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過度's Blog (248)

楊成瀚·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3)

藝術的詩學/再現政體

Rancière緊接著定義了他稱之為藝術的詩學或再現政體。在這種再現或階序性的政體中,「藝術」(l’art)乃透過了「製作/模仿」(poeisis/mimesis)的對偶而被進行了辨識。「詩歌」或「藝術」的事實/行為(fait)5,對於敘事、情節的布置安排、對於行動的再現以及「精緻藝術」(« beaux-arts…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12)

伍、結語:內在與外在不可共量的人觀

由以上對柏格森理論的梳理,可以清楚看見,柏格森所描繪的是內在與外在不可共量的人觀。 不只是內在與外在是質與量之不同範疇,因而在理解的方法論上有所差異,並且在研究的方向上,柏格森也提出不同於當代的看法。



《創化論》中柏格森表達出獨特的進化觀點。 縱使生命一代傳一代是基因的傳遞過程, 然而生物初始的胚、芽 germ)所具有的生命驅力才是進化的主要…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11)

三、直覺的我與智性的我

柏格森稱這樣的時刻為「把握了一個絕對」:拒絕由外在的種種來認識自我、定義自我,而是回到自我的內裡──我所是之處──來認識自己。(1912: 3)人那個恰恰是他自己的自我,無法由外界定義,也無法以符號表達,是與每一樣事物、與每一個學科描述,以及與社會生活的種種觀念都不可共量。這個「絕對」也可稱為「無限」,旨不在大小、數量或是超越的意義,而是當立於外在進行觀察的人要用任何方法解釋它時,就像翻譯一篇外文詩,每一個譯本只能是趨近原文,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進行翻譯,卻無法真正與其原本相等。(1912: 6)把握一個絕對,只能是由自我的直覺…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楊成瀚·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2)

現代性論點的微薄利益與藝術的種種政體

而在第二章中,Aspe和Combes則就前衛藝術、現代性以及後現代性的範疇是否向美學與政峙間的扣連關係提供了某種概念化模式的這個問題向Rancière進行了提問。針對這個問題,Rancière首先點出了前衛藝術與現代性論點的某種問題性或不純性(impurity)。Rancière指出,前衛藝術和現代性的論點事實上融合了兩種不同的想望:一種是普遍意義下的藝術(arts en général)的某個政體的歷史性,另一種則是在此藝術政體的內部進行操作的期待以及斷裂的種種想望,某種政治主體性的形構。於此,為了更進一步地釐清問題,Rancière便著手進行了三種藝術的認同政體的定義和區分。…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11,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10)

柏格森一方面論述人的身體歸屬於宇宙的物質運動,另一方面指出人的身體之所以能夠擷取不同的物質運動進行認知,是由於人具有自由意志。(1910: 280)自由意志歸屬於意識,物質主義的科學觀不承認它的實在性,但是柏格森從延持的觀念來肯定它的存在。柏格森提出,就算科學可以提出證據,說明腦細胞每時刻的活動是由生理的機械運動來定位,也不能因此結論,心智活動是由這個必要的機械運動所決定。若果真要如此下定義,則必須先證明每一個心智活動與每一個腦細胞狀態之間的關聯性。(1910: 146)…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une 4,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7)

四、 腦和心智與延持的關係

基於上述的理論,柏格森反對物質主義所持,以腦作為決定或解釋一切心智活動的唯一原因;然而他也反對理念主義所宣稱,心智為認知的唯一原因。柏格森認為腦和心智各司其職,不可分離地一起作用。腦(身體)是列於眾物質中的一個物質,腦神經系統作為認知的器具,接收物質的訊息/圖像,產生純粹記憶;而靈/心智則是負責在當下產生注意力,藉由知覺不僅感知當下所接觸的物質,將其圖像收進意識裡,而且由底層的純粹記憶選取相似或相關的記憶圖像,對新收入的圖像進行詮釋、互相影響。它們如同許多波浪互振,共同組成當下的意識內容。 1911b: 236…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7, 2020 at 2:51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9)

一、 延持與人的實在性

柏格森從延持以及意識對延持的具體感覺論人的實在性,其方法論在於以意識中的經驗為基礎,觀察、反省意識的認知活動,其進路顯然不同於西方哲學傳統對實在性之概念式、抽象式的推論。(F. L. Pogson, 1910: xi-xii, x-xi)



柏格森稱意識的原初體驗活動為直覺(intuition),將意識在不斷學習以及依興趣和實用需要組成的知識與習慣之活動稱為智性(intellect)。直覺在空間現象所感知的對象是量性、可數、展延的,從而返回意識與記憶中的延持,在這裡所發生的則是質性、強度…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7, 2020 at 2: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8)

