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愛墾學術:情動詩(Affective Poem)賞析
愛墾原創:…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September 15, 2025 at 11:18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同聲異曲的和平~~兩岸三地「太平洋戰爭結束80週年」紀念活動的文化張力
前言:共同的時間節點,不同的語言
202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滿八十週年。這一歷史節點,不僅是全球共同紀念的時刻,更對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而言,承載著複雜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政治。在這個「和平80週年」的名義之下,三地紛紛舉行各種紀念與文創活動,看似共享同一主題,實則各自展現不同的語言與姿態。…
Continue《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取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杭汀 (Will Hunting,Matt Damon飾演)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辛馬奎爾(William Robin飾演)和朋友查克(Ben Alfred)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女主角Minnie Driver)。
片子贏得最佳劇本(Matt…
東南亞的電影產業蓬勃發展且前途無量,在過去的幾年裡,東南亞地區在敘事水平和產業規模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人們對劇集制作的興趣加大,開始進行種種嘗試,這意味著行業機會將越來越多,現在正是時候為這個多元化地區的本地編劇人才創建更多學習和分享的論壇。
因此,…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31, 2025 at 1:15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OVEPI on August 29,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以下話語貫穿了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的核心主題──愛、失去、自我價值、…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ugust 29,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摘要:本研究嘗試以「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的理論視角,重新檢視神經病痛(neuropathic pain)的經驗及其研究方式。情動轉折強調情動作為一種前語言、前認知、具身體性的力量,不同於心理學意義上的「情緒」,而是塑造主體與世界關係的動態流動。另一方面,神經病痛的研究在醫學與心理學領域中,雖已揭示疼痛與憂鬱、焦慮、預期效應等情感因子之間的緊密關聯,卻多仍以生理與心理模型為核心,未能充分觸及疼痛經驗中「不可言說的強度」。本文主張,若將神經病痛理解為「情動事件」(affective…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August 29, 2025 at 6:16am — No Comments
第二天,我急不及待,一早就去探望小鱼,看看它一个晚上可有睡好。
它竟然不知所踪!
它忽然长了翅膀又飞走啦?
或者是撑竿跳过树梢啦?
它利用洪荒之力又弹回了天上那个神秘的地方?
它神出鬼没如魂魄,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但它明明是一条只会游泳的鱼。。。…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28, 2025 at 7:53p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詩學關於詩歌功能的最早也最有系統的見解出自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論語·陽貨》所提出的「興、觀、群、怨」說是中國詩學和美學史上具有開創性和經典性的藝術作用論。孔子所列舉的詩歌的四種功用對於後世文藝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詩可以興」的理論命題始終佔據著傳統詩論的中心地位。然而,對孔子這一命題的理解和解釋兩千多年來卻未能定論,至今在國內外學者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本文擬從人類學的跨文化角度重新審視「詩可以興」的命題,希望能從思維與文化的關係上對「興」的概念做新的闡釋,把它作為透視我們這個東方詩國文化特質的一個窗口。
一、 興的研究:從孔子到當代…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4,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情感」這東西或許過於曖昧複雜,不由分說,一發難以收拾。看似無從捉摸,今天資本主義社會偏偏要操控群眾情緒,左右政治立場與判斷。情感政治的問題,也是[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駱頴佳博士思索已久的課題,「為何要談情感?第一件事,在西方學術界有所謂『情感轉向』(emotional turn)論述,還有『情動』(affect)這個諸多討論的概念。」西方經已蔚為顯學的情感研究... ...…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August 22,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中小學和大學陸續成立makerspace。例如馬來亞大學(UM)的 Makerspace,配備 3D 列印、雷射雕刻與微控制器套件;雙威大學(Sunway University)則透過 iLabs 結合社會創新與產業合作。
社群場域
ME.REKA…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2, 2025 at 4:21pm — No Comments
起跑線的焦慮:一代父母的心病
在家長群組裡,「贏在起跑點」大概是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有的爸媽一邊抱怨補習費太貴,一邊又擔心孩子慢一步就會輸掉一生。這種焦慮,幾乎成了一代父母的共同語言。
但是,冷靜想一想:人生真的有一條「起跑線」嗎?即使有,AI時代到來後,那條線還存在嗎?
錯誤的地圖:努力卻迷路…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0,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德勒茲的擬像概念
德勒茲的擬像概念既抗拒那種想要回到一個生命「更為真實的」時代的懷舊,也拒斥那種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無真實緣由的後現代影像世界的想法。對德勒茲來說,擬像或影像是真實的,而生命是而且總是仿真——一種生產、創造生成和差異的權力。
那種認為我們所擁有的只是對世界的再現或建構的想法,看上去是預設某種業已喪失或不再可及的真實的世界。無論我們是嘆息還是慶賀後現代對真實的喪失,這兩種態度都假設擬像不是真實的。…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19,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1.打開 Excel 打好標題 → 「專案完成」?
