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i kia kiak
  • Male
  • 吉隆坡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Iki kia kiak's Friends

  • Malacca 皇京港
  • Chiron人馬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Suyuu
  • baku
  • Dushanbe 杜善貝
  • Ashgabat
  • Gwadar 瓜達爾
  • 比雷艾弗斯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ucun estutum
  • Zenkov
  • KyrGyz

Gifts Received

Gift

iki kia kiak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iki kia kiak's Page

Latest Activity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5.8

"丹納·藝術哲學~~文藝復興是一個絕無僅有的時期,介乎中世紀與現代之間,介乎文化幼稚與文化過度發展之間,介乎赤裸裸的本能世界和成熟的觀念世界之間。人已經不是一個粗野的肉食獸的動物,只想活動筋骨了,但還沒有成為書房和客廳里的純粹的頭腦只會運用推理和語言。他兼有兩種性質:有野蠻人的強烈與持久的幻想,也有文明人的尖銳而細致的好奇心。他像野蠻人一樣用形象思索,像文明人一樣懂得佈置與配合。像野蠻人一樣,他追求感官的快樂:像文明人一樣,他要求比粗俗的快樂高一級的快樂。他胃口很旺,但講究精致。也關…"
Friday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1.0 PGC-AI

"丹納·藝術哲學:只看見人~~希臘人和意大利人只看到人和人生的最高最挺拔的枝條,在陽光中開放的健全的花朵;倫勃朗看到底下的根株,一切在陰暗中蔓延與發霉的東西,不是畸形就是病弱或流產的東西:窮苦的細民,阿姆斯特丹的猶太區,在大城市和惡劣的空氣中墮落受苦的下層階級,瘸腿的乞丐,臉孔虛腫的痴呆的老婆子,筋疲力盡的禿頂的匠人,臉色蒼白的病人,一切為了邪惡的情慾與可怕的窮困而騷擾不安的人;而這些情慾與窮困就像腐爛的樹上的蛀蟲,在我們的文明社會中大量繁殖。…"
Tuesday
iki kia kia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6

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家的責任與社會擔當。這主要體現為「詩言志」和「興寄」論。最早提出「詩言志」的是《尚書·堯典》。此後,諸多典籍如《左傳》《莊子》《毛詩序》多次申說「詩言志」。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時,詩人徐遲請他題字,並向他請教怎樣作詩。毛澤東題寫了「詩言志」三個字,這三個字後來成為毛澤東為新創辦的《人民文學》的題詞。「詩言志」中的「志」不是一般的志,而是家國之志。「興」本為《詩經》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初唐詩人陳子昂將「興」與「寄」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概念——「興寄」,…See More
Jan 12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1.0 PGC-AI

"林斯諺·藝術家是否需要藝術哲學? 藝術家是否需要藝術哲學?這個問題跟「科學家是否需要科學哲學?」是一樣性質的問題。科學家似乎不需要去追問「科學是什麼?」這種後設性的問題也一樣能做好科學,畢竟科學哲學並非理工系所的必修課程。... 藝術家是否需要藝術哲學?這個問題跟「科學家是否需要科學哲學?」是一樣性質的問題。科學家似乎不需要去追問「科學是什麼?」這種後設性的問題也一樣能做好科學,畢竟科學哲學並非理工系所的必修課程。很多學科學的人可能還會認為學習科學哲學不但不必要,而且還是自找麻煩,…"
Jan 7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1.0 PGC-AI

"什麼是藝術哲學? 也許我們必須先回答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定義「哲學」,那麼藝術哲學就是其實就是「關於藝術的哲學」。但什麼是哲學呢?這個問題就連哲學家都沒有共識。既然如此,要了解藝術哲學最好的方式,恐怕就是直接列舉一些常被討論的議題。底下是哲學家比爾茲利 (Monroe C. Beardsley)…"
Jan 6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OVEPI's photo
Thumbnail

