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作者簡介: 熊木清( 筆名熊沐清,1953—) ,男,侗族,江西豐城人,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認知詩學研究與理論版圖重構」首席專家,主要從事認知詩學、語言學、敘事理論、比較文學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系 2020 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認知詩學研究與理論版圖重構」( 20&ZD291) 階段性成果。對文本產生何種反應? 這種研究迥異於千百年來人們對文學的理解和接受,所以,目前許多人( 專業的文學批評者和普通的文學讀者) 對此持懷疑乃至批評態度。但實驗實證研究主要是針對文學基本理論和讀者反應,不是針對文本解讀的。換言之,它不是狹義的文學批評的方法,而是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中國外許多人對此不了解,緣木求魚,不免失望;…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5, 2023 at 10:35pm — No Comments
認知文學研究領域知名專家、美國學者霍根( Patrick Colm Hogan) 曾指出: 文學的認知研究有多種方法或範式,最初有心理分析的,語言學的,社會學的,計算機科學的,很快又有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進化生物學以及來自物理學的動力理論等學科加入。因此,廣義認知詩學的認知分析可能是一種認知文化批評,一種認知社會學分析,認知人類學分析,認知歷史主義分析,認知空間批評,認知生態批評,認知/神經女性主義批評,認知情感批評,認知現實主義批評,等等,不一而足。
筆者曾經指出: 不同方法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文本細讀」顧名思義是針對文本的,目的是對文本提出某種闡釋( interpretation) ;…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1,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四、廣義認知詩學的研究方法
目前的認知詩學———即包括狹義認知詩學和狹義認知文學研究,它的研究方法可以簡單概括為「認知的」研究方法,即,借用來自認知科學某一領域的理論、概念、方法及技術對文學的各種現象進行研究。由於認知研究流派紛呈,範式眾多,所以表面看來,它們采用的研究方法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但細加梳理,卻可以概括為奧迪斯( Laura Otis)歸納的三種主要模式: 其一是在實驗室進行的神經科學研究( neuroscientific studies) ,比如眼動實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他之所以持這種觀點,我們認為,主要是受文體學傳統的影響。文體學傳統認為,文體學的分析主要是對文本的效果進行解釋,而不是去發現新的效果或意義。塞米洛( Elena Semino) 和卡爾佩珀( Jonathan Culpeper)在他們主編的《認知文體學: 語篇分析中的語言和認知》一書「前言」中寫道: 「認知文體學承襲了文體學的傳統,即主要關注語言選擇與效果之間的關系,認知文體學則是要關注特定語言選擇和結構的認知效果。收入本書的十二篇文章中,大多數文章的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解釋對於對象的闡釋是如何獲得的,而不是提出對文本的新的闡釋。」[17]x
我們認為:…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11,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廣義認知詩學涵蓋如此之廣,絕不是它自我膨脹,而是認知研究的現狀和它的學理所致。認知科學是一個發展迅速、疆域廣闊的學科群,何塞·路易斯·貝穆德斯( José Luis Bermúdez) 概括說: 認知科學從許多不同學科汲取了研究工具和技術,包括心理學,哲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數理邏輯等等。它從根本上說是一 種跨學科的活動。[14]3
四十多年前的「斯路恩六角形」( 又叫作「認知六邊形」) 就勾勒了認知科學的十一個不同子域: 控制論; 神經語言學; 神經心理學; 認知程序模擬; 計算語言學; 心理語言學; 心理哲學; 語言哲學; 人類語言學; 認知人類學; 大腦的進化。…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1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很大程度上,所謂「廣義認知詩學」的外延相當於「認知文學研究」。那麽,我們為什麽不用「認知文學研究」去涵蓋「所有這些分別以認知方式理解文學的方法」呢? 這里既有約定俗成的習慣,也有學理上的考慮。從習慣上來說,如前所述,中國學者最先接觸到的比較穩定、成型的理論和研究範式是「認知詩學」,中國以「認知詩學」為主題召開了十餘次全國性和國際性學術會議,成立了全國性學術團體(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認知詩學分會」) ,創辦了《認知詩學》集刊。筆者早在 2015 年即首次提出「認知詩學」和「認知文學研究」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並主張以廣義的「認知詩學」一詞泛指所有的認知文學研究。[12]159 -164
國外學者也有「認知詩學」的廣義用例,比如《普林斯頓詩與詩學百科全書》…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9,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中國此前的關注主要集中於認知文體學和( 狹義) 認知詩學以及認知敘事學、文學達爾文主義,但並不了解「認知文學研究」。究其原因,國外的文學認知研究雖然歷史較長,但分布零散,既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也沒有就其理論、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達成共識,所以,其面目長期模糊不清,中國學者自然對此如同霧裏看花。直到 2015 年,麗莎·詹賽思( Lisa Zunshine) 主編的《牛津認知文學研究指南》(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terary Studies) 出版,才為中國學者所關注,此後,認知文學研究逐漸成為熱點。