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Zola's Blog (556)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3

全球社會經濟論壇(GSEF)的目的是解決全球以致各地的金融危機。 當然這些問題絕對不可能只依賴政府去解決。通過民、商、官之間的合作,建立商業和社會參與的新模式,創造及提升產品或服務的社會價值,積極解決全球性和本土社會問題。這個共贏局面,正正是社會創新和共享經濟的目標。首爾市長朴元淳開幕致詞時也講到:「如果你一個人夢想,這只是一個夢想。如果我們一起夢想,這會變成真實!」

這個年會在首爾市政廳舉行,足見首爾市政府對於社會經濟及社會創新的支持和重視。與會者是來自不同的創新城市的政府或機構代表,各自分享他們以社會經濟角度應對社會問題的理念、經驗和成果。他們都認為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社會不公及環境破壞的困局,必須通過合作以創新方法去解決。…

55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7, 2016 at 10:24am — No Comments

《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2

考察團下午參觀了在麻浦區的D-well。



D-well有"Do well, Dream well”的意思,在2014年11月正式開幕,是一個讓變革者(Changemakers)聚首一堂去推動社會創新的地方。

創辦人Kyungsun Chung是現代汽車經營者家族第三代,他以企業的部分營利成立一個名為Root Impact的基金來支援社會創新的計劃。

他以實際行動為社區做一些帶來正面影響、推動社會變革。…



16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5,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好單位 Good Lab·《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回顧 Part 1

2014年11月,第二屆國際社會經濟會議於首爾舉行,是次會議是為著解決全球危機以及地區問題。適逢是次會議,Good Lab籌辦了《首爾社會創新考察團》,吸引了二十人前往首爾參加,和對當地的社會創新進行考察。今次的考察團吸引多位來自社會企業、非牟利機構、商業機構,和對社會創新感興趣的朋友參加。即使考察團距今經已十個月,但一些議題,例如共享空間,最近在香港社會引發很多討論,可以預期共享經濟的力量越見重要。

參觀首爾市政廳

與創新局局長對談…

2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2,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高永興·從社會投資觀點探析社區產業發展 (1)

中文摘要



產業發展一向是社區工作的重點項目之一,從早期的「生產福利建設」,延


續至內發型地方產業、地方產業永續機制建構,以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都是

著重於建置和發展社區產業,並期待藉由社區產業的活力來創造更多的工作機

會與社區利益。近年來,社會企業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許多非營利組織也都

跟進這股潮流,社會企業儼然是熱門的實驗題材。社會企業與社區產業有何異…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2, 2016 at 12:08pm — No Comments

馬湄麗博士·社會投資的英國創新

文/ 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一等秘書馬湄麗博士

英國發達的社會投資制度不僅創新了社會問題治理的模式,也催生出繁榮的社會企業生態,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雙重目標實現。

2013年,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在8國集團社會影響力投資論壇上發言時,把社會投資稱為“偉大的想法,有望改造我們的社會,用金融的力量,處理最為困難的社會問題,那些讓各個國家、各界政府以及不同時代的人們倍感沮喪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2,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丁學良:中國的智庫——智枯和智源

  刺激筆者寫這篇帶有公共政策建議成分文章的間接原因,是兩個時隔多年、而在核心機制上卻密切相關的反差式經驗。直接刺激筆者寫這篇評論的,是臺灣眼下的政權變更,以及隨後一定會層出不窮的海峽兩岸須嚴肅對付的老困擾和新麻煩。

  它山之石,不可以攻玉?…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23, 2016 at 2:11pm — No Comments

袁鵬:智庫建設的美國經驗與中國特色

  2016年4月6日,《現代國際關系》編輯部召開主題為“ 新時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智庫建設”的研討會,邀請國內部分智庫、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國內國際問題研究智庫建設中的成績與不足進行研討,就未來智庫發展提出建議。現將部分與會者發言內容整編發表,以飧讀者。

