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樸民,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長期從事孫子兵法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春秋軍事史》、《天人合一》、《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教論》、《孫子評傳》等。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 在今天,人們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已經超越了軍事的範疇,其蘊涵的哲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本講中,多年從事古代軍事理論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黃樸民從《孫子兵法》的體系分析入手,對其思想和觀念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他認為孫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哲理的層面,用哲學理念的層面,來觀察戰爭現象,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它包含了四個層次:第一個是戰爭觀念,第二個層次是戰略思想,第三個軍事思想的層次,第四個層次是治兵的理論。黃樸民教授說,“我覺得《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終在提醒大家,怎麽來對待問題,怎麽來把握戰爭的機遇,戰爭的機遇,怎麽來贏得戰爭的勝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斷在提醒,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不斷的給大家始終留下一種探索的空間”“我認為孫子兵法實際上在十個層面上,對我們今天而且對整個戰爭形態,它提出了自己一種對立的統一的一種矛盾觀,因為解決任何問題,它都在矛盾的互動當中,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中來運作的,《孫子兵法》關鍵就圍繞著十個問題,十對矛盾在今天都有我們繼續思考的價值,和啟迪的意義”。最後,黃樸民教授結合現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孫子兵法》熱等現象,提出要正確理解和認識《孫子兵法》,不能盲目和崇拜。

5月22號黃樸民教授做客《百家講壇》與我們一起探討《孫子兵法》,敬請關注。

 

講座現在開始,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孫子兵法》這個名字,它的許多格言,就是軍事格言大家都能背、也能隨口說出來,什麽“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上兵伐謀” 、“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實而擊虛”等等等等。最為厲害的是,我們甚至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也等同起來,什麽一些陰損的招數都好像都出自《孫子兵法》,什麽“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三十六計走為上”、“上屋抽梯” 、“美人計”等等等等,好像都是從《孫子兵法》那裏出來的。這說明一個什麽情況呢?一個說明《孫子兵法》的名頭特別大,把什麽中國的計謀都往它的名下歸。但是我得告訴大家,這個認識是不全面,也是模糊的。《孫子兵法》是講詭道,“兵者,詭道也”,但是它遠遠沒有這麽簡單。假如我們把《孫子兵法》跟《三十六計》完全等同起來的話,那麽就給大家一個什麽印象呢?《孫子兵法》無非是些小人的伎倆,而不是君子的哲學,這實際上表面上是推崇《孫子兵法》,實際上是降低了《孫子兵法》,降低了《孫子兵法》的價值。

那麽,《孫子》作為一個兵法,它是一個非常全面完整的體系,那麽《孫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哲理的層面,用哲學理念的層面,來觀察戰爭現象,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這個書篇幅不大,只有五千九百多個字,它自己本身有個邏輯體系,它十三篇,多一篇少一篇都是不行的。它是經過嚴格的一種學術剪裁的一種東西。你看它第一篇是《計篇》,打仗之前要算,那麽《計》放在第一篇;第二篇是《作戰篇》,這個作戰不是現在的作戰,而是準備戰爭,你看算好了他就要準備了。當然準備充分的時候,它要謀,要謀攻,後面你看它《行篇》《勢篇》《虛實篇》《軍政篇》《九變篇》都是講一些具體的作戰的要領,那麽最後面它又是講地形、行軍、火攻等等,一些具體的戰術問題,就更細化了。到最後13篇是用間,因為孫子兵法特別重視“知彼知己”,用間,用間諜麽,要了解情報,掌握情報,又圍了個圓圈,又轉回來了。中國的文化就是個大圓圈,老是在循環,但是每次循環都是否定之否定,是更高一個層次的發展和升華,《孫子兵法》本身它是有個內在的邏輯體系。

那麽,我們今天按現代軍事學的體系來分析的話,《孫子兵法》至少包含四個層次:第一個是它的戰爭觀念。一個軍事家,一個軍事思想家,他首先對戰爭要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是肯定戰爭、還是否定戰爭,戰爭與政治的關系怎麽樣,戰爭與民心向背的情況又有什麽,勝負又有什麽關系,那麽戰爭要不要區別性質,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它必須要有個基本的看法。孫子的戰爭觀,他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慎戰”,謹慎地對待戰爭。他既不否定戰爭,因為在當時那個時候,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國家要統一嘛,還得打仗才能完成統一,所以他不否定戰爭,但是他又反對窮兵黷武,反對把戰爭看成是最好的包醫百病的良方,這是孫子的對戰爭的一個基本的態度。這是他的戰爭觀,簡單地說就是慎戰思想。

