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瀚·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4)

事實上,這乃是某種對感性不斷地變得與自己陌生,自己不斷地變得與自己陌生的異質性力量進行模塑的特定政體,某種Rancière所謂的「美學無意識」(l’inconscient esthétique)10:這使得藝術與種種被再現物、主題、類型間的階序體系或再現政體脫勾,使得藝術與某種實用的判準脫勾,並使藝術得以與某種特定的生命形式,某種共同體的生命形式或生命的自我形塑同一的「政治」實踐。Rancière指出,這乃是不斷地對某種感性的生命形式以及某種虛擬或即將到來的生命或共同體(形象)進行發明以及預言的新政體。「古代乃是在模仿的政體中才與現代對立」11,Rancière說到。事實上,Rancière在這裡不但對「現代性」論述將古代和現代視為截然二元對立,將現代視為古代的徹底斷裂的想法進行了批判,還對現代性論點那不斷地想要建立反模仿的神聖莊嚴領地,它與美學政體的那隱而不顯的曖昧關係,那現代性論點一方面想要保持美學政體的反模仿反再現邏輯,一方面又想要從賦予美學政體力量的種種再製形式抽離(現代性似乎成了這不斷破壞藝術與任何集體經驗領域連結的東西)的想像進行了直指。

事實上,藝術的美學政體乃是「這與古代發生關係的新政體」12,這不斷地對古代進行發明的新政體。換言之,我們可以這麼說,正是某種不斷地與真實或不斷地與非藝術的現實拉開距離的潛能,正是這種在藝術和非藝術,在真實和想像間的聯繫,這種距離的不斷調整互補或測量,這種「真實的幻影向度」真正地成就了藝術作為了某種文明精神的測量術或診斷的可能,真正地刻畫了藝術的美學政體。這乃是某種使得現在和未來,使得某種異質的時間性得以共同在場(co-présence)13的美學邏輯。

而這也是使(小說的)「現實主義」(réalisme),使「現代性」(論述)或 「現代性主義」(modernitarisme)14得以誕生的真正邏輯。換言之,這乃是使藝術得以民主化的美學實踐,某種使「後設政治」(méta-politique)得以出現,使「美學」與「政峙」得以相互混合流變為某種單一現實的平等邏輯(ex.《不能沒有你》…)。尤其,我們可以說,這也是使某種大寫的、單一的、神聖的政治主體性誕生的種種「必要條件」與全球政治主體性對某種即將到來的(共同)生活方式所進行的想像/實踐的虛擬性間的對峙(大家或許可以想想看的是,《不能沒有你》在國內和「國外」的「成功」究竟意味著什麼?而又介入了怎麼樣的一種感性生命的部署和可見性模式?),某種透過對歷史進行詮釋和再製(諸如博物館遺產的展演…)而來的異質性的共同顯現。

10 Jacques Rancière, L’inconscient esthétique (Paris: Galiée, 2001), p. 41
11 Jacques Rancière, Le partage du sensible: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 (Paris: La Fabrique-éditions, 2000), p. 35.

12 Ibid., p. 36.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