  當前,中國的智庫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方興未艾,熱火朝天,成績可喜,前景廣闊。但要真正做大做強做實,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影響的智庫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各國都有智庫( 我更願意叫“思想庫”) ,但智庫真正成為產業並形成規模,始自美國。

  因此,在目前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熱潮中,有一種自覺或不自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美國為師,以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等美國智庫為樣板的傾向。這本身沒有錯。…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8, 2016 at 5:07pm — No Comments

阿城《孩子王》(6)

第二天一早上課,恰恰輪到作文。學生們都笑嘻嘻地說肯定是寫昨天的電影。我說: “昨天的電影?報上評論了好多年了,何消你們來寫?我們寫了不少的事,寫了不少我們看到的事。今天嘛,寫一篇你們熟悉的人。人是活動的東西,不好寫。大家先試試,在咱們以前的基礎上多一點東西。多什麽呢?看你們自己,我們以後就來講這個多。”班長說: “我寫我們隊的做飯的。”我說: “可以。”又有學生說寫我。我笑了,說: “你們熟悉我嗎?咱們才在一起一個多月,你們怕是不知道我睡覺打不打呼嚕。”學生們笑起來,我又說: “隨便你們,我也可以做個活靶子嘛。”



學生們都埋了頭寫。我忽然想起歌子的事,就慢慢走動著說: “今天放學以後,大家稍留一留,我有一支好歌教你們唱。”學生們停了筆,很感興趣。我讓學生們好好寫作文,下午再說。…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2, 2016 at 1:12pm — No Comments

余東暉·中評重磅專訪:美知名戰略學者史文

  在美國的亞洲安全研究學界,史文(Michael Swaine)是一個響亮的名字,然而看他的履歷,卻發現史文的經歷相當簡單,既沒有當過一天官,也沒有在大公司裏高就。從哈佛博士到伯克利博士後,堪稱一路“學霸”。讀書到老,38歲才到蘭德集團當分析員,一幹就是12年;跳槽到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一幹又是15年。在華盛頓這個名利場,像他這麽死心塌地做學術的外交學者不太多。而他分析美中關系的戰略觀點,包括他認為美中要避免沖突必須在臺灣問題上尋求解決方案,被視為“棄臺論”的一種,在美國主流學界看來經常帶點“非主流”的色彩。

  香港上學 感受神秘中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7, 2016 at 11:13pm — No Comments

李成 戴聞名:一流智庫如何運作

  一家智庫如何在100年裏成為擁有3億美元資產、20個研究中心和3家海外中心的全球性智庫及“政要儲備池”?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坐落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核心位置馬薩諸塞大道,與白宮、國會山相距不遠。

  這家成立於1916年的智庫,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

  令許多人意外的是,其創始人、商人羅伯特.布魯金斯(Robert Brookings)並沒有上過大學。他創立的“政府研究所”,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家私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在此後美國不斷崛起為超級大國的過程中,這家更名為“布魯金斯學會”的智庫,直接參與或間接影響過羅斯福新政、馬歇爾計劃、聯合國創立等多項歷史性決策。…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5, 2016 at 11:57pm — No Comments

李成 戴聞名:一流智庫如何運作

  一家智庫如何在100年裏成為擁有3億美元資產、20個研究中心和3家海外中心的全球性智庫及“政要儲備池”?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坐落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核心位置馬薩諸塞大道,與白宮、國會山相距不遠。

  這家成立於1916年的智庫,是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

  令許多人意外的是,其創始人、商人羅伯特.布魯金斯(Robert Brookings)並沒有上過大學。他創立的“政府研究所”,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家私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在此後美國不斷崛起為超級大國的過程中,這家更名為“布魯金斯學會”的智庫,直接參與或間接影響過羅斯福新政、馬歇爾計劃、聯合國創立等多項歷史性決策。…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3, 2016 at 3:00pm — No Comments

