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種族,環境,時代三個原則出發,丹納舉出許多顯著的例子說明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個藝術家家族的傑出的代表,有如百花盛開的園林中的一朵更美艷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條”。而在藝術家家族背後還有更廣大的群眾,“我們隔了幾世紀只聽到藝術家的聲音;但在傳到我們耳邊來的響亮的聲音之下,還能辨別出群眾的覆雜而無窮無盡的歌聲,在藝術家四周齊聲台唱。只因為有了這一片和聲,藝術家才成其為偉大。”他又以每種植物只能在適當的夭時地利中生長為例,說明每種藝術的品種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氣候中產生,從而指出藝術家必須適應社會的環境,滿足社會的要求,否則就要被淘汰。…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26,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年4月21日- 1893年3月5日)自幼博聞強記,長於抽象思維,老師預言他是“為思想而生活”的人。中學時代成績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一八四八年又以第一名考人國立高等師範,專政哲學。一八五一年畢業後任中學教員,不久即以政見與當局不合而辭職,以寫作為專業,他和許多學者一樣,不僅長於希臘文,拉丁文,並且很早精通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一八五八至七一年間遊歷英,比,荷,意,德諸國。一八六四年起應巴黎美術學校之聘,擔任美術史講座,一八七一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一年。他一生沒有遭遇重大事故,完全過著書齋生活,便是旅行也是為研究學問搜集材料:但一八七○年的普法戰爭對他刺激很大,成為他研究“現代法蘭西淵源”的主要原因。…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June 21,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英國在十八世紀時,社會虛偽成風,宗教腐敗,文學也只是模仿陳舊的東西,以為粉飾,聽不到真正內心的聲音。這時哲學家洛克首先出來,竭力攻擊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積習痼弊,提倡思想言論自由,從而為變革的來到,播下了種子。在文學方面,則有蘇格蘭農民詩人彭斯,以他的全部力量反抗社會,宣揚人人平等的聲音。他不怕權威,不屈服於金錢實力,以他的熱血,灌注在詩篇中。
但是這種精神界的偉大人物,並不就是人類社會的驕子,總是流離顛沛,一生坎坷,終於夭折了。後來拜倫和雪萊相續而起,轉戰反抗,就像上面已敘述過的那樣。他們的力量又如巨波大浪,猛烈沖擊舊社會的基礎。餘波流向四處,流入俄國,鼓舞了人民詩人普希金;流入波蘭,則有復仇詩人密茨凱維支奮起;到了匈牙利,就喚起了愛國詩人裴多菲。屬於這個流派的其他詩人,舉不勝舉,無法一一介紹了。…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2,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他自己說:「上天不要我生活在孤寂之中,將要號召我奔向戰場了。如今我已經聽到號角聲在召喚我參加戰鬥了,我的靈魂幾乎要沖向前面,來不及等候命令了!」於是他就投身到國民軍(Honved)中,一八四九年轉到貝姆將軍的部下。貝姆,是波蘭軍人,就是一八三零年戰役中,竭力同俄國作戰的人。當時柯蘇特請貝姆來,要他當特拉斯瓦尼亞地區方面的統帥。他和裴多菲如同家人父子一樣。
裴多菲曾三次離開那地區,但不久就回來,好像有什麽把他吸引著似的。那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在賽格斯法爾的戰役中,裴多菲在軍隊中犧牲了。裴多菲平日所說的「為愛情而歌唱,為祖國而戰死」的話,到這一天真的實現了。…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9,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斯洛瓦茨基所寫的詩,也時常譴責那些欺詐自己國家的奸人,但是對用詐術消滅敵人的人,他就十分贊美,比如《拉姆博羅》(Lambro),《可爾狄安》(Kordyan)等詩都是如此。《拉姆勃羅》一詩寫的是希臘人的故事,這個人背叛了自己的宗教,當了強盜,目的是獲得自由,可以向土耳其人報仇。這個人性格的兇殘,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只有在拜倫的東方詩中才能找到。