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十三章·拉丁美洲(1900—1962)
這個大陸的邊界處在美國與墨西哥之間,而並非以巴拿馬運河為界。
所有這些共和國,人口共有兩億,相互之間都有共同的特點。
在這個洲的大國里(墨西哥、阿根廷、巴西),電影早在本世紀初就已開始發展,可是不久就已受到美國的激烈競爭。
墨西哥…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ugust 21, 2018 at 10:27pm — No Comments
除了村中生活以外,他也開始在陳嘉庚的故鄉集美開始教書,教授英語,到了1936 年他甚至在廈門開辦了一所外語學校(School for Foreign Languages),有中學生及大學生來學習外語,以英語為主,也有學習德語的,其中也有不少華僑子弟, 由於當時社會情勢使然,學生們熱衷國事,也有對社會主義有興趣者,他和部分學生在思想上有很多交流。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前來福建,陳馬六甲衹好選擇離開。從 1927 年到 1937 年,陳馬六甲總共在華南地區住了十年,他甚至曾經歸化成為中國國籍。38
陳馬六甲的華南之旅到了 1937 年已經結束,但是他和華人社會的因緣未了,離開廈門以後,陳馬六甲在東南亞幾個都市旅行,從仰光,柔佛,馬六甲到新加坡, 他發現在華人社群中生活反而比在馬來人社群中生活安全,他不用擔心被出賣,…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47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的失蹤或死亡是旅行故事的高潮,多少年來對郁達夫的回憶文字都表達了對郁達夫生死之謎的關注。郁達夫的失蹤發生在戰爭結束以後兩週,正是他的繼任夫人第二次生產的前一天晚上失蹤的,失蹤當晚郁達夫家中還有幾個客人,一位青年來找郁達夫,該青年「像一個台灣人,也像一個印尼人」,隨後郁達夫和那人一起出門,從此再也沒有回來。32日後各方面的猜測與研究,則幾種可能性都分別出現,有認為是印尼人殺害的,有認為是被當地華僑殺害的,也有認為是被日本憲兵殺害,但是都沒有確實的證據,這個謎直到 1995 年才為長期從事郁達夫研究的日本學者鈴木正夫解開。33
陳馬六甲是在 1922…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42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也是一樣,郁達夫逃抵蘇門答臘實屬偶然,但是同一個時間選擇這一逃亡路線的,都有其他方式逃離,如日後主持盟軍和中國聯合抗日的情報部隊「一三六部隊」的林謀盛,25則是在蘇門答臘的巴東搭船到澳洲,繞道回到重慶;而當時和郁達夫一起逃難的王紀元,26則由蘇門答臘逃到爪哇島,和陳嘉庚一樣就在爪哇島隱居,27在整個日本佔領時期,身份完全沒有曝光。比較其他文人在南洋的日本佔領時期的低調及隱藏自己,則郁達夫這段彷彿雙面間諜的角色扮演,是在其不掩飾自己會說日語的必然結果,其實是毫無必要,這多少和郁達夫的性格有關,一面隱藏身分逃難,一面還要學習新語言、買書及吟詩,要以流亡心態來評價郁達夫的最後的人生旅程也有很大的困難。
綜觀陳馬六甲與郁達夫的旅程,如果我們以被迫旅居異域看成是流亡,那麼流亡衹是造成他們旅程的契機,而吸引他們繼續深入異地,則是其對於異境的興趣,…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35pm — No Comments
從這個角度來看郁達夫的蘇門答臘之旅,以及陳馬六甲的中國之旅,則都是兩重意義兼而有之。郁達夫在新加坡被日軍攻陷之前,身為新加坡「文化界戰時工作團」團長,在陳嘉庚的安排下隨著三十幾位新加坡工作的「文化人」(作家與報紙編輯等),逃到地廣人稀的蘇門答臘島,為了身家性命,隱姓埋名,喬裝為本地商人,卻因為通曉日語,被駐守當地日軍徵調為通譯,並掩護其他一起逃難的文化工作者,郁達夫這個旅程本身已經是足夠刺激玄奇。然而這個旅程也對蘇門答臘這個環境有特別的意義,在此之前中文世界對蘇門答臘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殊的記錄,郁達夫連同其他作家的蘇門答臘之旅,留下大量的記錄,連帶對蘇島的各種情況,包括對蘇島的華人社會的情況,也一併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錄。
陳馬六甲的中國之旅也是一樣,他是在莫斯科國際共產黨會議上為各亞洲共產黨的代表,19…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10:25pm — No Comments