地方文化營銷1.0 PGC-AI

"誠然,這些直接影響都並非是藝術哲學在創作面上的重要影響,畢竟把作品當成藝術哲學的發聲媒介只能算是藝術創作活動的一種方式。藝術家創作作品,通常不是為了傳達或挑戰關於藝術的想法,因此,此處所論及的直接影響不能構成鼓勵藝術家接觸藝術哲學的有力理由。我傾向將其看成一種附加性的好處。事實上,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藝術哲學對於創作面的間接影響。 對創作有助益的事未必是與創作直接相關的。舉例而言,對一名小說家來說,學習小說或劇本的寫作技巧當然對創作有直接性的幫助,但是人生經驗的取得也一樣有幫助。人生經驗的內容不…"
Jan 6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普魯斯特:未知世界~真實,從來就只是一種把我們引向未知世界的誘餌,而我們在探索這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是沒法走得很遠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不去知道,盡量不去多想,不為嫉妒提供任何具體的細節。遺憾的是,即使與外界生活隔絕,內心世界也會滋生種種事端:即使我不陪阿爾貝蒂娜出去,獨自在家遐想,紛沓的思緒中時而也會冒出一鱗半爪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東西,它們就像一塊磁鐵那樣,把未知世界的某些蛛絲馬跡牢牢地吸住,從此成了痛苦的淵藪。哪怕我們生活在密封艙里,意念的欲望和回憶,仍然在起作用。 痛苦、謊言:人間珍品 日常…"
Jan 4
iki kia kia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5

二是重視含蓄的美。含蓄的美是一種內在的美,這與「中」的內在義相貼合。劉勰《文心雕龍·隱秀》指出:「夫隱之為體,義主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此處的「隱」即為含蓄。含蓄在中國美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宋代詞人姜夔說:「語貴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宋朝極為推崇「韻」,范溫《潛溪詩眼·論韻》中提出,「韻者,美之極」,而韻的特點也是含蓄,正所謂「有余意之謂韻」。中國美學的最高范疇為「境界」,境界藝術審美領域亦稱「意境」,它是意象的高級形態。境界的特質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王國維《人間詞話》指出:「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這種特質,其實也可以歸之於含蓄。含蓄是中華民族標志性的審美觀。「和」也是中國古代較早出現的一個美學范疇。「和」是宇宙之根本性質,是宇宙之真、之善、之美的總來源。既然宇宙的真善美都來自和,那麼,我們人工的創造,也應效法天地,以和為根本法則。「和」主要有三義:(1)雜多統一為「和」。中國古籍中將「和」與「同」明確區分開來,強調「和」不是「同」。「同」是同…See More
Dec 31, 2024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純正性 我覺得這時的德·蓋爾忙特夫人,甚至比當初我戀慕著她得時候更可愛了。因為我在她身上已無所期待,所以當我把腳擱在壁爐柴架上挺她說話,仿佛在讀一本用往昔的語體寫作的書的時候,我幾乎像獨自一人呆在那兒似的無拘無束,心境平和而寧靜。我的精神境界是超脫的,因而我能夠細細品味她的談吐中那種法國式的優雅,其韻味的純正,在今天的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都已是不可復得了。我聽著她娓娓而談,猶如聆聽一首風味純正的法蘭西民歌,甚至覺得依稀能在其中聽出她對梅特林克有所微詞……正如…"
Dec 20, 2024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聾子] 有人耳朵全聾了,他要煮牛奶也不得不用眼睛緊盯著掀開的鍋蓋,窺伺著像是預示一場北極暴風雪的白光,這是牛奶煮沸的前兆。……這個耳朵全聾的人,既然失去一種官能也和獲得這種官能一樣,能給世界增輝添美,當他在一塊還沒有誕生聲音的樂園式的土地上閒步時,他會感到賞心悅目,其樂無窮。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單為他的眼睛顯示那水晶般透明的水簾,比風平浪靜的大海還要平靜,同天堂上的瀑布一樣純潔。因為在他耳聾之前,聲音於他是引起運動的可感知的形式,所以無聲而動的物體似乎是動而無因;這些…"
Dec 19, 2024
iki kia kia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4

