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6)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1)

森林之王:狄安娜和維爾比厄斯



誰不知道特納 [1775~1851,英國著名畫家。該書註均為譯者所加,後不贅述] 的那幅題為《金枝》的畫呢?畫中是內米 [內米湖位於羅馬東南16英里阿爾巴群山中的山谷內,周圍是阿里奇亞叢林。原是一個火山湖,長約1英里,湖的東北岸,古時有狄安娜的聖所。這里風景幽美,尤以古代崇奉狄安娜及阿里奇亞神林聞名於世。] 林中小湖那夢幻似的奇景。那個小湖古代人曾稱之為“狄安娜的明鏡”。畫面上閃耀著畫家的豐富想像力的金色光輝,其中浸透了特納非凡的心靈。那最美妙的自然景色為之神化了。那片被包圍在阿爾巴群山中的一塊綠色窪地里的靜靜的湖水,任何人只要看見過它就決不會再忘記它。畫中,盡管有那兩座沈睡在湖邊的具有意大利特色的村莊和宮殿(它那陡峭的階梯式花園一直伸延到湖邊)…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5, 2018 at 5:02p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序(下)

基於這樣的認識,弗雷澤得出結論說:“雖然在許多世紀里和許多國土上巫術與宗教相融合、相混淆,但是我們仍然有理由認為這種融合並非自始即有,曾有一個時期人們為滿足他們那些超越一般動物需求的願望而只相信巫術。”又說,“考慮到巫術與宗教的基本見解,我們就傾向於做出這樣的判斷:在人類歷史上巫術的出現要早於宗教。”(J。G。 弗雷澤:《金枝》,第79頁。) 從弗雷澤的上述論述,我們已經看到了巫術意識與宗教意識的某些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5, 2018 at 4:49p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序(上)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1)

“金枝”是一部嚴肅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術活動的科學著作,是一部在世界範圍內研究古老習俗及其有關信仰、觀念的科學巨著,是聞名遐邇的學術必讀著作,由於該書搜集了豐富的人類學資料,被稱為人類學的百科全書。“金枝”是從古羅馬作家所敘述的神話傳說中轉引而來的。本書內容源自於一個早已不復存在的古老習俗,作者對此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詮釋。

“金枝”緣起於一個古老的地方習俗:一座神廟的祭司被稱為“森林之王”,卻又能由逃奴擔任,然而其他任何一個逃奴只要能夠折取他日夜守護的一棵樹上的一節樹枝,就有資格與他決斗,就能殺死他則可取而代之。…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5, 2018 at 4:49pm — No Comments

郭元鵬“特色小鎮”不能成為“失去特色的小鎮”

12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土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麼都往里裝,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體育基地、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各地區要從嚴控制房地產開發。(12月6日《彭城晚報》)

最近這幾年,“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各地都在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國家、省市縣也都是積極鼓勵的。在城鄉一體推進中,在鄉村變革期盼中,“特色小鎮”被賦予了美好期待。…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4, 2018 at 10:31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零余者(3)

“我是一個真正的零余者!”

這就是霹靂的核心,另外的許多思想,不過是些附屬在這霹靂上的枝節而已。這樣的忽而發見了思想的中心點,以後我就用了科學的方法推了下去:

──我的確是一個零余者,所以對於社會人世是完全沒有用的。a superfluous man!a useless man!superfluous!superfluous──證據呢?這是很容易證明的──。──

這時候,我的兩只腳已經在西直門內的大街上運轉。四邊來往的人類,究竟比城外混雜得多。天也已經昏黑,道旁的幾家破店和小攤,都點上燈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27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零余者(2)

微微的重新念著前詩,我擡起頭來一看,覺得太陽好像往西邊又落了一段,倒在右手路上的自己的影子,更長起來了。從後面來的幾乘人力車,也慢慢的趕過了我。一邊讓他們的路,一邊我聽取了坐車的人和車夫在那裏談話的幾句斷片。他們的話題,好像是關於女人的事情。啊啊,可羨的你們這幾個虛無主義者,你們大約是上前邊黃土坑去買快樂去的罷,我見了你們,倒恨起我自家沒有以前的生趣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26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零余者(1)

“Arm am Beutel,krank am Herzen,

Schleppt ich meine langen Tage.

Armut ist die groesste Plage,

Reichtum ist das hoechste Gut.”