可爾狄安這個人,就是謀殺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波蘭人。這兩首詩的主題,都只是復仇而已。…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4,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斯洛瓦茨基於一八零九年生於克列梅涅茨(Krzemieniec)。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為後父所撫養。後來曾入維爾那大學讀書,他的性格與思想很像拜倫。二十一歲時,他到了華沙,在財政部當文書。過了兩年,忽然因事故離開祖國,不能再回來了。他先到倫敦,隨後又到了巴黎。這時期,他寫成詩歌一卷,是模仿拜倫的詩歌體裁的。這時密茨凱維支也來到巴黎,與他會面。但不久兩人鬧翻了。他的作品大多是悲慘、痛苦的聲音。一八三五年,他離開巴黎,到東方漫遊,經過希臘、埃及、和敘利亞。…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3,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當舉行葬禮時,王子把開炮打死他妻子的那個人綁來,一起投入烈火中燒死了。李塔沃爾自己也殉葬了。這詩的意義,在於通過這婦人來說明只要為了祖國的緣故,即使違背了丈夫的命令,拒絕了援軍,蒙蔽士兵,而使國家陷入險境,並且引起一場戰爭,都不是什麽過錯。只要有這樣崇高的目標,那一切事情都可以去做了。另一部敘事詩式《華倫洛德》(Wallonrod)。這是取材於古代歷史,描寫一位英雄在戰敗之後,企圖為國復仇,因此詐降敵軍,後來逐步地當了敵軍的領袖,於是一下子就消滅了敵人。這大概采用意大利作家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的見解,加在拜倫式的英雄身上,所以初看也只不過是浪漫派談情說愛的作品。檢察官不了解它的用意,就準予付印出版,於是密茨凱維支的名氣便大起來了。
過了不久,密茨凱維支得到機會,到了德國,訪問了德國文學家歌德。此外,他還寫了長詩《塔杜施先生》(Pan…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3,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這個惡魔,這如撒旦一樣,憎恨人間種種卑劣的行徑,就極力跟它們進行鬥爭。這就好像一個勇猛的人,如果遇到只是些庸碌懦弱的人,那他就激怒了。這種人生來就有愛慕美好事物的感情,但是看到茫茫人世熙熙攘攘,不能互相了解,於是就產生了厭倦,憎恨世界了。不過到後來,萊蒙托夫逐漸趨向實際,他所感到不滿的,已不是天地人間,而轉到同時代的人們中間了。後來他的思想又起了變化,竟突然死於決鬥。決鬥的原因,就是萊蒙托夫所寫的《當代英雄》一書。當初大家以為書中的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到了這本書再版時,他作了答辯。他說:「主人公並非一人,實際上是我們同代所憎惡的對象。」因為這本書所描寫的,的確就是當時人們的實況。於是有個朋友叫馬爾登諾夫的,便說萊蒙托夫把他的事情寫進書中,因此要求跟他決鬥。萊蒙托夫不願意殺害自己的朋友,只是舉槍對空中放,但是馬爾登諾夫卻對準他射擊,他就被打死了。他死時至十二十七歲。…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1, 2023 at 7:26pm — No Comments
一千八百三十一年,波蘭反抗俄國,西歐各國支持波蘭,對於俄國十分憎惡。普希金於是寫了《給俄羅斯誹謗者》及《波羅金諾紀念日》兩首詩,以表明他的愛國。丹麥批評家勃蘭兌斯(G. Brandes)對於這一點是有意見的。他認為對只靠武力蹂躪其他民族自由的國家,即使說是愛國,其實只是禽獸之愛的,也是很少見的。普希金晚年,和荷蘭公使的兒子不合,以致兩人決鬥,他被打中腹部,兩天後便去世了。這時是一八三七年。俄國自從有了普希金,文學界才開始獨立。所以文學史家佩平說,真正的俄羅斯文學,的確是隨著普希金一起發展起來的。而拜倫得惡魔派的思想,卻又通過普希金,傳給了萊蒙托夫。
萊蒙托夫(M. Lermontov)生於一八一四年,與普希金差不多同時。他的祖先萊爾蒙特(T.…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21,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七
至於斯拉夫民族,他們的思想同西歐是非常不同的。但是,拜倫的詩歌,卻也很快地流傳過去,沒有遇到什麽阻隔。十九世紀初年,俄羅斯文學才開始革新,慢慢地獨立起來,並且越來越顯著了;到現在已經有同那些先進的國家並駕齊驅的氣勢,就連西歐人士也都驚嘆它的壯麗和偉大了。不過,考察一下它的開端,實際上只依賴於三位作家,這就是普希金、萊蒙托夫和果戈理。前面兩人以詩歌著名於世,他們都受過拜倫的影響;而果戈理則以描繪人生社會的黑暗現象著稱,同前面兩位作家作風不一樣,所以不屬於本文討論的範圍。