第二個層次是他的戰略思想。第一個他是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戰略,就是說追求萬全,追求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第二個他的戰略思想裏面非常突出的,他是提倡先發制人,他認為,打仗不能被動而打,必須自己主動進攻; 第三個他認為戰爭應該速戰速決,要進攻進攻再進攻,以最短的時間裏邊,取得最大的戰果,實現戰爭的目標。這是他的戰略思想的一個基本情況。

第三個他的軍事思想的層次,就是兵學體系裏面第三個層次,是他的戰術思想,這個思想是孫子所有整個兵學體系裏面的主體部分,也是他的核心。《孫子兵法》說來說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麽他實際上就把重點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討上,他裏面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原則,包括他的爭取戰爭主動權的思想――“致人而不致於人”。這個話雖然很簡單,但是包含了一切戰爭裏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義,就是說:調動別人,不要被別人所調動。就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二個他講的要“知彼知己”,這個剛才一開始就說了,你不了解情況你不能打,情況了解得不充分也不能打,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早知,你戰爭你要了解情況要有時效性,過了時的話,就過了期,“明日黃花”了。還有一個我們經常說――“避實而擊虛”,你不能跟別人硬碰硬,你要用自己的優勢去打擊別人的薄弱,這是關鍵的一個方面。

第四個層次,也是最後一個層次,是治軍的理論,是管理軍隊和建設軍隊的一個基本的思想,就是軍隊是老百姓組成的,這個軍隊不經過訓練,不經過調教沒有一定的紀律,沒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戰鬥力的。所以孫子對這個問題,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視,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的治軍的方法,那麽這些方法和許多包括用將,將領用什麽樣的人,包括部隊的訓練,包括部隊的賞罰,就是說怎麽獎勵怎麽懲罰等等等等很多。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話,叫做“令之以文,齊之以物”,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質管理、精神鼓勵來教育軍隊,使他們形成為誰打仗、為誰作戰的一種基本的思想,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齊之以物”就是要用嚴格的軍紀軍法,誰犯了錯誤,那堅決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懲罰。這是《孫子兵法》的四個思想的基本層次,按現代軍事學術的範疇可以這麽整理。

《孫子兵法》它實際上誕生的時候,還是蠻早的,出來以後對後世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

唐朝李世民說了一句話,他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就是說兵書幾百種,但是沒有一本是超過《孫子兵法》的。王安石說只要用孫子一、兩句話便可以成就功名。有一句話是明朝,就是茅元儀講過的一段話,我認為他對《孫子兵法》的定位是最準確了、講的最好的。他說“前孫子者”,就是比孫子早的兵書,“孫子不遺”,它裏面的精華《孫子兵法》裏面都包含了。“後孫子者”,孫子以後兩千五百年出的一些兵書,“不能遺孫子”,就是超越不了孫子的基本範疇,實際上這句話就把孫子的定位已經定好了。那麽在國外,《孫子兵法》影響也是蠻大的,你看尼克松,他寫了一本書,《1999不戰而勝》,他裏面就引用了好多的孫子的語錄。西方幾個二十世紀比較著名的戰略學家,像約米尼、利德爾·哈特、柯林斯,這裏有英國的,有美國的,他們都(對)《孫子兵法》都是非常推崇的。

下面我講第二個問題,我覺得《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我們現在就要說 ,一本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兵書,為什麽到今天大家還要學,還要關註,甚至有的時候還想運用?它本身就有非常值得人思考的內容。我們知道,文化或者說文明有兩種形態,有一種現在我們也很重視,就是說它是當時很輝煌、很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我們中國的甲骨文、商朝的文字,我們今天肯定有人要,當然人很少了,要去研讀這些文字,但是研讀這些文字,並不是說我們現在書寫什麽電腦輸入法,比如方正輸入法,它不會去發明,用不著了,因為它已經是死的了。我們用它去了解商朝的歷史可以,我們去了解文字的演變史可以,但這是專家之學,跟老百姓、普通民眾沒有關系,最多跟書法家有點關系,他寫一個甲骨文,寫一副對聯,掛在那裏大家都看不懂,但是大家都說厲害,說這個書法家,說是要寫情書的話,假如說想讓大家不知道的話,做識別的話,可以用甲骨文來寫情書,公開化都不要緊,公開的情書,人家都看不懂,只有你兩個人看得懂。這個是有,但是極個別的現象,不能代表普遍的現象,這是一個情況。

Views: 7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