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樣,在《聖經》的闡釋中,世界本體就不單單是一個實在性的存在,同時,世界本體又被視爲是一種價值性的存在,亦即,《聖經》的本體論,還包含著一個價值的維度,《聖經》的本體論,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存在本體論。
這一價值存在本體論特征,不單單從作爲對世界闡釋的創世觀念中可以得到體現,還可從《聖經》對上帝的描述和解釋中得到明示。在《聖經》的解釋中,上帝不僅僅是創造世界和人的自在本體,同時它又是一種有價值的存在,被解釋成一種“好”的存在,它具有神聖、道德等多方面的價值屬性,或者,它可以被稱爲是一種“善自體”。在基督教的解釋中,上帝一直被冠以全知、全能、全善的特征,這些正是對上帝的價值屬性的確認。上帝的這一價值屬性特征,在神聖價值、道德價值等多個方面得到了描述。
上帝與神聖價值。…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三、本體論闡釋中的價值闡釋
對世界的價值進行闡釋的重要途徑,便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作爲對本體論作出闡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試圖對本體論做出認知意義上的闡釋,另一方面則是對本體論進行價值闡釋,也就是說,宗教信仰除了在認知本體論的層面上對世界做出闡釋之外,還在價值本體論的層面上對世界做出闡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宗教信仰對世界本體的闡釋各各不同,他們的本體論闡釋在價值闡釋上大不相同。
Tillich對宗教的定義是,宗教是人們將自身與終極關懷聯系起來的“有意義的結構”(meaningful structure)。顯然,宗教闡釋爲人們提供了某種價值和意義,因此,宗教信仰對本體論的闡釋中,實際上包含著對價值的解釋。…
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5,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在本體論之屬性論的常規問題之外,對事物屬性進行描述的另一個問題卻爲人們所忽視,這就是一般屬性與價值屬性的問題。人們常常會認爲,本體論就是探討事物本然的實在,而很少意識到本體論還存在著一個價值問題——事物本體相對于特定主體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屬性常常爲人們所忽視,或者說,人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本體論學說的問題。應該說,本體論並非僅僅探討一般的物理實在或物理屬性,同時它還包含價值之維——它還試圖探討事物的價值屬性。本體論在探討事物一般屬性和價值屬性上的差異,便表現爲認知本體論和價值本體論的差異。
廣義的本體論應當包含各類本體的學說,而狹義的本體論則是指關于世界本體的學說,也可以被稱作世界本體論,相當于宇宙論(Cosmology)或世界觀(World…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4,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這樣, 科學的本體論是描述某一本體, 某一社會現象和社會事實的現象學“本體論”(Noumenogy )。較爲可取的做法是,從社會實在論現象學考察出發, 通過綜合了“現象”與“本質”的“本體”(Noumenon)範疇, 來建構科學的“本體論”。
本體論…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Ontology的提出,雖然可能受到了古希臘哲學、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影響,但它實際上和古代希臘的有關?ν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在克里斯蒂安·沃爾夫那里Ontology和宇宙論、理性靈魂學和自然神學並屬于形而上學,它還帶有古希臘哲學的一些影迹,但它基本可以確定是一個思辨哲學的範疇, 主要是一種探討抽象之“?ν”的玄學。到了現代哲學那里,如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Ontology已經更多地接近“存在論”的含義。應該說,如果古希臘的“所是之爲所是”或“存在之爲存在”(το ?ν η ?ν)的學說尚兼有“是論”和“存在論”兩者共同的含義的話,近代以來提出的…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1,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關于本體論的稱謂,還有另外一個被誤釋的Ontology。Ontology一詞, 德語爲Ontologie, 系希臘語詞根?ντο?(?ν之複數形式,即Beings, 意爲“存在”、“存在者”、“在者”或“是者”)與λ?γο?(即Logos,意爲“語詞”“學問”“道理”“論證”)之結合,意爲關于“實是之所爲實是”或“存在之爲存在”(Being as Being)的學問,是思辨形而上學的一個範疇。
據何塞·F·摩拉(Jose Ferrater Mora)在《論“存在論”的早期歷史》(On the Early History of “Ontology”)考證,德意志經院哲學家郭克蘭紐(Rudolphus Goclenius)最早在一哲學辭典(Lexicon philosophicum,…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20,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提要:關于本體論,學術界長期以來存在著較大的誤解,以至于本體論一段時間以來爲人們所疑懼。盡管如此,學術界亦開始表現出重新確立本體論的趨向。本論文分三部分:1、關于“本體論”問題;2、本體論的價值之維;3、本體論闡釋中的價值闡釋。本論文試圖指出,本體論並非僅僅探討一般的物理實在或物理屬性,同時它還包含價值之維——它還試圖探討事物的價值屬性。宗教信仰是對本體論作出闡釋的重要方式,本論文通過分析幾種宗教信仰的本體論闡釋,剖析了宗教信仰的本體論闡釋在價值闡釋上的異同。