丁學良:中國的智庫——智枯和智源

  刺激筆者寫這篇帶有公共政策建議成分文章的間接原因,是兩個時隔多年、而在核心機制上卻密切相關的反差式經驗。直接刺激筆者寫這篇評論的,是臺灣眼下的政權變更,以及隨後一定會層出不窮的海峽兩岸須嚴肅對付的老困擾和新麻煩。

  它山之石,不可以攻玉?…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31, 2016 at 2:44am — No Comments

黃仁偉 傅勇:中國新型智庫建設與國際經驗借鑒

  內容提要

  在中國正在崛起成為全球大國,深度參與國際事務的背景下,中國智庫建設也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特色智庫面臨空前發展的歷史機遇。借鑒國際智庫經驗有利於擴大智庫的開放性,提升智庫的專業化,開拓智庫的多樣性,強化智庫的行動力。中國智庫的突出問題是脫離社會需求、脫離政策實踐,與政府決策缺乏聯接機制。中國智庫應進一步融入社會實踐、融入決策進程,推動政府、社會和企業三位一體的共生發展。中國智庫應確立核心價值準則,並具有開放性、系統性、批判性、逆向性思維,鼓勵創新性和形式和內涵的多樣性。中國智庫還應加快國際化進程,走出一條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力的智庫發展道路。…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27, 2016 at 5:09pm — No Comments

阿城《孩子王》(5)

自此,每日放了學,王福便在屋中抄字典。我每每點一支煙在旁邊望他抄。有時懷疑起來,是不是我害了學生?書究竟可以這樣教嗎?學也究竟可以這樣學嗎?初時將教書看得嚴重,現在又將學習搞得如此呆板,我於教書,到底要負怎樣的責任?但看看王福抄得日漸其多,便想,還是要教認真,要教誠實,心下於是安靜下來,只是替王福苦。



忽一日,分場來了放映隊。電影在山裏極其稀罕,常要年把才得瞻仰一次。放映隊來,自然便是山裏的節日。一整天學生們都在說這件事,下午放學,路遠的學生便不回去,也不找飯吃,早早去分場占地位。我估摸隊上老黑他們會來學校歇腳,便從教室扛了兩條長凳回自己屋裏,好請他們來了坐。待回到屋裏,卻發現王福早坐在我的桌前又在抄每日的字典,便說: “王福,你不去占地位嗎?電影聽說很好呢!”王福不擡頭,說, “不怕的,就抄完了,電影還早。”我說:…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23, 2016 at 3:32p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在南海僵局中的關鍵作用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載鄭永年文章,原題為《南中國海僵局及其未來》

  近來南中國海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嚴峻了。美國國防部長因為南中國海問題而推遲原定對中國的訪問。在日本召開的G7外長會議發表了《海洋安保聲明》,盡管沒有明確提到中國,但在明確批評中國於南中國海的行為。無論是美國和菲律賓的聯合軍演,還是日本的加入或者澳大利亞等國的關切,無疑都是在指向中國。不難看出其中美國的角色至為重要。盡管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確向美國表明,南中國海島礁問題是中國的主權問題,是中國和相關國家的雙邊爭議,但美國幾乎已經決定了其幹預政策。也有觀察家已經指出,區域內國家似乎變得更加團結了,對華政策具有了一致性。概括地說,在南中國海問題上,正在出現一個以美國為領導的、意在對付中國的新聯盟。而這個新聯盟所造成的一個局面,似乎是要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做出讓步。…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7, 2016 at 12:59pm — No Comments

中美均試圖掌控南海問題的話語權

  《外交學者》7月5日文章,原題:中美均試圖掌控南海問題的話語權 

  隨著海牙仲裁庭就南海爭端做出裁決的日期臨近,亞洲的注意力聚焦於裁決將如何影響中國在南海的行為,以及美國在亞洲的角色。同時,我們不要忘了另一場已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較量,即圍繞南海問題的話語權之爭。

