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有很多結了婚的人,從來不設法相聚相娛,各自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丈夫大清早起來跑步,跑完便上班,下班後吃過晚飯,看一會電視上床睡覺了,不然翌晨他便起不了床跑他那八大圈;而妻子是不做晨運的,上午十時多起床,丈夫已經出門了,等到丈夫回來,忙著燒飯和做飯後清潔碗碟工作,忙完丈夫已經呼呼入睡了,太太因為不早起,自然不能早睡,那麼幹什麼好呢?夜裏百無聊賴,看書看電視也一個人看,免不了感到寂寞了。丈夫也一樣,除了吃飯之外,他幾乎是沒有與妻子共享的時間,這麼一來,雖然是結了婚,兩個人過的卻仍是獨身生活,那怎會愉快呢?
有本書教人,結了婚後,一定要互相對一下生活程序,大家遷就一下,盡量爭取兩人在一起、或者兩人同時跟朋友在一起的時間,這樣才可以有婚姻生活的感覺。…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52pm — No Comments
“郎如陌上塵,
妾似堤邊絮,
相見兩悠揚,
蹤跡無尋處,
酒面撲春風,
淚眼零秋雨,
過了別離時,
還解相思否?”
這是宋代詞人姚寬的作品,姚寬雖然不是個膾炙人口的大詞家,但是這首一千年前的作品,卻很有現代的感情,這種情懷,在一千年前肯定有,不過卻是絕少有人寫出來。…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52pm — No Comments
在聽歐西流行曲:
“假如我要走這人生路,
我願與你從頭走到尾……”
這兩句話,談何容易?開始時願的是我們,到頭來不願的又是我們。
有時看朋友們的戀愛,明知沒有結果,我也不好說什麼了,即使沒有永恒,也好過沒有剎那,等待永恒,每每白等了一生,結果永恒沒有、剎那沒有,什麼也沒有!…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51pm — No Comments
情之中必定要有痛快。
最甘心情願付出時,也就是最痛快之時。
當你已經停止願意付出,卻又要勉強付出時,便是你最不痛快之時。
誠心誠意地付出是痛快,誠心誠意地接受是痛快,幹幹脆脆地拒絕也是痛快。
從來不欣賞為了要替自己掙個“有情有義”的名堂而勉強付出的人,沒有了“誠”一切便沒有了意思,何來“有情有義”?無情便無情了,保持個禮貌,保持個互相尊重和互相方便,就君子之至了。…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50pm — No Comments
在街市裏,有個壯年小販推著一車七彩男童內褲,上面豎著個“十元九條”的紙皮牌子,主婦們蜂擁著去翻去買。
小販帶著一臉陽光,赤著膊在快樂地叫賣:
“十元九條!又便宜又耐用,人人都喜歡!十元九條,人人都喜歡!”
在天天一樣的街市裏,他那充滿勁道的叫聲,就像首生命之歌——我從未見過能夠在酷熱下叫賣得如此傾力和開心的小販。…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50pm — No Comments
一個下午,離開公司大門準備去開會,站在橫巷等司機把車子駛來。這時,橫巷的另一邊有個小男孩,正在烈日下吃力地走著,背上負著個大大的舊塑膠手抽,愁眉苦臉的,像背了全世界的包袱。細看他的年紀,頂多六七歲,令我不安的,不是他瘦小背上的大包袱,而是那一臉的愁。
車子在小男孩剛準備走過橫巷時冒了個頭出來,把他嚇了回去,退了幾步,然後乖乖地站著等車子過。我們不忍心讓他等,招手對他說:
“小弟弟,你先過。”
然而他卻動也不敢動,惶恐地望著我們,一臉被人欺負慣、忍讓慣的神情。
我們再說:…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9pm — No Comments
看見個剛會走路的胖娃娃,踢著小鴨小腳,左擺右擺的直撞去酒店的玻璃門,砰的一聲,娃娃自然穿不過,只是騰的一聲被玻璃門碰了在地上,娃娃一臉子不解,似乎在想:“為什麼這邊看得通的門會穿不過?”
