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關于本體論,學術界長期以來存在著較大的誤解,以至于本體論一段時間以來爲人們所疑懼。盡管如此,學術界亦開始表現出重新確立本體論的趨向。本論文分三部分:1、關于“本體論”問題;2、本體論的價值之維;3、本體論闡釋中的價值闡釋。本論文試圖指出,本體論並非僅僅探討一般的物理實在或物理屬性,同時它還包含價值之維——它還試圖探討事物的價值屬性。宗教信仰是對本體論作出闡釋的重要方式,本論文通過分析幾種宗教信仰的本體論闡釋,剖析了宗教信仰的本體論闡釋在價值闡釋上的異同。

一、關于“本體論”問題

關于本體論問題,長期以來學術界存在著不少的誤解。較爲常見的做法是將還原論的本體論觀認同爲本體論,進而將本體論認定爲追尋世界本原的主張或觀點,將“本體”誤認爲“本原”,因而對本體以及本體論持疑懼態度。盡管如此,學術界卻表現出了重新確立本體論的某種趨向。例如,近些年學術界頻頻出現有關本體論的著作,在某些學科領域,提出了一些與本體論有關的說法,如藝術本體論、美學本體論、文學本體論、電影本體論等等。

本體論問題雖然是一個哲學問題,但確切來說,它是一個現象學的概念,或者說,它是一個以現象學爲邏輯基礎的學科範疇。但是,現象學的“本體論”的概念學術界並沒有確立,也不存在現象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學說。現象學“本體論”的缺席,導致了學術界在本體論問題上的巨大眩惑,學界更多地采用被誤釋的“本體論”來解釋有關的問題,這就使得本體論問題一片混亂。

嚴格來說,本體論是建立在現象學的假定基礎之上的。從現象學角度來看,“本體”實際上是一種本體假定,而“本體論”則是建立在本體假定基礎之上的關于本體的觀點。“本體論”一詞,英文可譯作Noumenology,或者也可以稱作是“本體科學”(The Noumenal Science)。現象學的“本體論”理論,它主張通過“本體”(noumenon)一詞, 來界定一個客觀的分析對象, 在此基礎上來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本體”(noumenon)一詞, 與“現象”(Phenomenon)相對, 意爲“物本身”, 是綜合了“現象”與“本質”等事物多方面屬性的總和, 是現象學的一個重要範疇。作爲科學方法論意義上的“本體”一詞, 盡管它仍然無法除卻它固有的不可知論超驗色彩, 但它在科學實在論的基礎上, 打破原有的“本體”與“現象”二分的二元論立場, 將“本體”和“現象”統一起來——它超越空洞地泛言“本體-現象”的做法, 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界定一個“本體”, 即實際存在的社會事實, 在此基礎上科學地描述這一社會事實的結構、狀態、功能等總體屬性。因此, “本體”一詞, 它主要被用來在方法論意義上界定一個對象,意指“事物本身”,它既非還原論意義上的“本原”,也非本質主義意義上的“本質”,而是在實在論意義上的“社會事實本身”。這樣, 現象學的“本體論”(Noumenology)一說,是指在現象學方法論意義上的“本體科學”,即“描述某物之爲某物的學問”,亦即“描述某一本體,即某一事物、某一現象或某一社會事實的學問”。

這樣,“本體論”是現象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視爲“現象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也可以視爲是“現象學”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現象學在經過了多個方向的發展之後, 盡管它的內部存在著諸多的分歧, 但學術界基本上傾向于確立一種科學分析的現象學, 包括現象學的實在論學派和現象學經驗分析學派(或心理分析學派)。在康德的哲學中, “本體”或“物自體”還帶有唯心主義的成分, 而胡塞爾通過“回到實事本身”所主張的“實事”則回到了類似于笛卡爾“我思”的“經驗”, 而現象學實在論學派融合了科學實在論和社會學實在論的觀點, 主張一種作爲“社會事實本身”的“本體”說, 並在方法論上融入了現代人文科學的一些基本方法, 並確立了本體還原、總體分析、關聯分析、結構分析、活動分析與預測等一些基本方法論基礎。




(原載《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 第3期;作者舒也單位:南京大學哲學系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