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6

我一直以為于堅對過程,細節,時間有一種特別偏好,他往往在體驗中強化時間鏈條,由此而詩化時間,時間是人的生存的狀態,他尤其看重進行時態,通過它再造另一種內在心理時間,從而重構出新的生活。重要的不是時間的現實刻度,而是被完全個人內化,進行中體味著的時間。因為每一個瞬間都可能顯示連續生命的特殊意義,哪怕完全是極具個人化的。顯然,類似于堅這種私人性充滿細節,過程,時間,情節的狀態體驗,為生命詩學——其前期經驗聚合的范型,做出了重要的而有益的增補。

體驗第二個特征是主體的感知"視線"從生活事件全面轉移到日常瑣事上來。生活事件一般指對人的生存具有較大影響的情景,境遇,它在很多時間場合左右人的意識精神。以往詩歌對重大事件付出巨大熱情——當然事件並不指完整的因果展開,而是指事件對精神的折射投影。例如情感事件(初戀、失戀、婚變),倫理事件(侵犯、攻評、受傷、防御),生命事件(新生、瀕臨死亡、疾病),諸如此類都成了重大指涉對象。

而日常瑣事在後期生命詩學中則越過"事件",上升為體驗的主角,它像崔衛平所描述的是一種"既不粘不稠,又像碎粒般吸附,吸引的東西"⑨。包圍在你四周,誘惑你自覺主動投入其中,它充滿柴米油鹽這樣不起眼的用品范圍,它構成一系列生活流水賬,構成被稱為"日子"的一連串平淡無奇的"日歷"。所有的人都無法逃脫日常瑣屑的浸泡,所有的人都面對一個巨大切實的生存無底洞,所有的人都自覺或被迫加人這一天造地設的"儀式"。如何從日常生活瑣屑,比如一次排隊一回購物甚至一瞥眼神,揮發出詩性的光輝,呈現生命本在的澄明和瞬間意義,是對生命詩人新的挑戰。

于堅有一首描寫同事五秒鐘穿過一條馬路的瑣事:

他一生中的一個時辰在下午三點和四點之間
陰影從晴朗的天空投下
把白色建築剪成奇怪的兩半
在它的一半裡是報紙和文件櫃而另一半是寓所
這個男子當時就在那狹長灰暗的目子裡
他在那兒移動了大約三步或者四步
他有些遲疑不決皮鞋跟還撥響了什麼
我注意到這個禿頂者毫無理由的躊躇
陽光安靜充滿和平的時間
這個穿紅色襯衫的矮個小男人
匆匆走過兩幢建築物之間的陰影
手中的信差點兒掉到地上
這次事件把他一生向我移近了大約五秒
他不知道我也從未提及

——于堅《下午一位在陰影中走過的同事》

這裡壓根兒稱不上事件,它普遍平凡,輕淡得如一縷炊煙,沒有人會留意和記住,但它卻被詩人瞬間體驗攝住了。它細碎得不能再細碎了,不外是:穿過狹長陰影的日子;躊躇三步或四步;手中的信差點掉下,由這三個瑣細構成詩人大約五秒鐘,對某一生命過程的凝盼、體味和思索。它可以由此延伸對主事者性格、情感、命運等的領悟:從外在淺層,偶發動作中接近生存的根子,在客觀冷靜還原狀態中,留給人們對生命瞬間的懷想與追索。緣此我想起十五年前,朦朧詩人梁小斌一句名言: 一條從樓上飄下來的藍手帕,也是意義重大的。它實際上道出日常生活中,無限隱藏著的生命體驗真諦,生命詩學的價值就在善於發現和善於挖掘被人忽略的瞬間生命的詩意。

⑨崔卫平《诗歌与日常生活》,《文艺争鸣》1915年第3期。

原載《詩探索》95.4期,入選《中國最新先鋒詩論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

延續閱讀: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