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Blog (287)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6

基於這些問題,該文提出「何謂一首詩」的學術論題,指出在活形態的《江格爾》史詩傳統里,「一首詩」是一個變動著的和相對的術語,而那些構成蒙古史詩傳統的每一次具體演述,都指向一個尚未文本化的全體。也就是說,一個詩章當然是「一首詩」,而單個的詩所匯聚成的整體或集群,也同樣是「一首詩」。又根據這種活形態的史詩演述傳統,結合歷史和詩歌自身的證據,他們初步確定《伊利亞特》、《奧德賽》、《貝奧武甫》等以手稿存留下來的詩歌是源於口頭傳統,是一首口頭詩歌或者是由眾多的一首口頭詩歌組成的一首口頭詩歌。這是《口頭詩學五題》解決的第一個學術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October 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5

在成功運用口頭詩學理論解決「中國問題」後,朝戈金開始著手中國口頭詩學理論建設和學科建構,開始對國內外口頭詩學研究進行反思和總結。《從荷馬到冉皮勒:反思國際史詩學術的範式轉換》是其中的代表作。這篇長文的價值之一如文中所言:「今天回顧國際史詩學術史,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反思中國史詩研究的自身問題,回應本土史詩傳統面臨的現實遭際,進而更好地參與國際學術對話。」價值和意義之二在於「選取了從古希臘荷馬到當代中國冉皮勒共六位史詩歌手,通過聚焦於圍繞他們而生的『問題』,描摹史詩學術演進中的若幹性轉折」。…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4

1999年,他與廖明君合作撰寫的《口傳史詩的誤讀———朝戈金訪談錄》在同年的《民族藝術》第1期刊發,該文是朝戈金讀博期間撰寫的一篇得到學界普遍認同和贊許的學術論文。他指出使用研究書面文學的方法研究口傳史詩與脫離口頭傳統解讀口承作品的範式和慣例將口傳史詩與口頭文學研究帶入一種學術闡述的「誤區」,分析了這種「誤讀」遮蔽了的口傳史詩演述傳統,提出闡釋口傳史詩的特質所應該注意的方方面面。該文體現了朝戈金對史詩研究方法論持有的強烈的自覺意識,也凸顯了他對史詩研究所做出的一種積極嚴肅的學術思考。…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3

哈佛訪學結束的第二年,即1997年,朝戈金投入鐘敬文先生門下繼續深造。這次求學經歷是促使朝戈金做出第三次學術轉向的第三個關捩點。在北京師範大學,朝戈金系統地學習民俗學理論與方法,且以它充實和調整已有的知識框架,同時廣泛參照國際民俗學與史詩學晚近的相關理論成果,對中國史詩學和民俗學界的書面研究範式進行反思。在攻讀博士期間,他開始將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與口頭詩學相關的國際民俗學理論的譯介上,先後翻譯了托馬斯·杜波依斯的《民族誌詩學》和約翰·邁爾斯·弗里的《口頭詩學:帕里—洛德理論》等。…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8,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2

2011年6月,中國正式頒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另一方面,學者、民眾以及其他諸多社會力量也逐漸自覺地意識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且積極參與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作中。朝戈金是較早自覺倡導搶救與保護中國少數民族口頭傳統的學者之一。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與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朝戈金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3年起,朝戈金開始在期刊雜誌上撰文探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需要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非遺」保護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同時,通過媒體訪談、報紙等許多傳播介質,朝戈金一以貫之地倡導文化多樣性,竭力推動中國「非遺」保護工作,呼籲「非遺」保護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以及「非遺」保護的立法。…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 廖明君·口頭傳統詩性智慧的探索者 1

朝戈金是當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界知名的中年學者,其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涉及民族文學、文藝學理論、史詩學、口頭傳統研究等,且卓有建樹,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乃至國際學界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最為學界稱道的是他在史詩學與口頭傳統研究上的貢獻。在中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研究由書寫範式轉向口頭範式過程中,朝戈金將口頭詩學理論引介入國內,成功地將它運用到蒙古英雄史詩研究上,創建史詩研究的新範例,助推了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範式轉換的完成。朝戈金對口頭詩學的引介、實踐、反思與建構引領了中國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的深入開展,時至今日,這一理論依然在這些領域,乃至其他相鄰學科的研究中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和闡釋力。

一、朝戈金的學術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6,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劉春風·認知模型與核心信念(下)