  迄今,在國際法方面,中國一直處於守勢。許多國際分析家認為,中方不參與仲裁對北京的國際形象並不很有利。美國及其盟友可輕易攻擊中國不尊重國際法,盡管美國自己並未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6, 2016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吳建民: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自己

       我覺得我們有時候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有人問我,你說中國面臨最大的挑戰什麽?我說中國人面臨最大挑戰是自己呀。中華民族不怕多災多難,就怕自己。中華民族應對災難的能力大概是世界各國各民族中鮮能匹敵的。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造就了中華民族應對災難的超強能力。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也受到影響,我那個時候住紐約。那時候看電視,我記得北京人都住到大街上,看到CNN采訪,然後CNN有評論,北京人就在大街上面,在幹嗎,在打撲克,在拉二胡。看到這種淡定局面,美國人也評論說一個民族在災難面前如此淡定,這個民族是偉大的。

  但是中國人怕什麽?頭腦發昏。什麽時候會頭腦發昏?取得成績的時候。你想想看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最大的發昏就是50年代開始的。我們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幾件事情做的非常漂亮,第一朝鮮戰爭,對吧?朝鮮戰爭中國不想打,是被拖下水的呀。中國當時已筋疲力盡不想打,而斯大林支持打,又回過頭來找毛主席。…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4, 2016 at 11:02am — No Comments

王江雨·中國必須想清楚在南海到底要得到什麼

  各方主張的法、理、情

  某某地方”自古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是我國政府對與他方有爭議的領土的一貫說法。這說法本身沒什麼不可以的,畢竟歷史因素可以自然和邏輯地成為一個國家領土主張的道義基礎,也可以解釋和強化法理主張。但是必須要註意的是,這種說法別的國家也可以拿來用,歷史性主張並不是專屬於某一個國家的。此外,歷史性主張本身是一種政治立場,而不是法律用語。比如國際法上認為國家可以通過五種方式取得領土,即先占、時效、割讓、征服、添附,但並沒說可以通過歷史主張取得領土。歷史主張只有轉化為法律依據,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2, 2016 at 1:49pm — No Comments

阿城《孩子王》(4)

課文於是不再教,終日只是認字,選各種事情來寫。半月之後,學生們慢慢有些叫苦,焦躁起來。我不免有些猶豫,但眼看學生們漸漸能寫清楚,雖然呆板,卻是過了自家眼手的,便決心再折磨一陣。轉眼已過去半個月,學校醞釀著一次大行動,計劃砍些竹木,將草房頂的朽料換下來。初三班是最高年級,自然擔負著進山砍料運料的任務。我在班上說了此事,各隊來的學生都嚷到自己隊上去砍,決定不下。我問了老陳,老陳說還有幾天才動,到時再說吧。



終於到了要行動的前一天。將近下課,我說:“明天大家帶來砍刀,咱們班負責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組,選出組長,爭取一上午砍好,下午運出來。”學生們問: “究竟到哪個隊去砍呢?”我說:“就到我們隊,我熟悉,不必花工夫亂找,去了就能,砍。只是路有些遠,男同學要幫著女同學。”女學生們叫起來: “哪個要他們幫!經常做的活路,不比他們差。”忽然有學生問: “回來可是要作文?”我笑了,說:…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2, 2016 at 10:59am — No Comments

阿城《孩子王》(3)

當晚想了很久的歌子,卻總是一些陳詞在盤旋,終於覺得脫不了濫調,便索性睡去。又想一想來娣,覺得太胖,量一量自己的手腳,有些慚愧,於是慢慢數數兒,漸漸睡著。

一早起來,霧中提來涼水洗涮了,有些興奮,但不知可幹些什麽,就坐下來吸煙,一下瞥見來娣給的字典,隨手拿來翻了,慢慢覺得比小說還讀得,上課鐘響了,方才省轉來,急急忙忙地去上課。…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0, 2016 at 8:54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