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正由於感知性在特定意義下是可塑的,因此,像是所謂的造形藝術便可予以感動。這種感動構成了一種特定的感動性(affectivity),且無法被化簡為雅各.馮.魏克斯庫爾(Jakob von Uexküll)以壁蝨的感覺動力(sensori-motor)迴路所描述的那種循環;對具備神經系統的生物而言—無論多麼原始—這類循環是所有感動性的特徵。…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31,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康德(Kant)提出的「低階官能」(lower faculties)—直覺(亦即,覺知度或感知性)、理解、想像與理性—或許很容易令我們深信不疑,但其實,感知性並非一勞永逸的天賦,就這麼賜給稱之為「人」的此等存在。人既是生命的技術形式,也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心智靈魂(noetic soul)。感知性會發展,如同理解、想像與理性。這種發展,這種精進(elaboration),發生在一代又一代的創作過程中,就像我們從馬奈(Edouard Manet)的例子理解到的一樣—十九世紀下半葉,當他談到來自觀眾的負面評價時,宣稱:
他們的眼睛將被打造………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30,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編註:本文為貝爾納・斯蒂格勒於2019年11月於台北藝術大學舉辦的大師班系列講座的第一講,此中文譯本後刊於《現代美術學報》第39期(2020年5月)。英文原題為”What Can Art Do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本篇講稿首次發表於…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28,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人類無法拒絕技術,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技術能幫到我們。但是,我們要考慮時間問題,因為技術是不斷加速的,在我們使用技術的過程當中,技術就在不斷叠代。正是由於現代技術進化的速度,才迫使我不得不將技術問題和時間問題組合起來進行考察。在我之前,已有德里達、福柯等哲學家關注技術問題,但他們都沒有進入數字時代,而數字時代對人類的影響,是之前的技術完全不可比擬的。
我們要知道限度在哪里,要將技術往積極的方面去推進。如果將技術完全交由市場掌控,它不會往特別積極的方向發展。同樣一款軟件,用來做遊戲,可以毀掉孩子;用在課堂上,可以提升教學效果。但轉換使用方法還是表面的,我們要轉變的是技術背後的控制規律。
解放周末:對此,歷史可以提供給我們哪些借鑒?…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25,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把強大的技術置於市場的統治下,是非常危險的
解放周末:作為中國美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不久前您參加了美院建院90周年的一系列活動,尤其是在以「自動化社會中的藝術與教育」為題的國際美術學院院長論壇上,發表了重要演講。這個論題為何吸引您?
貝爾納·斯蒂格勒:因為人類知識的被剝奪、思考力的喪失,都與社會越來越高度的自動化有關。…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我對這一傳統進行了批判。技術不能被簡單歸為哲學的外圍範疇,而處於被擱置的地位,認為技術這一「外圍」對哲學的核心毫無貢獻是錯誤的。我認為,人類是未完成的,始終處於進化中,始終在被技術所塑造。人類擁有技術後,制造工具,形成組織,組織之間產生紛爭,爆發戰爭……技術對人類影響如此之大,不能被忽略。
解放周末:您在重新確立技術重要性的過程中,為何又始終對技術抱有十分的警惕?
貝爾納·斯蒂格勒:人類因為普羅米修斯盜來的火而擁有了使用技術的能力。人有了技術之後,卻沒有使用技術的智慧,於是宙斯派赫爾墨斯給人類送去書寫之神,教給人類公正、羞恥心等智慧和德行。…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馬克思也認為,隨著人的實踐活動以及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自然史和人類史不再是相互獨立的歷史,而統一為世界史; 認為人類是自己的工具的產物。隨著工業革命進程的推進,機器和技術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解放周末:關於技術,您試圖在書中喚起怎樣的討論?這樣的討論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貝爾納·斯蒂格勒:我試圖對技術在人類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進行重新討論,從而建立起技術和人性之間新的關係。…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3,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人物小傳: 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06年,他在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創立了研究與創新學院,出任院長。
如果把世界想象成一列火車,我們全體人類正坐在這列火車上,向著未知,呼嘯前行。是為速度歡呼,還是追問我們正駛向何方?本版今日起推出的「前沿觀察」系列訪談,便始於這樣的疑惑與追問。
技術是造就變化的時代力量。來自法國的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正是作為現代技術哲學研究的開創者而被世人所熟知。…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1,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討論構思能力(ideation)時,強調了人的用其“純語法”去即興編目的首要性。作出自己的元編目(meta-categorization)的能力,正是端正個人意向,對付大數據對我們的捕捉的關鍵。而這正是我們今天在大學里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動用的所有元語言幾乎都是top down(自上而下)的(如阿甘本説,手機這樣詭異的東西,搞不清裏面的這麼多讓我們上當的陰謀裝置機關,我們卻也敢拿來就用。詐騙電話就是對我們這一點的懲罰)。可以説,大學本身也已成了各種app的奴隸,苦不堪言。如何救大學?須知,教師構成的記憶網已不足以傳輸知識,跨學科團隊也不足以讓我們想象新突破和新遊戲。需要進入這樣一個過程:必須走bottom up(從下到上)式,peer to peer(平等互聯)式地重新去居有元語言,由大學領頭,去開創出一個元語言的新時代。否則,大學就會像今天這樣成爲被各種app支使的傻逼,那樣的話,你再是研究莊子和鬍塞爾,也都沒用了。…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0, 2023 at 3:16pm — No Comments
在此同時,今天的大學人本身正在被快速無産階級化。但這一情形仍是藥式的。大學雖擔當着一種主權式的責任,一種很例外的責任,但它自身也正遭受生存威脅。大學如果像德里達説的那樣必須抵抗,斯蒂格勒反駁説,那就首先必須抵抗我們這個人工智能時代的愚蠢:
愚蠢是一種淤積、痂和疤[…]。在欲望堵塞的地方,就會有一塊不大可見的淤積,一小塊硬疤,表面是感覺不到的。正是由這樣的淤積才構成了殘疾。愚蠢,是一種低下的思考方式(une manière basse de penser)。…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8,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當前的大學教育和大學知識的問題,不是教學法的問題。大學系科目前須做的,是治療式工作,但目前,其首要的任務卻是:與大學內的數碼短記憶裝置作鬥爭。今天的高等教育政策普遍地,在要求大學動員和組織其研究機體,去作出無限制的創新加速,哪怕以毀滅我們的未來爲代價。我們必須先中止大學的這一走向毀滅的創新衝動。資本主義式創新正在毀滅人類的未來。…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