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劉艷蘭(2009)利用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模式,對陽朔《印象·劉三姐》進行了實證分析[41]。
伍鵬(2012)提出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在景區開發、旅遊品牌節慶策劃、旅遊市場營銷、旅遊商品開發等方面可以實現融合和良性互動[42]。
羅清等(2013)通過對通州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原則的分析,提出了通州區旅遊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主要路徑和戰略措施[43]。
此外,一些學者從具體的文化創意業態出發,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楊穎(2008)從業態多樣性現象對旅遊業與創意產業融合後的轉型發展進行了研究…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1, 2018 at 12:00pm — No Comments
2.2. 文化創意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目前,我國學者對旅遊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及發展模式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多。原勃、白凱(2008)提出,創意旅遊產業的發展應遵從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創意資本為支持,以遊客技能提高為導向,以創意活動過程為手段,以實現遊客自我提升為目的的發展模式[14]。
鄭斌(2008)從“一站式體驗”的角度出發,將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開發的主流模式總結為:主題公園模式、影視(動漫)基地模式、藝術園區模式、節慶演出基地模式和新型街區模式[15]。…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1, 2018 at 11:57am — No Comments
二、科技課程中的產業科技
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對國中階段的「科技與社會」能力指標為「4-4-3-1 認識和科技有關的職業;4-4-3-2 認識和科技有關的教育訓練管道;4-4-3-3 認識個人生涯發展和科技的關係;4-4-3-4認識各種科技產業;以及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關係」(教育部2003;2008)。這些指標在說明了國民中小學的生活科技課程,讓學生在進入高…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une 21,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原题:產業科技體驗活動的設計——以南僑化工廠為例
壹、前言
生活中所應用的科技無所不在,而產業科技的範圍則應用在研發的技術、生產所需的設備,以利產業競爭之需,發展產業科技是相當重要的。回顧台灣過去的經濟奇蹟,產業創新、科技競爭力及完備的基礎建設,加速經濟發展,讓台灣擠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如今世界各國歷經金融海嘯後,經濟發展受到極大衝擊,…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June 21,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1 文化創意旅遊研究概述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理論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而文化創意旅遊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卻僅有十多年歷史,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國學者對文化創意旅遊的基礎研究並不深入,大多是在國外創意旅遊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而得出相關結論,且主要集中於內涵,特征,創意旅遊發展形式,部分地區發展模式、發展形態,旅遊產品的創意開發,發展文化創意旅遊的意義及相關對策,以及一些對創意旅遊農業開發、創意旅遊人才培養等具體層面的研究。 …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1,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With the right leadership, it could be a model for the West
SINCE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the Ampelmännchen, the jaunty, behatted “little traffic-light man” of communist East Germany, has escaped his dictatorial roots to become a kooky icon of Germany’s trendy capital. Tourists pose with life-size models and snap up memorabilia in souvenir shops. The Ampelmännchen’s quirky coolness is an…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21, 2018 at 10:54am — No Comments
在北冰洋汽水(圖)、稻香村炸串、袋淋等承載70後、80後童年記憶的食品紛紛回歸之後,另一款產自北京的摩奇飲料近日也高調起死回生。“消失”了16年的摩奇飲料悄然成為網紅爆款商品,首批一萬箱桃汁飲料上市僅3小時就銷售一空。靠打“情懷牌”的懷舊食品,為何在近年能夠紛紛起死回生,面臨口味、營銷、渠道等多重考驗之下,回歸路又能走多遠?(2月8日《北京青年報》)…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0, 2018 at 11: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9pm — No Comments
2016年是西方政治領域掀起驚濤駭浪的一年:英國以全民公決方式脫歐成功,德國默克爾的移民政策受到國內各方的挑戰,法國右翼族群獲得國內廣泛的支持,以及特朗普挑戰精英競選成功,等等。這些政治事件之所以吸引人們的注意,是民粹主義的不斷湧動和得手。尤其是在大多數政治精英們都認為希拉里將獲勝,並且多數預測數據都報告希拉里將獲勝的情形下,讓整個世界錯愕的是挑戰精英政治和“政治正確”的特朗普當選。而“後真相(post-truth)”就是對這樣一些西方政治現象所表現出來的與真相不符的人們信念的一種描述。這一概念已在網上躥紅,被西方學界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匯”。…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8pm — No Comments
