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31)

真正的愛和自律性相輔相成。父母缺乏自律性,且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愛,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愛,更不知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消極性依賴患者過度依賴的傾向,正是人格失調的一種特殊症狀。他們不肯推遲滿足感,只貪圖暫時性的快樂,始終不能面對現實。

他們從不考慮他人需要,即使情感關係行將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檢討和改變。他們不肯為個人成長負責,寧願犧牲最親近的人的感受。倘若情感出現問題,他們就會歸咎他人。

他們每每活在失望和沮喪中,而且認為是別人沒有盡心盡力。他們容易忘記別人的好處,單單想到其缺點和不足,並為此感到消沈,產生怨恨。我的一位同事說:“一味依賴別人,是最糟糕的活法。”我很贊同他的看法。是啊,與其過分依賴別人,那還不如去依賴毒品呢!畢竟,只要後者貨源充足,起碼會讓你在相當長時間里,處於如癡如醉的狀態中。把別人當成快樂之源,到頭來一定備受打擊。

為數眾多的消極性依賴患者,其實都是癮君子,有的喜歡酗酒,有的迷戀吸毒。他們有某種“容易上癮的人格”——他們只對別人上癮,從別人身上汲取需要的一切,而且永不饜足。要是遭到別人拒絕,或無法獲得好處,他們馬上就會轉向杯中物或者注射器,將它們作為情感和精神的替代品。

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地親近某個人,表面上我們與對方彼此深愛,實際上,依賴與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分強烈的依賴感,多是來源於童年時期——患者父母缺乏愛的能力,且將不幸延續給下一代。只想獲取卻不願付出,心智就會永遠停留在嬰兒期,這只會對人生構成限制和束縛,只會給人際關係造成破壞,而不會使情感走向完滿,也會使卷入其中的人跟著遭殃。

 

 精神貫注 

 

 過分依賴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和心智的成熟無關。過分依賴者只關心個人的滋養,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過得豐富而充實。他們渴望快樂和享受,卻不關心心智的成熟。他們也不能忍受成長的痛苦、孤獨和寂寞。過分依賴的人,也從不關心別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們依賴的對象。

他們關心的,是別人能永遠滿足其需要。我們常把過分依賴當成愛,心智的成熟和進化,則被排除在外。現在,讓我們進一步區分愛與依賴的本質,以便明確一個事實:不關心心智的成熟,愛就不能帶來任何滋養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貫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

 

愛的對象不僅是人,也可能是無生命的事物或者活動。譬如說,“他愛金錢”,“他愛權力”,“他愛園藝”,“他愛打高爾夫球”,等等。一個人每周工作七八十個小時,一心獲取金錢或權勢,固然也可能有所成就,但金錢的積累、權勢的鞏固,不意味著真正的自我完善。

我們還是可能眾口一詞,去指責某個白手起家的企業主,“他其實是個小人,是個目光短淺的吝嗇鬼。”無論“他”多麼熱愛金錢、崇尚權力,都沒有人認為他擁有愛心,這種人的終極目標只是財富和權力。愛的惟一目標,乃是促進心智的成熟,或者推動人類的進步。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