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三、小結:界限的反式考古學
在談布朗修的著名論文中,傅柯把活躍於這個空間的思想運動稱為「域外思想」,其特徵之一,是「注意在語言中已存在、已被講述、印刷、呈顯者—不是那麼去聆聽那在自身中述說者,而是聆聽流通於其詞彙間的空無,聆聽不停拆解它的喃喃,關於一切語言的非話語的話語,它顯現的不可視空間之虛構。」61
每個字詞在此似乎都圍繞一團虛擬的雲霧,語言存有本身的威力不來自「那在自身中述說者」,而是傅柯命名為空無、喃喃、非話語的話語與不可視空間的域外。書寫所瞄準的,不是字詞本身,不是其所述說者,而是在字詞與字詞間快速生滅且噴吐能量的虛構空間,而這正是越界與其所指向的域外所纏祟之處。
換言之,如果考古學以歷史事件來處理吾人所思、所說、所作的言說,…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20pm — No Comments
從這個觀點來看,傅柯從薩德、胡塞或布朗修作品中所想提出的問題是: 什麼是特屬於語言的界限時刻?透過書寫如何可能表達一種界限態度?什麼是界限與越界在字詞平面上的變態孿生關係?而且,其最終導出何種由界限所定義的語言存有?如果對傅柯而言,越界的必要來自等待自由的不耐,54 那麼由書寫所強勢迫出的語言越界,其所解放的,正是語言自身。換言之,工作於界限上的書寫行動(依循傅柯在〈何謂啟蒙?〉的邏輯,或許可以命名為「批判書寫」),使得語言存有被定義於語言界限上,並因此獲得一種由語言的限制(正字法、句法、文法……)中解放的自由。55…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17pm — No Comments
表面上,越界極易被理解為對固定疆界或律法的冒犯與衝撞,然而這並不是傅柯所構思的概念意義。傅柯的批判哲學來自一種由界限與越界所共構的吊詭暴力運動(且是對此運動的狂熱)中。在此,界限的界限或界限的存有由越界所迫出,但卻又僅「甦醒於其迫近的消失上」。46 這是由缺席所吊詭証成的在場,由被消抹而銘印的痕跡,一種「作品的闕如」或去作品的存有47。越界一方面成為此界限存有論中唯一有效的運動,但另一方面,「沒有任何內容能連結於它,經由定義,任何界限都不能束縛它。」48一股高張卻空洞的暴力運動構成傅柯存有論的核心,究極而言,其僅是「空無的無形式在場及此在場的沈默恐怖」。49…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14pm — No Comments
界限與越界分不開,這正是傅柯與康德最大的差別。40 康德認為形上學決定理性的使用界限是為了審慎小心地維繫於界限的限度之內,為了不跨越理性的範圍;傅柯則相反,他指出僅有越界才能標定界限本身,或者不如說,界限其實並不是普同與不動的,它不在任何可定位的「這裡」或「那裡」,它僅能由不斷地跨越(薩德600程序)來動態標示。必需特別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引文(「這是存有正無延遲地顯現且跨越界限的姿態碰觸缺席本身的時刻」)中, 傅柯極不尋常地再次援引時間(而非空間)來界定越界與界限的這個怪異交錯,…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11pm — No Comments
(二)薩德600程序
就某種意義而言,不斷回返(且一次比一次增強)的欲望(性慾、食慾、酒癮、煙癮、藥癮、偷竊癖、購物癖、窺淫癖……)是不斷跨越的可能及保証。薩德的《索多瑪120天》,不是長居於日常性欲的可能經驗中心(它絕非色情書刊或A片的簡單劇本,因為A片,即使是各種變態A片,只輕碰經驗的邊界), 而是為了見識欲望(或被解放身體)所襲捲的恐怖威力,不在於單一欲望及其滿足,而在於以漸強拍子(crescendo)不斷返回的欲望本身(《索多瑪120天》中由簡單的性變態啟動,緊接著性的糞便學(scatologie),到最後性的虐殺,…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07pm — No Comments
這無疑地是一種吊詭的提問。因為如果存在一種被認定的,作為邊界、盡頭、末端、終點或斷口的界限,那麼去質問跨越的問題似乎正是對這個前提的不承認或抹除。「界限的跨越」是一個矛盾的命題(從邏輯來說,是界限就無法被跨越,可被跨越的就不是界限),然而事實上,一切的界限或劃界似乎總是連結著某種跨越的問題。只是究極來說,被跨越的界限或可跨越的界限似乎只能意味著其從一開始便不是界限,因此才可以跨越。我們或許可以權宜地將界限與跨越的這種矛盾關係,稱為界限的二律背反(antinomie de la…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04pm — No Comments
在進一步分析傅柯文學布置的二道力線之前,底下是基於上文所整理出來的概念區分表:
僅管越界與摺曲這二種特異的思想運動(或問題化作用的實踐)在文學布置中是不可切分的,限於篇幅,本文將僅討論此布置的越界部份,亦即界限的反式考古學。至於摺曲及其所牽動的內在性系譜學,則留待〈分裂分析傅柯: 文學布置中的摺曲〉中進一步發展。僅管越界與摺曲這二種特異的思想運動(或問題化作用的實踐)在文學布置中是不可切分的,限於篇幅,本文將僅討論此布置的越界部份,亦即界限的反式考古學。至於摺曲及其所牽動的內在性系譜學,則留待〈分裂分析傅柯:…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4:02pm — No Comments
