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頒獎詞:已成為獨特文體
《感動中國》創造的頒獎詞,成為一種獨特的文體,不但被各行各業的頒獎文字所模仿,更被中學語文教育者發現其價值,每年作為範例向學生分析創作意圖和文字細節……
回首《感動中國》這十年對中國的影響,除了推出一個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影響人們的價值觀,還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文體--頒獎詞,如今各行各業的頒獎盛典,都不約而同地設置有宣讀頒獎詞這個環節。…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December 11, 2016 at 9:12pm — No Comments
感動理念
用直接的方式表達主旋律,在最近30年來一向是媒介的難題。
2003年,《感動中國》初創時,制片人朱波和同行們聊天時常說:“21世紀誕生的電視節目,如果它能活過十年,那這個制片人一定是一流的。”不服的同行屈指一算,果然唏噓不已,能活超過十年的節目已經少之又少,能在一個制片人手中超過十年的,就更是鳳毛麟角。
從2002到2012,《感動中國》走過了十年。…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November 22, 2016 at 9:01pm — No Comments
張平宜:被一個一個希望牽著走
張平宜是首次進入《感動中國》的台灣同胞。這位跨越海峽、跨越偏見,為四川大涼山麻風病人子女教育問題奔走的女子,著實令人敬重。11年來,她以執著和努力,改變了一個群體的命運。而節目組對這個人物的關註,也長達6年之久……
在1999年之前,張平宜是台灣媒體界的一位優秀女記者,在台灣和國際上多次獲得獎項,工作成就斐然。在生活上,她是一位富家千金,一位醫生的妻子,兩個孩子的媽媽。但1999年的采訪開始她人生改變的序曲。
那一年,張平宜跟隨國際組織走訪滇、粵等地的麻風村,12天走訪了6個麻風村,村莊封閉隔絕的破敗景象讓她觸目驚心。…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November 18, 2016 at 8:57pm — No Comments
盧安克:拒絕感動中國
尾山宏之後,外國人開始進入《感動中國》的視野。2006年,節目組主動向一位紮根廣西山村、從事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德國教師拋出橄欖枝,卻遇到了一次禮貌的拒絕,這是《感動中國》的第一次碰壁……
《感動中國》是一項媒體公益評獎,不需要報名,也無從爭取,雖沒有獎金,不能給入選者帶來實際利益,但這種道德層面和精神高度上的認可,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很少有人拒絕《感動中國》,但在2006年,偏偏有一位德國人,他拒絕成為《感動中國》人物。
他叫盧安克。2003年以後,他的故事開始在媒體上小範圍地流傳,熱度並不高,但讓人充滿了好奇。各種各樣的說法,讓人覺得奇怪,搞不清這個德國人到底在幹什麼。…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November 10, 2016 at 9:31pm — No Comments
尾山宏:追問良心
2003年日本律師尾山宏的入選,使《感動中國》首次突破人物國別和地域的限制,將評選上升到人類正義的高度。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跨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限,40多年來承受著巨大壓力,堅持不懈地為真理而抗爭。節目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觀眾以各種方式向老人致敬。可鮮為人知的是,尾山宏的入選,曾在節目組引發激烈的爭議……
2003年10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感動中國》節目組邀請新聞評論部各欄目的制片人和資深策劃人,為《感動中國》2003年度人物評選推薦候選人。…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November 5, 2016 at 2:27pm — No Comments
9 感動人物
《感動中國》節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物選擇的成功。
十年來,《感動中國》共評選出100多位代表“真誠、正義、勇敢、堅強、廉潔、孝悌”等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人物,由一個梳理年度人物的節目,發展成為在全國非常有影響力的彰顯國家榮譽的人文活動,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這些令人感動和震撼的人物,是如何被發現被選擇?節目組的評選標準是什麼,希望通過他們弘揚什麼樣的價值觀?每年的感動人物評選過程中,曾發生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近距離接觸這些人物,有哪些令人感動和銘記的瞬間?…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November 1, 2016 at 8:40am — No Comments
滿大街都會知道《感動中國》
節目組自信不出正月十五,滿大街都將知道《感動中國》。台長審完片卻說,節目太長。
已經是淩晨三點,中央電視台新聞評論部南院工作區的第四號機房燈火通明。
