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2, 2016 at 6:46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04pm — No Comments
第69節:長江後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浪…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第67節:大臣靠邊站 太監說了算…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57pm — No Comments
第66節: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56pm — No Comments
第65節:乞丐身子皇帝命…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56pm — No Comments
第64節:漢化未升級版本的下場…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54pm — No Comments
第63節:漢化未升級版本的下場…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49pm — No Comments
第68節:家天下的定時炸彈
燕叔叔造反,下邊,說說靖難之役和明建北京。
太祖皇帝把這些個兒孫分封做藩王。他就相信自己家人,太祖皇帝一共二十五個兒子,二十五個兒子裏的長子朱標早逝。因為這個朱標被立為太子,他如果能繼承大業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才駕崩,屬於白髮送黑髮。
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剩下的這二十四個兒子裏邊,除了三個年幼的,剩下這二十一個,就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厲害的是寧王朱權。寧王朱權鎮守東北,麾下八萬六千精銳部隊。然後就燕王朱棣也有三四萬軍隊。
所以這些親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認為,江山可保長治久安。那就說跟劉邦的想法一樣?你就沒想想,你的兒子不會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反了。…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結果老佛爺鎮壓了戊戌變法,那麽譚嗣同他們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掉了腦袋。維新派所前進的幾步,都被西太後下定廢止了。歷史出現了暫時的退步,但是很快。1900年就出現了八國聯軍的入侵,這樣巨大的歷史事件。就出現了西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匆匆忙忙逃到西安的這種場景。這件事情給了西太後慘痛的教訓,所以在《辛醜和約》之後,清政府不得不下令改革。這個改革是兩個字叫“新政”,實行新政,那麽新政的內容,有編練新軍就是實現軍事方面的現代化,有廢科舉興學堂。…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22pm — No Comments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楊先生在上一講裏,為我們講了戊戌變法發生的背景和過程。那麽接下來我們歡迎楊先生為我們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呢,我想比較多。第一個原因是由於守舊派的強大,國家的最高的領導權,不在維新派手上。我想這是第一個原因,就是說,守舊派強大,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維新派手上,不在改良派手上。…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21pm — No Comments
那麽這一部分人,他主張向西方學什麽呢?“長技”他們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要辦工廠、辦學堂、要派遣留學生、要建立新式的海軍、要用新式的武器來裝備陸軍。也就是說,他們企圖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那麽這一派人,在近代歷史上稱為“洋務派”。由於中西交往的發生發展,也由於一部分知識分子出洋留學或者出使西方,那麽這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對西方的社會制度、對西方文化,有了比洋務派更深的了解。這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發現洋鬼子的長處,不僅僅在科學、不僅僅在藝術,而且也在文化教育,在政治制度上面。因此,這一部分人,他們主張在保存中國的傳統的君主政體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面,部分地學習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教育,還有西方的政治制度。那麽這一部分人,我們稱之為“改良派”,或者說叫“維新派”。它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這樣四個人。…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18pm — No Comments
楊天石,1936年2月15日生。1948年畢業於東臺天霞鎮中心國民小學。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八一農業機械學校任教。1962年1月調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1994年被聘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主要著作:《中華民國史》《南社史長編》《民國掌故》《朱熹及其哲學》《泰州學派》
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百年潮》雜誌主編。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在戊戌變法之後,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17pm — No Comments
黃樸民,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孫子兵法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春秋軍事史》、《天人合一》、《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教論》、《孫子評傳》等。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16pm — No Comments
第二種文明形態,就像《周易》、像《老子》、像《孫子兵法》、像《論語》,這些文明的積澱它還是活的,它是生生不息的,它是今天還是給人能有啟示,能有啟發的一個東西。那麽《孫子兵法》就屬於第二種,跟我們現在生活還有關系的一種文化積澱。那麽《孫子兵法》它始終在提醒大家:怎麽來對待問題?怎麽來把握戰爭的機遇?怎麽來贏得戰爭的勝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斷地在提醒,不斷地讓人們去思考,不斷地是給大家始終留下一種探索的空間。那麽,我研究《孫子兵法》十多年,我自己一直在考慮一些問題,我認為《孫子兵法》實際上在十個層面上,對我們今天而且對整個戰爭形態,它提出了自己一種對立的統一的一種矛盾觀。因為解決任何問題,它都在矛盾的互動當中,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中來運作的。《孫子兵法》關鍵就圍繞著十個問題,十對矛盾,在今天都是我們繼續思考的價值和啟迪的意義。…
Continue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1, 2016 at 9:16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20, 2016 at 11:2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史識 庫 on November 19, 2016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