核心信念

你可能會有疑問,這個自動思維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它來自我們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es)。認知模型理論認爲,在少年時期,人們會形成一些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被深深的埋藏,以至於連人們自己都不易察覺。這些想法就是人們的核心信念,通常人們會像看待絶對真理(Absolute Truths)一樣看待這些核心信念。…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24,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劉春風·認知模型與核心信念(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因抑鬱症困擾,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在中國,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爲6.9%12個月患病率爲3.6%。也就是説,每一百個中國人,大約有6.9個人在一生中曾經罹患抑鬱症,約3.6個人在過去十二個月中受到抑鬱症的困擾。…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12,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白德靈·悠悠玫瑰香,濃濃華樂情-沙巴崇正中學《詩樂玫瑰》音樂會實錄

英國社會學家斯圖爾特·霍爾(Stuart Hall)在他的論文《文化身份與散居》(Hall, 1994) 1 中説過,文化身份(或稱文化認同)在歷史和現實的“嬉戲”中形成。懷着探尋沙巴華樂與沙巴華人文化身份傳承之間緊密聯繫的初心,作爲音樂人類學者的筆者於2023年4月26日登上了前往亞庇的班機。

踏出機場的第一步,流火的熱浪帶來了亞庇初見的問候。“沙巴華樂之父”張誠忠老師夫婦早已等候多時,以矍鑠的姿態迎接來自中國的青年學者。與這位沙巴華樂開創者的第一次會面還要追溯到2022年10月的吉隆坡天后宮《華樂情》新書發佈會,當日匆匆一會爲筆者結下了與沙巴華樂的情緣。…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ly 11,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美育的民族特點

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

啟開時間窗扉追溯美育思想的起源和發展,不難看出美育的思想古往今來,國內國外源遠流長。美育的內涵也是豐富多彩,既包括審美教育,情感教育,藝術教育,還包括美學教育,全人教育。

首先,強調美育的民族特點,從而創造出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美育思想體系。

高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爲我們實施美育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ly 1,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四年後,這樂團什麽模樣?

一個銅管樂器出現了,那麼這個銅管樂器是什麼角色?

等不及看四年後這樂團會是什麽樣?

能發展成熟為管絃樂隊,有銅管樂,也有絃樂。

偏向在音樂中嵌入過多管絃樂的方式。

而管樂器分爲木管和銅管樂器。

幾週前,他驚訝媽媽給他選擇小低音號,作爲大學銅管樂器小型合奏團的樂器。没幾天,管絃樂隊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開始一起合練。…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24, 2023 at 11:53pm — No Comments

小軍鼓的瞬態

招魂風鈴,用墓穴五帝錢和招魂鈴製作,用銅管發音。

哪一種壓縮器設定最能突出小軍鼓的瞬態?敲擊樂須能演奏小軍鼓,鍵盤敲擊樂器及定音鼓。你可以用能夠互換並且重新排列地打擊樂如小軍鼓,鐘鼓,牛鈴,低架甚至是鐃鈸之類的插入物來設計屬於你自己的鼓型小桌子。麥肯恩將心臟設計成一台精緻的機器,與銅管樂器的各種金屬管連通。他們邀請我加盟他們銅管樂隊。歡迎他們的是銅管樂隊和奢華的晚餐。

在小軍鼓,似乎有一個中世紀的後代被稱爲塔波鼓,這是一個單一的腸鼓在底部串起圈套。小軍鼓和鈸是打擊樂器。…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23,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美的社會本質

蔡元培先生倡導“以美育代宗教”,並不是只停留在一種純粹的學術探討中,而是將它積極付諸於實踐。

他說,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

他認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



他留下的原文是: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已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成完美之域;一面又爲德育與智育之手段。…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23,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美育:德育之完成

把美育特別提出來,與體智德並爲。蔡元培

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在清末民初,以美育來挽救社會、挽救教育、挽救革命的人和活動,可謂比比皆是。

提出了六種詩歌語言教學的美育策略,即咬文嚼字式的體悟,朗讀吟誦式的體悟,聯想想象式的體悟,名句突破式的體悟,激盪創造式的體悟,樂畫輔助式的體悟。



銅管和大鼓的強奏預示着某種兇兆,仿佛一場激烈的抗爭來不及準備便開始了。…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23,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薛湧:我絶對拒絶做龍的傳人(下)

最妙的是,謝肇淛交代了龍對各種動物加以交合後生出的東西,其中包括麒麟龍馬這些在中國社會頗爲尊貴的造物。這暗示着龍通過交合所創造的秩序,在謝肇 淛的時代已經獲得了合法性,乃至強姦的果實被廣爲尊奉。不過,他沒有交代被龍姦污的婦女生出的是什麼“龍種”。量他在那個時候不敢説。這個 “龍種”,還不分明是皇帝?看看當時的萬曆皇帝,雖然在萬人之上,但是其心理精神則完全呈現出被專制主義強姦後的畸形,乃至乾脆躲入後宮,不理朝政。最後大明朝日益腐敗墮落,最終亡於內亂和外患之中,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June 9, 2023 at 8:54pm — No Comments

