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流水能回頭's Blog (390)

顏艾琳·我和我們

我,是責任的一克;



我們,是權利的一噸。

讀——薩米爾欽《我們》摘句



如果我只是一克棉花

或者是

天上一朵輕輕的白雲

甚至我是氣流、風速

為什麼我感受的自由…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9,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羅智成·跨海大橋

長達140公里的跨海大橋中間

我獨自徬徨

所有人車已因強烈颱風警報

撤得精光

只有我在出奇平靜的

細雨中四處張望



橋的兩端沉入

淡漠的海平線

陸地的存在化為…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9, 2020 at 9:26pm — No Comments

劉曉頤·你的名字柑橘

揭開柳丁樹的面紗



就是你。

我跋山涉水,靈魂疲憊

只剩一雙比暗夜花塚更深的狐狸

眼睛

刮擦著天鵝白

隆冬中醒著。我從未

如此被一種精準射中,如天地破

開羊水…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9, 2020 at 9:22pm — No Comments

隱地:靜物

它坦然面對灰塵



毫不怕髒

你瞪它一眼

也不會識趣閃躲

表面安詳

內心強悍

它 謙遜的名字叫靜物

卻是天下最顢頇的占有者

你不移動它…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9, 2020 at 9:14pm — No Comments

蘇紹連·獸

我在暗綠的黑板上寫了一隻字「獸」,加上注音「ㄕㄡˋ」,轉身面向全班的小學生,開始教這個字。費盡心血,他們仍然不懂,只是一直瞪著我,我苦惱極了。背後的黑板是暗綠色的叢林,白白的粉筆字「獸」蹲伏在黑板上,向我咆哮,拿起板擦,欲將牠擦掉,牠卻奔入叢林裡,我追進去,四出奔尋,一直到白白的粉筆屑,落滿了講臺上。 

我從黑板裏奔出來,站在講臺上,衣服被獸爪撕破,指甲裏有血跡,耳朵裏有蟲聲,低頭一看,令我不能置信,我竟變成四隻腳而全身生毛的脊椎動物,我吼著:「這就是獸!這就是獸!」小學生們都嚇哭了。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0, 2020 at 10:24pm — No Comments

商禽·穿牆貓

自從她離去之後便來了這隻貓,在我的住處進出自如,門窗乃至牆壁都擋牠不住。 

她在的時候,我們的生活曾令鐵門窗外的雀鳥羨慕,她照顧我的一切,包括停電的晚上為我捧來一勾新月(她相信寫詩用不著太多的照明),燠熱的夏夜她站在身旁散發冷氣。 

錯在我不該和她討論關於幸福的事。那天,一反平時的吶吶,我說:「幸福,乃是人們未曾得到的那一半。」次晨,她就不辭而別。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20, 2020 at 10:24p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3)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2)

那就容易疲勞,因而減掉興味,或者變成苦事了。

我看現在的青年,為興味的讀書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樣的詢問。此刻就將我所想到的說一點,但是只限於文學方面,因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學和文章。甚至於已經來動手做批評文章的,也免不了這毛病。其實粗粗的說,這是容易分別的。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做做詩,或戲曲小說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時候所謂文人,此刻所謂創作家。創作家不妨毫不理會文學史或理論,文學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詩。然而中國社會上還很誤解,你做幾篇小說,便以為你一定懂得小說概論,做幾句新詩,就要你講詩之原理。我也嘗見想做小說的青年,先買小說法程和文學史來看。據我看來,是即使將這些書看爛了,和創作也沒有什麽關係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魯迅《讀書雜談》(1)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裏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講。忽而想到學校是讀書的所在,就隨便談談讀書。是我個人的意見,姑且供諸君的參考,其實也算不得什麽演講。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於飯碗有妨。…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7)(完结篇)

真正的愛,須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甚至是自我犧牲),不然愛的願望就會落空。惟有真正投入和奉獻,才是實現愛的最有效的方式。



病人同醫生建立“治療同盟”,才能實現人格的健康成長。病人尋求心理治療,是為了實現某種改變。他們必須信任醫生,以求獲得足夠的力量和安全感。醫生為建立同病人的“治療同盟”,也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醫生需有無私的奉獻精神。醫生未必有足夠的耐心,去長時間聆聽病人的傾訴,但其職業性的奉獻精神,卻要求他們不論喜歡與否,必須對病人的傾訴洗耳恭聽。…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6,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6)

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出自個人意願,核心動機卻是滿足自我需求,不管為別人做什麼事,也許都是為贏得私利。譬如,有時候,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感激我們為你所做的一切。”此時,可以肯定地說,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缺少真正的愛。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是兩回事,我們卻常常混為一談。



我們真心去愛某個人,是因為我們需要去愛別人;我們生兒育女,是因我們自己想要孩子;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在於我們渴望成為充滿愛心的父母。真正的愛,能夠使人發生改變,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充,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



真正的愛,能使自我更為完善。愛,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私的,最終的追求則是自我完善。當然,自私與否,不是判定愛的標準,惟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愛。…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6, 2020 at 11:28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5)

這位牧師不恰當的愛,曾接近被虐待狂的邊緣。虐待狂和被虐待狂,都與性的需求、性的聯想有關。不管是別人受苦,還是讓自己受苦,患者都會感受到某種生理快感。在精神病理學上,純粹的性虐待和被虐待現象極為罕見,更多的是社會性虐待狂和被虐待狂,其危害性也更為嚴重。患者在與性有關的人際交往中,總想不停地去傷害對方,或為對方所傷害。

 

