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然而對於這一問題最為敏感的是當代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們。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激進性維度要求一種主體性原則,其思想在本質上是一種強烈的主體政治。但由於晚年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科學研究留下了一個問題:即晚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探尋的鐵的自然規律與早期馬克思的激進的主體政治立場是否存在矛盾?換言之,如果笛卡爾式的純粹思維的主體哲學被瓦解之後,我們該如何處理歷史規律與人的能動性之間的協調關係。當馬克思讓哲學從天國降到人間,關註現實的人的時候,歷史究竟是被人構造的,還是歷史構造了人?當我們在要麽肯定主體性原則,要麽否定主體性原則的思維框架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得到一個非此即彼的回答。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同時是一個事關社會變遷是否還需要革命,以及如何革命,怎麽革命等問題。這一問題是一個事關全局性的問題,這對於馬克思思想而言是如此,對於所有試圖揚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理論家來說也是如此。…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1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法國思想對於主體性的癡迷源於其政治哲學中革命主體的建構。它構築的主體政治肇始於馬基雅維利對神學政治的否定。馬基雅維利對於情境與德行的相遇所構築的君主論,引發了葛蘭西的政黨理論,並最終激發了晚期阿爾都塞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義當中所完成的對於無主體的主體性的構建。法國激進的主體政治建構方式得以完成。這種主體政治建基於一種匱乏的主體性之上,並不存在現實的主體載體。
而德勒茲以精神分裂者與遊牧民的兩個意象所構築的主體雖延續了這一建構主體性的結構,卻依賴於一種充盈而非匱乏的欲望之流構築了強度性的主體,這一主體本質上是一種剩餘主體性,它逃逸出任何試圖定義它的觀念,保持了它革命主體的本質屬性。…
Added by Ra Zola on March 5,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12, 2023 at 3:00am — No Comments
通過上述研究,本案發現:宋代詞人整體情感的時間變化與宋代國勢發展基本吻合,隨國家的興衰而變化;詞人情感在不同時段的空間分布有所不同。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了不同詞人地方感的空間差異,而歷史事件引發的民族情感,又促成了宋朝詞人整體地方感的形成和變化。本案基於GIS空間統計方法,對不同詞人的情感進行定量化處理,將個體地方感的研究整合為對整個文人群體地方感的研究,嘗試進行地方感尺度的調換,為情感地理學中詩詞意境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鑒。
…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10,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本案的詩詞文本數據主要源於《全宋詞》(1999),並結合「古詩文網」對宋代詩詞的分類,共挑選宋代寫景類詩詞340篇。在對文本進行數據提取與處理時,本案首先挖掘出宋代詩詞文本中的地理信息(即「涉及地點」,包括詩詞創作地和詩詞提及地),通過確定地名的古今名稱和位置信息,直接在地圖上定位;其次,提取宋代詩詞的時間信息(即「創作年份」),對無法確定具體創作年份的文本進行取中間值處理;再次,鑒於情感具有動態性、抽象性和復雜性,且測量難度較大,情感信息的提取與處理是本案研究的關鍵。本案嘗試對難以量化的情感提供有效的數理分析與表達途徑:第一步,將詞人的情感信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大類:積極情感包括:快樂、曠達、平靜;消極情感包括:憤懣、悲傷、憂慮和思念(圖2);第二步,參照羅素(Russell)提出的情緒環狀模式,依照詞人的情感強度進行賦值:快樂(1.0)、曠達(0.6)、平靜(0.4)、思念(-0.5)、憂慮(-0.6)、悲傷(-0.8)、憤懣(-1.0)。…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8,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其實早在20世紀初,就有學者成功將文學作品中的一些要素(如帶有虛構性的背景環境分布)以視覺化方式呈現,[34]例如夏普(William Sharp)把蘇格蘭地圖與司各特作品中人物的區域活動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和分析,試圖發現現實空間與想象空間如何重疊。[35]然而,這些早期嘗試仍處於文學地理學的初步發展階段,主要還是側重文學文本的解讀。1998年,西方「數字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代表人物——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莫雷蒂(Franco Moretti)出版《歐洲小說地圖:1800—1900年》(Atlas of the European novel, 1800-1900),其標誌著文學與地理深度互動的新時代已經到來,繪制地圖成為文學闡釋的重要方法之一。基於莫雷蒂的研究,瑞士學者皮亞蒂(Barbara Piatti)的《文學地理:場所、行動領域和空間幻想》(Die Geographie der Literatur: Schauplätze, Handlungsräume,…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7,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具體而言,文學地理學以文學和地理的關係為研究對象,包含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文學要素的地理分佈、組合與變遷;
第二,文學要素及其整體形態的地域特征與地域差異;
第三,文學與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而文學要素又可細分為創作主體 (如文學家、文學家族、文學流派、文學社團和文學活動中心)、文學作品主體 (如文學主題、題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觀、體裁、形式、語言等諸多要素和作品形態)和文學接受主體(如讀者和批評家)。[31]
如上文學地理學論題若輔以情感維度加以考察,可以部分征用為文學情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而站在文學研究的立場縱觀朱竑等人提出的情感地理學七大研究主題:
①情感、生態環境與氣候變化 (從人地關係的角度研究人類情感與生態和氣候變化間的相互影響);…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7,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無獨有偶,情感問題不僅受到以金雯為代表的文學情感研究者的高度關注,文學地理學研究者同樣注重對於文學內部景觀的發掘與引伸。曾大興在論及「地理環境影響文學的途徑與機制」時特別強調文學家情感體驗的重要性。他認為地理環境作為一種物質現象,通過文學家的精神層面來影響作品,而精神層面的具體內容即是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其側重人類對於生命所產生的一種自覺的情感體驗。因此,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應物斯感」和「緣事而發」,適好用來概括地理物象和事項、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和文學作品三者間所存在的兩種生成機制。緣情(如劉勰的「七情」[22]和班固的「哀樂」[23])而發的觸發機制對於文學家來說既是一種思維習慣,更是一種審美傳統。[24]
