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未來才是哲思的准星 3

四、海德格爾的三重重構?

進一步,如果從「方法」或「套路」的角度,我們要問:海德格爾對於未來哲學有何種啟示意義呢?海德格爾為未來哲學開啟了何種前景和方向?我們可以把海德格爾在哲學/思想上的「實質性成就」或「重大推進」表述為三個「重構」,即:實存-本質關係的重構、思-詩關係的重構、思-信關係的重構。

海德格爾推進了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事業,其核心任務落實於對實存與本質之關係的重構,個中問題卻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individuum est ineffabile(個體是無法言說的、不可言傳的)。個體為何不可言說?因為我們一說就得運用語言,而語言是公共的、普遍的。此其一。

再者,個體是動態的、發生的,你一說A,A已經是非A了。亞里士多德是個體哲學的開創者,但他很清楚,要說個體,還得動用普遍范疇,得用十范疇來描述這個「個體」(tode ti)。海德格爾早期弗萊堡時期對亞里士多德哲學用力甚多,相反卻很少關注柏拉圖,原因就在於:亞里士多德哲學對個體言說問題來說更有意義。這時候海德格爾接觸到了胡塞爾現象學。以我的理解,現象學的根本意義在於,它把以往認為抽象的、疏離於我們生活世界和生活感受的觀念領域當下直接化了,使之成為生動的、溫熱的、當下發生的、隨時可啟動的。好比我們在今天這個語境下討論,是可以立即直接發起關於任何抽象本質的討論的,無需任何「中介」。這就有可能把超感性的本質世界與感性生活世界之間的區隔拆除掉了。

現象學「本質直觀」的這種直接性給海德格爾很大的刺激,讓他首先在20年代初(早期弗萊堡講座),借助於胡塞爾現象學方法,在對亞里士多德哲學的闡釋中,形成了所謂「形式顯示的現象學」。其核心問題正是:如何思與言動態的不確定的個體,即個體生命及其生活世界?進一步的問題是:這種非形式化的個體言說如何獲得普遍意義?這是讓海德格爾糾纏不休的。海德格爾給出的邊界是:1、純私人的個體言說無意義、也無可能;2、理論的(主流傳統哲學和科學的)個體言說未及個體生命及其生活世界,反而導致「脫棄生命」。實存哲學/實存論須守住這兩個「邊界」,或者說不得不介於這兩者之間。當海德格爾說Dasein的本質是「實存」時,他說的是:個體性的此在的普遍意義(形式意義)表現在「實存結構」中。在《存在與時間》中,他也把這種普遍意義或者「形式的東西」稱為「本質性的結構」:「我們就日常狀態清理出來的不應是任意的和偶然的結構,而應該是本質性的結構;這種本質性的結構在實際此在的任何存在方式中都保持自身為規定著存在的結構」。

現在我們看到,在1930年前,海德格爾的實存哲學受現象學的激發,試圖改造舊哲學和舊哲學詞語,但仍舊動用舊哲學的話語,形成了一套在他看來指向此在實際生命、有可能顯示此在實際處境、並且對此在生命具有實行訴求的實存論思想詞語,從而達到了個體分析和言說的頂峰,實即實存論沉思和言說的頂峰。這樣一種努力,在我看來也可以視為對實存-本質這一形而上學基本關係的重構。

其次是思與詩關係的重構,也可以表達為哲學與文藝/藝術關係的重構。思詩關係或哲藝關係是一個更容易被輕佻地討論和處理的問題,也是海德格爾經常被垢病的一點。若哲學要搞成文藝這樣,或者要像文藝這樣來搞,那還是哲學嗎?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