一、關于“本體論”問題…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我們實際上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集中到結果這一端。我們住在樓房裏,不知道樓房是怎樣蓋起來的,打開餐盒,裏面是大米飯,但我們沒見過水稻長在地裏是什麽樣子的。我們通過各種屏幕看到海底世界、太空、非洲的動物,世界各地的騷亂,但沒有哪樣事情是我們親歷的,沒有哪樣東西是我們親力親為的結果。不斷進步的技術把人類勞動一項一項接過去了,我們不必經歷勞動的艱辛就能夠享受勞動的成果,這讓技術樂觀主義者歡欣鼓舞——技術把苦活累活難活都幹了,我們享受成果,有何不好?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那就是,我們只享受結果,不再能感知產生結果的過程。僅僅感受結果是薄瘠的感受,而我們的感受正在變得越來越薄。…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September 4,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我們也許可以承認,按照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欲望,電腦人不會產生這樣的東西。那我們能不能重新定義欲望?我們不可能單單重新定義欲望,為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感知、感情、理解、理想、精神,一句話,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人。
我並不是在主張有一種亙古不變的人性。今人的人性不是一萬年前智人的人性。在那時的智人看來,今人的人性已經面目全非。不過,人性的改變和技術造就的改變不是同種類型的改變——人性的改變不是設計出來的。(歷史上不止一次有政治家和思想家企圖通過設計來改變人性,但他們無一例外都失敗了。)簡單說,人性的改變坐落在人性的連續性之中,這樣的改變我們稱作生長。對這種連續性的變化,調整定義是有意義的,但對人工智能,幹嗎非要用它來重新定義人呢?…
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28,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我們年輕時候讀歐洲思想史、觀念史,讀到巴黎的沙龍文化,歐洲各國的沙龍,好生羨慕,人家文化發達,都說跟這些沙龍有關。後來,我們自己也試著辦沙龍,可一群五大三粗的男人,怎麽辦都像吵架會,不像沙龍。翁菱女士風雅寬容,她主辦的玉河夜話是名副其實的沙龍。
今天的主題是人工智能。這個題目,我沒做過研究,但翁菱指定我發言,我就說說我的零零星星的思考,拋磚引玉吧。
最近這些年,最火熱的技術好像是兩種:生物工程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這兩大門類的技術都很了得,不僅將大規模改變世界的面貌,而且將改變人自身。我常說,這是兩面夾擊,人工智能要把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生物工程要把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27,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文化比較學的主體內容是繞一個學術用語的圈子來證明本族文化的優越。無怪乎弱勢民族特喜歡這門學問,因為強勢民族要表明自己優越性的時候通常會采用直接的手段。文化比較學家赤誠可感,唯於事無補耳,就像誰要想成為工業強國,有效的辦法是自己生產出像樣的產品來,靠不上一場又一場抵制洋貨的運動。
比喻在不同類的事物中發現共同點,比較則從同類事物的差異入手。…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22,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極端的進步觀把形形色色的文化都排在一條直線上,分出它個上下高低來。文化特殊論的立論正相反:每種文化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價值標準,因此是無法比較的。你打橋牌,我下圍棋,怎麽比得出誰高超?任何衡量標準都與特定文化相關,沒有超乎一切文化之上的自然標準。說不定拿各種文化來一比高低這種想法就是某種特定文化的產物呢。形形色色的文化只有不同,沒有優劣之分。
中國人先前認為華夏文明世界第一,後來在可以直接比較的方方面面都比不上西方,終於產生了一種文化自卑感。文化獨特論既不自稱高人一等也不承認低人一等,算是中平之論。
但我們說所有文化都平等,只是面對西方文化時才說的。倒不是咱們中國人采用了雙重標準,說實話,坦桑尼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哪兒有什麽文化呀,所以也談不到平等不平等。…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19,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餓了,要吃,這是生理。有好炒乾煸牛肉絲的,有好烤牛排的,有用筷子吃的,有用刀叉吃的,這是文化。你們吃肉不吃魚,他們吃魚吃牛不吃豬,你們見面作揖,他們見面握手。從自然的角度看非必如此而在實際生活中人皆如此的行為模式,就是文化。你到歲數想倆人往一塊兒睡,這是自然,你穿件白紗裙子上教堂照好多相片,這是文化。
