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們在茫茫世界中,與機遇的對象遭遇,我們沒有辦法用習以為常的“常識”、“想象”、“記憶”、“聯想”去把握它,因為它超越了欲望和快感,直接進入到感覺中。
審美際遇之時,就是藝術創造之時,也是我們與藝術共同生成之時。這看似是一種過於理想化的審美狀態,或者一種學術的說辭,然而誰又能說自己從未在觀看一場電影,聆聽一首音樂,欣賞一幅繪畫時,有過“失憶”、“忘我”、“沈醉”的經驗呢?
在藝術中,審美者醉的身體就是藝術能夠通達感覺的證據。與其執著於表現論,我們何不選擇相信德勒茲所言的“感覺的邏輯”?其次,如果藝術只是一種情感或意義的表現,那麽藝術品將永遠不能成為紀念碑。因為情感和意義是主觀的,並且它們之於個體而言具有相對性。特別是在形態豐富、風格大膽的當代藝術領域中,藝術品本身已經成為一種實驗,它挑釁絕對的權威,允許不同的解讀,包容一切的猜想。
若只從情感和意見的維度去理解它,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的解讀都可以被認作是對的,但又沒有哪一種解讀是完全對的。這也是德勒茲之所以說藝術是感覺的聚塊,而不僅僅滿足於情感與感知的原因。
感覺因其只有程度即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差別,因此不失為一種評價“藝術-事件”的可行策略。通達感覺的藝術,既必然地能夠直接用身體感受,但它也容納意見,並且還能夠在被人解釋、去除隱喻的過程中,將不同的意義納入自身意義的創生之流之中,於在時間的長河中被歷史銘記,成為由感覺與記憶凝築的紀念碑。
我們應當同培根和諸多傑出的當代藝術家們、德勒茲和身體美學家們站在一起,並堅信感覺足以成為藝術的目的。培根說自己是一個智性上的悲觀主義者, 神經上的樂觀主義者。德勒茲完全贊同培根,同時他會補倉道,“我唯信感覺,所以我也是智性上的樂觀者”。
因為在藝術中,感覺所擁有內在的邏輯——事件, 已蘊含德勒茲之“思”的全部本質。感覺不必為精神讓步,思必在感覺之中發生。運行著感覺的邏輯的“事件-藝術”,它必然會在始終不渝地開放和運動的過程中,收獲藝術的最高的價值:獨一無二、永葆潛能、流傳真理和永恒不衰。這樣的藝術品,已然是不朽的紀念碑。
參考文獻
[1] Gilles Deleuze. Francis Bacon: The logic of sensation[M]. U of Minnesota Press, 2003.
[2] Gilles Deleuze. The logic of sense[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David Sylvester. Interviews With Francis Bacon : The Brutality of Fact[M], Thames & Hudson,1988.
[4] Alain Badiou. The Event in Deleuze. Parrhesia 2. 2007: 37-44.
[5] 吉爾•德勒茲.感覺的邏輯[M].董強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
[6] 吉爾•德勒茲、菲力克斯·迦塔利.什麽是哲學: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M].張祖建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433-523.
[7] 吉爾·德勒茲.尼采與哲學[M].周穎,劉玉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
[8] 陳永國. 哲學的客體:德勒茲讀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9] 大衛·西爾維斯特. 培根訪談錄[M].陳美錦譯.上海:譯林出版社,2016.
[10]姜宇輝.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1-20, 128-180.
[11]尚傑.歸隱之路:20 世紀法國哲學的蹤跡[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69-80, 119-141.
[12]羅貴祥, 德勒茲[M].臺灣:東大圖書出版公司,2016:1-49,109-141.
[13]黛米安·薩頓,大衛·馬丁-瓊斯.德勒茲眼中的藝術[M].林何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139-151.
[14]麥永雄.德勒茲與當代性[M].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47.
[15]篠原資明.德魯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6]諾伯特·林頓.現代藝術的故事[M].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
[17]王德峰.藝術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1-10.
[18]孫斌. 審美與救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148-183.
[19]耿幼壯.如何面對繪畫——以德勒茲為例
[20]姜宇輝.“喧嘩”與“沈默”——從德勒茲實踐哲學的視角反思波洛克的 “醉”與“線”.哲學分析 2014(04):90-10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