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文旅的文創玩法(下)

「新鄉人」劉巧娟:復活一片窯,致富一方人

面盆、茶壺、水缸、米缸……這些土窯製品,曾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信陽市商城縣雙椿鋪鎮郭窯村的支柱產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燒窯廠漸趨衰落,甚至消失。

隨著「新鄉人」劉巧娟的到來,延續數百年的古窯重燃,通過改進工藝、重新包裝,廢棄的大缸成了生活中的藝術品,連片的陶土生出鄉村振興的精彩「窯變」。

 

被17個電話催來的「新鄉人」

2022年6月,劉巧娟的手機上一個陌生的河南來電連續響了17次。當手機顯示陌生來電時,劉巧娟通常的反應是廣告推銷,不予理會!直到第十七次,劉巧娟也好奇了!

對方是一位河南省派到浙江衢州掛職鍛煉的信陽幹部。他得知劉巧娟擅長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等項目的策劃與運營,並在打造陶瓷文化上經驗豐富。多方打聽後,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他詳細向我介紹了信陽的文化、資源、環境等基本情況,並向我發出了到信陽考察的邀請函。」37歲的劉巧娟是衢州人,被這位信陽幹部的誠意打動,她踏上了這片紅色的熱土。

「郭窯村有著600多年製陶文化,擁有豐富優質的陶土資源,手工製陶傳統技藝世代相傳,如今卻僅剩幾位70多歲的老師傅。」感懷於老匠人的代代守護,劉巧娟帶領團隊進駐村莊,構思發展思路,用文化和藝術點亮鄉村。

 

讓農民放下鋤頭玩陶土

郭窯村製陶業起源於明代。隨著時代的發展,郭窯村逐漸沒落,製陶工人大多外出打工。2018年郭窯村被評為河南省傳統村落,2022年郭窯製陶技藝被評為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真正實現「窯火不滅」夢想,做好鄉村振興文章,劉巧娟對郭窯村進行科學規劃,按照「投融建運」一體化模式,打造集「研、教、展、吃、住、遊、玩」於一體的郭窯小鎮。

 

走進郭窯村,陶器殘片散落遍地,缸缸罐罐隨處可見,昔日沈寂的小村,成了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空氣中彌漫的塵土味和即將投入使用的龍窯讓村民嗅到了發展的潛力。

「讓傳統民間工藝在傳承和創新中煥發活力,也讓當地人農忙玩鋤頭,農閑玩陶土。」劉巧娟說。

如今,劉巧娟有個新的身份——河南省郭窯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

 

帶動鄉村旅遊的精彩「窯變」

目前,郭窯村已被納入當地縣級鄉村振興示範區。「村里的新龍窯已經建成,古窯正在進行提升改造,待投入運營後一條窯的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劉巧娟說,團隊還對周邊村民閑置的住房、院落等資源進行盤活,打造成鄉村精品民宿,讓村民在「不離土、不離鄉、不離業」的前提下增收致富。

「我們在郭窯村原來製陶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繼承與發展,將製作工藝更加精細化,並結合『信陽小館』打造紅陶餐具,生活日用、工藝陶瓷和個性化定製陶器,不斷開發紅色紀念品、紅軍碗等新產品。」劉巧娟說。

 

2022年,郭窯紅陶成功入選信陽市文旅文創十大伴手禮名單,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自郭窯小鎮開工以來,累計接待旅客3500人次,間接或直接帶動200余名村民就業。一條「土陶+旅遊+鄉村振興」的產業鏈,正在打響郭窯村紅陶品牌,帶動鄉村旅遊。

為解決自己千里之外的牽掛,2022年11月份,劉巧娟把正在衢州讀小學的兒子轉學到鎮上。

「我叫劉巧娟,來自信陽郭窯村。」如今,每每介紹自己時,劉巧娟都會如是說。(原题:留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河南大别山区文旅蝶变的青春密码;原载: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桂娟、双瑞、史林静)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