽的,不會有「施活的故事」、「莫扎特傳」這麼平鋪直敘的名字。古老的電影,肖邦傳叫做《一曲難忘》,柏格里尼的故事叫做《劍膽琴心》,從小說《永恆的琥珀》改編的電影叫做《除卻巫山不是雲》,從小說《辛打的囚犯》改編的叫做《古堡藏龍》,從聖經故事改編的《參孫與大麗拉》叫做《霸王妖姬》。

上一輩的片名譯手都是高手,片名不但譯得漂亮,而且貼切。



肖邦的波蘭舞曲最為著名,片中穿插了他的眾位情人,那麼他這一曲便不但令后世難忘也令他的紅顏知己難忘。

在《劍膽琴心》中,柏格里尼除了拉小提琴外還會打劍,那當然是《劍膽琴心》了。…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anuary 13,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石真譯·泰戈爾《愛者之貽》(21)



上一篇:石真譯·泰戈爾《愛者之貽》(20)





41



姑娘們去河邊汲水,樹林中傳來她們的笑聲;我渴望和姑娘們一道兒,走在通向河邊的小路上;那裏羊群在樹蔭下吃草,松鼠從陽光下輕捷地掠過落葉,跳進陰影裏。
 

但是,我已經做完一天應做的事情,我的水罐已經灌滿,我佇立在門外,凝望著閃光滴翠的檳榔樹葉,聆聽著河畔汲水姑娘的歡笑。…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January 13, 2021 at 8:00p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泉州人(4)文教社團

 (三)文學藝術



早年的馬華文學藝術包括新、馬兩地,而以新加坡為核心。1919年以前,馬來亞的華文文藝,只有個別舊詩和八股文作者。



1919年以後,受中國“五四”運勤的影響,馬來亞華文文學藝術開始出現新潮流,各主要華文報先後開辟文藝副刊;如《光華日報》的《檳風》,《星洲日報》的《文藝春秋》,《南洋商報》的《讀者文藝》、《小說天地》、《商餘》等。至30年代,西馬開始有了一些華文作家、詩人、書法家、畫家,其中泉籍的有洪絲絲、曾蘿筆、許清昌等。



抗戰勝利後至馬來亞獨立前,著名的泉籍作家和詩人、書法家、畫家有:…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January 13, 2021 at 7:30pm — No Comments

川端康成《致父母的信》の 第五封信 (上)

刻下你的名字吧,

粗大的樹幹,

眼看枝幹參天。

刻在大理石不如刻在樹幹上,

你的名字會漸漸地變大。

 

朗讀詩歌,最好是在提筆寫作,但又苦於抓不到形象的東西而覺著空虛、焦灼的時候。也只有這種時候,我才朗讀詩歌。在心靈處於最易上當受騙的時候——不,我只是為了想上當受騙才朗讀詩歌的吧。因為我在虛構中,首先上當受騙,我才能無憂無慮,像睡眠一樣安穩。…

Continue

Added by 心勢 紀 on January 13, 2021 at 5:30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

⊙東京都 40歲 男

比起拄拐杖來, 

挽著我更安心哦。 

有點害羞的向妳伸出手臂。

 

《三行情書》⊙沖繩縣 16歲 男…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13, 2021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希梅內斯詩選《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他曾將自己神奇的想像

丟失在無垠的白色

雪花、晚香玉和鹽礦。

 

如今白色走在

鴿子羽毛

織成的無聲的地毯上。

 

它經受著一場夢…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13, 2021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智慧之燈》時裝之道

常常在《明周》介紹歐美名師時裝,因為在時裝界工作的朋友多,跟著他們聽得多了,見得多了,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對那方面有相當深的認識。

不過,我介紹時裝,目的不外是令讀者們得到第一手時裝消息,知道潮流是什麼,和瞭解一下衣著之道,絕對不鼓勵虛榮。

讀者如果細心看時裝圖片,自會領悟出配搭之道和什麼叫做品味,哪些圖片是讓各位借鏡的東西,名師的設計和配搭,自有其不同凡響之處,值得研究。



這不是說非穿名牌不可,名牌只要有錢便可買到,高矮肥瘦、穿起來好看不好看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有錢買名牌便等於有品味,那麼任何人都可以把品味買回來了。只要從圖片中領略到潮流和格調的味道,自己配搭得宜,不穿名牌也一樣可以好看。…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anuary 12,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3)

三、餘論

不少論者認為劉勰的“感物吟志”論,比“詩言志”論前進了一大步,這是不錯的。但是,又都把“感物吟志”論歸結為“文源”論。強調劉勰的唯物主義,認為他把詩的源泉定位在“外物”,而“外物”也就是“社會生活”,這樣劉勰的“感物吟志”說就與“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的提法“接軌”。



這種看法是把現代的唯物主義的文學源泉論“強加”給劉勰。實際上劉勰的主要貢獻不在尋找到“詩源”,不是強調詩的源泉在外在的客觀存在的社會生活;劉勰的重要貢獻在他以“感物吟志”這樣的簡明的語言,概括了中國詩歌生成論,把詩歌生成看成密切相關的多環節的完整系統。



主體的“情”,客體的“物”,通過“感”這種心理的第一中介,和“吟”這個藝術加工的第二中介,最後生成作為詩歌本體的“志”。主體的“情”與客體的“物”是詩歌產生的條件,…

Continue

Added by LiDi Za on January 12,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吳飛:與他人共在:超越“我們”/“你們”的二元思維(13)

也許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加拿大學者查爾斯·泰勒發表了重要論文《承認的政治》。泰勒認為,我們的認同(identity)部分地是由他人的承認(recognition)構成的;同樣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認,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認,也會對我們的認同構成顯著的影響。



所以,一個人或一個群體會遭受到實實在在的傷害和歪曲,如果圍繞著他們的人群和社會向他們反射出來的是一幅表現他們自身的狹隘、卑下和令人蔑視的圖像。這就是說,得不到他人的承認或只是得到扭曲的承認能夠對人造成傷害,成為一種壓迫形式,它能夠把人囚禁在虛假的、被扭曲和被貶損的存在方式之中。



因此,他指出:“扭曲的承認不僅表現為缺乏應有的尊重,它還能造成可怕的創傷,使受害者背負著致命的自我仇恨。正當的承認不是我們賜予別人的恩惠,它是人類的一種至關重要的需要。”(58)…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January 12, 2021 at 7:00pm — No Comments

楊凱麟《傅柯哲學中的文學布置與摺曲》摘錄 1

福柯·創造性域外運動



當代文學(無疑地也是哲學、藝術與音樂)命定地必須崛起於空無的荒原,因為一切可能性(「所是」)都已被耗竭,所有的話語都已是令人不耐的陳套與“已說”,一切創造性因而都首先必需成為朝向域外的運動,都再度將語言本身催逼到非思的界限上。



然而,如果傅柯的思想有任何啟發,正在於其總是能從現代性的荒蕪中,一再復甦生命的內在性威力。書寫為什麼重要,理由恐怕就很清楚了。





這是莒哈斯…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January 12, 2021 at 5: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