許多出自流亡在外的陳馬六甲。在日本佔領期,印尼與日本合作時,檯面上和日本人合作的是蘇卡諾,暗地利用機會準備獨立的計劃,即有受到陳馬六甲策略影響的說法。後來日本投降後,蘇卡諾不敢擅自做主宣佈獨立,一群青年人綁架了蘇卡諾,才有了八月十七日的獨立宣言,這個青年組織也和陳馬六甲有關係。印尼獨立革命期間,他甚至一度被認為如在蘇卡諾及哈達被捕後即繼續領導獨立革命的繼任領袖。13 但是其事蹟一直隱密不彰,因為他早在 1920 年就成為印尼共產黨主席,14 該黨在印尼獨立前被荷蘭和日本當局強力的壓迫,獨立後又先後被蘇卡諾及蘇哈托壓制清算,而陳馬六甲本人在印尼革命時死於內戰,陳馬六甲的相關事蹟,例如其在印尼革命中的角色,仍是尚待探索的課題。 …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8:11pm — No Comments
旅行是不是構成值得書寫的旅行經驗,主要還看旅者在動態中與陌生環境互動的精神狀態,在這個情況下,旅行者本身的角色是無可取代的,同一段旅程因為旅行者不同,或是不同的時空及條件下,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形成不同的意義。
兩位主角中,郁達夫在華文世界中享有盛名,陳馬六甲則在印尼/馬來文世界中頗具名氣。4 郁達夫成名甚早,今天說到 1920…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8:05pm — No Comments
現代亞洲民眾交流的境界與印尼/馬來/馬華文學的周邊
前言
如果我們視旅行是對異域的探索,而把旅行文藝視為異文化接觸經驗的呈現,那麼太平洋戰爭時期華文作家郁達夫到蘇門答臘的死亡之旅,以及戰前印度尼西亞革命家陳馬六甲(Tan…
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7:35pm — No Comments
4
布拉格不肯走,也不讓我們走。這個媽咪有爪子。人必須得排好隊,或者,我們必須在維瑟荷德(Vysehrad)和城堡兩處點火,然後我們或許才能離去。——摘自卡夫卡給奧斯卡·波拉克(Oskar Pollak)的信
查爾斯大學創建於一三四八年,是中歐最古老的大學,一八八二年分成德國大學和捷克大學。卡夫卡於一九零一年在德國大學註冊,他學習成績平平。學法律對他來說是權宜之計,猶太人只能選擇法律和醫學這類務實的專業。
在給友人的信裡,他描述了第一次性經驗: …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6:49pm — No Comments
3
某部委招待所就在老城廣場附近,一九九五年來布拉格時我就住在這兒。房間還算乾淨,設備陳舊結實,電話最遠只能打到樓下櫃臺,讓人想到「天鵝絨革命」前的社會主義歲月。看門的老頭顯然是打那時候過來的,昏昏欲睡,帶著過渡時期的笑容。
我匆匆洗漱下樓,斯坦尼斯拉夫在門廳等我。我們交流有障礙,他比劃說要去哪兒哪兒,我點頭說是是。我們穿過老城廣場,他停住腳,悄悄說斯克沃瑞基(Josef…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6:48pm — No Comments
2
卡夫卡於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生於布拉格老城廣場旁的一棟樓房裡。他們搬了幾次家,但離他的出生地都不遠。他的希伯來語老師引述了卡夫卡對他說過的話:「這是我的中學,我們面對的那邊的建築是大學,左邊再過去一點兒,是我的辦公室。我一輩子」——卡夫卡用手指畫了幾個小圓圈——「都局限在這小圈圈裡。」
卡夫卡出生的樓房於一八八九年毀於大火。一九 二年重建時,僅有部分保留下來。一九九五年,卡夫卡的胸像嵌在這房子外面的牆上。作為布拉格之春的先兆,卡夫卡終於被捷克共產黨當局接受了,稱之為「資本主義異化的革命批評家」。
在卡夫卡出生頭一年,卡夫卡的父親赫曼·卡夫卡(Hermann…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6:47pm — No Comments
1
邁克(Michael)在電話裡叮囑我:「別急,有人去接你,他很高,像個籃球運動員……」果然,一出海關就看見了,他舉著牌子,頭在人群之上浮動。他又高又瘦,一臉疲倦而溫和的笑容。他叫斯坦尼斯拉夫(Stanislav),是音樂家,幫布拉格作家節接送客人。他英文差,問我會不會德文。我說不會。他說他月底要到德國演出。我問他用什麼樂器。他說了個德文詞,用手比畫。鋼琴?不。管風琴?他拼命搖頭。我問他一般都在哪兒演奏。他說主要是為病人。醫院?不。療養院?他拼命搖頭。但願不是殯儀館,我心想。我放棄了對他生活中兩個重大細節的好奇心,看窗外風景。
這是我第四次來布拉格。 …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6:43pm — No Comments
連續十年的大學擴招,需要慢下來稍做調整
