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那時我們在一份日報附屬的月刊工作,報館的製作部在樓下,我們到樓下拼版。那兒幾個十來歲的孩子,是專門負責拼版的。我們把版樣、字稿的菲林和照片交給他們,由他們拼好。
其中幾個年紀比較大的,是熟手,他們負責拼版,其他的就圍在旁邊看。看了幾期以後,新鮮感消失,也就沒有甚麼好奇了。只有一個最年輕的,還站在旁邊,負責鎅一些「瓦士通」、貼一些紅膠紙,或是遞這遞那。他叫做阿文,長得白皙瘦小,所以其他孩子把他喚作「大姐仔」,他也像女孩子般,不大說話,只是站在一旁,專心看著。…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8,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當孩子都上樓進了試場,就只剩下一些母親站在操場上了。
就像這一位,穿著樸素的衣裳,沉默地站在一旁,她是送孩子來試場的,現在他已經上去,但不知怎的,她還是像放心不下,好像漏了甚麼沒有做完。看別的母親們還沒有散去,她便也依舊站在這兒。
旁邊兩個婦人正在談話,她用心聽聽她們說甚麼:
「今年有九萬九千人考,比去年多了一千。」
「不過現在沒有那麼難了。以前我阿立考會考的時候,真擔心。改為升中試後,近年的題目都淺多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7,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櫃圍裏面的小姐檢視那張淺黃色支票,過了一會她說不可以存進我的戶口裏,她指指遠遠另一端的外匯部,叫我到那邊問問。
「可以的,我在另一個分行試過。」我說。
她又低頭檢視。隔著玻璃,可以看見她的眉心縐起來。
她回過身走到後面一張長桌旁邊。那兒坐著一個白襯衣打領結的人。她說了幾句話,他搖搖頭,抬起頭望向我這個方向。隔著櫃圍的防彈玻璃,可以看見那是一張年輕的臉孔,他的眉心又縐在一起。…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6,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朋友要走了,我們相約在茶樓喝早茶。坐了一會,朋友說:「待我打電話找阿叔一起來談談。我要走了,才發覺原來他是這麼健談的。」
阿叔就住在上面,過了一會,朋友頻頻看著門口,最後更走出去看他來了沒有:「他的眼睛有點問題的。」
朋友從門口扶阿叔過來,阿叔年紀老了,精神卻很好。坐下沒多久,就問我們說:
「你們喝酒嗎?」
「這麼早就喝酒!」…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5,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市場的地面潮濕骯髒,前面一個婦人的褲管濺了點點黑斑,她的黑色鞋跟每次向上提起,汲著的濕泥就濺上來。紅色和藍色的鞋子在地上踏過,彷彿也帶著陳舊破爛的顏色。
我走到行人道上。一堆甚麼擋住我的去路,淺棕色的新刨的木,在我的鼻子前面微微晃動。然後這連串的東西降下去,降到地面的角度。賣木屐的老人蹲下來,除下一對木屐,給豬肉舖裏的人試穿。
豬肉舖的伙計雙手插在白袍裏,低頭看自己的腳,沒有說話。新的木屐有三寸高,好像叫他忽然長高了。舊的木屐扔在一旁,大概已經穿了很久,蝕矮了,帶著污黑的斑漬。他沒有再試另一對,就問:「多少錢?」
「八塊。」老人說,指著旁邊的兩對,又說:「這對六塊,這對七塊。」…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糟糕,忘記了帶錶!」一個小孩子說著,推開那扇木門,向廚房那兒走過去。他進去以前,好像抬頭向天空的方向望了一眼。門在他背後閉上,帶來咿呀的一聲。他的說話和動作不知有甚麼關連,據我所知,走向天空或廚房的方向,都與鐘錶無關。