方強:既非龍的傳人,也非孔子傳人(下)

然而,薛文絲毫不談商紂、周厲的荒淫無道,更無視文景、貞觀、康乾之治,而僅是照搬黃宗羲的觀點將秦以降皇朝同貶爲中央集權、破壞所謂周代的憲政精神。殊不知黃宗羲過於美化三代政治法律制度卻沒有看到秦朝以後出現的文景、貞觀、康乾之世實際上並不比理想化了的周代社會遜色。薛文這種觀點與其説是對歷史的誤讀和簡單化,不如説是一種無知。至於該文中秦以後皇權“對每一個臣民都要加以絶對佔有”等言論就更可笑而不值得一駁了。正確地對待歷史的態度是我們不能厚古薄今,是古非今,而是要公平對待,以理服人。…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6,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方強:既非龍的傳人,也非孔子傳人(中)

據筆者看來,這一系列對中國歷史的解讀存在很多對儒家和周代的誤讀。周代之所以不能一統天下,並非如薛文所説“拒絶把天下看作一己之私”,而是非不欲也,實不能也。限於當時的軍力、交通和信息條件,周朝是有心無力,而非有力無心。周代的禮制道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儒家的塑造和理想化的産物。史料的嚴重匱乏使歷史學者無法重構三代面貌,現存的許多周代作品不少還是漢代學者所冒稱。如《管子》、《周禮》等。

至於周代禮制符合近代憲政精神則是對憲政的誤解。憲政最主要的精神在於政府以法治國(The Rule of Law),而非君禮臣忠。憲政的法治與體現等級的禮制相反。法治強調君臣上下平等,這點在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韓非的論著中都有表述。而禮制強調等級。周代所謂禮制如何與憲政掛鉤?可能是薛湧的個人創造吧?…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5,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方強:既非龍的傳人,也非孔子傳人(上)

——評薛湧“我絶對拒絶做龍的傳人”



閒來無事,隨看網絡新聞,突見有薛湧的文章“我絶對拒絶做龍的傳人”。讀後發現該文對儒家文化、歐洲近代文明、龍文化的影響、乃至中國歷史都有不少誤讀。加之在主流媒體《南方周末》的刊登,有可能對衆多於本國歷史文化不甚了解的國人進行誤導。正因爲此,筆者雖自認對中國文化也僅探一點皮毛,但仍覺得有必要對薛文中出現的一些較明顯的歷史文化誤讀進行澄清,以免誤人子弟。

首先,薛文對某些教授關於龍圖騰産生於江南蠻人表示不同意,認爲江南蠻人不能代表中華(非中國)文化,所以龍也不能代表中國文化。其實,據有關考古發現,遼寧阜新出土的龍型雕塑距今約8000年,而所謂的 “中華第一龍”…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3,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薛湧:我絶對拒絶做龍的傳人(上)

幾百年前的謝肇謝肇淛(生僻字)制,看出了自己的文化中被權力強姦的成分,看出專制主義顛覆了基本的人文價值,把獸凌駕於人。

最近有教授領銜,鼓吹龍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象征,甚至要把龍打造成一個“中國品牌”,惹得媒體大嘩。

説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征並沒有錯,因爲中國有許多文化,進而也有許多“象征”。不過,是否應該把龍打造成“中國品牌”,卻大可商議。因爲以什麼樣的文化象征作爲中國的品牌,關係到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中國人的問題。或者用句時髦的話説,這是一個“我是誰”的文化認同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y 22,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張晨〈風景的凝視與身體的臉化:德勒茲論喬托〉(10)

「德勒茲與政治」領域的研究專家保羅·帕頓(Paul Patton)認為,「殖民」問題雖並非德勒茲理論的主要關注點,但他卻對此始終保有興趣,更不用說這一問題,這一「殖民主義」的生產過程,可被完全嵌入德勒茲有關「差異與重復」的理論光譜內,及「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的政治指向中。在上文的符號系統中,能指的霸權讓歧義緘默,在哲學的歷史敘事中,總體法則同化了差異與重復,正如在殖民的歷史當中,白人以自己的形象為基準,以主流的文化為依據,以基督教的教化,將黃種人與黑種人視作他者、視作野蠻、視作亟待訓練與臉化的客體對象。因此,德勒茲總結:「束縛著人類的最主要的層就是有機體,意義和解釋,主體化和征服。」而我們共同的任務,我們所能做的,便是要揭示並了解這一過程,要像藝術家那樣,「去層化、形成意識與愛情的無器官的身體、消除主體化、成為白癡、生成-女人、生成-動物、令語言口吃、成為異鄉人……」…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pril 19, 2023 at 6:01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