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白話版《摩羅詩力說》10

而傑非特則說:「你們這些得救了的小子們呵!你們以為自己從狂暴的波濤中逃生了,就得到上帝的恩賜馬?你們茍且偷生,追求飲食男女,眼看世界滅亡,而不感到憐憫可嘆;你們有沒有勇氣,敢於抵抗狂濤巨浪,跟你們的同胞共命運。你們只隨著父親逃避到方舟上面,而在世界的墳墓上建立城市,難道一點慚愧都沒有嗎?」但是,人們居然毫不慚愧。他們正趴在地上,大唱頌歌,有無休止。正因為這個緣故,上帝也就強大了。如果大家都走開,不理睬他,那麽,他還能有什麽威力呢?

人們既然把威力給了上帝,又借上帝的力量來壓制撒旦,而這種人,就是上帝過去所毀滅的同類。從撒旦的觀點看來,它們如此頑固愚蠢而惡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假如要去啟發他們,可是話還沒有說出來,大家都趕快拋開了;內容究竟怎麽樣,他們是不去考慮的。如果隨他們去吧,這不合撒旦的心意,所以撒旦又在世界上使用他的權利了。上帝,是一種權力;撒旦,也是一種權力。只是撒旦的力量,是從上帝那里產生出來的,如果上帝的力量消滅了,撒旦也不會取而代之。

撒旦對上用力反抗上帝,對下用力壓制人群,行為矛盾,實在沒有比這更大了。但是,他之所以要壓制人群,這是為了反抗的緣故。如果大家一起反抗,還壓制他們做什麽呢?拜倫也是這樣。他自己一定要站在人群的前面,面對與那些落後於大眾的人們,他感到很憤怒。如果他自己不站在別人前面,就不能使別人不落後於大眾。但是讓別人跟在後頭,而自己卻站在別人之前,這又是撒旦認為奇恥大辱的事情。所以,拜倫既宣揚威力,歌頌強者,又說:「我愛亞美利加,那自由的鄉土,上帝的綠洲,不受壓迫的地方啊!」這樣看來,拜倫既喜歡拿破侖的毀滅世界,也敬愛華盛頓的為自由而鬥爭;既向往於海盜的橫行,也獨自去援助希臘的獨立運動。壓制與反抗,一個人都兼而有之了。然而,自由就在這里,人道也就在這里。

凡是非常自尊的人,常常感到不平;他憤世嫉俗,發出響亮的吼聲,同對手想爭高下。因為這種人既然特別自尊,當然不會退讓,也不會有調和餘地;意志所向,非達到目的不可。由於這樣,他逐漸同社會發生衝突,對於人世逐漸感到有所厭倦。拜倫就是這種人中的一個。他說:「貧瘠不毛的地方,我們能收獲到什麽東西呢?……世界上一切事物,沒有不用最荒謬的習俗作為衡量的標準。所謂輿論,的確具有很大的勢力,而輿論正是用黑暗來蒙蔽全世界。」他所說的話,與近代挪威文學家易卜生(H. Ibsen)的看法是一致的。易卜生生於近代,對世俗的昏黑迷惑。感到很憤慨,他悲痛真理的光輝已經隱沒。他通過《人民公敵》一劇,表達自己的見解,把斯托克曼醫生堅持真理,反抗庸俗愚昧,終於得到了「社會之敵」的稱號。他自己既被房東趕出來,他的女兒又為學校所排斥。但是,他始終奮鬥到底,毫不動搖。在劇本的最後,他說:「我又望見真理了,地球上最堅強的人,就是最孤獨的人呵。」這就是易卜生的處世哲學。但是,拜倫同他不完全一樣。凡是拜倫所描繪的人物都抱著各種不同的思想,有著各種不同的行為。有的是因憤憤不平而厭世,遠遠地離開群眾,寧願與大自然作伴侶,比如哈洛爾特;有的厭世到了極點,甚至希望自我毀滅,比如曼弗雷特;有的受到人與神的殘酷的迫害,於是很之入骨,都希望加以破壞,用這樣的手段來復仇,比如康拉德於路西弗;有的蔑視道德正義,狂放不羈,浪跡漫遊,嘲笑社會,使自己稍感痛快,比如唐璜。要不然,便崇拜俠義的行為,幫助弱者,而打抱不平,鞭撻有勢力的愚蠢人,即使得罪了整個社會,也無所畏懼。這就是拜倫一生最後時期的情況。拜倫前期的經歷完全像上面所提到的作品中那血多人物,只是還沒有悲嘆絕望,自願遠離人間,像曼弗雷特所做的那樣罷了。所以,拜倫心中懷著不平之氣,奔突而出,總是傲慢放縱,不怕輿論,進行破壞復仇,毫無顧慮;而他那種狹義的性格,也就潛伏在這樣的烈火之中。他珍惜獨立而熱愛自由,如果有奴隸站在它的前面,他一定會深深地感到悲哀而怒目而視。他心中悲哀,是因為哀其不幸;怒目而視,是因為怒其不爭。這就是詩人為什麽要去援助希臘的獨立,而終於死在希臘軍中的道理啊!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