我們手上沒有戴錶,那便窺望別人的手錶,張望牆上,或是伸長脖子,向一個曖昧的窗口。朋友正在告訴我那地方三文魚每年辛苦地躍向上游的故事。孩子關上的門,還在背後咿咿呀呀的作響。一個中年人用背推著門出來。他手裏抱著一個大桶,倒退著走出來,門又彈回去。小孩子走進這時間之門,出來時變了個辛苦地抱持著個大桶的中年人。
咿咿呀呀,是發條的舒氣,時間的聲音。在門的背後,不知有甚麼。嘶嘶的鑊裏炒菜的聲音,洗碟的聲音,刀叉相碰的聲音,在格格的聲音中過完了一年又一年。…
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3,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那當然,你們中國人有最古老的文化呀。」說到歐洲比美國有文化的時候,那個德國女子說。她在巴黎住了十年,她說自己一生最好的時光都在那兒渡過。她愛那兒,她剛來了一星期,但她說也喜歡香港。
「為甚麼?」
「因為這兒這麼多人,好像充滿活力的樣子。」
「那你去了甚麼地方呢?」
大嶼山?噢,沒有。長洲,本來要去的。香港仔?還沒有機會去,赤柱?我真渴望去,但你曉得哩………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目前,她正在寫一本關於新奧爾良街頭食物歷史的書,主要研究奴隸中的女性和來自歐洲的新移民在新奧爾良當地食品經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她希望探究那些居住在新奧爾良的人,尤其是在政治和經濟上被剝奪權利的人,如何塑造當地的食品經濟。
對於這一課題研究的思考,萌發於她大學期間在新奧爾良“南部食品和飲料博物館”實習的經歷。她在編纂與美國南方飲食文化相關的文獻材料時,接觸到一本1901年左右出版的克里奧爾食譜。她好奇地一路追尋,開始深入研究這段歷史,挖掘被主流歷史敘事所忽略的民間食物史。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November 1,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影視圈粉
英國擁有的第三個軟實力資源是影視劇。過去幾十年,英國獨自或聯合其他國家投資制作,出產了很多全球範圍內受到歡迎的影視劇,這些視覺藝術作品極大地增強了英國的軟實力。
首先,翻拍名著小說進一步宣傳了英國歷史文化。例如,2005年以簡·奧斯汀同名小說翻拍的電影《傲慢與偏見》,不僅使女主演凱拉·奈特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也令英國19世紀早期文化再放光彩。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當今英國的軟實力體現在語言優勢、智識和影視文化影響力,以及王室文化與時尚藝術並存的特殊文化影響力等方面。可以預見,當下的英國執政黨會充分利用這些軟性權力資源,向“全球英國”的目標邁進。
“我們的使命是在10月31日實現‘脫歐’,我們的目標是團結偉大的聯合王國,使之重新煥發活力,成為地球上最偉大的國家。”這是鮑里斯·約翰遜7月25日首次以英國首相的身份在議會發表演講時的宣言。
2017年初,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蘭卡斯特宮演講中喊出了“全球英國”的口號,號稱要在“脫歐”後一方面維持和歐洲的緊密關系,另一方面打造一個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全球英國”。…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29am — No Comments
智利詩人聶魯達癡迷收藏,終生四處搜羅寶貝。他在聖地亞哥海邊有處故居,那里面簡直是個大玩具鋪子,塞滿了他的心愛之物:埃塞俄比亞的宗教畫、中國的木屏風、歐洲的旋轉木馬、南美的小漁船……