(二)「文學時期」的超越習練 :
傅柯式的超驗經驗論(empirisme transcendantal)對傅柯而言,文學於是隸屬於書寫的二種特異運動,其中之一,是為了「擺脫自我」25 不惜衝決犯禁的越界,另一,則是為了倍增疊層性而促使「自我對自我」的摺曲,二者分別具體地指向標誌傅柯哲學的二大問題場域(或致使其概念滋生的超驗場域):域外與內在性。
這無疑是文學何以對於傅柯重要無比的原因之一,因為正是在文學布置中,明確實踐了這二種超越習練(exercices…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於是不無怪異的,我們先有了一篇「越界序言」,然後是一篇「摺曲後記」,整體來看,傅柯的文學布置竟彷若是一本巨大無比的「書」,其上銘刻了諸般由越界與摺曲所註記的力線,其是馬拉美的「書是宇宙」,是波赫士的「文學是百科全書」,更是薩德、巴塔伊與阿鐸的「書寫即事件」,甚至「比事件還壞」。19
1964年傅柯在比利時的〈語言與文學〉20 講稿中明確指出:…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文學,作為傅柯哲學凝視下的客體,無疑地便激起此三重暴力的激情,與一切隨之而來的迫使習練。然而,文學在挑起其特性化暴力(強度極點)的同時, 也必然是一種使自身被特性化(或特異化)的過程,這便是德勒茲指出的,超越習練所不可分離的「基進差異」或純粹差異。
換言之,超越習練一方面致使文學成為具有基進差異的特異客體,另一方面(同樣在超越習練下),此基進差異被迫出之際便已指向某種「永恒重複」;亦即文學既是獨一的,又是「一次即所有次數(une fois pour toutes)」之物,其所被迫顯的差異同時重複於其他差異之中,只是用德勒茲的語意來說,此重複並不意味任何同一或普同,而是差異自身的重複。這是何以超越習練必須同時由「基進差異與其永恒重複」來說明。以傅柯的例子來說,文學作為超越習練的客體,在激起三重暴力並構成由其強度極點與界限所界定的差異時,必然也同時與其他思想客體間存在著具有重複意涵的內在共振…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摘要:傅柯的文學布置展示了二個對其哲學至為關鍵的概念:越界與摺曲1。 這二者是傅柯哲學中最獨特的思想運動,其分別對應了反式考古學與內在 性系譜學的發展。本文主要延續先前已發表的研究成果,集中討論越界與 界限在傅柯的文學布置中所怪異構成的雙生雙滅關係,並特性化其所代表 的時間性:界限時刻。本文認為,越界,或特別是其所代表的另類時空, 必需視為理解傅柯思想的零度,甚至是其一切問題藉以發軔、舖展的超驗 場域。如果沒有由越界所代表的界限態度,傅柯著名的考古學與系譜學方法都將只是一種經驗的法則,喪失其哲學的意涵。
一、最初的布置:文學…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兩道抽象之線:越界與摺曲
對傅柯而言,作為一種複合力線所說明的布置,文學所激起與創造的運動是極明確的。其中之一,由界限態度所代表,成為語言平面上對詞彙、句法、文法或表達形式的冒犯、顛覆與踰越;巴塔伊被認為是箇中翹楚,而薩德、克羅索斯基、胡塞與阿鐸(A. Artaud)亦不遑多讓。
表面上,文學在此成為一種挑釁,書寫幾乎就等同犯禁。然而隱含在此頑強意志下的,並不單純地僅在於宗教或道德律法的違逆與亂紀,因為違逆亂紀僅與律法共生、甚至是使律法可見的必要元素。9
以違犯或衝決來思考界限,似乎不易擺脫其否定及消極的定義。相反的,如果捨棄否定形式,以寓涵啟蒙強度…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6,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我們在茫茫世界中,與機遇的對象遭遇,我們沒有辦法用習以為常的“常識”、“想象”、“記憶”、“聯想”去把握它,因為它超越了欲望和快感,直接進入到感覺中。…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5, 2020 at 2:02pm — No Comments
在另一種藝術形式——雷切爾·懷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的建築作品中,也我們也發現了藝術家對於感覺和時間的追求。懷特里德在倫敦東區建造了一幢極富爭議“房子(House,1993 見下圖)”,這個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房子,其實是從房間內部空間翻鑄的混凝土建築,懷特里德想利用“負空間”探討人對於空間的占據。…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y 15, 2020 at 1:1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