與之相對照,從事後一類的專業人士往往受過完備的教育、能夠自我做主,在遠程工作中享有相當程度的創造性,也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歸根結底,這些人和前一類人也不能被完全區分開來,兩者都面臨著工作/生活的平衡問題。在家工作加重了勞動負擔,因為“在家”,所以需要同時承擔工作與家務的雙重負擔;同時,原本可以全身心放松的下班時間,也因為工作進入了家庭而延長了實際工作的時數,使人長期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之中。個人如果缺乏良好的時間管理和自律能力,往往會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實際發生的情況是什麽呢?1993年,美國社會學家朱麗葉特·肖爾出版《工作過度的美國人:閑暇的意外衰減》,該書的副題顯示,閑暇並沒有像社會學家預計得那樣如期到來。相反,過去20年中,閑暇在減少,而工作時間在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肖爾這里所說的工作是付酬工作與不付酬的家庭勞動的總和。
雖然工薪階層的收入增加了,但他們為此付出了時間。到90年代末,已婚並育有子女的雙職工一年新增的工作時間達151個小時。肖爾形容說,這就好像是工業革命重返美國。2001年的一項哈里斯測驗表明,美國人的周工作時間(包括家務勞動和受教育)由1973的41小時上升到50小時,同時,閑暇時間由26小時下降到20小時。…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4pm — No Comments
梅羅維茨說,在社會上沒有充斥電視之前,政治領袖們被當做一種“神秘的存在”,遙處普通公民之上,很容易控制有關他們是誰以及他們做了什麽的信息。然而,電視改變了一切。一方面,如果不在媒體上拋頭露面,政治領導人對公眾的吸引力就會縮水;但是如果過度曝光,他們就會徹底失卻這種力量。這是因為過度曝光會減少領導人的神秘感,使他們成為凡夫俗子。由於有關各種社會問題的信息的即時性,普通公民現在得以仔細打量和檢查其領導人的形象及言辭。這就是梅羅維茨所言的雙刃劍:電子媒介給政治權威展示自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舞臺,但同時這些權威也失去了印刷環境下神秘的光環,因為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具體的人。而一旦政治權威的形象距離與普通人接近起來,任何完美就不復存在了。…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3pm — No Comments
波茲曼寫道:“我們與成年連結在一起的所有特征,幾乎都是(或曾經是)有一個完全具有讀寫文化的要求所產生或擴展而成的。這些特征包括一種自我克制的能力、一種對被延遲滿足的容忍、一種能進行概念式與序列式的復雜思考能力、對於歷史連續性與未來的專注、對於理性與等級制度的高度評價。”在這里,讀寫能力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神話了。
無論如何,我們承認,兒童和童年的概念,是社會建構的結果。16、17世紀以後,童年的概念普遍得到承認,兒童越來越成為受尊重的對象。他們需要與成人世界分離並受到保護,童年應該有特別的服裝,已是約定俗成的事實,兒童的語言也開始與成人話語有所區別。社會要求兒童接受長期的正規的教育,父母演變成了監護人、看管人、保護者、養育者、懲罰者、品德和品位的仲裁者。社會開始收集內容豐富的秘密,不讓兒童知道有關性關系的秘密,也包括有關金錢、暴力、疾病和死亡的秘密。…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0pm — No Comments
梅羅維茨提出,電子媒介“使得曾經各不相同的社會場景相互交叉”。以前我們會有階級權力等級等的劃分,是因為不同群體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場景,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而現在,“場景相互交叉”了,這勢必引起社會舞臺與社會行為的重組,產生三大社會現象,即“兒童與成人概念的模糊,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概念的融合,政治英雄與普通市民的等同”。
首先來看第一個現象。兒童與成人概念的模糊所導致的界限消失,與一種童年界定物密切相關,它就是:秘密。梅羅維茨認為電視是“秘密展示機”(secret-exposingmachine),不僅排除了童年與成年社會中的重大差別,讓孩子暴露在各種圖像和信息面前,呈現人類歷史上與時共存的暴力、愚蠢、紛爭、煩惱、人體上生老病死的弱點,因而提早瓦解了兒童的天真童稚;而且,它還讓孩子們知道了所有秘密中最大的秘密,即“關於秘密的秘密”。…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09pm — No Comments
兒童與成人界限的消失;男人與女人界限的消失;英雄與凡人的融合;工作與休閑的模糊化——我們都是越界人,活在時代更替的夾縫中。這個越界的經驗,是世界上無數受技術與媒體影響、身份含混模糊、經歷生活與工作流動、感受代際震蕩的群體與個人的共有經歷。
我在2008年的著作《眾聲喧嘩: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一書,主要討論在共有媒體(即各種基於數字技術、集制作者/銷售者/消費者於一體、消解了傳統的信息中介的媒體系統)的作用下公私界限消融的問題。例如,一個常見的情形是,人們的私有空間成了媒體聚焦之所,同時,整個世界方方面面的事又不必要地展現在家里。我提出,在共有媒體中,公與私的區分既不是決定性的,其各自的本質也不是固定化的,而是充滿了流動性和多變性。…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歷史上德拉克馬曾經多次貶值,一貶值就是通貨膨脹,希臘老百姓就知道,這麼玩是玩不下去的。可是他們自從加入歐盟以後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大家知道入歐以後他們用歐元,歐元是不會有通貨膨脹的。所以他們不管借了多少債,都不會再有通貨膨脹的問題了,他們就感覺不到債務問題的嚴重性。這樣,全球化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使一個國家的財政會通過經濟的一體化向全球無限制透支,導致債務窟窿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會被掩蓋住,使得人們遏制“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訴求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弱。…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0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