不曉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看見過的這幾句詩,輕輕的在口頭唸著,我兩腳合了微吟的拍子,又慢慢的在一條城外的大道上走了。

袋裏無錢,心頭多恨。…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25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海上通信(4)

不知在什麽時候,我記得你曾說過,沫若,你說:“我們的拿起筆來要寫,大約是已經成了習慣了,無論如何,我此後總不能絕對的廢除筆墨的。”這一種馮婦之習,不但是你免不了,怕我也一樣的吧。現在精神定了一定,我又想寫了。

昨天船離了煙臺,即起大風,船中的一班苦力,個個頭上都淋成五色。這是什麽理由呢?因為他們都是連綿席地而臥,所以你枕我的頭,我枕你的腳。一人吐了,二人就吐,三人四人,傳染過去。鋌而走險,急不能擇,他們要吐的時候就不問是人頭人足,如長江大河的直瀉下來。起初吐的是雜物,後來吐黃水,最後就赤化了。我在這一個大吐場裏,心裏雖則難受,但卻沒有效他們的顰,大約是曾經滄海的結果,也許是我已經把心肝嘔盡,沒有吐的材料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21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海上通信(3)

這一次的航海,真奇怪得很,一點兒風浪也沒有,現在船已到了煙臺了。煙臺港同長崎門司那些港埠一些兒也沒有分別,可惜我沒有金錢和時間的余裕,否則上岸去住他一二星期,享受一番異鄉的情調,倒也很有趣味。煙臺的結晶處是東首臨海的煙臺山。在這座山上,有領事館,有燈臺,有別莊,正同長崎市外的那所檢疫所的地點一樣。沫若,你不是在去年的夏天有一首在檢疫所作的詩麽?我現在坐在船上,遙遙的望著這煙臺的一帶山市,也起了拿破侖在嬡來娜島上之感,啊啊,飄流人所見大抵略同,──我們不是英雄,我們且說飄流人吧!

山東是產苦力的地方,煙臺是苦力的出口處。船一停錨,搶上來的兇猛的搭客,和售物的強人,真把我駭死,我足足在艙裏躲了三個鐘頭,不敢出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20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海上通信(2)

昨天晚上因為多喝了一杯白蘭地,並且因為前夜在F.E.飯店裏的一夜疲勞,還沒有回覆,所以一到床上就睡著了。我夢見了一個十五六的少女和我同艙,我硬要求她和我親嘴的時候,她回覆我說:

“你若要寶石,我可以給你Rajahs diamond,你若要王冠,我可以給你世上最大的國家,但是這緋紅的嘴唇,這未開的薔薇花瓣,我要保留著等世上最美的人來!”

我用了武力,捉住了她,結果竟做了一個“風月寶鑒”裏的迷夢,所以今天頭昏得很,什麽也想不出來。但是與海天相對,終覺得無聊,我把佐藤春夫的一篇小說《被剪的花兒》讀了。…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18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海上通信(1)

晚秋的太陽,只留下一道金光,浮映在煙霧空蒙的西方海角。本來是黃色的海面被這夕照一烘,更加紅艷得可憐了。從船尾望去,遠遠只見一排陸地的平岸,參差隱約的在那裏對我點頭。這一條陸地岸線之上,排列著許多一二寸長的桅檣細影,絕似畫中的遠草,依依有惜別的余情。

海上起了微波,一層一層的細浪,受了殘陽的返照,一時光輝起來,颯颯的涼意,逼入人的心脾。清淡的天空,好像是離人的淚眼,周圍邊上,只帶著一道紅圈。是薄寒淺冷的時候,是泣別傷離的日暮。揚子江頭,數聲風笛,我又上了這天涯飄泊的輪船。…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24, 2018 at 10:16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10)

九、50年來中國學者的貢獻

筆者在南洋大學研究室出版的《南洋研究》集刊第1卷的發刊詞內,把中國學者的南洋研究分做4個時代︰(甲)何海鳴時代,(乙)劉士木時代,(丙)尚志學會時代,(丁)南洋學會時代。…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58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9)

 由羅氏夫婦開始,美國人便對菲史作學術進軍,對古代史比較注意的克賴格(Austin Claig),例如1914年在馬尼拉刊行的兩本書︰《西班牙時代以前的菲島》(Pre-Spanish Philippines),與《西班牙人東來前一千年間之菲島史》(A Thousand Years of Philippine History Before the Coming of the Spaniards),1925又印行了《西班牙時代前菲島史及菲島民族主義的起源》(Pre-Spanish Philippine History and the Beginnings of Philippine Nationalism),明年又刊行《南亞及東亞》(South and Eastern Asia),以後還繼續出版有關近代史的著作。伽郎(Zoilo面M. Galang)于1933年編印的《菲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he…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56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8)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55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7)

五、50年來英國學者的貢獻

英國學者的南洋研究,在50年前已逐漸和漢學分歧,不像英國的學術界一直是漢學家的天下。英國學者研究南洋的大本營,就是倫敦的皇家亞洲學會和東方語文學校,但並非專門研究南洋。他們也研究中國﹑印度和西藏等。英國的南洋研究,當然也不能例外,是研究她的殖民地──馬來亞,北婆羅洲和緬甸。

馬來亞研究是由星加坡的皇家亞洲學會海峽分會所主持。該分會是1877年11月4日,由何斯副監督(Ven’ble Archdeacon Hose),符漢(J. D. Vaughan),財政曷巫英(The Hon’ble C. J. Irving),史京納(A. M. Skinner),但尼士(N. B. Dennys),畢麒麟(W. A. Pickering),葛萊(A. Gray),赫維(D. F. A.…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53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6)