普希金(A.…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8,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況且雪萊本來是一個富於理想的人,他不斷追求,沒有止境;勇猛前進,絕不後退。那些淺薄的人們實在不可能看到他的深刻。如果能真正認識他這個人,就會發現他有卓越的品質,仿佛來自雲天;他熱情激蕩,是無法阻擋的。他憑借著自己的想像,而奔向那神奇的境界,這神奇的境界便存在著美的本體。奧古斯丁說:「我未得到愛,而我渴望愛,因此我抱著希望去追求那值得愛的事物。」雪萊也是這樣。所以他終於能擺脫人間而作精神上的遨遊,希望自己能達到他所信仰的那個境界。同時他還以美妙的歌聲,啟發一切尚未覺醒的人們,使他們明白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道理,以及人生價值何在。他發揚同情的精神,並且鼓吹他熱切信仰著的進步思想,使人們懷抱著偉大的希望而奮勇前進,跟著時代永遠向前。但是世人卻罵他是惡魔。於是雪萊便因此而孤立了。人們又排擠他,使他不能久留人間。於是壓迫的視力取得勝利,雪萊就這樣被害死了,正如阿拉斯特死在大沙漠上一樣。…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7,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他的父親也異常震驚,便叫他回校認罪,但是雪萊不肯,于是被逐出家門。世界雖大,可是連故鄉也不能回去了。他於是到了倫敦,那時他才十八歲,卻以獨立在天地之間,斷絕一切歡樂,不得不同社會作戰了。後來他認識了葛德文(W. Godwin),讀到他的著作,從此他的博愛精神更為發揚了。第二年,他到愛爾蘭,號召愛爾蘭人起來,在政治和宗教方面都想進行政革,但是終於沒有成功。到了一八一五年,他的詩篇《阿拉斯特》(Alastor)才出版問世。詩中描述一個抱著理想的人,追求美好的東西,而到處找不到,最後死在曠野之中,這很像他自己的寫照。
第二年,在瑞士,認識了拜倫。拜倫對他十分稱贊,說他像獅子似的矯捷;又很欣賞他的詩,但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人注意到他。再一年,他寫成《伊斯蘭的起義》(The Revolt of…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現在我們根據他的行為和思想,探索一下詩人一生心靈的秘密吧。他常常反抗所遭遇到的一切,致力於他所向往的理想;他珍視力量而崇拜剛強,尊重自己,而喜歡戰鬥。它的戰鬥並不像猛獸那樣,而是為了獨立、自由和人道。關於這些,上文已經簡要地敘述過了。所以拜倫的一生,仿佛是猛烈的波濤,急驟的風暴,一切虛偽的粉飾和陳腐的風尚,他都給以掃蕩;他從來不知道什麽瞻前顧後。他那種充沛蓬勃的精神,簡直壓制不住,即使奮力戰死,也要保持他的精神;不挫敗他的敵人,戰鬥決不停止。同時他又坦率而真誠,毫無忌諱掩飾。…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5,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拜倫本來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他曾經說過:「為了爭取自由,如果不可能在本國戰鬥,便應當在別的國家從事戰鬥。」當時,意大利正為奧地利所統治,失去了自由,有一個秘密政黨組織起來,策劃意大利獨立。拜倫便秘密參與了這事,把鼓吹自由的精神作為自己的使命。雖然有兇手密探在他周圍追蹤,他始終沒有停過散步和騎馬等活動。後來,這個秘密政黨被奧地利人所破獲,獨立的希望消失了,但是他的精神始終沒有喪失。拜倫對於意大利的督促與鼓舞的力量,以致影響到後來;激發了馬志尼,激發了加富爾,意大利的獨立終於實現了。所以,馬志尼說:「意大利的獨立,實在依靠拜倫。他是復興我祖國的人啊!」這話說得很對。…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3,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而傑非特則說:「你們這些得救了的小子們呵!你們以為自己從狂暴的波濤中逃生了,就得到上帝的恩賜馬?你們茍且偷生,追求飲食男女,眼看世界滅亡,而不感到憐憫可嘆;你們有沒有勇氣,敢於抵抗狂濤巨浪,跟你們的同胞共命運。你們只隨著父親逃避到方舟上面,而在世界的墳墓上建立城市,難道一點慚愧都沒有嗎?」但是,人們居然毫不慚愧。他們正趴在地上,大唱頌歌,有無休止。正因為這個緣故,上帝也就強大了。如果大家都走開,不理睬他,那麽,他還能有什麽威力呢?…