周朝時期,孔子提出「夷夏之別」。孔子輕視少數民族政權當然是錯誤的,但是,他的「夷夏之別」主要不是在血統上,而是在文化上。當時有一種普遍的認識:以周室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先進的。凡是認同中原文化的政權均為夏;不認同中原文化的政權則為夷。夷、夏身份並不固定,經常發生變化,楚國、越國、吳國均曾一度認作為「夷」。「夷夏之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打破。一方面,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接受華夏文化,另一方面,南朝也逐漸接受少數民族文化。中國的文化融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中華民族內部各種民族文化的融會,另一種是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融會。漢朝通西域,首開國門,與諸多當時還不屬於中國版圖的西域國家以及印度、波斯諸國有了商業、文化、政治上的來往。唐代在我國歷史上開放程度最高,周邊的國家幾乎都與唐朝有交往。在交往過程中,陸上與海上兩條絲綢之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這兩條通道,唐帝國與世界上許多有著較高文明的國家產生商業上的聯系。在此背景下,不僅他民族的各種宗教,如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傳入中土,而且他民族的藝術也傳播到中國。這其中,樂舞以及與其相連帶的樂器的進入,最為突出。龜茲的音樂特別有名,玄奘西行取經,路過…See More
Dec 13, 2024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雕塑~~正因為貝戈特將思想精確地應用於他所喜愛的現實,因此他的語言才具有某種實在的、營養過於豐富的東西,從而使那些只期望他談論「形勢的永恆洪流」和「美的神秘戰栗」的人大失所望。他作品中那些永遠珍貴而新穎的品質,在談話中轉化為一種十分微妙的觀察事物的方式。他忽略一切已知的側面,仿佛從細枝末節著眼,陷於謬誤之中,自相矛盾,因此他的思想看上去極其混亂,其實,我們所說的清晰思想只是其混亂程度與我們相同的思想罷了。此外,新穎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排除我們所習慣的、並且視做現實化身的陳詞濫調,因此,任何新穎的談…"
Dec 9, 2024
iki kia kia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3

自董仲舒開始的天人合一觀,對中國美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如何看待人的生命。蘇軾從董仲舒那里獲得啟發,但他不是簡單地認同人是天化成的,而是將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看成一個整體。在《前赤壁賦》中,面對著朋友感長江之無窮而人生之須臾的悲傷,他安慰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之共適。」在蘇軾看來,天人關係有一個如何「觀」的問題。如果將天與人對立起來,那麼天地確實是無窮的,而人生的確是短暫的;但如果將天與人看成一體,那麼天地無盡,人也無盡。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悲傷的呢?自然物雖各有主,但自然美是可以共適即共賞的。二是如何看待自然的生命。北宋大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用人來比擬山:「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這一觀點,簡直就是董仲舒的「為人者天也」倒過來說。三是如何看待藝術的生命。藝術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生命的展現…See More
Nov 30, 2024
iki kia kia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2

由周公建立的禮樂治國制度是傳統社會中國的基本國策,集中體現為教化與審美的統一。這一國策在中國三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從未改變,對於當代社會仍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化與娛樂的統一在唐代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初唐文化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就是確立國家的雅樂體系。雅樂無疑是教化與審美相統一的音樂體系。當時遇到一件有爭議的事情:如何處理陳朝留下來的《玉樹後庭花》。御史大夫杜淹根據儒家的音樂觀點,認為「亡國之音哀以思」,《玉樹後庭花》屬於這樣的作品,不應納入雅樂體系。而唐太宗認為,「古者聖人沿情以作樂,國之興衰,未必由此」,《玉樹後庭花》與陳朝的滅亡沒有關係,它不是亡國之音。尚書右丞相魏征贊成唐太宗的觀點,認為「樂在人和,不在音也」。《玉樹後庭花》為清樂,系南朝舊樂,這類音樂多為娛樂類的樂舞。由於唐太宗認為國之興衰與音樂無關,因此大量的清樂保存下來。唐太宗為所謂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平反,實際上重申了荀子的「樂者,樂也」的觀點,體現出對音樂娛樂功能的重視。這里涉及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那就是政治以及倫理與藝術的關係問題。儒家在這個問題上的偏頗,主要在過於強調倫理與政治對藝術的主導作用。藝術與倫理、政治有關,…See More
Nov 29, 2024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愛墾APP:單子論與情動轉折學說的聯系,體現在二者對個體內在體驗、主體間關係以及情感傳播機制的關注上。盡管單子論和情動轉折來自不同的哲學脈絡,但二者在研究主體如何與世界相連、感知和影響周遭事物方面有一些交集—— 主體的獨立與相互關聯:萊布尼茲的單子論認為,單子(monad)是獨立、自足的實體,但每個單子通過一種「預定和諧」(pre-established…"
Nov 27, 2024
iki kia kiak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9: 故事,和真實生活里的人一樣