回家想想看,自己笑了半天。
坐在窗前,吃雪花梅,腦子裏正如迷離世界,半在想東西半在不想,雪花梅包紙一打開,裏面居然包著四顆,心裏又是“嘻!”了一聲,敢情是果子廠裏有個工人不滿老板,每包雪花梅跟他放四顆,替他敗一敗家!…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9pm — No Comments
翻兒子的舊照片。
啤啤時,胖得肉都沒處放,側面的照片,腮幫子脹鼓得把鼻子嘴巴全遮掉。
四歲時,兒子有輯金發照片,是我一天心血來潮,跑去藥房買了瓶染發劑,把兒子的頭發染金了鬧著玩。兒子上學,嚇了老師一跳,下令染回黑色,結果小家夥又得染一次發,老師不喜歡他母親的惡作劇。胡鬧的頑皮媽媽,加個懵懵然的小子,那是很美好的回憶。
四歲半,帶他去滑雪,北海道很冷,晚上用大被把他一包,放在床邊地上,一覺醒來,滿室異味,原來小家夥撒了尿仍然睡得香甜。把被一扯,滾了個睡眼惺忪的小子出來,尿香四溢,難得他仍包在裏面大睡其覺。…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9pm — No Comments
收到九姨的信,想起幼年的一段溫馨友情。九姨是我幼時最好的朋友,她是媽媽最小的妹妹,我出世時,她大概是在念中學吧?我之喜歡寫作,她對我影響最深,她那時喜歡投稿,愛寫童話,也愛寫生。
九姨是個愛小孩子的姑娘,也是個極其美麗的少女,大眼睛高鼻子在她臉上全找到了,只可惜,十二歲時一場病令她失去聽覺,亦即是說,她變成聾子,不過,小小的我跟她日夜聊天,一點“語言”困難也沒有,從她最近給我的信,可以看得出我們奇妙的感情:…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8pm — No Comments
常見面的多年朋友,雖然見得多,卻很少每次都細看大家的容貌,不像初見新朋友時,從頭到腳端詳個清楚。
突然想起這件事,因為有一天,突然細看了正在聊天中一位朋友的臉,發覺朋友老了,根本不再是六七年前那張孩子臉,所以才突然念及,原來已經有六七年沒有看清楚朋友的臉了。
然而,朋友臉上初現的小皺紋,和歲月不經意地印在他臉上的風霜,只給我種溫馨的感覺,多年交情似酒,也許下次我再細看朋友的臉,又是另一個六七牽後。不過,我知道,朋友浮在我心中的臉孔,永遠會是那張孩子臉。通常,初相識時對方是什麼樣子,我便最記得那個樣子,初相識時對方是多少歲,我便一直只記得那個歲數。
我不曉得別人是否這樣,我卻老是把第一印象凝鏡,而且把時光停留的。…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8pm — No Comments
我永遠不能給你,
你夢想中的世界。
也永遠不能給我,
我夢想中的世界。
只要人能夠明白這一點,就不會互相不滿了。如果夢想中的世界是追求得到的話,那末,為什麼你自己追求不到?我自己追求不到?
你夢想世界中的主角不是我,或者我夢想世界中的主角不是你,都是無關重要的,只要在現實生活中,我鼓勵你,與你並肩,你鼓勵我,與我並肩,那我們便已經是,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相依相伴的知己了。…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47pm — No Comments
朋友介紹了兩本暢銷小說給我看,一英一美,內容都很戲劇化,娛樂性可說豐富,只是一寫到男女感情,雖然經驗充足,卻是不入骨不入肉,我想:這也許跟那兩位作者的年齡有關。
兩位作者都是男性,從他們對女性心理的描寫來看,他們都懂得女人,本身亦一定有過多次戀愛經驗,但是,為什麼不入骨入肉呢?大概是因年紀大了,回顧年青時的經驗,只能記得詳情,卻追不回當時的感受了!人過了中年,對一切不免看得開看得淡,縱使了解人性,也寫不出蕩氣回腸的愛情,不是沒有資料,而是沒有心情,少壯情懷,的確是一去不復返的。…
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眼前的男朋友是長久的嗎?外國有本雜志列出了二十多點“不長久”的征象:
(一)他說你令他想起前妻(他恨她或愛她對你都不利)。
(二)你的朋友永不問及他(因為她們覺得他不適合你又不好意思干涉你們)。
(三)他的秘書對你態度冷淡(假使老板在乎你,秘書一定看得出來,態度一定熱情多禮)。
(四)他忘記你的生日。
(五)他神神秘秘(既不打算與你長久,便無謂與你分享往事及目前的事)。…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4,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在布朗索、尼采和巴岱的影響下,福柯始終認為逾越是生活本身的基本需要;不逾越,生命就沒有意義。他一再強調闖到法律和一切"正常"規範的"外面"(dehors)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到外面"就是樂趣無窮的審美超越活動本身;只有'到外面'才有可能實現審美創造,生命也才有可能獲得更新。他說:"'吸引者'(attirant)對於布朗索,如同'欲望'對於沙德(Sade, Donatien Alphonse Fran?ois,dit Marquis de, 1740-1825),'權力'對於尼采,'思想的物質性'對於阿爾托(Antoine Artaud, 1896-1948),'逾越'對於巴岱那樣,都是'在外面'的純經驗和最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首先務必弄清所謂'吸引者'的真正意涵。對於布朗索,當他說'吸引者'的時候,並不是意味著有某種具吸引力的東西在外面,似乎逾越者只是被動地為了追求外面某種迷人的東西而逾越。對他來說,被吸引,並不是被外面的吸引力所引誘,而是為了在虛空和解脫中,體驗'外面'的真正存在"(Foucault, 1994: I,…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13, 2017 at 10:17pm — No Comments