…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9,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其後,Palgrave 出版社自 2008 年起開始編輯出版「文學與表演的認知研究」叢書; 2014 年,John Benjamins 出版社推出「兒童文學、文化與認知」叢書( Children ‘ s Literature,Culture and Cognition) ; 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於 2016 年開始推出一套叢書「認知與詩學」( Cognition and Poetics) ,迄今仍在出版中。…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8,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一、經典認知詩學與認知文學研究
「認知詩學」一詞是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魯文·楚爾( Reuven Tsur) 於 20 世紀 70 年代所創,楚爾在他的博士論文( 1971) 中使用了認知的文學研究方法。1977 年,他出版了《知覺指向的韻律理論》一書,從心理學角度系統論述詩歌韻律。1983 年,他在特拉維夫大學正式出版了專著《什麽是認知詩學》,「認知詩學」一詞正式問世。到了 90 年代,楚爾又推出了兩部認知詩學方面的專論,即《走向認知詩學理論》( 1992) 和《詩歌節奏: 結構與表現—認知詩學的實證研究》( 1998) 。在《走向認知詩學理論》修訂版( 2008) 的開篇,楚爾開宗明義地指出:
認知詩學是運用認知科學為工具,來研究文學的跨學科方法( approach)…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8,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摘要: 隨著認知科學的迅猛發展,與之相生相伴的文學認知研究也日益興盛,枝葉繁茂,已經不是原有的「認知詩學」概念所能容納和準確指稱。事實上,認知詩學一詞已經有不同涵義,所指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因此,一種整合文學研究中所有認知研究理論、視角和方法的廣義認知詩學呼之欲出。廣義認知詩學的基本原理是運用認知科學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進行文學研究,其目的是要發現新的蘊涵、形式、效果、機制、要素等,並予以盡可能科學合理的解釋。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本細讀、科學實驗和調查,「實證 + 質性」是它的方法論原則。
引語: 「認知轉向」的繁榮與迷惘
20 世紀…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7,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我覺得大家也有這種體會:很多時候閒着可能覺得自己在休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休息好,刷了半天手機還是很累。但是如果你完成了一項工作,你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你在心理狀態上好像又被充能了。
這本書藉助這一理論,延伸到創新課程裡。作者認爲每個人都是有想像力的,或者説每個人都是有創新力的。作者在前言裡講到他們有一個從事藏語和英語翻譯的朋友,藏語裡沒有creativity這個詞,然後他們從藏語中找了一個最接近的詞,就是natural,這就暗示創新力可能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想像力是我們的本能。日常生活中也有例子,小孩子總是很有想像力的,長大以後,大家可能就不再把想像當做一個遊戲,更多時候比如頭腦風暴時更像工作。《創新自信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創意課》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有能力去恢複自己童年時期的想像力,還是在更有經驗和知識的背景下。…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5,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以少做多,以有限追求無限是個永恆的誘惑
羅丹妮:這裡呼應一下我們的主題——“湧現與創造”,“湧現”是什麼?我們所説的遊戲提供給我們的快樂和小説給我們的快樂是共通的嗎?
重輕:湧現是從自然科學裡出來的概念,大概就是一種從簡單到複雜,又回簡單的一個現象。遊戲開發者特別喜歡談論這個話題,電子遊戲大部分都是屈服於生理快樂,分泌多巴胺,但玩遊戲時有一小部分,簡單的規則會生發出無限多複雜的現象,然後你還覺得特別合理。…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September 1,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讀小説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虛構如何塑造我們生活的形的。我覺得讀小説鍛煉的是大家不斷去質疑你所見的真實的能力。
重輕:現實主義中的真實,比如説我們去冩一個人生活中的苦惱,冩人的苦難,然後我們可以推己及人,體會到裡面有一些永恆和長久的東西,這個是“真實”的第一層。需要解釋的一點是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層,有一些“真”就成了一種感覺。比如看《夜巡》(下圖) 這幅畫,或者你看印象派其他的畫,很模糊,但它就是有一種比精細的油畫還要真得多得多的世界。…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8,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雙翅目:我個人可能偏極端一點,我們每個人對於現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即使面對面,兩個人對於一個事件的理解都有可能不同。“真”這件事我覺得在當下是消散的,我們面對(不一定完全是)碎片化的信息,如何把這些信息組合成對我來説是有效的敘事呢?這可能更重要。敘事是很重要的,它不一定描繪過去的真或現實的真,但是敘事更有意義的是它描繪一種未來的可行性。最近蘋果公司發佈了Vision Pro頭戴式設備,那我們怎麼用設備去進行生活改造?比如視力不好的人,戴上眼鏡,信息是不是就直接進鏡片了?