五、慣用的時間與延持

如上所述,柏格森認為,並非空間容納物質,而是物質的運動延展出空間 。我們習以為常的時間其實是屬於空間,因宇宙物質運動的無限擴張,我們從物質的位置學習度量、遠近的概念,也將之化為時間的概念,成為衡量我們日常生活的準則 。 1911b: 279-280, 1910: 90-99



柏格森指出, 真正的時間 在於 我們…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7, 2020 at 2: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6)

每一次的注意心智 是 完全參與,但它也會決定 作出 簡單或 是 複雜 的 反應。一方面 心智在習慣上是受當下 向外的 知覺 而 影響它的方向,但它 所 決定 的, 作出 或高或低的 行動 會 影響 記憶 在感知 中所 參與 的 是 多或少的記憶圖像。 1911b: 129 柏格森論述,大腦並非是記憶的囤積倉庫 ,記憶的流動是在意識的活動當中。純粹記憶pure memory)、記憶圖像 memory image)以及知覺三者在意識活動中不可分離 。 柏格森以下圖(圖 2)…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4, 2020 at 12:14a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5)

柏格森的 理 論 ,知覺 是量度身體 指 腦和神經系統) 對外在事物 所進行 的動作 以及外在事物對身體所進行的動作之機關。 1911b: 57



柏格森對知覺的定義如同他對空間與時間的定義 迥異 於其他 理論 因 他認為:「我的知覺 perception 是在我的身體之外,而感受( affection)是在我的身體之內。」1911b: 59 柏格森之所以如此宣稱, 是 基於他將身體列 在 物質運動中 之 觀點 。…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2, 2020 at 5:26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4)

本文以下將藉由梳理柏格森的論著: 《物質與記憶》、《 時間與自由意志 》 、《 形上學導論 》 以及《創化論》其中 所形塑的意識的觀點,特別是 關於 「延持」的概念與人的本質的關係,藉以彰顯柏格森所強調的內在與外在的不可共量性,以及由之 所提供的非機械性人觀 之論點 。



參、 柏格森論意識與延持



如柏格森在《物質與記憶》導論中開宗明義 地…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15,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3)

貳、 不可 共量的觀點

柏格森的著作與其說是哲學,毋寧更是跨學科的學術, 它們是整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神學的研究,分別與之對話而呈現的論文。 這是舍勒借重柏格森的理論之因,也是柏格森在廿一世紀更注重跨學科研究的時代中重新被注意之處。



關於人的意識 、自由意志與身體、物理世界的 關係,這類的問題在柏…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15,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2)

舍勒與柯林斯分別在廿世紀初與廿一世紀初,從哲學家、社會學家與自然科學研究者的觀點,提出對演化論的肯定之處。但是,他們同時也指出,自然演化的機械人觀 仍留下許多 無法回答的問題,並不能單單依此論點來定義人。舍勒所建立的哲學人觀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 亦即他借用稍早於他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1941)所提出的意識,以及生命的驅力在演化論中扮演主導角色之觀點。…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19,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李麗娟《從柏格森論「不可共量」的觀念談人論》(1)

提要:「延持」的時間觀,是柏格森哲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柏格森論人的本質的基點。藉由論述意識、知覺、記憶、延持、腦神經系統之間的關係,柏格森指出人的內在與外在之不可共量。科學所能觀察的只是外在現象,具無限的可能性以描述被觀察之物,但它們並不等同被觀察之物的內在層次。



柏格森強調
心靈與腦有分別,二者卻是整體的運作。邏輯的推論可以適用於物質的範疇,作為研究腦神經系統的依據,但用在靈性範疇卻是不恰當。靈性上創新的體驗…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19,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7)

不過,我們關心的並非是這個故事之中所蘊含的各種版本的道德含義。我們更感興趣的其實是所有玩偶都必然經歷的「消費」-「消耗」的過程。對於Kelley和Dery來說,「消費」即意味著價值的縮減(無論是使用價值,交換價值,還是符號價值——如馬克思和布希亞所相信論證過的),或者更確切說是一個物件不斷褪去了文化和社會所附加在它身上的種種「價值」,最終袒露出其赤裸裸的物理的,生物的實在。而對於追隨D&G思路至今的我們看來,這或許並不單單是一個價值縮減的過程,而更是一個維度的增殖和強度的散播的過程。玩偶作為生成-兒童過程的真實寫照,不是因為它足以作為理想化的媒介或載體,而是因為它本身的獨特的生產-消費-流通的過程足以表現兒童本身作為推動欲望-機器運動的遊牧主體的功用。用Dery的話來說,孩子是 「亦是髒兮兮的,強度性的生物(intense creatures),他們中的一大批喜歡玩弄——甚至是消費——泥巴,鼻屎,蛻皮,死翹翹的東西,直到被教育說不能這樣。」…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rch 15, 2020 at 6:10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6)