"真實 真實,從來就只是一種把我們引向未知世界的誘餌,而我們在探索這未知世界的道路上,是沒法走得很遠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不去知道,盡量不去多想,不為嫉妒提供任何具體的細節。遺憾的是,即使與外界生活隔絕,內心世界也會滋生種種事端:即使我不陪阿爾貝蒂娜出去,獨自在家遐想,紛沓的思緒中時而也會冒出一鱗半爪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東西,它們就像一塊磁鐵那樣,把未知世界的某些蛛絲馬跡牢牢地吸住,從此成了痛苦的淵藪。哪怕我們生活在密封艙里,意念的欲望和回憶,仍然在起作用。…"
Nov 25, 2024

iki kia kiak's Photos

  • Add Photos
  • View All

iki kia kiak's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

Iki kia kiak's Blog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6

Posted on November 16, 2024 at 7:00pm 0 Comments

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作家的責任與社會擔當。這主要體現為「詩言志」和「興寄」論。最早提出「詩言志」的是《尚書·堯典》。此後,諸多典籍如《左傳》《莊子》《毛詩序》多次申說「詩言志」。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時,詩人徐遲請他題字,並向他請教怎樣作詩。毛澤東題寫了「詩言志」三個字,這三個字後來成為毛澤東為新創辦的《人民文學》的題詞。「詩言志」中的「志」不是一般的志,而是家國之志。

「興」本為《詩經》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初唐詩人陳子昂將「興」與「寄」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概念——「興寄」,…

Continue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5

Posted on November 10, 2024 at 5:00pm 0 Comments

二是重視含蓄的美。含蓄的美是一種內在的美,這與「中」的內在義相貼合。劉勰《文心雕龍·隱秀》指出:「夫隱之為體,義主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譬爻象之變互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此處的「隱」即為含蓄。含蓄在中國美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宋代詞人姜夔說:「語貴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宋朝極為推崇「韻」,范溫《潛溪詩眼·論韻》中提出,「韻者,美之極」,而韻的特點也是含蓄,正所謂「有余意之謂韻」。

中國美學的最高范疇為「境界」,境界藝術審美領域亦稱「意境」,它是意象的高級形態。境界的特質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王國維《人間詞話》指出:「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這種特質,其實也可以歸之於含蓄。含蓄是中華民族標志性的審美觀。…

Continue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4

Posted on November 7, 2024 at 7:30pm 0 Comments

周朝時期,孔子提出「夷夏之別」。孔子輕視少數民族政權當然是錯誤的,但是,他的「夷夏之別」主要不是在血統上,而是在文化上。當時有一種普遍的認識:以周室為代表的中原文化是先進的。凡是認同中原文化的政權均為夏;不認同中原文化的政權則為夷。夷、夏身份並不固定,經常發生變化,楚國、越國、吳國均曾一度認作為「夷」。「夷夏之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打破。一方面,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接受華夏文化,另一方面,南朝也逐漸接受少數民族文化。

中國的文化融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中華民族內部各種民族文化的融會,另一種是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融會。漢朝通西域,首開國門,與諸多當時還不屬於中國版圖的西域國家以及印度、波斯諸國有了商業、文化、政治上的來往。…

Continue

陳望衡:中國美學精神簡論 3

Posted on October 23, 2024 at 10:30pm 0 Comments

自董仲舒開始的天人合一觀,對中國美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如何看待人的生命。蘇軾從董仲舒那里獲得啟發,但他不是簡單地認同人是天化成的,而是將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看成一個整體。在《前赤壁賦》中,面對著朋友感長江之無窮而人生之須臾的悲傷,他安慰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之共適。」在蘇軾看來,天人關係有一個如何「觀」的問題。如果將天與人對立起來,那麼天地確實是無窮的,而人生的確是短暫的;但如果將天與人看成一體,那麼天地無盡,人也無盡。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悲傷的呢?自然物雖各有主,但自然美是可以共適即共賞的。…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