雖說文化「從自然的角度看」非必如此,但人本來就是一種「非必如此」的動物,一種文化動物;就像鯨魚是一種水生動物,回頭是岸,卻還是遊在海裏自在。…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19,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07
我們也應該像小漢斯那樣,將我們自己的文學搞大,搞成史詩,搞成神話。
如今的青少年,也就是你們,也都有小漢斯的能力:萌、宅、基,如在當代藝術家的村上隆的動物作品中所表現的那樣 。
青少年的慾望是:絶不讓任何插足到他與慾望之間,父母也不行。
這是萌、宅、基本身帶有的力量。
萌、宅、基是青少年抗拒那個俄狄普斯三角的基本姿態。是你們搞自己的文學的起點。…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06
普魯斯特要我們將我們的每一個文學文本,都改裝成供我們自己使用的一部文學機器,也用它去愛,去結婚,去成家。而卡夫卡是在示範我們如何從單身機器走向冩作機器,而使我們自己成爲文學機器,成爲文學文本本身。
搞文學,將它搞大,是我們自己去冩出我們自己。搞文學,是要像卡夫卡那樣,將我們週圍的一切,也就是家庭、法律、官僚系統、中國長城等等,冩進我們自己的劇本里,不是用嘴,而是用唇去説。
卡夫卡將俄狄普斯情結轉變成了冩作機器。通過他自己身上的單身機器也就是…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6,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普魯斯特認爲,愛的技術是妒忌。真相是被出賣和背叛時才現身的。它現身於敵人、側面和末屑之上(德勒茲,《普魯斯特與符號》,p. 135)。只有妒忌的戀人才能在那張他她已無法理解的回笑的戀人的臉上發現它。普魯斯特筆下的愛,因此也是萊布尼茨的愛的單子學: 是將被愛者制列化和分組。愛好多個人,但將他們放進同一個實驗組。被愛的人於是成了愛人的單子之內的囚犯。我們的愛無法用被愛的人的特性,也不能用我們愛時的心理狀態,來解釋。這是因爲,愛時,我們是在玩關於本質的遊戲:同一個男女主人公替我們扮一制列角色,提供重復和差異給我們來破譯,來練習我們玩關於本質的遊戲的能力。在《追憶》中,敘述者愛了四、五個人,但一直在玩同一種關於本質的遊戲(正如在侯麥的電影中)(同上,p.…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August 5,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04
現有的對俄狄普斯的解釋模型里,弗洛伊德和拉康的那一種,是這樣説的:處於俄狄浦斯三角里,我們會走向變態和病態,而心理分析和精神治療,是要幫我們修複這個三角,將我們自己重置到這個三角之中。
但德勒茲要我們走這個三角。他要我們拒絶治療,也拒絶被分析。
他要我們把自己身上的這一架單身機器變成慾望機器,像卡夫卡和普魯斯特那樣,將自己、將自己的單身世界搞進、搞成文學。…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30,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萌就是:成爲單身機器;它有兩面,戰鬥,或裝萌。宅就是成爲動物,像卡夫卡那樣,反過來,就是將自己當寵物來飼養。基:就是努力成爲文學作者,反面就是拒絶成爲文學機器。萌、宅、基是從單身機器走向文學機器的三種起始狀態,是我們自己的文學的起跑線。
把文學搞大,就是從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當前的萌、宅、基之處發力,將自己身上的這一架冩作機器變成文學機器,去排練我們的周圍現實。
卡夫卡和普魯斯特就在這三個起跑點上像健身教練那樣地等着我們。
你從小就處在俄狄普斯三角之中,但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假裝在反抗了。可是,到最後,你還是被逼婚了。…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21,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02
我在學校也是天天與你們這樣的年齡段的青年打交道。也就是説,我很能接受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一定程度的萌、宅和基。我認爲,如果我們善於使用文學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是可以從自己的那種萌、宅、基開始,將文學使用出力量,來支持我們的生命的。
今天,我們等會要講的卡夫卡,是代表萌和宅的力量,普魯斯特則代表宅和基的力量。但他們都將文學搞得很大,都萌得、宅得和基得很有力量。我們讀他們的作品,不是爲了像文學教授那樣去深入研究文本內容,而是學着這兩個作者的樣子,自己主動去將文學搞大,將它搞得很大,來搞大自己的生命。…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20,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01
首先是:必須在我們自己身上搞文學,將我們自己搞進文學,通過搞大文學,也將我們的生命搞大。
現在我們是怎麼搞文學的?我們是怎麼使用文學的?毛手毛腳地擺弄它一下,然後就心不在焉地將它丟到了一旁?
爲什麼必須搞文學,將自己搞進文學、搞自己的那種文學,自己去把文學搞大?因爲,搞大文學,才能壯大我們的生命。什麼叫壯大我們的生命?就是像斯賓諾莎説的那樣,將我們的生命搭接到那些更遠的力量之上,主動去駕馭那些很危險的力量,由此來操練我們的生命,使它強壯,有時是尋找一種戰鬥,像《白鯨》里的阿哈伯船長那樣。…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20,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