在L’Anti之中,生成-兒童的過程也就是此種遊牧-主體的「消費」過程的真實寫照。而作為遊牧-主體,它必須首先要從「老爸-老媽-我」(papa-mama-moi)的三角結構的伊底帕斯劇場之中掙脫出來。然而,「掙脫」必然包含著強力甚至暴力,這一點並不因為生成的施動者是兒童而有所改變。此種強力的氛圍在德勒茲所喜愛援引的小漢斯的案例(尤其參見《千高原》plateau No.‘1914’及收入《批評與臨床》的Ce que les enfants disent一文)之中得到充分體現。在兒童通過「探索環境」(explorer des milieux)、勾勒「動態路線」(「trajets dynamique)從而繪製地圖的過程之中,不斷流播的正是能量和強度(forces ou intensité」)。但其實無論是通過L’Anti那相對沉重拖遝的理論闡述,還是借助Ce que les enfants…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rch 5, 2020 at 3:40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5)

AW的宇宙機器之中沒有「缺口」,但卻由此更為強烈地體現出無器官身體的那種包容性和光滑性。借用Spoerri的精准觀察,AW畫中常見的圓形或橢圓形(oval)更應該被理解作有著光滑平面的「卵」而非封閉的迴圈。封閉的迴圈阻斷了力和能量之散佈性流動;而「蛋」則正相反,它自身就充滿著強度流播的「區」(zones)或「域」(champs)。

 

 兒童,作為欲望-機器的「主體-效應」…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rch 5, 2020 at 3:40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4)

但如果這樣看來,AW 畫作之中的種種「解釋」的手法看來與此種「記錄」的內在性平面並不相似。無論是在其系列的插畫冊作品,還是在其單幅作品之中,「解釋」的操作都普遍存在,但或是作為附加的解說,或是索性就是位於圖畫的背面,無論怎樣,它們與繪畫作品本身所表現的宇宙-機器的運動都沒有「記錄」式的關係,而是至多只有外在的聯繫(而在 Spoerri 看來,此種聯繫亦往往是頗為勉強的)。這樣看來,D&G 所援引的此種「解釋」並不足以令我們真正理解 AW 畫作之深意。但在 AW 的創作之中確實還存在著另一種「解釋」,足以起到「記錄」之功用:那就是作品之「中」的「解釋」,更準確說,是在宇宙機器內部與其它流、部件和序列緊密糾葛在一起的那些「符碼」。在 AW 構造的龐大機器之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符碼——數位,音符,文字,鳥,面孔,鐘,蛇,等等,而 AW…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rch 5, 2020 at 3:39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無器官身體與游牧主體:ADOLF WÖLFLI畫作的混沌與秩序(3)

瓜塔里:被德勒茲效應遮蔽的思想家



這確實也會是觀者從AW的絕大多數作品之中所能獲得的一種典型印象:雖然畫面之中處處充滿複雜的結構和運動,但經過仔細深入的觀察,我們似乎總是能找到一種貫穿的、整體性的連續秩序。這或許也正是D&G在L’Anti的這個段落援引AW作品的根本原因:即先勾勒出AW作品之中明顯的組織和結構的形象,再由此激發讀者去反思其所隱含著的對反的意象,即無器官身體。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發現D&G在此處的解說不夠深入,甚至根本未觸及無器官身體的要點。首先,他們所援引的一個要點即是AW創作之中頗為獨到的一個手法,即所謂「解釋」:「那些他附著其畫作上的『解釋』( « explications»…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rch 5, 2020 at 3:39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德勒茲的欲望-機器是什麼:從RUBE GOLDBERG的漫畫說起(6)

德勒茲:差異與重複,求新的哲學 

就拿RG的這部品酒機來說,最左邊的人-機聚合體顯得異樣,而其中最為異樣和荒謬的「部件」-「部分」當然是那部千斤頂。而「引入」千斤頂這個操作至少有兩個明顯的荒謬之處:一是「力」的不協調的、誇張的「放大」,即本來可以用最小的力輕易完成的動作(舉起杯子)現在要花費遠為巨大的能量(比如抬起汽車);二是由此產生的時間的誇張的「放大」,論者曾談及RG作品中的時間壓縮(compressed…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February 3, 2020 at 9:44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