有一個女人被丈夫遺棄,不得不向心理醫生求助。她哭訴丈夫虐待成性,丈夫從不關心她,在外面有很多女人。他把購買食物的錢,統統在賭場上輸光。他常常深更半夜才回家,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後就咒罵她、毒打她。…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8, 2019 at 3:3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4)

自我犧牲

 

不合理的給予以及破壞性的滋養,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給予者以“愛”做幌子,只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從不把對方心智的成熟當一回事。



有一位牧師,他的妻子患有慢性抑郁症,兩個兒子大學輟學,整天無所事事。牧師不得不帶全家人接受心理治療。家人全都成了患者,牧師的苦惱可想而知,但他不認為家人的病情與自己有關,他憤憤地說:“我盡一切力量去照顧他們,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我每天剛剛醒來,就要為他們的事操心,我做得還不夠嗎?”…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8, 2019 at 3:35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3)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他們“愛”的只是“寵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不少美國士兵娶了德國、意大利、日本的“戰爭新娘”。這樣的異國婚姻似乎很浪漫,但是男女雙方其實是陌生人,少有真正的溝通。當新娘學會說英語之後,其婚姻就開始土崩瓦解。她們的軍人丈夫,再也無法把想法、感受和欲望投射到妻子身上——就像對待“寵物”那樣,再也不覺得妻子與自己心心相印。



妻子學會了英語,表達了心聲,丈夫才意識到,他們的觀點和見解可能有著很大差距,人生的目標截然不同。當然,也有的人恰恰從這一刻起,才慢慢地培養起感情。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情形,卻意味著感情的喪失、婚姻的結束。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女性,無法接受男性的惟我獨尊,以對待寵物的態度與她們溝通,以呼喚寵物的方式同她們對話。她們感覺男人把她們當成寵物,卻不尊重她們作為人的屬性。…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8, 2019 at 3:31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2)

培養某種特殊嗜好,是自我滋養的有效手段。要學會自尊自愛,就需要自我滋養。我們也要為心智以外的“自我”提供養分,比如,我們必須愛惜身體,好好照顧它;我們要擁有充足的食物,給自己提供溫暖的住所;我們也需要休息和運動,張弛有度,而不是永遠處在繁忙狀態。



俗話說:“聖人也需要睡眠。”合理而健康的嗜好,是培養自尊自愛的必要手段。當然,嗜好或者興趣本身,若是成為自我完善的全部目標,就會偏離人生本質。某種遊戲或娛樂項目大受歡迎,在於它們能夠取代自我完善的痛苦。以打高爾夫球為例。…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8, 2019 at 3:28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1)

真正的愛和自律性相輔相成。父母缺乏自律性,且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愛,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愛,更不知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消極性依賴患者過度依賴的傾向,正是人格失調的一種特殊症狀。他們不肯推遲滿足感,只貪圖暫時性的快樂,始終不能面對現實。



他們從不考慮他人需要,即使情感關係行將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檢討和改變。他們不肯為個人成長負責,寧願犧牲最親近的人的感受。倘若情感出現問題,他們就會歸咎他人。…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8, 2019 at 3:21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0)

 在婚姻關係中,夫妻間應當有分工:妻子負責下廚、整理房間、出門購物、照顧孩子等等,而丈夫則出外賺錢、堅持儲蓄、修剪草坪、修理家具等等。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適當更換彼此的角色:男人偶爾做飯,陪伴孩子玩耍,打掃房屋等等,這些對於妻子而言,不啻為一份美好的禮物。此外,也可以考慮為對方做“兼職工作”,比如在丈夫生日當天,妻子主動代替他修剪草坪。適當進行角色互換,就像是進行有趣的遊戲,可以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減少對對方的依賴性。它可以訓練我們在失去伴侶支持的情況下,仍然正常生活,而不是突然間失去主張,不知所措。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6, 2019 at 10:06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9)

有一位女性患者,既年輕又漂亮,而且聰明過人,從17歲到21歲,她同數不清的男人有過曖昧關係——盡管對方可能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她相提並論。她走馬燈似的與男人交往,而那些男人進入視線,又從其視線中消失。她的空虛感過於強烈,甚而沒有耐心去等待適合的男人出現,也沒有花時間去了解男人,並與對方培養感情。



一個男人剛從身邊走開,幾乎過不了一天時間,她就會與最新認識的男人打得火熱,毫不在乎對方具有怎樣的性格或人品。她甚至當著我的面,對認識的男人贊不絕口:“我知道,他沒有正當職業,而且經常酗酒。可是他很有才華,我也覺得他關心我。他就是我需要的、那種適合我的男人。”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5, 2019 at 2:25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8)

確切地說,那是寄生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你們的關係和感情,沒有自由的成分。你們是因為需要而不是愛,才結合在一起的。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選擇一起生活罷了。”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5, 2019 at 2:22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7)

對於某種事物長期的愛,使我們生活在精神貫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會歸於消失,而我們的心智就會成熟,愛不斷釋放,自我與世界的區別也越來越模糊,我們與外在世界融為一體。隨著墜入情網的徹底終結,我們一次又一次產生狂喜,我們與所愛的對象真正結合。也許它不比墜入情網的激情更加狂熱,但它更加穩定和持久,也使我們更為滿足和愜意。以戀愛為特征的“高峰體驗”,和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邁斯勞所說的“高原體驗”不是一回事,後者具有的高度,既不容易突然顯露出來,也不至一下子消失,但你可以長久地停留在上面,而不會輕易地摔落下來。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5, 2019 at 2:2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