樊馨蔓坐在剪輯台前,右手撥動剪輯操作手柄,一遍一遍地看屏幕上的鏡頭。
屏幕上,一位中年女性走上舞台。她看著觀眾,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可陡然之間,眼角之間的細紋輕輕抽動了一下,嘴唇緊緊地抿住,眼神突然凝重起來,這動作僅僅是瞬間,然後她再次讓笑容占據表情,然後自信地面對觀眾揮手,鞠躬。等她直起身,淚水已經奪眶而出。…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28, 2016 at 5:35pm — No Comments
這一天將寫進電視歷史
一群有夢想沒有經驗的人,開始執行他們準備感動一個國家的電視計劃。將來,你可以驕傲地對你的父母和孩子講,這一天,你在現場。
2003年1月12日晚,北京。北風呼嘯,天冷得要命。
這是第一屆《感動中國》錄制的時間。
一群有夢想沒有經驗的電視人,開始執行他們準備感動一個國家的計劃。…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8, 2016 at 10:19am — No Comments
確定節目形態
人物故事短片播放、現場采訪、宣讀推薦詞和頒獎詞、為獲獎者頒獎,《感動中國》首創的“四段式”頒獎儀式結構,後來被國內同類節目廣泛覆制使用。頒獎詞在電視形式上是一次創造,它的源頭來自一年一度的新聞評論部內部年會。
第一屆《感動中國》人物進入最後的評選階段。
近百名候選人,附帶了各地網友的評論,推薦材料的誇張,還有不同媒體的折射,一切事實都呈現出多個角度。如何衡量這些感動?節目組最先陷入了一種“混亂”當中。…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1, 2016 at 11:36am — No Comments
做公益而不是做生意
100萬做一台晚會,首屆《感動中國》創造了奇跡。如今,《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台性價比最高的節目之一,投入成本卻最低。沒有參與者會計較錢的事情,大家都是在做公益。
“摸著石頭過河”算是中國人帶給世界的貢獻。
諺語可不是說說玩的,每個字都是經驗的總結,顛撲不破的真理。對《感動中國》來說,更是這樣。
對那麼大一個電視台來說,一台電視晚會怎麼還要摸石頭過河?
問題在於這不是一般的晚會。…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14, 2016 at 7:30pm — No Comments
獎杯、片頭題字、主題曲的誕生
獎杯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孫偉設計,寓意“中國結,水晶心”;片頭題字出自90高齡的書法大師啟功之手;主題曲由韓紅作曲、演唱,詞作者卻是評論部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實習生。
當節目策劃小組在四處搜集候選人資料的時候,朱波在忙碌另外幾件事。
頒獎節目是要有獎杯的。萬眾註目之下,獲獎人接受獎杯,這是一定要出現在屏幕上的。那將是一個什麽樣的東西?金的?玻璃?玉或者其他材質?真的獎杯,或者象形?朱波設想了幾種形式,都覺得不滿意。自己既然不是專業搞設計的,為什麽不找專業人士來處理呢?…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7, 2016 at 5:34pm — No Comments
以年度、影響、感動為評選標準
脊梁骨、反骨、一根筋,通俗點說,《感動中國》選出的大致是這幾類人。“脊梁骨”就是說這人是中國的脊梁,戳得住,立得起,老百姓真心感念的;“反骨”是眼裏揉不得沙子,看到不平就要沖出來;“一根筋”就是有個想法非要實現的。
很快,《感動中國》的旗幟打起來了,招兵買馬陸續展開,隊伍慢慢有了規模。但是隊伍要向什麼方向開拔,一直也沒有消息。作為節目制片人的朱波忽然沈寂下來,連續幾天沒有開會,沒有聯絡。他再出現在新聞評論部南院工作區的時候,又是滿面春風,似乎信心滿滿。他約了策劃人陳鐳和總導演樊馨蔓。…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0:13am — No Comments
集合CCTV精英的主創
《感動中國》有一個超級穩定的制作團隊。這個團隊的人在品性上有種相似性,他們執拗地認為,一個在工作中保持誠懇、執著認真的人,他(她)的作品一定是好作品。
樊馨蔓是在桃花島上接到電話的。
那時候,她在杭州蕭山機場下飛機轉汽車,然後乘輪渡,上島坐上了來接她的面包車,那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劇組派來接她的。…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30, 2016 at 9:32am — No Comments
內容簡介: CCTV《感動中國》十年回顧,幕後團隊首次出鏡,揭秘《感動中國》如何誕生,籌備之初經歷哪些波折;歷年感動人物如何選出,評選標準是什麼;推選委員會由哪些人組成,每年評選有何內幕;那些網上呼聲很高的候選人物,為何最終落選;那些曾經感動中國的人物,如今有何變化;節目組近距離接觸100多位感動人物時,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故事;節目成功背後有什麼奧秘,制作和傳播方面有何獨特理念;金庸、成龍、張藝謀、韓紅等名人明星,與《感動中國》又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全書巧妙結構,將制作團隊和感動人物兩個群體,圍繞《感動中國》節目展開故事,處處表達“感動”和“尊重”的主題。並配以珍貴的圖片資料,視覺沖擊力強,圖文並茂,極富可讀性。…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6,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他們替我縫補了腿,給我一個可以坐著的差使:要我數在一座新橋上走過的人。他們以用數字來表明他們的精明能幹為樂事,一些毫無意義的空洞的數目字使他們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聲音的嘴象一臺計時器那樣動著,一個數字接著一個數字積起來,為了在晚上好送給他們一個數字的捷報,當我把我上班的結果報告他們時,他們的臉上放出光彩,數字愈大,他們愈加容光煥發。他們有理由心滿意足地上床睡覺去了,因為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走過他們的新橋……
