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根據巴赫金(Bakhtin)的觀點,文類起源於特定情境中的言語表達(如問候、告別、回應),這些言語表達隨著時間變得規則化,最終發展成為書寫的修辭結構。書寫是一種模仿。從最簡單的視覺符號來看,書寫模仿聲音、停頓與空間;在更複雜的語法層次上,它則固定語言並發展出各種文類,而這些文類最初確立自身為話語(discourse)的文類。然而,喚起並不是透過不斷重複語言行動來實現書寫的形式。沒有任何文類能夠準確地對應或涵蓋它。
喚起不是一種語言遊戲(language game)。如果說除了言語的文類之外,還存在構成書寫的語言遊戲,我們同樣無法在其中找到喚起。根據李奧塔(Lyotard)的觀點,最終通向書寫的語言遊戲,源自於時間在不同領域(如經濟、藝術等)的交換方式,以及社會溝通的不同形式(如經濟學家、藝術家等)。如果我們認為喚起屬於藝術的語言遊戲,而不屬於民族誌的語言遊戲,僅僅因為藝術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喚起,那麼這種理解忽略了美學本身來自於未被使用的時間,或時間在自身內部的運作。相反,喚起則來自於事物內部時間的過剩。我並非說美學中不存在喚起——確實存在,就如同美學中也蘊含著經濟性。同樣,喚起並非沒有美學成分——正如美學也存在於關係之中,例如在經濟學或民族誌學的需求與供應關係中。
喚起不是一組符號與能指的總和:它不是能指的書寫。我們無法透過連結或分離符號來獲取它。喚起不會在語言的某個領域內形成一種實體。它不會圍繞某物聚集,也沒有前後順序;它既不像話語或言說(enunciation)中的幽影(phantasm),在句子中留下痕跡,也不是某種先於語言、位於語言之外的東西,使某種形式成為可能。換言之,喚起並非語言內部透過符號連結形成的產物。它也不處於「外部之後」(outside-after),即,它並非語言領域內部的產物,亦不是語言的外部世界逐步累積意義後的效果。它不是隱喻(metaphor)、轉喻(metonymy)、寓言(allegory)或象徵(symbol)。所有這些修辭形式可以是喚起性的,但喚起本身無法被限定或歸屬於任何一種修辭形式。所有這些修辭手法都可以被言說、被書寫、被重覆,而它們作為修辭學的一部分,也在語言遊戲中留下痕跡。然而,在隱喻與寓言的層面上,我們可以創造並發展隱喻性與寓言性的話語——它們是一種修辭結構,一種從既有規則中發展出的形式,並進一步產生語言或書寫的效果。
泰勒,以上所述的結論是:當我談論跨文本民族誌(transtextual ethnography)——即喚起——時,我並未將其僅僅想像為詩意的釋放。
當民族誌學者拒絕回歸經驗,或認為他/她能夠透過書寫來喚起經驗,而將民族誌性的事物僅僅釋放為某種詩意書寫時,民族誌中便無法出現真正的喚起。我曾說,喚起不是能指的書寫。我將進一步說明這一點,因為有些人對理論感到厭倦,但隨後又回到既定路徑,依靠自身已內化的理論來進行批評,卻未能真正理解它。對於「能指書寫」的批判,有助於澄清「民族誌喚起」(ethnographic evocation)與「帶有喚起性的語言修辭」之間的區別,以及它與「具有詩意轉折的民族誌書寫」的差異。「能指書寫」的特點在於,它打破了書寫與口語世界之間的透明關係,並取而代之建立了一種非透明的結構,主張書寫已經與言語行動脫離,符號不再指涉自身。
由於書寫不再擁有外部世界,也沒有外部指涉,它便以「語標書寫」(logographic trace)的形式呈現。根據德里達(Derrida),這種現象有助於解構語標中心主義(logocentrism),因為語標在書寫中受困。但德里達同時設想了一種新的書寫釋放模式——指向無限延展且不封閉的隱喻,一種詩意的遊戲:「能指的書寫」最終導向一種帶有感官誘惑的修辭學(erotic tropology)。
當德里達意圖在書寫中捕捉「語標」(logos),試圖將書寫從「語標書寫」(logographic)中解放時,我問:當這些能指(signifiers)不在言語行動的聚光燈下,它們在彼此之間做些什麼?當它們如同置身於一座鏡屋,彼此折射時,它們又會做些什麼?我認為它們重新創造了「語言體系」(langue)。詩歌記憶著語言體系,並拉長被保留的言語的回聲。詩歌傾向於聯結聲音與圖像,而這些聲音與圖像在語言體系中被壓抑。德里達想要將理論家轉變為達達主義者,但某些時候,德里達理想化了巴赫金所質疑並視為單言性的詩意遊戲。任何討論文本的民族誌都必須對這個問題保持敏感。
喚起的蝕變—— 阿卜杜勒·埃爾南德斯·聖胡安(Abdel Hernández San Juan)1997-1998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人類學系, 西班牙文翻譯為英文:蘇爾皮克·安傑利尼(Surpic Angelini). The Eclipse of Evocation ByAbdel Hernandez San Juan, Anthropology Faculty at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Texas, EUA, 1997-1998, Translated from Spanish to English by Surpic Angelini. Source: Evocation: A philosophical dialogue by Abdel hernandez San Juan and stephen a tyler, Rice University, anthropology faculty, September 1997-december 1998 Houston, texa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