所以,真實就變得不是所謂的現實了,而是我們如何構建一個可以運用到真實環境當中的敘事體系。這種敘事體系對於未來是有所預示的,或者説,它就像是一個模型。比如説門捷列夫做夢排出的元素週期表,上學時人人都背,約等於是給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我們不一定把它按照現實去理解,但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真”的敘事模式。…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5,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我也讀過卡爾維諾和博爾赫斯,我當然知道真正的大師是什麼樣的,這書肯定沒到那程度。不過它唯一讓我覺得有點露餡的地方是這本書特別熱情,作者像抓着你的肩膀要大聲告訴你:你看,這事兒真的太棒了!就這種感覺,你會覺得作者的眼睛在發光。這書在智識的挑戰上是足量的,但唯一有點露馬腳的就是這熱情了。你能感覺到她的冩作是一個遠遠比你的閱讀要關困難得多的事情,但這種艱難是非常美麗的。
慕明:確實,我的冩作可能有時候是特別對不起大家,我也去看微博上讀者的評論,有讀者説本來想看本小説換換腦子,結果一看怎麼這麼累啊!我覺得我和雙翅目都有這個毛病,讀者往往會覺得,工作一天累得不行了,想換換腦子,看看科幻這種類型小説,卻發現看我們冩的東西可能比工作還要累。這本書的娛樂性沒有很多讀者想的那麼足。…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3,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ChatGPT問世,人工智能話題再次成爲關注焦點;蘋果公司發佈Vision Pro頭戴式設備,宣稱是其十年來的重磅産品……近期,科技發展引發了一系列新舊話題的再討論,而文學也在其中尋求自身的位置。
本次的青年作家漫談是以青年作家慕明的小説集《宛轉環》出版爲契機進行的三人對談:慕明和青年作家雙翅目,播客《不在場》的主播重輕,前兩位雖被歸爲科幻作家,但她們其實更多的是將科幻作爲一種方法去進入想像力所構建起的“可能性的森林”。換言之,她們所關注的從來都是廣義的文學問題:什麼是文學的愉悅?文學的真實與遊戲中的擬真有何不同?小説作爲一種古老的敘述,還是編織世界的有效方式嗎?
我們對“文學中的愉悅”的期許不同…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11,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57頁
1 從整體性視角重點關注故事內容而進行閱讀的步驟:
(1)反復閱讀資料,直到一個模式浮現出來,這個模式通常是以真個故事焦點的形式出現。
(2)寫下你關於生活故事的最初印象和完整印象。
(3)確定內容或主題的特殊焦點,他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尾一直在不斷發展著,抓住並跟他走下去。
(4)用不同顏色的標記,畫出故事的不同主題,然後分別閱讀,重復閱讀
(5)…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February 7,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敘事研究:閱讀、分析和詮釋》
作者: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
譯者: 吳芝儀 / 出版社:濤石 / 出版日期:2007/03/19
本書旨在探討生命故事研究的方法論,聚焦於文本閱讀、資料分析,以及質性報告中經常被遣漏或忽略的主題。我們的目標在於透過一個閱讀和分類文本的嶄新模式,來傳授讀者如何閱讀、分析和詮釋生命故事的素材,並以我們實徵研究工作中的實例來說明這些技術與程序的運用。…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February 3,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在「聽」和「說」的場域中考察民間故事的動態過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為全程錄像文本使得研究者反復觀摩成為可能。同時,這對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應熟悉當地的方言和口頭傳統。故事學界呼喚這種生活狀態的民間故事研究成果的誕生,它們可能全面顛覆現有故事學的理論方法和觀點。
小結…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January 16, 2023 at 11:09pm — No Comments
從思想淵源看,敘事學理論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俄國形式主義及弗拉基米爾·普洛普所開創的結構主義故事學,或者說,敘事學源自故事學。如何講好故事,恰恰是敘事學的問題。「『講故事』是『敘事』這種文化活動的一個核心功能,是一個區域最普通的講述行為,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進入故事之中。
敘述與故事乃一體兩面的共在關係,故事是敘述所述之事,而敘述則是說故事。」隨著敘事學的迅速發展,很快就拋棄了故事學。即便建立了聽覺敘事學、視覺敘事學分支,研究方式也是在敘事的字里行間捕捉「講述」的細節。…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December 19,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