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2,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東方的惡習,在這寥寥數語中已經說盡了。但是,拜倫的災禍,起因卻不像上面所說的那樣。相反地,倒是由於他的名氣太大了。社會上是那麽頑固愚蠢,仇人在他的身邊窺伺,以抓住時機,便立刻進行攻擊,而那些群眾不了解情況,竟也隨便符合。至於那些對高官顯宦歌功頌德,而對窮迫的文人壓制打擊的人,那就更加卑劣了。而拜倫卻從此就不能在英國住下去了。他自己說過:「如果詩人對我的批評是正確的,我在英國已毫無價值;如果那些批評是錯誤的,那麽,英國對於我也是毫無價值了,我還是走吧?不過,事情還沒有完,我即使到外國去,他們還要追蹤我來的。」不久,他終於離開了英國,一八一六年十月到了意大利。從此以後,拜倫的創作就更加雄偉了。
拜倫在國外所寫的作品,有《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續集,長詩《唐璜》(Don…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1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四
拜倫名叫喬治·戈登(George Gordon),出身於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海盜勃朗(Burun)族。這個家族後來移居諾曼底,追隨威廉王到了英國,直到查理二世時,才開始改用現在這個姓氏。拜倫與一七八八年一月二十二日誕生在倫敦,十二歲便寫詩了。成年後,入劍橋大學讀書,沒有讀完,不久就決定離開英國,作廣泛的遊歷。他先到葡萄牙,後又東到希臘、土耳其和小亞細亞,飽覽了這些地方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奇異的民族風俗,寫成《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兩卷,內容瑰奇變幻,仿佛波光雲影一般,令人驚嘆叫絕。以後,他又寫了《異教徒》(The…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8, 2023 at 4:10pm — No Comments
十九世紀初年,全世界為法國大革命的浪潮所震動,德國、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希臘等國,都振奮起來了。往日的沈夢,都一下子蘇醒過來了,只有英國比較沒有什麽變動。但是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發生衝突,時常產生不平的現象。詩人拜倫,正好生活在這個時代。在他之前,有司各特(W. Scott)等人,他們的作品大都是平穩妥帖、詳盡切實的,同舊的宗教道德極為融洽。等到拜倫起來,才擺脫陳舊的傳統,直接書寫他所信仰的東西,而且他的作品都充滿了剛強、反抗、破壞和挑戰。和平的人們,怎能不害怕呢?於是人們就叫他撒旦,這個稱呼是騷塞(R. Southey)開始用的,而大家就隨聲附和。後來,又有人擴展到稱呼雪萊(P. B.…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7,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三
從純文學的觀點說來,一切藝術的本質,都在於使觀眾和聽眾能感到振奮和喜悅。文學是藝術的一種,本質也應該是這樣。它同個人和國家的存亡,沒有什麽聯系。它完全脫離實際利益,也不是窮究什麽哲理。所以,從它的功用上來看,在增進知識方面,不及歷史書冊;在勸戒人群上,不如格言;在使人發家致富方面,不及工商業;在獲取功名上,不如畢業文憑。不過,世間上自從有了文學,人們便因而接近滿足了。英國道登(E.…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October 6,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他們沒有古代人民的純樸粗獷,卻有末代人世的勢力刻薄,那又是必然的趨勢了。這也是古代那些哲學家們所沒有料到的吧。至於說到要用詩歌改變人的性情,使人們達到真誠、善良、美好、雄偉、剛強而敢做敢為的境界,聽到的人也許會譏笑這種想法是迂腐的吧。何況這種事本來是無形的,它的效果也不會在頃刻之間就能顯示出來。如果要舉一個明確的反證,恐怕沒有比那些古代國家被外來敵人所滅亡的事更恰當的了。凡是這樣的國家,不但對它們加以鞭打、拘禁,比對野獸還容易些;而且也沒有人發出沈痛而響亮的聲音,觸動後代人,使他們振奮起來。
即使有時產生這樣的歌聲,聽到的人也不會受到什麽感動。當他們的創傷痛苦稍稍減輕時,他們就又要營營碌碌忙於謀生,只求活命,不管什麽是卑鄙齷齪的了。外國敵人再來,他們就跟著被摧毀了。所以,那些不鬥爭的民族,他們遭受戰爭的機會,常常比好鬥爭的民族要多;而膽小怕死的民族,他們的衰落滅亡,也往往比那些強硬不怕死的民眾為多啊!…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9,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