2.加了好友從沒講過話 → 「人脈經營成功」?
3.書買回家沒翻過 → 「知識吸收」?
4.健身房自拍一張 → 「運動養成」?
5.丟公告不解釋 → 「溝通到位」?
6.上台講五分鐘 → 「會議圓滿」?
7.檔案丟進資料夾 → 「整理完成」?…
Added by Virunga on August 19, 2025 at 1:30am — No Comments
八十年前的太平洋戰爭,留下了數不清的廢墟與傷痕。關於二戰的記憶,我們往往先看到被侵略國的抗戰史詩,接著是其民間的苦難故事。至於戰敗國裡無辜蒙難的百姓,他們的飢餓、流離與死亡,卻常被視線忽略。畢竟,在「敵我分明」的框架下,承認戰敗國平民的悲劇,不吐一句「自取滅亡」,似乎就成了一種政治上的不正確。
野阪昭如(1930-2015)著作的小說《螢火蟲之墓》(劇照見下圖)正是這種灰色記憶的化身。少年時親歷神戶大空襲、眼看妹妹因飢餓而死,他將懊悔化為文字。那不是歌頌,也不是控訴,而是一種痛徹心扉的記錄:戰爭毀掉的不只是戰場上的士兵,還有無數手無寸鐵的平民。高畑勳的動畫改編更將這份個人經驗推向世界,成為一種跨越國界的反戰提醒。…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August 18,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在 2025 年的夏天,Netflix 日劇《玻璃之心》(Glass Heart)成為日本影視圈的話題之作。它的火熱並非單純來自劇情本身,而是因為這部作品完成了一次難得的「跨界實驗」——將影像、音樂與偶像產業緊密結合,創造出一個虛實難分的娛樂現象。
劇情與氛圍:華麗卻略顯輕盈
《玻璃之心》的故事圍繞著樂團成員的成長、掙扎與愛情糾葛。評論者普遍讚賞本劇的視覺質感與音樂氛圍,華麗的舞台、細膩的鏡頭語言,以及動人的歌曲,構成一種「沉浸式」的觀賞體驗。美國…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7, 202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丹納藝術哲學與黑格爾美學的交融~~黑格爾的藝術哲學有幾個要點影響著丹納,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第二:藝術是認識真理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藝術是以感性形式認識真理;第三:偉大的藝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產物。這幾個觀點交雜影響著丹納對藝術作品的詮釋和論述,特別表現在:不同藝術品所傳達的真理必然是屬於歷史真理,也就是真理不同階段的表現;以及,透過對藝術家的作品的深刻探討,就愈能洞察藝術家所處時代的種族(包括民族)特質和風尚。…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6, 2025 at 8:00am — No Comments
敘事作為一種傳遞經驗與塑造認知的方式,自古以來即在人類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正如 Hannah Arendt(1963,第232頁)所言:「總會有一人倖存,將故事述說出來。」此一觀點揭示了敘事在政治與歷史脈絡中的核心功能——它不僅保存事件記憶,更能形塑社會集體意識與價值判斷。
正如 Fernandes(2017,第5頁)所指出,敘事能促進人性發展、激發同理心、動員社會變革支持,並推動社會運動。Landow(1997)與…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15,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長視頻平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合稱「愛優騰」)——積極推動海外業務,試圖在全球串流影視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與 Netflix、Disney+、Amazon Prime 等國際巨頭相比,中國平台的資源與經驗仍然有限,必須尋找適合的突破口。在這樣的背景下,Boy’s Love(BL)/耽美題材成為愛優騰的重要出海先鋒。
耽美劇的海外走紅已有先例。泰國 BL 劇近年在亞洲與拉美風靡一時,中國的耽改劇如《陳情令》、《山河令》也在國際市場上掀起波瀾。因此,平台選擇以 BL 為開路者,並不令人意外。但問題在於,BL…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5,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一、引言
在當代文化研究領域,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象」(simulacrum)理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在《擬像與仿真》(Simulacres et Simulation, 1981)中提出,後現代社會中的符號早已不再忠實映照現實,而是自我封閉、自我指涉,最終導向「超真實」(hyperreality)的境地。這意味著,真實與虛假的區分不再具有意義,人類生活被符號與影像所構造出的世界取代。…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4,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