該院自1901年起編印院刊(BEFEO),迄今已達60卷,厚實的篇幅,博洽的文章,是南洋任何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執筆者都是第一流的漢學家和越南研究專家,其中最特出的幾位,都是名震寰宇的大學者,這裏不能不予以簡略的介紹︰

伯希和是「俊才中的俊才」,「世界之寶的大家」,出身于遠東博古院,當義和團事件時,閉居北京,有勇敢名。1906至09年,作中亞考察時,在敦煌千佛洞發見古書古畫,震驚全球。後來在法蘭西學院第一任中亞史學及考古學等講座。他精通中國語文,博覽中國國學典籍,在全歐美無出其右,即使中國和日本的學者,也難與頡頏,因為他兼通蒙古﹑土耳其﹑西藏及安南等語文,又能自由閱讀俄國的文獻,英法德文更不必說。他擁有這麼多的治學武器,因此他考究任何一門專題,無往而不利,發表任何一篇論文,舉世傾倒。他除擔任法國國內的高級學術機關重要職務,如索爾蓬奴中國研究所指導之外,也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為訪問教授(Visiting…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51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5)

(丙)清季讀書人有一種風氣,以研究輿記為時髦,魏默深﹑徐松庵﹑林則徐﹑王錫祺等,都是這一流,而以王錫祺魄力為最雄渾。王氏輯有《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一書,正編十二帙,64卷,1千2百種(輯于1877-91年);補編仍分12帙,僅58種(成于1894);再補編1百另8種(成于1897)。集清代輿地譯著之大成,惜混雜割裂,且不注明原引書名,不無可病,惟若干文獻得以流傳,未始無功。其中有關南洋的著譯,計有專著22篇,闕名雜著17篇,譯書12種。50年來中國學者從事南洋史地考證的,幾乎不能沒有此書。…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49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4)

德國的漢學也不遲,發創于19世紀初,但影響南洋研究的學者,卻是遲至本世紀初始嶄露頭角的夏德(Friedrich Hirth)。夏德受教育于德國,壯年東來,任職中國稅關,研究中國文化。他的興趣在東西交通和貿易的歷史,中國的繪畫和陶器﹑玻璃等工藝,範圍很廣,有許多著作行世。1902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設漢學講座,他應聘為教授,達20餘年之久,對美國的漢學貢獻很大。他的著作不勝枚舉,對南洋研究有關係的是《大秦全錄》(中國與羅馬領東方),以及和美國人柔克義(W. W. Rockhill) 合作的《諸蕃志譯注》(1911年刊行于聖彼得堡)。晚年歸國,退居茂亨,優游林下,到70餘高齡才逝世。…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46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3)

另一位英國的漢學大師是在牛津大學開設漢學講座的理雅谷(Legge)博士。他也是一位教士,因傳道而到中國,苦攻中國典籍,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巨著《中國古典》,一直為英國漢學家所取資。這部書將《詩經》﹑《尚書》﹑《春秋左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譯注了,後來又收入馬克斯繆拉監修的《東方聖典集》中的《易經》和《禮記》的英譯。此外他還有老子《道德經》和《莊子》二書的英譯,收在《東方聖典集》中。

英國布道會之外的傳教師和外交官之間,漢學家也人才輩出,如海軍牧師比爾(Beal),1856至58年英法聯軍侵華時任翻譯官。他是中國佛學研究的開拓者,所譯注的《法顯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二書,訂正雷繆薩和尤蓮的謬誤不少,為南洋研究學者所重視。他返國後,曾任倫敦大學教授。此外尚有《中國佛學文獻考》及《中國佛教論》,都是權威之作。…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42pm — No Comments

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2)

二、50年前西方的南洋研究

南洋研究的展開,雖是50年來的事,但50年前披荊斬棘的先驅者的功績,是不可抹煞的。這些先驅者,在歐美日本是一些特出的漢學家或東方學家;而在中國則是一輩具有先知先覺的地理學家和革命家。歐美日本學者所遺下的研究成績,大部分是文獻的翻譯和考證。翻譯向不為一般人所重視,但是一位真正以嚴肅態度治學的學者,一定先從事翻譯有關的重要文獻,以及外國權威學者的重要論文。前者是我們研究的根據,後者又是我們切磋琢磨的借鑒,都是我們必須獲得的。「獨學無友,孤陋寡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所以在這20世紀,更須溝通東西學術界的聲氣,所謂「學術無國界」,共起同努力。就因為要溝通聲氣,必須把握住語文武器。懂得語文愈多,愈精通,他的治學武裝配備便很完備。所以有成就的南洋研究專家,至少精通好幾種語文,要不然,他將如英雄無用武之地。…

Continue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une 24, 2018 at 9:3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