聶魯達曾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那孩子愛搜羅各種玩具。如果哪一天,你不再喜歡收藏了,那是你心里的孩子死了。聶魯達來過倫敦,當年他一定在這里淘到過不少讓他“才離手頭,卻上心頭”的寶貝,然後在他厭倦了這個虛偽醜陋的世界時,關上房門,只讓一整屋子玩具陪他。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21, 2020 at 12:11am — No Comments
在位於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一層的展廳里,正在進行的“食物:改變美國人的餐桌1950-2000”展覽前,不時看到一波又一波來客湊近展櫃的玻璃,竊竊私語地討論。這個從2012年開始推出的常設展覽,以美國移民和食物傳統的文化演變為主題,已持續7年,熱度一直不減。
艾希莉·羅斯·楊是博物館的一位食物歷史學家,她最近正與同事忙於更新這一常設展覽,補充增加2000年以來的新變化。艾希莉沒有嚴肅、拘謹的學究氣,是一位相當健談的聊天對象。她介紹,外地遊客來華盛頓旅遊,除了逛博物館外,食物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博物館的“食物歷史”項目正是為了契合公眾的這一需求而推出的。
博物館里做頓飯…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October 19,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他們多半渴望工作。比如他,這個沒穿上衣、在陽光下吸一口煙的男人。他每次遇見熟人,就會問:「最近在做甚麼?」不管人家回答做甚麼,他都會說:「好呵,用心做吧。」他以前曾經有職業,後來不知怎的失去了。所以他總是勸人努力,「總有一日你會有機會,爬上去的。」他過去曾走過許多地方,他還有一個兒子在內地。他說話時帶著濃濃的笑意,像個熱情的人,有時他會一面吸煙一面低頭沉思。但是,有幾次,他一手拿著一撮燃著的線香,一手拿著一封信,邊走邊讀,他的聲音若斷若續,聽不見在說甚麼,但神色凝重,滿懷憂傷。有一次,更把燃著的線香倒插在信上。…
Added by Suyuu on June 9, 2020 at 10:27am — No Comments
這個穿上西裝的男人、這個站在巴士站上的少年、這個戴手鐲的男人、這個蹲在鐵閘前的男人……偶然看一眼,也許人們會下個結論:他們的精神有問題?他們是危險的?
不見得。不是這麼簡單。這個穿西服的男人,他喜歡散步,坐在長椅上休息。而他會特別選擇有陽光與和風的長椅,他坐在那裏,帶著一種悠閒的神色,欣賞光線的變化。他走近垃圾箱,看見地上的垃圾,先拾起來放進垃圾箱,再從垃圾箱裏翻他要找的食物。他穿著西服,穿得好像一個普通人,他不懂看報,但他手上總是拿著一疊報紙,好像一個普通人。…
Added by Suyuu on June 6, 2020 at 5:13pm — No Comments
一個女人坐在竹籃裏,自己跟自己說話,有時她還舞動雙手。當她要走了,她便拖著繩子,把竹籃拖在背後。籃裏有她的衣服,那是她的家。她拖著她的家到處去。
一個男人,身旁放一枝拐杖,他讓它穿上西裝,又用布把它綁起。當他獨自坐在關上的店舖門前,他不喜歡人家接近他。陪伴他的只有這穿上外衣的拐杖,好像它是他唯一的朋友。
一個女人,坐在舊火車站的石柱旁,呆呆地坐上一天。她的東西放在柱後,而她就坐在那裏。有人走過去跟她說話,她只是擺擺手。她總是坐在那裏,好像她能做的就是坐在那裏。…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June 6, 2020 at 5:11pm — No Comments
風颳面吹來,冷得人直哆嗦。大半條街都黑沉沉的,只有當中兩爿小舖露著燈光。外面的地方就盡是黑暗、空虛、以及不息的颳面的風吹。