在西方新地理學(New…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6,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地理學的這份情感熱度源於幾乎是同一時期(即1970年代中期)產生且波及整個西方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情感研究的革命」,情感問題一時間受到幾乎所有學科的關注,心理學、神經科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學、政治學乃至經濟學,概莫能免。[12]待其余波持續發酵,終於在本世紀初誕生了情感地理學(Emotional Geographies)。關於情感地理學的定義,西方學者(如地理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學家)出於各自的研究側重而不盡相同,但是「真正的情感地理學不能只聚焦於情感,它必須且應該嘗試去表達客體化語言中所隱藏的一種微妙之物,即人和地方之間的情感聯系。雖然不同領域的學者采用的研究方式和表達模式大相徑庭,但都應致力於上述同一目標。」…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9,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近40年來,我國文學地理學研究不斷湧現兼具突破性和穿透力的成果,不僅為傳統文學批評觀念和認知模式提供了一種全新視角,也為打破人文社會科學間的壁壘進行有益嘗試。為了對我國文學地理學的發展現狀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基於中國知網數據庫的文獻檢索功能,輸入「文學」和「地理」進行篇名、關鍵詞、摘要的一框式檢索,截至2021年1月15日,檢索出9,258篇相關文獻,其中文學領域相關文獻數量多達4,897篇,發文總量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圖1)。 …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7,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摘要: 20世紀西方地理學歷經諸多學派的交替更叠,遂又受到1970年代中後期「情感轉向」影響,在本世紀初分蘗出當下日益發展壯大的情感地理學。…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5,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現代性的“自我認同”涉及兩個過程,一是現代性的“解放的政治”,它力圖將個體和群體從對其生活機遇有不良影響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一面打破過去的枷鎖以塑造一種面向未來的態度,另一方面力圖克服某些人人或群體支配另外一些個人或群體的非合法性統治。“解放意味著通過讓個體能夠在某種意義上擁有在其社會生活的環境中自由和獨立行動的能力,來把集體的生活組織起來。”[91]
二是晚期現代性的“生活政治”:“生活政治是一種由反思而調動起來的秩序,這就是晚期現代性的系統,它在個體與集體的層面上都已極端地改變了社會活動的存在性參量。在一種反思性秩序的環境中,它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政治,在那里這種反思性把自我和身體與全球范圍內的系統聯接在一起。”[92]…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14, 2022 at 12:39pm — No Comments
文化總是在建構、在演變,從而對於某一文化中的個體而言,也就不存在固定的文化身份問題。所謂個體固定的“文化身份”,不過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假設以及在此基礎上加強的權力壓迫,它既非現實的個體認同,亦非現實的文化存在。
第三,全球化時代的多元文化認同。
一般地說,認同或身份建構中的兩個方面:內部選擇與外部塑造。任何個人或群體,在認同方面都有內在的自決性和主動的選擇性,但外部的文化環境與政治制度的作用也絕不能忽視,盡管這一方面被亨廷頓和社群主義所片面強調了。種族或性別認同的少數派,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們無力控制的因素和力量的影響。比如女性走出家庭後,卻發現她們所能獲得的認同是由男性的刻板印象所提供給她的。…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9,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因此第二,身份的建構性。
既然個體不只擁有一種身份,文化也非一種可以決定個體身份的客體或實體,那麽身份就不只是多元的,也是持續變化的。英國文化研究的代表霍爾(Stuart Hall)據此論述了身份的“歷史性”。其論以為,文化身份並不是居住於某個地區、屬於某一文化的人天生即有的明顯特征,而是歷史的、有意識地建構過程。這“第二種意義的文化身份,既是‘生成’也是‘存在’,它屬於未來也屬於過去。…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9, 2022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文化可以影響我們的推理,但無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充分決定它的結果,因為我們的選擇和推理可以受到各方面的影響。而且,如上所說,所謂“文化”可以蘊涵著相當大的內部差異,不同的態度和信念都可能被容納在一個被寬泛界定的文化里面。“對身份發現論來說,很可能最強有力的質疑理由是,即使給定了我們在世界上所處的居所,我們仍然有各種途徑來界定自己的身份。那種屬於某個社群的感覺,雖然在許多情況下極其強烈,但並不必然抹殺——或者壓倒——其他的聯系與歸屬。我們隨時隨地面臨著選擇。”[82]當然,可做選擇並不是說沒有約束,因為選擇總是在可供選擇的范圍內做出的。社群主義包含著內在矛盾:…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9,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無視猶太人與基督徒的共性而視猶太人為盤剝取利的小人,導致了夏洛克的報復。第二,它以一種因素來劃分個體的身份,忽略了人們所實際擁有的其他身份,實際上是把人渺小化。“一旦人際關係被視為單一的群體間的關係,諸如文明、宗教或種族之間的‘交善’與‘對話’,而完全忽視同一個人還屬於其他群體(如各種經濟、社會、政治或其他文化關係),那麽,人類生活的大部分重要內容就消失無形了,個人被塞入一個個‘小盒子’之中。”[79]把每一個人都牢固地嵌入某一種社會聯系之中,這就窒息了其他理解人類的方式,不但把原本多元、豐富的個人縮減到某個單一的維度,而且它在建立與他人的信任關係的同時,也在建立與更多人的不信任,所以這種狹隘的、危險的幻象可能帶來對立的後果並使世界更加易於被操縱、被煽動。…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5, 2022 at 5:44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