新京報: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高等教育。而高等院校在1999年的擴招,可以看作是一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並且從那時起,爭議就未曾消失過。您也寫了諸如《大學十論》之類的書來關注。…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August 19, 2018 at 6:30pm — No Comments
艾略特(Eliot)是個懷疑主義者。即使不吭聲,他的眼神、表情和手勢也會對周圍的一切提出質疑。這也難怪,他是典型的紐約人。紐約人就是紐約人,而不是美國人。像紐約這種大都市早已和美國分離。別的不提,單是它的噪音就特別,那晝夜不停的警笛聲,逼得外來人發瘋。一個紐約人必須有極其堅韌的神經,並靠懷疑的力量才能活下去。艾略特生在紐約,長在紐約。他和他的妻子尼娜出生在同一家醫院。當然不是同時,他們相識要晚得多。但我相信紐約是他們的介紹人——你是紐約人嗎?對,你呢?當然啦。艾略特告訴我,除了紐約,他不可能住在美國任何地方。…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5:18pm — No Comments
蓋瑞請我到他的寫作課上去講講。他告訴我,只要天氣許可,他的課幾乎都在戶外。我們來到戴維斯(Davis)植物園的一片草坪上,同學們把兩張野餐桌並起來。那形式有點兒像野餐,不過吃的是詩。蓋瑞坐在中間,他問誰最近寫了詩。大家互相看看,一個胖乎乎的女孩子舉起手,開始背誦,聲音有點兒緊張。一首情詩,關於愛人的眼睛。蓋瑞閉眼傾聽,他請女孩子再背一遍。她得到鼓勵,深吸了口氣,這回聲音舒展,很動情。蓋瑞點點頭,作了簡短的評論。然後輪到我。
對於教寫作,蓋瑞傾向於一種東方式的師徒傳授關係。如果那位師傅恰好是大學教授,徒弟算是找對門了。我不知道他有多少學生是帶著這種東方式的隱秘衝動來拜師的,我懷疑。大學就是大學,按艾倫·金斯堡的極端說法,大學的功能只是在“編目錄”。蓋瑞對我說:“當然,靈感在大學里是不能教的。”他寧可讓學生們夏天跟他進山幹活,獲得靈感。…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5:17pm — No Comments
艾倫·金斯堡死於去年四月五號,中國的清明節。據說當時他已處於昏迷狀態,而病房擠滿了朋友,喝酒聊天,亂哄哄,沒有一點兒悲哀的意思。那刻意營造的氣氛,是為了減輕艾倫臨終的孤獨感:人生如聚會,總有遲到早退的。正當聚會趨向(禁止),他不辭而別。我琢磨,艾倫的靈魂多少與眾不同,帶嘶嘶聲響和綠色火焰,呼嘯而去。我想起他的詩句:女士們,抓住你們的裙子,現在準備下地獄啦……
今天是艾倫去世一周年。
我到紐約上州的一所大學朗誦,路過紐約。陽光明媚,能在汽車聲中聽見鳥叫。我穿過時代廣場,沿十四街,拐到第三大道。這是沒有艾倫的紐約。…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5:16pm — No Comments
寫詩寫久了總被人家斜眼,後來開始寫散文似乎才得到寬恕。我堂妹事先聲明:“你的詩集就免了,等散文集出來再送我。”寫詩的因詩歌的異端而受牽連,被認為神經有毛病;寫散文的知書達理秉公天下,活得堂堂正正。
中國是個現在進行時的散文大國,那浩浩蕩蕩的報紙專欄休閑雜誌文化網站所造就的散文作家,何止千萬。要說散文比較符合我們的國情,和廣闊天地人口密度信息交流民族性格有關,和商業化有關。四川的茶館是散文,北京的出租車是散文;學府師爺的宏論是散文,白領小姐的手機短信息也是散文。…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9, 2018 at 5:14pm — No Comments
2006 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 13.4 萬人, 2017 年則達到 60.84 萬人。2018 年中國留學市場規模有望突破 6000 億元。隨著中國富裕人口增多,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以及國民教育意識轉變促使國際化教育需求增加,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緊缺,與留學相關的留學咨詢、語言培訓、國際學術課程、海外遊學等業務快速增長等因素, 預計未來國際教育產業將快速發展。(2018年06月04日 中國産業)
…
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ugust 17, 2018 at 10:29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