生活之藝術性和它的美,主要是通過生活過程中所呈現的風格(le style)。生活風格(le style de la vie; Life Style)是生活藝術性和審美性的流露和展現﹔生活風格其實就是最好和最靈活的生活藝術,也是形塑生活美的最活潑和最生動的場域。…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13,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如何掌握滿足快感的程度及其方式,對於希臘人來說,就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滿足快感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不快不慢﹐不早不晚。這也就是節制(tempérance)。但節制不是壓抑欲望,而是使欲望的發泄和滿足﹐達到恰如其分的自然程度。所以﹐節制就是生活中的一種藝術。與此相聯系﹐古代人一向把道德當成恰如其分的生活藝術(Foucault,1984a : 68-69)。生存美學既然是關系到個人的實踐智慧,需要透過極其個別性的經驗,所以,它的實際表現和具體形態,不同的個人之間是非常不同的。生存美學沒有一個同一的格式和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美學;不能要求建構一個統一的生存美學原則,更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循著同一的生存美學原則。
生存美學作為指導生活的藝術創造原則和生活風格,是要在實踐中才能顯示和不斷更新﹔正如福柯所說,生存美學"是一種經年累月恒久不斷的實踐"(une pratique…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March 13,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邁爾斯坐在頭等火車車廂里,橫穿法國,去斯特拉斯堡看望正在那里上大學的兒子,那個自己已經有八年沒見過面的兒子。八年了,自從邁爾斯和孩子的媽媽分道揚鑣以後,他和男孩之間沒通過一次電話,甚至連張明信片都沒有寄過。邁爾斯一直相信,是兒子不懷好意的幹涉才使他們夫妻的關系一步步惡化,直至最後的分手。
邁爾斯最後那次見到兒子,是在一次激烈的爭吵當中,男孩猛地向他撲過來。他老婆一直站在餐具櫃的旁邊,把瓷碟子一張接一張地摔在餐廳地板上,當她把手伸向杯子的時候,邁爾斯說,“夠了!”就在那時,男孩向他沖了過來。邁爾斯橫著錯過一步躲開了他,把他的頭夾在了胳膊底下。男孩邊哭,邊用拳頭不停地打在邁爾斯的後背和後腰上。邁爾斯制服了他,制服了他以後,邁爾斯仍不依不饒。他把他推到墻上,威脅要殺了他。當時他邁爾斯是說真格的。他還記得自己的喊叫,“我給了你這條命,我也能再把它給收回來!”…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March 13, 2017 at 10:07pm — No Comments
這幾天報上一連讀了好幾篇文章,都是關於鑒真和尚的,因為今年正是這位了不起的僧人圓寂一千二百週年紀念,才使我知道他在揚州所住的大明寺,就是後來的法淨寺,就是有名的平山堂所在地。
平山堂在瘦西湖的盡頭,遊湖的乘了小船來到這裡,上岸步行上山,就到了平山堂。我在揚州玩的日子不多,但是平山堂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那一座小山並不高,站在寬闊的平山堂的坪台上,遙看來時所經過的一片湖水和遠處的綠楊城郭,使人頓有胸襟開拓舒暢之感,我想平山堂迷人之處,大約就在這裡。
平山堂,這個堂名就已經迷人。當時年紀太輕,也不知道那座小山名為蜀崗,更不知道這裡就是唐朝有名的鑒真和尚修行之地,只知道這裡是歐陽修最喜歡的地方,他在這裡修築了這座平山堂:不高不矮,恰可平山,這個堂名就已經夠迷人了。…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rch 13, 2017 at 10:05pm — No Comments
這一次中華書局舉辦的書法文玩展覽,陳列硯石甚多,其中有一方款為顧二娘制,石作灰綠色,硯底鐫一佛像,真偽雖不可知,然頗可玩賞,顧二娘為清初吳門人,以善於制硯著名,非端溪老坑佳石不肯動手,因此雖以制硯著名,然親手所製者不及百方,余多偽作。相傳她辨別硯材,只須以腳尖點石,即能知道石質的好壞新舊,此殆好事者故神其說,於是顧二娘硯遂更為人所重,袁子才《隨園詩話》載杭州何春巢得顧二娘硯,背上鐫劉慈七絕一首,因題「一剪梅」一闋紀其事云云。據今人考證,硯上所鐫七絕乃黃革田詩,見黃著《香草齋詩集》,並非劉慈所作,其為作偽可知。《隨園詩話》的內容,所收多互相吹捧及應酬之作,市儈氣甚重,久為識者所詬病,所記何春巢《題顧二娘硯詞》一事,也可作證。袁氏云:…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rch 13,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前些時候,詩人一峰先生惠寄一冊《枝巢九十回憶篇》,翻了一下,見是一首述懷的古體長詩,我也不知道這位枝巢先生是誰,就放在一邊。昨日讀高伯雨先生的一篇記夏仁虎的文章,知道枝巢是夏仁虎先生的別號,是江寧人,去年秋天才去世的,享了九十高壽。那麼,是一位鄉先賢人,這才又取出來在燈下細讀一遍。
以年歲來說,枝巢先生的輩分,該是我的祖父輩了。我生得晚,不及見到點過翰林,又放過學政的祖父,但是卻見過母親的王家外祖父和繼母的呂家外祖父。呂家外祖父也是官京曹的,與潘復、鄭洪年、譽虎先生都有來往,一定與這位「藏身百僚底,艤艇驚濤上」的同鄉是相識的。…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rch 13,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