有燈光的地方,其中一間是小飯店。粉紅色的紙張上寫著「煲仔小菜」、「煲仔飯」,在裏面,爐火閃著閃著,騰騰上升的熱氣,叫人覺得溫暖。即使是這麼簡陋骯髒的地方,有人,有熱騰騰的食物,也就有舒適的感覺了。
伙記忙碌地走來走去,像煲上匆忙地升起的白煙。辛勞工作一日的工人,正自斟著小瓶子中的一點洒,慢慢地呷一口。帶著一兩個小孩的小家庭,孩子們都穿得臃臃腫腫,孩子的鼻子紅紅的,有幾個,鼻子上脣之間帶著一汪鼻水,不時用手去擦一擦。在那邊的座位上,分別坐著幾個瘦削寂寞的中年男子,茫茫地看著前邊。這些不同的人,走過這條黑暗的路,在寒冷中走進有燈光的地方,吃一點熱的食物。…
Added by Suyuu on May 15, 2020 at 9:27pm — No Comments
鬍子的樣子似猶太人,有一雙禿鷹的眼睛。他頭頂光禿禿的,下巴卻長了一撮捲曲的鬍子。好像頭髮都長到錯誤的地方去了。
我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卻多次跟他在同一機構工作。最先是在一另外資的機構。那時只見他悠閒地進進出出,我們都忙於伏案工作,而他又是在不同的部門,所以也沒有怎樣注意。那時那機構不斷「地震」,換了一批又一批人,總有那麼多人來來去去,我們是其中之一,他亦是其中之一吧了。…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28, 2020 at 10:12pm — No Comments
踏上十四座小巴的時候,我看見司機把一張舊報紙扔給後面一個婦人。前面的乘客轉到後面的座位去。四周的人都望著她。我在車尾的座位坐下來,看見她旁邊的男子頭倚著窗,好像熟睡了的樣子。
我看見她把這張雋報紙摺成一個斗形,這才曉得是甚麼一回事。她身旁那男子──是她的丈夫吧──把頭移過來,倚在她肩上。他的臉伏在她肩膀上,好像一個啜泣的小孩。偶然他會抬起好像十分沉重的眼皮,就伏在那裏向前直望,但又像甚麼也望不見。
她和他都胖。他的動作,遲緩中顯得特別笨拙,而因為他不斷挪動,她迫得向甬道這邊移過來,懸空了半個身子。…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10, 2020 at 7:31pm — No Comments
晚上經過一間電影院,看見午夜場放映一齣錯過了的舊片,剛好有空,便購票進場了。
大概因為是舊片,又在深夜十一時這鐘點,電影院裏空盪盪的,當我們把票子遞給帶票員,他愛理不理地瞪我們一眼,我們只好自己隨便找個座位坐下。走過的時候,只見零落的一兩撮觀眾:過夜生活的女人、高聲談笑的阿飛。
我們周圍都是空位,要等到開場後,才有多一些人進場,有幾個年輕男子坐到前幾排的空位去。他們坐下以後,其中一個立即把腳擱到隔鄰的座位上,斜躺在那裏看戲。舉起的腳上,似乎是穿著拖鞋。
其中一個,就大聲地問:「喂,今晚的戲是甚麼名字?」另一個回答說:「不知道呀!」跟著就爆出一大串笑聲。…
Added by Suyuu on March 3, 2020 at 12:47pm — No Comments
走到海旁這段路,眼前全是縱橫交錯的天橋,從一道天橋走下來,還未走上另一道天橋,只覺風馳電掣的汽車呼嘯著在身旁掠過,簡直不知置身在哪兒了。誰會記得這兒的空地,才不過是近年填海積成的?過往林立在海邊的大廈,現在都退過一旁,顯得矮小而消沉,呆呆地瞪著前面一輛汽車翻上天橋,衝下去,鑽入海底隧道黑暗的入口。
在隧道附近,有一條僻靜的路,向海伸出去,走過了草叢,是一道石堤,盡頭有個閘,走近了才看到是「遊艇俱樂部」的私人會址,不准外人進去的。既然這樣,我們便轉回來,坐在石堤上。在背後,越過俱樂部的私人土地,海灣裏泊著豪華的白色遊艇;在前面沿岸的地方,則是密密麻麻的漁船,胼手胝足的捕魚人生活的地方。最接近我們的則是一艘大船,上面盛滿鐵桶,鐵桶都漆成鮮藍,船身卻是低沉的灰棕色。…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12, 2020 at 5:5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