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導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中國日報網、騰訊網聯合推出系列高端訪談《一帶一路,大家三講》,邀請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作家余秋雨、經濟學家陳鳳英,從歷史、文化、經濟三個維度全面解讀。本期對話中,葛劍雄教授圍繞普通民眾對歷史上“絲綢之路”的認識誤區逐條解析。
(一)絲綢之路的概念,是德國人和日本人提出來的
主持人: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但實際上很多人對相關的歷史背景並不很了解。我們首先來談一下陸上絲綢之路,這條路當年是怎麽出現的?
葛劍雄:這條路其實早就有了,我們的證據有很多。
比如在河南安陽,商朝一位名叫婦好的王后的墓里,發現了一批玉器。這批玉器被鑒定為和田青玉。這說明,在3200年前已經有了道路,並且有人沿著這條道路把新疆和田的玉運到了今天的河南。
又比如新疆的阿斯塔那古墓,墓群里有很多歐洲白種人的遺骨。這就證明,2000多年前,歐洲人也到過這里。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條路的存在。
但是為什麽把它叫絲綢之路呢?這要從當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說起,他在命名這條路時找到了依據:公元前2世紀,張騫通西域,開辟了貿易的道路。張騫通西域是一種經濟政治活動,在客觀上把絲綢從中原帶到了西域中亞。
從那以後,商人就做起了貿易。李希霍芬認為,這條路上的主要物流是絲綢,所以就將它命名為“絲綢之路”。後來我們就認定了這個事實。絲綢之路,是中國跟外界的一個交通路線。
海上絲綢之路也是這種情況,但海上主要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到中國做買賣。順便提一句,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最早是日本學者提出來的,大家覺得比較符合事實,所以沿用至今。
鑒真和尚(公元688-763)唐代名僧
主持人:陸上的絲綢之路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嗎?換句話說,它是一條路,還是一個寬泛的道路交通系統呢?
葛劍雄:它當然是寬泛的道路交通系統。
比如它通過新疆時,就有北、南、中三條路。而且這三條路里面還有很多岔路,因為新疆的地形、地勢、氣候和民族都很複雜,這決定了它在不同的時期要選擇最方便的、最安全的路。
至於說到它的起點、終點,目前所提到的只是當年(1877年)李希霍芬命名時所定下的起點和終點。起點是長安跟洛陽,終點是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但實際上,絲綢到了撒馬爾罕會繼續往西,一直運到了羅馬。
所以現在講起點和終點,沒有任何意義。開玩笑來講,真正的起點應該是在養蠶絲的農戶家。
(二)不能誤認為絲綢之路是中國人開辟的,事實恰恰相反
主持人:您提到過,我們雖然對絲綢之路這個概念很熟悉,但是對絲綢之路本身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您具體是指什麽誤區?
葛劍雄:首先,很多人認為絲綢之路是中國(人)開辟出來的,事實並非如此。到1877年,離張騫通西域差不多2000年了,才有一個德國人給它命名。這說明中國人並沒有自覺性,更說明,這個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絲綢之路作為一個概念,其實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日本人的重視(後來日本人當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負責人),經過他們的推動才產生的。近些年,中國人發現了它的歷史價值,所以就使用了這個概念。
第二,當年李希霍芬為之命名,是因為這條路上主要的物流是絲綢。但國際上並不只有絲綢之路,還有香料之路、茶葉之路、麝香之路、黃金之路、象牙之路。跟人有關的,有奴隸之路、朝聖之路。所以需要明晰的一點是,在今天的中國,絲綢之路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一條中國內地跟外界聯系的路線。
還有一個更大的誤解是:既然這條路叫絲綢之路,那麽中國的絲綢就是“壓倒一切的”,最為主要的對外貿易貨物。事實上,到了後來,陶瓷、茶葉都已經取代了絲綢。
再者,不能誤以為絲路是中國人開辟的。恰恰相反,是外界為了能到中國來采購絲綢以及其他商品而開辟的,並不是因為中國主動推銷商品而誕生的。
(三)今天的“一帶一路”不是歷史再現,而是一種創新
主持人:“一帶一路”的概念,應該是受到了“絲綢之路”的啟發。這一發展構想從經貿層面上來看,和當年絲綢之路所象征的盛世繁華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實際上又不是同一回事。
葛劍雄:我們沿用了“絲綢”這個概念,但實際上,今天的“一帶一路”,不是歷史上絲綢之路再現或者延續,而是一種創新。
第一,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客觀形成的,維護它的主要動力來自外界,而不是中國內部。因為中國歷來沒有一個對外貿易的概念。中國人認為自己天朝大國,無所不有,不需要依賴外界。
第二,如果對外國的東西感興趣,中國會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別國應該主動來朝貢,而不是中國去買。接受朝貢時,中國會貫徹薄來厚往的原則,不讓對方吃虧,以顯示天朝的大度和富有。
所以歷史上的朝貢貿易,中國基本是虧本的。一直到清朝末年,中國始終缺少開拓外貿的積極性,都是被動的。
而今天的“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的。只有取得雙贏,“一帶一路”才能夠持續。
這個雙贏,既不是像當年天朝大國接受萬國來朝以及鄭和下西洋,一味對外撒錢,也不是像西方殖民主義,到別國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原料和市場來謀利。
“一帶一路”從一開始就強調平等互利,形成利益共同體,一致命運共同體。這跟歷史上是有本質區別的。
(四)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做過主動向外傳播文化的事
主持人:很多人認為,絲綢之路是中國以前用來拓展對外貿易的一條路,但您說過,實際並非如此。這讓人好奇,既然有這麽好的交通條件和經驗,我們當年為什麽不趁勢而上?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葛劍雄:我們從小的教科書,就專門強調中國地大物博,什麽都有。
用以前的話說,就是天朝無所不有,無須仰賴外人。一方面,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國這片土地的確足夠生產滿足自己人口需要的糧食和基本的物資。另一方面,儒家的觀念里,長期堅持以農為本,連手工業都是末業,商業更是賤業。所以歷史上,中國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
中國這樣,外國也是如此。往往一些地大物博的國家,缺少對外開拓發展的動力。相反,國小民窮或者島國,因為資源市場有限,就必須往外去發展。
比如說,阿拉伯人以經商聞名,因為阿拉伯本地資源很有限,但它處在東西方交通的節點上,處在海路交通的節點上。要致富,就需要走長途經商。
我們以前有個誤解——中國文化對世界影響很大。但實際上,影響並不大。原因何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主動向外傳播中國文化。所以,絲綢之路主要是單向傳播,它將外界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傳播到中國來,比如佛教。
歷史上,中國從沒有在外界辦過孔子學院,也沒有派文化使者到國外傳播。唯一向外傳播的是宗教徒法顯、玄奘,還有鑒真和尚。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