但是他們的統計是不準確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準確的,我是一個不可靠的人,雖然我懂得,怎樣喚起人們對我有誠實的印象。…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2, 2016 at 9:21am — No Comments
亨利希·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正點到達》、《女士和眾生相》、《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等。1972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為了表揚他的作品,這些作品兼具有對時代廣闊的透視和塑造人物的細膩技巧,並有助於德國文學的振興。”
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訴我的那樣行事,沒有敲門就推門走進屋去。可是,當我突然見到一個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時,我吃了一驚。她那臉上有著一種難得見到的東西:美妙的色澤,健康,非常健康,健康,安詳、自信。…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0, 2016 at 7:01pm — No Comments
序:梁建增(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副主任,《動中國》制片人)
《感動中國》十年!
十年前,當我們把“感動”作為年度人物評定標準的時候,我們如敬神明。
十年裏,在每年的春天,《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如期而至,我們如沐春風。
感動--敬於心,暖在心。…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19,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我妻子認識了一位給部長女兒修剪指甲的姑娘的母親。是腳趾甲。我們家現在沸沸揚揚,亂成一團:過去我們沒有什麽關系,如今我們可有了關系,了不起的關系。我妻子向這個姑娘的母親贈送鮮花和糖果。她盡管冷淡,但卻是感謝地接受了鮮花和糖果。自從認識這個女人以後,我們冥思苦想,等到我們認識這個姑娘本人時應當為我謀求一個什麽樣的位置。我們至今沒有見到她,她很少待在家裏,當然只同政府官員交往。她在波恩有一套漂亮的住宅:兩間住房,外帶廚房、浴室、陽臺。但不管怎麽說,據說不久就能見到她。我的心情迫不及待,急於同她見面,當然要恰如其分地低聲下氣,同時也要表現出堅忍性。我相信,政府界人士是很贊賞低聲下氣的堅忍性的,據說只有深信自己能力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我竭力深信自己的能力,並且很快就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怎麽說:耐心等待!…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18, 2016 at 10:58pm — No Comments
從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絕望。可當時,幾天前,我有了體會。我覺得世界突然變得灰溜溜的、黯然失色,我對一切的一切全都無動於衷,喉嚨裏憋得難受,心想全完了,毫無出路,無可挽救。因為我把我們全家的票證都給丟了,而局裏的人是不會相信我的話,給我補發的,到黑市上去買我們已無能為力,偷呢,我真不願去偷,而且,給這麽多人去偷也不可能。媽媽,爸爸、兩個大孩子卡爾和格萊特、我,還有那個還在吃奶的小不點兒。母親配給卡和爸爸的重勞動配給卡都紿丟了,全丟了,整整一包,我在電車上突然發覺東西丟了,根本沒有去找,也沒有去問人。反正也是白費氣力,我想,誰會把撿到的票證交出來呢?而且是那麽多,有母親配給卡和父親的重勞動配給卡………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11, 2016 at 8:26am — No Comments
這下子我就業在望了。他們寄了一張明信片給我,叫我到局裏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局裏的人既親切又和氣。他們拿出我的檔案卡片,說了一聲:“呣。”我也回了聲:“呣。”
“哪一條腿?”有一個官員問道。
“右腿。”
“整條腿?”
“整條。”
“呣,”他又哼了一聲,開始查閱各種各樣的單子。我總算可以坐下來了。…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9, 2016 at 1:1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